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读《三国》

什么时候读过《三国演义》?确乎想不起来了,最早见到三国演义是初中的时候吧?《水浒传》的确是那时候见到的。那时候读不懂,不只是文字磕磕绊绊,人物之间对话的弦外之音更是看不出来,便撂下了,直到孩子上了高中,老师布置假期的读书作业,才跟孩子一起,又读了一遍《三国演义》,读后感慨良多。读《三国》的人很多,军事家读它的智谋,政治家读它的策略,甚至经济学家也从中读到商战的玄机,我这个平民百姓读《三国》,除了感慨自己太没机谋太没心眼儿之外,倒是对人生有所感叹。现如今人生过半,再读《三国》则又是一番滋味了。

  魏、蜀、吴三国,其开创者曹操(虽然始称帝者是其儿子曹丕,但历来都把曹操作为曹魏的开创者,史称魏武帝)、刘备、孙权可谓智慧相当,所以能三分天下。待到灭亡,魏已历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五代,吴也经历了孙权、孙亮、孙休、孙和、孙皓,也是五代,唯独蜀汉只两代——刘备、刘禅。与魏、吴两家相比,蜀国君主可谓老成,刘备称帝在三国中稍晚,是在公元的221年,此时刘备已60岁,而曹丕称帝时是(公元220年)35岁,孙权称帝时是近50岁(最晚,在公元229年)。公元208年长坂坡大战时,刘禅尚能揣于赵云怀中,可见还是婴幼儿,到刘备公元223年去世,刘禅也该有16岁了,而此时诸葛亮尚在40出头的壮年,忠心耿耿辅弼少主,并没有如吴、魏两国后来的将帅那样拥兵篡位。吴、魏两国在孙权、曹丕去世后争权夺位、内乱不休,蜀国君臣却相安无事,这样波澜不惊蜀国何以最先被皇权频繁更迭的魏国(实际已经是司马氏操控了,当算是晋国)吞并?《三国演义》里讲的是君臣不和,诸葛亮在上《出师表》时就苦口婆心地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可是后来刘禅还是听信了宦官黄皓的谗言,不信任姜维,掣肘用兵;并且刘禅还耽于酒色。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初赘东吴时的刘备,刘备当时也是沉溺于温柔乡里乐不思归,是诸葛亮预先给了赵云三个妙计锦囊才被依计赚回,刘禅可真是刘家血脉,大有桓帝、灵帝遗风啊。

                        一看这肥头大耳的,就是个没血性的享乐之徒

  吴、魏两家皇权更迭,皆是大臣不忠,功高盖主而起异心,谋立傀儡之主以便大权独揽,独有蜀汉大将无一有夺位之心,大难来临,都是拼死抵抗,全心护主,反倒是君主自己急于投降保命。刘备虽只有三子,但刘禅幸有七子,唯有第五子刘谌有气节,国亡之时,刘谌杀妻杀子并自杀于刘备庙,算是给曾经叱咤疆场、三英战吕布的刘备留了一点脸面。刘谌死时已是三子之父,想来也该二十几岁到三十岁,那么此时的刘禅至少也该有五、六十岁了,能说出“此间乐,不思蜀”来,真真是颜面扫地,二、三十岁青年壮汉及其一家人尚不惜死,五、六十岁的皓首苍颜却如此厚颜无耻,诸葛亮如若活着,必像骂王朗一样骂他,可惜王朗尚存一点羞愧,故而能被骂死,刘禅竟然活到他64岁的晋太康七年,比曹操的孙子曹奂(亡于太康元年)、孙权的孙子孙皓(亡于太康四年)死得还晚,何其不知羞耻到这地步!南唐后主李煜被北宋掳去尚且“终日以泪洗面”,时时牵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刘禅的安乐侯却是当得结结实实、寿终正寝。

         想当年咱刘玄德那也是响当当的汉子

   刘备关羽张飞,虽没有比试过武艺,但也应该差不到太多,想那三英战吕布时,三人围着吕布那也是走马灯似的不分上下,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何其英勇,刘备之子刘禅怎么就那么窝囊呢?想其长坂坡时藏于赵云怀里,孙夫人归吴时赵云截江夺回,也是经过风浪见过世面的,刘备到蜀后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也未见战功,刘备的儿子与曹操的儿子白马王曹彪的英勇善战自是不能同日而语,连与提剑邺城夺下甄宓的曹丕也无法相提并论,孙权家的子孙也都个个比他们强心壮势,都说虎父无犬子,难不是这虎父不包括刘备?

蜀汉的败亡,自关羽拒东吴婚姻始。临入川时,诸葛亮还特意叮嘱他“东和孙权、北据曹操”,临到涉及个人情感时,理智往往就被骄傲打败了,埋下了东吴吕蒙白衣渡江的祸根。张飞能长板设疑兵、郡释严颜,实在不是有勇无谋之人,可是关羽一死,他便方寸大乱,醉酒使气,鞭打士卒,终于死在无名小卒之手。想那刘备煮酒论英雄之时长坂摔阿斗之际,谋略何其多,作为何其精彩,关羽一死,其仿佛变成了一个只知道报仇的愚蠢村妇,浩浩荡荡去伐吴雪恨,被火烧连营七百里,落得个白帝城托孤。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纵横捭阖天下事,对诸葛亮那叫一个言听计从,而此时哪怕诸葛亮万千劝说他也当了耳旁风,也许跟此时他已称帝有关吧,官升脾气长,便觊东吴如无物了,身死陆逊之手,也合该有此一劫。关羽、张飞又何尝不是官升脾气长之故呢!可见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利令智昏”等等先贤直言“不余欺也”!

再说诸葛亮。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自不必说,连刘琦友军加在一起才一万多人的刘备,赤壁一战而三足鼎立,全是诸葛的谋划之功。但政治才能不敢恭维。政治的最高境界叫“垂拱而治”,那意思是说,最高领导人什么事都不用做,而家国人民却都是安居乐业的,那当然是自有人按部就班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诸葛亮却是事必躬亲:“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实在是治人之下策。他在做事上稳扎稳打。用人上也追求四平八稳,不用出奇谋的魏延,却重用了刘备认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马谡,以至于街亭失守,蜀汉元气大伤。刘备绝对是个政治家,虽然关羽一死,他方寸大乱,以致于打乱了诸葛亮的整体布局,但看人上还是没有失误的。诸葛亮一见魏延就说他有反骨(不知有何根据),却一再地利用他的英勇,谈不上什么高尚吧?许多时候,那些利用魏延的细节都被诸葛亮的忠心掩盖了。

刘备真是知人善任

这让人想起了刘邦和项羽。刘邦绝对没有项羽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个人素质,却是个善于用人的政治家,用韩信的话说就是“善将将”,一遇险就知道逃跑的刘邦终于打败了力能扛鼎的项羽,便是“不善将兵而善将将”的结果,这一点上,刘备与刘邦可堪比肩,刘备先后有徐庶、卧龙诸葛、凤雏庞统等顶级人物为之出力,当时司马徽老先生曾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却都得到了,才有了赤壁之战时的兵甲不足两万的刘备,与十几万的孙权、七八十万的曹操的三足鼎立。而诸葛亮似乎就是那个遇战而亲自冲锋在前的项羽,不善于调动属下的力量,只是自己以一敌万,终至于好汉难敌四手,以至于后来有人说,诸葛亮是累死的,言下之意,可怜之至,而我则觉得可悲可叹了。

诸葛亮的事必躬亲似乎可以找个“蜀中无人才”的借口,不是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吗?但我觉得人才是培养的,连“毛遂自荐”中的毛遂也要首先处于“囊中”,诸葛亮连个“囊”都不设,何来的人才脱颖而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未有天才之前,要先有培养天才的土壤,韩愈也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诸葛亮作为一国之丞相,负有为国家选贤任能的重大职责,却自己跑去当一匹一马当先的“千里马”而不是运筹帷幄的“伯乐”,实在要算失职,他要为“蜀中无大将”负责。其实诸葛亮事必躬亲的潜在原因是看低了所有的人,也就是他对谁都不放心,觉得谁都不能让他满意,不得已用了一个马谡吧,还马上就给了自己一耳光,落得个自贬三等为右将军的下场,一试而败,其结果就更加坚定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了。都说马谡刚愎自用,诸葛亮又何尝不是?魏延提出的出子午谷,奇兵袭长安,诸葛亮认为是弄险,而“空城计”又何尝不是弄险?只是他过于信任自己而不信任魏延而已。可叹魏延被逼造反,又落入圈套被杀。若早放魏延出人头地,给人才一个展现的平台,蜀汉未必就是后来的结果。

唉,啥也不说了,都写在脸上呢

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就在培养接班人这上面糊涂呢?其实,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诸葛亮死了,姜维不也干得很出色?只是天不佑蜀,让姜维在关键时刻突发了心脏病,只好自刎而亡。姜维的自刎,也就意味着蜀汉的灭亡了。因为,蜀汉再也没有可以接替姜维的人了。

    就算是姜维不死,“此地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也未必愿意再战,打光了哪还有享乐的物资了,何况还有可能死于乱军之中,那更是再也享受不着安乐了,所谓的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也就是姜维要面对的蜀国。实际上,人心思治,几十年的战乱,也让人民早已经厌倦了战争,三国成一统,确实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99人物谱,让你迅速读懂三国!
比贾诩更毒的谋士,曹操曹丕若听他之谋,就没诸葛亮司马懿啥事了
手把手教你读《三国演义》,只需抓住4个点,读懂三国并不难
纵观刘备一生:错信一小人,忽略一草包,高估一兄弟,低估一对手
三国时期,蜀汉为何最缺人才
孙权杀关羽是不是傻?原来背后有一大阴谋,曹操、刘备却技高一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