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不读书

我们不读书

桃李不言

如果我说的这个“我们”是指大多数国人,我敢肯定“你们”想用砖拍死我了。

但我还坚持说,这个“我们”就是你我他——大多数国人;教授、学者、专家不算,小学毕业以下暂时不归此列。

在拍我之前,请允许我申诉一番。

“你们”要拍我的理由肯定是认为我羞辱了你们,因为你们十分肯定自己读过书,是读书人。你们可以拿出各级全日制学校的毕业证书,而且是原件。说实话,不用看,很多学历比我高。有些“你们”也能拿“函授”、“自学考试”或“党校”等毕业证书来证明。凡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学历,我也认账,但这只能证明你们有学历证书,不能充分证明你们在“读书”,这涉及两个要素,在不在读,读什么。

读什么书?看看这几句名言就很清楚。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夸美纽斯说:“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应该是关乎人类“灵魂”、“智慧”、“进步”的书,而不是为求学历而用的敲门砖,不是为关心房价、股票态势而看的报刊杂志,不是为留住老公老婆的胃而读的烹饪书,也不是教人打毛衣的书,更不是网络、手机微信上的“心灵鸡汤”之类。

据说毛主席对许世友说过,如果连中国的四大名著也没读过,就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读四大名著仅够做个“中国人”,看来要做到“中国的读书人”,距离还远着呢。诸子百家、先秦散文、《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唐诗宋词元曲……我们读过多少?教育部推荐要求中学生读的书目中,有《麦田里的守望者》、《飞鸟集》、《谈美书简》、《歌德谈话录》、《匹克威克外传》、《泰戈尔诗选》等等,我几乎都没读过,更不要说《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人性与自我修养》、《科学革命的结构》、《第三次浪潮》……惭愧啊,有些连听都没听说过。看来我们的学历证书含金量严重不足,我们还敢妄称自己是读书人吗?

你们现在可以暂时将砖块放一放了,不用你们拍,我都恨不得拍死自己算了。

书海茫茫,读不完,正常。如果我们在阅读,就不必为读得还少而悲伤,但不读就不应该了。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老百姓说,“不读书,像只猪。”可怕的是我们真的不在读书,或很少在读书。

是没时间吗?其实我们的时间不比真正的“读书人”少半分钟。我们有时间打麻将、灌蛋,就是没时间读书;我们有时间在微信群里天马行空地闲聊,就是腾不出手来翻翻书页;我们宁愿对着电视屏幕发呆,就是没兴趣捧起书本……

是没钱吗?我们能够义无反顾地买房买车买奢侈品,就是不买书,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想买,家庭开支中没这项预算。能够订一本杂志、一份报纸基本上可以评为社区读书型家庭了。

你们肯定会说,忙啊!对此我也有同感。我们把工作之余的时间用来“休闲”了;用在为生意的应酬上了;用来关注美国大选了;用在刷屏以看懂从“浮云”到“蓝瘦香菇”了……忙得不可开交啊。

我们不情愿将那些时间用来读书其实也是有苦衷的。

社会急躁,我们静不下心来。这个社会什么人都急。你看,路上行人匆匆,闯红灯、超车,为什么?急啊! 竞争急烈,学生还没走向社会就感到了压力;出了校门,要找工作、找朋友,又嫌成功太慢,东张西望寻找哪个槽可跳;人到中年,理想还没实现,白发倒爬上了两鬓,能不急吗?这样的心态下哪有闲心读书?

追求物质,使我们无暇仰望精神世界这一层。李叔同(弘一法师)七十多年前已经到了人生第三境界,我们还停留在第一层。一心追求物质享受,读书显然不合时宜了。

功利主义,让我们心不在“书”。为升学、就业而读书,一旦达到目的,书本就束之高阁,与尘埃为伴,叫蜘蛛看管。北大钱理群教授退休后义务讲学,研究鲁迅的课程,越讲听课者越少。并不是钱教授的课不好,而是听课者觉得这门课对于自己的前途没半毛帮助,谁肯来听这些没用的课啊!况且还有一些“专家”对鲁迅的人品在说三道四。

应试教育,告诫学生没时间读“闲书”,学生缺失的不仅仅是阅读品质。长期像机器一样做练习、考试,除了要考的,其他书无暇顾及,因为没用!偏急一点说,是应试教育将学生的求知欲彻底变成了对书本的厌倦。

就这样,我们有太多理由、太多的原因不读书,连外国人都在为我们担忧了。

孟莎美,印度工程师,他在《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一文里写他的发现。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睡眠时间不睡觉玩“苹果”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而作者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却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只有中国乘客大部分人在穿梭购物,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西安日报(http://dwz.cn/2pcft3)

《读者》(2016·24)有一则短文:纽约图书馆通知一读者,借书超期15天,要罚15美元,但可以用积累读书时间来抵,每到图书馆读书1小时抵2美元。短文最后说,尊重知识,不唯利是图,才能培养一个民族的读书习惯。而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其发展则势不可当。以色列这个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历经磨难,不一样的是他们热爱阅读,他们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中国人年均读书0.7!也有报道说是4.35(估计已将烹饪书统计在内)

美国克林顿当政时曾要求美国人每人每年读50本书,并由国家出资请大学生去辅导贫民区的孩子读书,当然不是去辅导做试卷,是帮助穷人的孩子“阅读”。俄罗斯人均每年读55本书,日本40本,韩国7本,相比之下,中国人的阅读量实在少得可怜,就不知道比非洲国家如何了。难怪我们的麻将馆和网吧比书店多,也难怪我们中很多人在打麻将,孩子在玩网游,就连著名小品演员范伟也在号召全国人民进网“打天下”。这样的风气下只会生成一个没人阅读、不愿读书的社会。

大前研一(日本管理大师)在《低智商社会》里说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所以他断定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考虑到感情因素,日本人的观点可以不睬,但北大钱理群教授的话是不是该听一听?他说,“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其对国家、民族的损害,是大大超过那些昏官的。”(《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读过此文的人也许会说,钱教授说的不是不阅读的危害,但你能说由于全社会的不阅读,以及深层次的原因就不会影响到大学里的育人体制吗?在“急躁、物欲、功利、应试”这个营养液里泡大的一代人,价值观必然错位,钱教授的担心不是危言耸听。

一个社会不读书会怎样?想想这个问题可怕得不行,痛苦得不行,如同在想像自己有一天临近生命终点时的情境一样让人“情何以堪”!

听到这里,你大概已经放下砖块,掏出面纸要擦汗了吧?擦完汗该问我:“怎样才算是一个读书人,怎样才算正在读书?”

这个问题我真的难以回答,因为我和你们一样,读书太少。也没听说过有哪一种考级可以评定。古人倒有个量化的标准:“读书破万卷”。“万卷”可能是最高要求,当然是一辈子的量,平摊到每年大概在百卷以上。好在古书一本就包含很多卷,如一部《论语》就有20篇。这样算来倒和人均阅读量先进的国家差不多,难怪我国古代那么辉煌,还有四大发明。但是考虑到我们0.74.35本的现状,降低点标准,每月读个一两本,起码先超过韩国,若干年后再力争重回世界先进行列。

还有个模糊的定位,就是看能不能在闲时读闲书,“不为什么而读”。葛剑雄(历史学博士,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认为,一个真正自由、良性的社会,应该是一个阅读氛围好的社会,大多数人有时间在读“无用”的书。

关键还要看阅读时的感受了。如果是被外力硬逼着读的,有功利目的读书,是很乏味、疲劳的,无任何愉悦可言。反之,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有趣的体验,“是一种富足、愉悦、智慧的精神享受”。

“当你看到天边落日余晖,一排大雁南飞,你脑海想到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好多鸟,卧槽,这些鸟好肥,真好看,太他妈好看了’。”(董仲蠡《教育的意义》)这就是阅读和不阅读的区别,阅读的人看到的景物有诗意,提升了生命的境界,不阅读的人眼里只有“物”,即佛学中的“色”。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作者觉得读书少女的身影似乎“沐浴在一片光辉中”,因而缅怀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专注阅读的人是神圣的,是让人敬佩的,因为阅读者的灵魂是高贵的。

    也可以用我朋友的话作参考,“同样的工作,阅读者和不读书的人心境不一样。”

人的身高相差最多几十厘米,但阅读者的视野何止千里;人的生命相差不过几十年,但阅读者的灵魂穿古越今。——这是我说的。

庆幸的是,我们还活着,还有机会阅读,还有机会做个读书人。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的申诉完了,你不想拍我了吧?我猜想,你想和我握手了。好吧,我们握握手,从此一起读书。

2016/11/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博士雇凶打前男友背后的深思?
读书改善人的气质
教师该如何立足?
读书求知是我福
(2)[转载]让学生跟着读书人学习
读书求幸福(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