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于中秋之夜向青天的发问之语。如此发问,除屈原、李白,当数苏轼!

“明月几时有”到底在问什么?成定论的解释都认为是问明月的起源。可我一直有异议,认为“明月”这意像含蕴深微,起码意在几时“明”、何时“圆”上。中秋之月当最明最圆,可苏轼还要问青天,那就是明知故问了,显然是嫌今夜之月还不够明,还不够圆。或许不是怪天上的月亮,而是怨人世间有太多不称意,兄弟不能团聚。

为什么“我欲乘风归去”的念头会闪现?因为仕途坎坷,朝廷容不下;“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怪青天不解他怀念兄弟之心了。相比之下,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为辅。思念兄弟之苦还是好解决的,暂时不能相聚,起码可以“千里共婵娟”。至于政局何时清明,只得期待了。写就这首《水调歌头》时,苏轼时任密州太守。如果说,熙宁四年任杭州通判,是为了权避党争的漩涡,那么熙宁七年调任密州太守,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也是处于冷遇的处境。《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个典故就用得有深意,他是以汉代魏尚自比,还是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王安石“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的是一样的愿景。苏轼和王安石,只是政见不同,其本质都是要济世泽民,而要实现这远大抱负,首先要得到朝廷的重视。

那么,“明月几时有?”就是情不自禁之问了。

苏轼似乎与明月有不解之缘。在他的诗赋中明月或主或辅,随处可见,几乎无月不成诗赋。仰慕明月,就“欲乘风归去”;留恋人间,则月下“起舞弄清影”。见明月或“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或驰骋玉宇,怀古思今。明月成了他儒释道思想的结晶,是他入世与出世的智慧和胸襟,更是诗赋文章流淌不尽的源泉。

苏轼对明月的赞美和流连无人能及。世人别以为和自己相似而自鸣得意,世人之于明月,无非是日月如梭之叹,风花雪月之吟,望月思乡之愁,花好月圆之兴。苏轼心中的明月是空灵的,而且是有物的,是一种有物的空灵,大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味道。

《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不见月字而处处写月,其意境是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而映照的是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只有心如明月,才能在逆境中欣赏到如此之美的月光。这样的透明空灵,非苏轼不能描绘,虽有李白写月的痕迹,但已超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境界了。

苏轼心中的明月,空灵而非虚无缥缈。

“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祭奠的是江月,慨叹的是“人生如梦”,相惜的是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奇才。

月亮对苏轼也并非一直以圆满眷顾,“阴晴圆缺”在所难免,如同苏轼旷达豪放的后面也有悲情婉约,这才是性情诗人,真情丈夫。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明月夜,鬓如霜、泪千行的苏轼,对亡妻的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乌台诗案劫后余生,明月当缺,而残月照孤影,折射的是蔑视流俗的心境。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此中秋比密州时更孤独,因明月被“云妨”,没人共赏“孤光”,只能把酒北望,其怀君之心、思念兄弟之情毫无遮掩。

月圆月缺,是一种似变不变的现象,正如儒家入世理想和佛道的出世情结在苏轼身上是一种并存而非矛盾一样。明月当空,得时行道,旷达而不狂、超脱而不虚。月光照不进深宫,那就抚慰苦难的黎民,起码能让他们做个好梦。

苏轼的仕途就像他出川之路一样坎坷艰难。每到一处,看到的不是新法伤民,就是灾害遍地。“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宋史·苏轼传》)任凤翔判官,改运输木筏规定。任杭州通判,监捕灭蝗,亲自赈济。任徐州太守,遇洪水袭城,组织军民筑坝,“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出任杭州太守,当年旱灾,第二年遇水灾、风灾、瘟疫,苏轼可谓殚精竭虑,救灾赈济。任期内又主办两件大事:疏通盐桥、茅山两河;治理西湖,筑长堤、建六桥、安三塔,造福于百姓之时,还成就了西湖之美。离任时,同僚作《木兰花令》称“欲知遗爱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任颖州知州,又赶上雪灾,苏轼为灾民筹集粮食和柴炭。在扬州半年,奏请朝廷免除百姓历年所欠官税。到定州任职,治理军备,整肃军纪。即便到了海南儋州,自己身处困境还写信给知州,建议用竹筒引水以解决当地民众喝咸水生病的问题。徽宋继位后,苏轼被赦进京,却半道病故。死讯传到他任职的地方,“浙西、淮南、京东、河北之民相与哭于市。”

苏轼无党无派,却党争缠身。他心底无私,绝不肯韬光养晦,见不平之事,“如蝇在食,吐之乃已”,加上诗词中免不了有几句讥讽之语,自然令对手浑身不自在,遇到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君子对手还好,最多外放做个太守。而“新进”(王安石口中的突然升迁之无能后辈)是不会心慈手软的,面对文学泰斗耀眼的光辉,他们只能在角落里调配污秽的墨水来抹黑皓月,什么讽刺朝廷、对皇帝不忠,编织这样的罪名是最恶毒、最有效的手段。明月之辉是污浊不了的,但可以使望月者眼前一片漆黑。若不是王安石“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一言而决,苏轼绝无生还之理。

明月不能度百姓,那就度自己吧。亏得他早年学习过老庄学说,后又接受过佛学,足以用来修复政治斗争带给他的伤害。苏轼受到的迫害其实超过屈原,但他在重压之下,佐酒感怀,伴月守心,那一道银光总能透过乌云来慰藉他的心灵,令他获得解脱、复苏。

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不得签书公事,那就“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以“东坡居士”为自得。“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属:即嘱”zhǔ ,劝酒。匏páo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寄情山水,就在“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月色下泛舟赤壁。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因此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而“哀吾生之须臾”了。那种宇宙观和人生观是多么豁达、超脱。“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赤壁赋》)如此随缘自适,怎么会如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而上下求索不得悲怆觅死,也不会像李白从“壮思飞”一跌为“愁更愁”而自虐其心。看来,明月只属于苏轼,不属于屈原,也不属于李白。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居庙堂之高不骄奢,以社稷黎民为念,为官一方,洒下的是心血,流传的是传奇;处江湖之远不萎靡,躬耕东坡,食杞啖菊,自得其乐,吃的是苦,留下的是野菜太守的诗文。散文策论是他治世的车驾,是现实的光芒;诗词歌赋是他飞向玉宇的羽翼,是月中的桂冠。

苏轼不是太阳,不能令天下苍生沐浴在阳光下;但他是明月,黑夜里行走,推开黑暗,亮出一片冰清玉洁的世界,使仰慕者也有了一块心灵的宿营之地。

东坡先生诗赋词句,成其一联曰:

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消长处豪情当酒,只东坡独斟,几度宠辱化传奇;

天涯踏尽,明月送行,盈虚间沉浮是梦,惟苏子最醒,多少得失成诗文。

2017-08-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接纳了无眠,活出了永恒|卞毓方
苏东坡——浪淘尽 千堆雪 一蓑烟雨任平生
赏月当如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经典唐诗宋词500句
以首字拼音为序的诗歌名句(1)
明月·大江—苏轼诗词的永恒主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