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画技法(上)

邵彦老师的公开课,是到目前为止,我唯一能够听的津津有味的国画课程。摘录部分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这次我们来介绍技法。

山水画的技法庞大复杂,要把握它、介绍它、传授它,首先涉及一个分类问题。

画画的传承,过去靠师徒之间面授,还有一些画稿传承。明代中期开始出现一些画谱,即绘画教材,出版印刷,买了画谱的人就可以自学。但一开始就是汇集一些范例、范本,没什么体系,让大家临摹自学。到了清初康熙年间,出现了一部非常成功的画谱,名叫《芥子园画传》,到现在还在使用。

《芥子园画传》书影

《芥子园画传》的初集,是《山水树石卷》,它开始有了技法分类,有了循序渐进地教学的思路,可以说是古代的一次艺术教育革命。它是按内容分类的,先有总论,讲绘画理论,设色也放在这里做了介绍。然后到了具体技法,先教画树法;然后再教画石法和山水法;再讲山水画中点缀的人物、建筑、家具、舟船等物。每种技法讲完了,给出一些古人作品的摹本或者局部摹本,让学生临习。


《芥子园画传》树法目录部分书影

《芥子园画传》的长处,就在于它非常具体,是从画师的实践经验来的。《芥子园画传》的编者是几个名气不大的画家,但是他们的老师名气挺大,叫龚贤,是清初金陵画派的名家。龚贤晚年在南京卖画、授徒为生,就自己编绘了一些课徒画稿,后来《芥子园画传》吸收了龚贤课徒画稿的一些体系和方法,这种拆解的方法显然是来自龚贤的课徒稿。


《芥子园画传》教授树法书影

另外一种,是按照材料、动作来划分,更抽象一些。按照材料来说,笔有笔法,墨有墨法,水有水法,颜色有设色法。

设色法分为纯水墨、淡彩或者浅绛、青绿和金彩,还有没骨法,就是尽量不用线条,用色块自身来构造形态。水法,是用清水,还用洗笔盆里的脏水,水是蘸在毛笔尖上,还是滴到笔肚笔根上,还是直接放到画面上,放到画面上是用滴、洒还是倒、灌,画面湿了以后要不要拿干纸吸水,吸到半干还是全干,这里面有很多变化。


1996何海霞,《九寨沟》,纸本设色水墨,纵193.7 厘米,横178.7厘米,中国美术馆藏。泼墨泼彩效果

再接着,是趁着画面很湿的状态,还是半干的时候,或者是等全干了,甚至等不及了用熨斗或者吹风机。然后在湿的或半湿的状态下颜色和墨之间,或者颜色和颜色之间,浓墨淡墨之间、干墨湿墨之间,它们是并列着,还是交融,或者是纠缠不清的,或者是边界模糊相安无事的,这些特殊效果都可以靠水法做出来,但是已经属于墨法的范畴。


1961 林风眠,《风景》,纵67厘米,横67厘米,中国美术馆藏。用水带墨在纸上冲出山体轮廓的效果

另外墨法还包括动作范畴的一些概念:泼墨,差不多是拿浓墨往画面上倒;破墨,是用不同浓度、湿度的墨,分先后顺序画到画面上,但要趁着未干的时候,让它们之间发生明显的混融或者纠缠关系;积墨,是一遍遍地画,有的是半干时加画,有的是干透了以后再加画。


清·华喦,花鸟。叶子部分是用较淡的墨画出,并趁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称为“浓破淡”


清·龚贤,仿古山水册之一。积墨法画成,能看出浓淡不同遍数画出的效果

还有一种宿墨法,是材料概念,宿墨是指在砚池里过夜的墨。刚磨好的新鲜墨汁是一种均匀的溶液,宿墨里的细微颗粒从水中析出来,画出来的笔痕里就会出现细微颗粒,但不一定是笔痕里有小黑点,更多的时候,如果墨的质量比较好,颗粒足够细,它们会跟着水向笔痕的边缘走,结果每一笔的边缘都有一条比较浓的线,就像勾了边一样,特别有立体感,也有装饰性。有的画家就特意利用宿墨的这种特性,爱用宿墨画画,比如黄宾虹。


黄宾虹画中的宿墨运用,邵彦摄自2015年中国美术馆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

笔法有两个层次,一是讲使用毛笔时的动作。人手是拿着笔杆在运动,通过笔杆控制笔锋,在画面上落下痕迹。所以动作类笔法的关键就是笔锋的状态。

古人说“笔有四德”,叫“尖齐圆健”。

尖是说笔头是尖的,因此不是什么毛都能做笔毛的,必须是有尖头的毛才能做笔毛,这种尖尖叫作“颖”。每个动物都只有新长出来的毛才能做笔毛,甚至一生只有一次机会。

齐是笔肚子压扁了,笔头就齐了。做工好的笔就得做到齐,笔肚压扁了画出来的线条就平齐。清代书法家金农就喜欢利用“齐”的性能写出一种怪怪的字,就像油漆刷子写的,称为“漆书”,他可能还不是压扁取齐的问题,还用了剪刀修剪笔头。


清·金农 隶书轴(漆书),纵44.7,横33.4 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圆是笔头的任何一个横截面都是圆的,每一个横截面都是圆的。尖

健是指笔毛有回弹性能,各种毛、不同质量的笔,回弹性能参差不齐。但弹性好的笔毫蓄墨能力差,笔头含墨少,画画写写不久就干了,又得去蘸;弹性差的笔毫蓄墨能力强,笔头含墨多,写写画画就感觉比较流畅。干枯的另一面是坚韧,流畅的另一面是软塌。

笔法关注的核心就是“笔锋”。即笔运行时,笔锋和画面保持什么样的角度。最主要的一对概念是中锋和侧锋。笔锋垂直于画面就叫中锋。虽然不垂直,可是笔杆往下走的时候,笔尖笔头和笔杆还是在一条线上。笔虽然和画面不垂直,但是笔锋也保持在线条的中间,所以是中锋的一种变体,叫卧笔中锋。宋代米友仁的米氏云山,用卧笔画出来的点,称为“米点”,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卧笔中锋。


龚贤 仿古山水册之一 局部。“米点”

如果笔尖不垂直,而且笔杆往下走的时候,运动方向和笔尖指的方向也是成角度的,甚至成直角的,那就是笔杆带着笔头笔尖,和画面成一个切角,齐齐地切下来,这个状态,叫作侧锋。


明·蒋嵩,《渔舟读书图》,轴,绢本,设色,纵171cm,横107.5cm,故宫博物院藏。山石大量使用笔肚刷出,侧锋效果

笔锋的使用状态,还有一些次要的概念,一组,叫作顺锋、逆锋,就是中锋行笔时,笔锋是顺着拖在后面,还是顶在前。逆锋顶着画要费很大的劲,这样画出来的线条很苍劲有力,是受到清代金石学书法影响的结果。晚清的画家虚谷就好用逆锋。谈不上有多好的山水技法,但因为线条苍劲有力,也很讨人喜欢。


清·虚谷,花鸟水族图之一,册页,纸本,设色,纵24.5厘米。横31.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逆锋效果

还有一组,叫作聚锋、散锋,就是在行笔过程中尽量把笔锋聚在一起,让线条光洁,还是任由它散开来,甚至故意把笔锋搞散,让线条毛糙,甚至全是飞白。


明·周天球,纸本 墨笔,纵28.3cm,横56.8cm,故宫博物院藏。石法故意使用破锋,造成全部飞白效果

第三组概念叫作藏锋、露锋,这是指落笔和收笔的时候,是任由笔尖的尖痕自然显露,还是加一些小动作把它掩饰起来,这些小动作无非原地辗动,或者回锋,其实就是一种涂改。

线条不可能全是直线或弧线,也有折线,所以行笔过程中还会有转折;线条也不可能老是一般粗细,所以行笔过程中会有提按。

下期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俨少的十大画理要论(不看后悔)
写意山水画的技法全解!
中国画用笔--笔法
中国画“用笔”与“用墨”技法
陆俨少的十大画理要论
陆俨少:用笔诀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