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陵散》为什么叫广陵散?

《广陵散》是一首古琴曲,它的命名说法不一。比较公认的是指: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音乐。“广陵”治所在今天的江苏扬州,“散”是先秦时期就已经广泛流行的民间音乐。

《广陵散》非常传奇,是因为它和两个人有关,一个是先秦著名刺客聂政,一个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

聂政的事迹有许多版本,在流传过程中多次“变形”。至迟在东汉时,“聂政刺韩王”的传说又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聂政的形象也随之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形”。

在据传为东汉蔡邕所编的古琴曲集《琴操》中,详细记述了这个已经高度变形的“聂政刺韩王”故事。

(武梁祠画像,聂政刺韩王)


在这个故事中,聂政的父亲——一位铸剑师,受命为韩王铸剑,结果误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而聂政则成了遗腹子。长大后,聂政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死因,遂发誓复仇。第一次去行刺韩王,未能成功,于是聂政遁入山中。他遇到了一位仙人,仙人教会了他鼓琴。聂政打算以此为契机,借口为韩王鼓琴,伺机行刺。

为了不被人认出,聂政“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七年之后,聂政学成下山,再赴韩都。路上他遇到自己的妻子,差点被认出来,于是聂政又返回山中,敲掉牙齿,又练琴三年,方才负琴下山。到了韩都,聂政故意在闹市之中鼓琴,他的琴艺可能非常好,以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消息很快传到韩王耳中,这个喜好音乐的国王立即派人请聂政入宫鼓琴。

韩王不知道,这面目丑陋的琴师是为夺命而来,琴身之内早已暗藏利刃。当曼妙的乐音响起,韩王陷入陶醉之中时,琴声却戛然而止,聂政取刀刺死了韩王……

大仇得报,聂政因担心连累其母,遂自剥面皮,毁裂身体,自杀身亡。

这个与《史记·刺客列传》所载大异其趣的故事曾在民间广为流传,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它与一首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联系了起来。此曲的内容虽然说法不一,但因其谱中有“取韩”“投剑”等小标题,所以历来多被认为表达的内容正是“聂政刺韩王”。

关于《广陵散》的来历,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女士在《古琴》一书中述及,“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洛阳以西的某处夜宿时,遇到了一个鬼魂,并与之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所谈内容与古琴和音乐理论有关。在这次交谈的最后时刻,鬼魂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并且传授给了嵇康,但同时也要求嵇康绝不可传于他人。

(《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


公元262年,40岁的嵇康因卷入官司,被处以极刑。传说在东市行刑之前,嵇康拿出古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不知是嵇康违背了对鬼魂的承诺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广陵散》最终并没有烟消云散,它诡异地传承了下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广陵散》琴谱不见踪迹,但在明代朱权所编的《神奇秘谱》中,却又神奇地出现。朱权声称,《广陵散》“世有二本,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此谱自“唐亡流落于民间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广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现存《广陵散》,是由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18971967)整理、打谱、复原的,共计四十五段,每段都有一个小标题,包含了聂政短暂人生中的各个重要片断:取韩、含志、沉名、微行……全曲慷慨、激昂,充溢着浓厚的英雄气和悲剧意味。

《广陵散》据说是中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具有戈矛杀伐之气的乐曲,故而不受统治者喜欢。宋代学者朱熹曾评论说:“其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

朱熹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来评价《广陵散》的,所以他认为《广陵散》违背君臣之道,不够和谐。但在底层小民看来,这隐含杀气的古曲却成了反抗暴政的象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十大名曲之《广陵散》
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广陵散》李祥霆 国家大剧院演出视频
每天推荐一首适合喝茶时听的好曲 |《广陵散》
琴曲赏析|千古绝响《广陵散》
生命之曲 ——《广陵散》
千年遗音——《广陵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