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周青铜器的共同特点
西周青铜器的共同特点



 

艺铜藏品

23小时前

西周时期青铜器最有特色的变化在于铭文。商代晚期的铭文没有达到50字的(50字以上为长铭铜器)。而本期有很多长铭铜器,如武王时的天亡簋(76字)。成王时的何尊(122字),康王时的大盂鼎(291字),小盂鼎(390字左右),穆王的六辛周生簋。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批年代清楚的标准器,而且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铭文字形书体近于商代晚期,为波磔体。



天亡簋(大丰簋)

天亡簋于西周初期著名青铜器,又称"大丰簋"或"朕簋"。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郿县,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物,同时是西周铜器断代的标准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亡簋铭文介绍如下,乙亥,王又大丰,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王。衣祀于王不显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德才上。不显王乍省,不肆王乍唐,不克,气衣王祀!丁丑,王乡,大宜,王降亡勋爵复觵。隹朕又庆,每扬王休于尊白。

大盂鼎

大盂鼎造于西周周康王时期。鼎高一百点八厘米,口径七十八点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点三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同时记载给盂的赏赐相传此鼎於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解放后,1951年潘氏后人捐献国家。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於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铭文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沉迷于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盂在铭文中说明作此鼎也是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

小盂鼎

小盂鼎是西周康王时青铜器(近年研究,多指向昭王时器,),与大盂鼎同时。清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县礼村出土,原器已佚失。小盂鼎是最著名的青铜器之一,铭文长达四百字左右,为西周早期字数最多的一篇金文。其内容对探讨当时历史和典章制度有很大意义。

六辛周生簋

六辛周生簋西周中期通高22.2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造型很罕见,另外有一件相同的五辛周生簋现藏美国。器型侈口浅腹,腹壁较直,底稍收敛,圈足高于器体而外撇。鸟兽形双耳较粗壮,五年簋耳下有外折的垂珥,长度与耳相当,六年簋垂珥残损。通体饰宽带组成的变体兽纹。器底铸铭文十一行一百零五字,内容与五年簋前后衔接。该簋记述琱生与其父辈公氏之附庸土田杀减应贡的田赋,请求君氏减免并得到职掌的伯氏同意。此簋则记述拟减免部分应缴的积获得解决。由于两簋铭文都提到召伯虎参与其事,过去曾将其命名为“召伯虎簋”,实际上作器者为琱生,因而久已订正为“琱生簋”。

六年琱生簋铭文释文:唯六年四月甲子,王在蒡。召伯虎告曰:余告庆,曰公厥廪贝,用狱讼为白,有祗有成。亦我考幽伯幽姜令。余告庆,余以邑讯有司,余典勿敢封。今余既讯有司,曰矦(惟)令。今余既一名典献。伯氏则报壁。琱生对扬朕宗其君休,用作朕烈祖召公尝簋,其万年子孙宝用,享于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器的辨伪5——真器作伪铭
西周书法杰作《毛公鼎》铭文
殷商时期金文的书法特征 小子□卣器物及铭文欣赏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
吴王御士叔繁簠铭
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综述与辨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