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中国画赏析之八 荆浩《匡庐图》

荆浩《匡庐图》

在艺术史的进程中,总需要有人站出来,在一个转折点上,以其明晰的目光,独立的创造力,来引领历史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开宗立派的人物。 可以说,有没有这样的人物,艺术史的面貌是不一样的。 五代的荆浩就是这样一个适时出现的人。

荆浩出生于唐末,长于五代。 这个时期的山水画,虽然已出过王维、张璪这样的人物,但时代的风格依然还是青绿山水的天下。荆浩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由于五代的混乱时局,荆浩隐居于太行山的洪谷,他也自称洪谷子。中国画家很多都是隐士,这和西方画家多为社会活动家的身份是不一样的。 也许只有隐士的生活,才能使他们专注于内心,以进入自然渊深广大的内部构造中去。 他们都是以献祭者般的虔诚,把自己奉献在了艺术面前,不这样,他们怎么能参透造化的奥秘,又怎么能将这种领悟转化成精湛的技艺?荆浩就是在隐居洪谷期间,达到了他艺术的顶峰,并写下艺术理论中里程碑式的《笔法记》。

荆浩对山水画的改造,在于他解决了笔和墨的兼容这一难题。他指出:“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照,项容有照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又说:“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星墨章,兴我唐代。”他看到了笔和照结合的新潜能,由此开创了山水画的新格局。在绘画的布局上,荆浩采用了上留天下留地的全景式构图,其特点是“大山大水,开图千里”。这种包罗万象的画法,“磅礴万物以为一”,万物的位置各得其所宜,显然是一种更具综合性的宇宙大观视角。 他还强调作画要“图真”,而此一真乃是“形神兼备”的真,绝不是“得其形遗其气”的偏枯。 由此,他提出了画史中著名的“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把谢赫针对人物的气韵说,运用到山水画上,而这种崭新的提法,影响了日后一千多年的山水画创作。

《匡庐图》是荆浩传世的孤品。 这种“孤”不只是传世意义上的,也可说是画的品格意义上的。 这幅作品和之后受他影响的李成、范宽、关仝有很大的区别。 在荆浩所创造的大山大水里,也许是受青绿山水的影响,尚有一种装饰风格在里面,却又能自成一种如铁水浇铸而成的气象。 这样的效果是由水墨薄薄的皴擦和晕染造成的。 由此整个山体如影子般虚幻,这虚幻之感是水墨透明的属性自然而然带来的。 当荆浩抛开青绿纯用水墨之后,中国山水画的面貌就为之一变,向着内在化的方向走了一步:世界是作为意志的表象而存在的。 不过荆浩在绘画实践中却又能笔笔都落在实处, 细节的刻画构造出了坚不可摧的那个表象,他创造的全景式构图, 他所标识的峰,顶,峦,岭,岫,崖,岩,谷、峪、溪、涧,在这幅画里都能一一辨别。这样,他构成的不只是山休,而是有着精确衔接的自然的建筑物。他又在内部配合以云气、屋宇,桥梁、林木,这样就使内在的架构更精微,犹如各种零部件的巧妙嵌合,强化了这所宏大建筑的稳定。

我们在这壁立千仞的山峦面前,感到一种超绝的存在,这样的一种存在犹如是对世界秩序的衡量和确定。 在这个秩序里,阴和阳互相渗透,是运动的主要元素。 正是这两种元素的相互作用,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庸的、万物各得其宜的世界。

荆浩就在这样一幅画中,融合了老庄孔孟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天地演化的图示,同时也揭示了人在其中的位置。“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在这广大的时空范围里,人立于其中,成为宇宙的一个维度。 这样,人的形象也就是天地给予其位置的那个挺然而立的形象。 唯其如此,“参赞天地之化育”的事功方始成为可能。

程抱一说,在中国,绘画被视为一项神圣的实践。 验之于荆浩这个中国山水画的大师、巨擘,是十分确切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生必看的历代名画 ——五代·荆浩《匡庐图》
山水图欣赏
荆浩绘画汇总(图文)
【每日一图】五代 荆浩 匡庐图轴185.8x106.8cm。
五代 荆浩《匡庐图》*
五代 荆浩-匡庐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