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的“诗酒联姻”

主讲人:徐兵强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2009-9

引言:台湾诗人洛夫曾说过:“要是把唐诗拿去压榨,至少能淌出半斤酒来。”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寻李白》中他是这样写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一、酒的诗句知多少

1、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咱们接触过的酒的文字不少,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诗句,在学过的诗文里?

“琵琶美酒夜光杯”、“一壶浊酒喜相逢”

“红酥手,黄藤酒”这里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无奈,愤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可以解忧。

“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忧从中来”,看来用酒来解愁和用油来灭火一样。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时明明只有作者一个,李白却说是“三人”之众。这正是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刚才的文章里说“醉了的人经常说自己没醉”,咱们也可以说“孤独的人往往说自己不孤单。”  

2、《酒的遐想》

很偶然的灵感,想到了酒。

第一个闯进脑海的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那个当年在月光下起舞弄清影,感叹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酷爱饮酒,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非凡的气概啊!是酒赠与他的吗?“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还是默默地与江水、明月抒情吧。

喝醉了,美也,愁也。

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真的醉了吗?如果他没醉,柳永一定醉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哦,他好像已经醉醒。那江头的屈原一定醉了,彻彻底底的,“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好像又错了,屈原说他没醉,恩……哦!酒醉的人总说自己没醉……

让我仔细想想,一定有人醉过……

有了!辛弃疾醉过!“醉里挑灯看剑”,对!是他!他“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哦……还有那位“独上兰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也醉在酒里。醉是酒的魅力,那愁思呢?

愁?不应该责怪酒吧?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看来酒正是愁的梦……

慢慢咀嚼,细细推敲品味。

突然想到范仲淹,他说酒可以化作“相思泪”,为何?因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人好像总醉在酒里,醉在梦里,醉在愁里……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看来醉里的人很容易醒来,但愁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话道出了真理,就让咱们“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会须一饮三百杯”吧!

望着祖国大好山河容易醉,望着英雄当年“雄姿英发”容易醉,望着曹雪芹勾勒的儿女情长容易醉,醉得太多,醉得太美,醉得值得!又想起那句俗话:“酒逢知己饮!”就让我们为友人一醉方休吧!

思绪随意自然地来到那座小城——布达佩思东北一百多公里的埃盖尔。在这块大地下藏着许多美酒,几百年……冷冷的静静地醉卧在地下,余秋雨说那是秘藏的醉意,连裴多菲和纳吉的热血都没能改变它的恒温,连两次大战都没能干扰它的美梦,埃盖尔醉得是何等的固执和执拗啊!

那些所谓阴暗中的心虚,曲折中的胆怯,陈旧中的慌乱将被赶走,即将消失灭亡,应留下的该是那位“酒尚温时斩华雄”的关云长吧?该是那位在天姥山吟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吧?该是那位握剑长歌、醉卧沙场的辛弃疾、陆游吧?

我也被深深地灌醉了,醉卧在酒的酣梦里……

二、酿酒起源四传说

谈到酒,首先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酒起源于什么时候?又是谁发明出的酒?现在有这么几种说法。

1、 上天造酒说:

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自诩的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说;经常喝得大醉,被誉为“鬼才”的诗人李贺,在《秦王饮酒》一诗中也有“龙头泻酒邀酒星”的诗句。此外如“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等等,都经常有“酒星”这样的词句。窦苹所撰《酒谱》中,也有酒“酒星之作也”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晋书》中也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当时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能在浩淼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至于因何而命名为“酒旗星”,认为它“主宴飨饮食”,那不仅说明我们的祖先有丰富的想像力,而且也证明酒在当时的社会活动与日常生活中,确实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酒自“上天造”之说,既无立论之理,又无科学论据,此乃附会之说,文学渲染夸张而已。姑且录之,仅供鉴赏。

2、古猿造酒说:

说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有点幼稚,似乎应该排除在我们的话题之外,因为它不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了。无独有偶,法国也有鸟类造酒的传说。这就证明,酒存在于大自然的物质世界,由于各种条件符合酿成的必然,于是就出现了酒。人类,在自然规律的启迪下,发现酒,进而自觉地酿造酒,这是顺理成章的行为了。

3、仪狄造酒说:

朱翼中的《酒经》称,夏朝初年,名为仪狄的一个官员用桑叶包饭酿成酒以此献给大禹,大禹饭后感到味道甘美,感慨道:“后代必有为了饮酒而亡国的。”于是下令禁止造酒,但此造酒之法仍在宫中暗暗流传。

4、杜康造酒说:

杜康造酒也是从汉代就开始传说了,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我们都很熟悉的曹操有一句诗言,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一喝了杜康什么忧愁都没有了,这个说明古代以杜康为酒名的很早就有了。

中国酿酒的历史渊源久远,最初起始于商、周时期,其中《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三、文人赋酒多雅名

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多爱饮酒,因而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琬液”、“琼苏”等, 酒在这里已成为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了。酒乡常客,又岂能不知。 

“黄流”:出于《诗大雅旱麓》中“瑟彼玉瓒,黄流在中”的句子,旧时七大夫熟读四书五经,都知黄流即为杯中物。 

“欢伯”:此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金代元好问在《望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

“扫愁帚,钓诗钩”: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句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后便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般若汤佛教徒用的隐语。据说唐代长庆年间,有一游僧到一寺庙诵经,叫寺里的侍者沽回酒来,被寺僧掷向柏树,瓶碎,这游僧说:“我诵《般若经》,要喝一杯酒,便声音嘹亮。”将瓶拼合,收回泼出的酒,几口入肚。般若汤之名由此而来。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曾题词“香醇般若汤”。 

“曲生,曲秀才”:来源于《开天传信记》中的神话故事,唐代一道士法善与一群官员相聚,大家正想喝酒时,突进一年轻少年,自称曲秀才,高声谈论,许久站起,如风一般不见人影,法善以为是妖魄,等曲生又来时,用小剑刺他,此生却化为酒瓶,美酒盈瓶,其味甚佳,坐客皆醉。后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名称。   

“天禄”: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出自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好酒称“青州从事”,劣酒称“平原督邮”。因为青州境内有齐郡,齐与脐同音,凡好酒都是酒力下沉到脐部的,从事又是美职;而劣酒则不下肚,至横膈膜为止,平原有鬲县,与膈同音,督邮又是贱职,故以此为喻。

“千禧”:时值现代,酒的命名更为名目繁多,举不胜举,为庆千年之喜推出的“千禧”系列酒更是世人瞩目。真可谓:“都城多佳酿,偏偏爱京酒,世纪庆典喜,千禧玉液香。”

除此以外,酒有“玉液”,“流霞”,“红友”,“绿醪”,“金波”等美丽的别名雅号。

四、诗酒联姻结良缘

在中国的历史上,无论是上层的官府,还是下层的贫民,都饮酒,这就构成了中国酒文化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使我们可以能够通过酒和酒文化来窥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风格和内涵,而在这期间,把酒文化推向高峰的却是中国的文人。

中国诗酒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文化体系。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化景观。

诗人艾青把诗酒交融,比喻为“诗酒联姻,源远流长”。

诗人贺敬之把诗酒交融誉为“诗情如酒,酒意如诗”。

诗人绿原对诗酒从各自的内涵向对方伸延,说:“诗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诗”。

从古至今,诗酒交融,诗酒联姻古文诗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丰富着多少文人的情感世界。

(一)始于商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通过文字记载了305首古代无名氏的诗篇,其中有44首涉及到酒。可以说,首开诗酒文化之先河。从此,诗酒联姻,便开始了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与中国酒文化史的历史长河中漫长而悠久的结伴航程。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像是一对情侣,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诗意。

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祖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

酒是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中华民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有亲朋来访,都要以美酒待客,一者是主人体面,二者也增加欢趣。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鹿鸣》

(二)长于魏晋:

1、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争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展于野,千里无鸡鸣。”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 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出现大治,就可无忧无虑痛饮两杯。“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对酒》)人们讲究文明,讲究礼节。互敬互让,尊老爱幼,路不拾遗,无所争讼。国家的法度,公正无私,判刑合理,官吏爱民如子。老天爷体察善良的百姓,风调雨顺,仓廪满盈。他一边饮酒一边驰骋想像,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人间乐园,可说是开了“桃花源”理想世界的先河。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醉意过后,回眸人间,一片混乱。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遥遥无期的目标,其难无异登天。于是深感力不从心,悲从中来,这一杯酒,味道可就完全不同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

不想则已,愈想愈悲伤,愈想愈苦恼。“惟有杜康”,可以解忧。于是接着痛饮,想从醉中解脱。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有限与无限的矛盾,生命与死亡的矛盾,都融化在这杯酒中。他那悲凉慷慨的歌声,震憾千古,差不多引起后世酒徒的一致共鸣,而以“杜康”为酒的代称,也就从他这时正式开始。

2、“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喝醉了酒,是“脱衣裸行屋中”,意思是说在房间里赤身裸体奔走,不是休息,而是继续喝酒,客人来了,讥笑他这种行为,他却说呢我是“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问他们说您们怎么跑到我的衣裤里来啦?刘伶的妻子看他这样贪酒,就劝他戒掉,那么他就对妻子说,我只有向鬼神祷告,郑重其事的来戒酒,那么你去准备祭奉鬼神的酒肉,那么他的妻子呢准备了酒肉之后,刘伶自己就到了房间里去祭鬼神,那么许久不出来,妻子再进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把酒都喝光了,把肉都吃光了,醉卧在供桌的旁边。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酒谱》讲述“常乘一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铺随之,云:死便掘地以理”。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与猪一齐饮酒。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却不愿意巴结司马昭,他就想了一个办法,用酒作为盾牌,借醉60天不醒,使司马昭“不得言而止”,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魏晋的名土,“狂放啸傲、栖隐山林、向道慕仙”,人人有“避世”之想。所以在宋朝叶梦得的《宋林诗话》里讲:“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其意未必真在于酒,盖时方艰难,人多惧祸,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 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这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3、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清高自洁的大诗人。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自叙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活画出自己嗜酒如命,随意纵放的情貌。作为诗人,他常“酣饮赋诗”,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称颂从酒中品到的“深味”。这个“深味”,就是“渐近自然”的人性自由。让我们欣赏他的佳作:

《饮酒诗》(之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这首诗颇能反映他归隐田园,“酒逢知己”的乐趣,以及参与劳作、与民休戚的平等精神。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惹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险恶,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42岁时弃官归隐,躬耕终身。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一语道破了陶渊明诗酒中的深心。所谓“寄酒为迹”,即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浊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与自为。他的咏酒诗,首开风气,对后世文人的饮酒生活和吟酒诗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后来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人的类似诗作中看到这种影响。

(三)盛于唐宋:

唐代诗人虽然对魏晋文土的诗酒生涯不乏赞叹,不乏仰幕之情,但唐代的诗酒基调与魏晋不同,有着明显的分野。

魏晋文人,处在政治动荡的社会,朝不保夕,心中充满忧伤和恐惧,饮酒是为了消忧,逃避现实,无法谱出昂扬的情调。而唐代的诗人,生于政治较为开明之世,社会处在上升发展阶段,故有一股朝气,回荡于诗中。诗情豪迈,酒情热烈,如奏黄钟大吕,有宏亮激越之音。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同是以饮酒为乐,魏晋文人能唱得出这种声音吗?唐代的酒业到了鼎盛时期,唐代的诗歌创作也达到颠峰。酒与诗,这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一种什么关系?简而言之,相得益彰。

在唐代许多诗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乐,不是封侯拜相,不是拥有金山银海,不是得道成仙,而是有诗与酒的享受。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杜苟鹤《白发吟》

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酒与诗是双美,缺一不可。只会端起杯来傻喝狂醉,那一点诗意也没有。当然酒与诗的“分工”又不同。“取兴或寄酒,放情不过诗。”(白居易《移家入新宅》)高高兴兴地饮酒,诗也就流出来了。酒像是魔术师手中那根棍子,它任意指挥,诗人的情思就随它而动。“李白一斗诗百篇”,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酒气熏天,酒香遍地。酒像诗的触发剂,没有它的投入,诗的产生形成就无从谈起。你听,李白是这么说的: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容,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不是李白一人如此,其他的诗人,差不多也是这样。他们一边作诗,一边饮酒; 一边饮酒,一边作诗。酒渗到诗里去,诗融人酒中来,真是难分难解。“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段成式《哭李群玉》)人的一生就这么度过。当时的社会风气,不会作官,不会发财,没人取笑;而不会饮酒,不会作诗,则视为无能。许多人都以诗酒自豪,贫不为耻。当官的死了以后,骨埋山丘,尘随风去,再也没人理会,而诗酒之徒,却为人津津乐道。

所以说魏晋之后的唐宋,它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化的全盛时期。唐代诗人以其开阔的胸襟,宏伟的气魄,活泼欢畅,饱满健举,创造出一种唐宋文人特有的诗酒浪漫情调,使酒文化在这座古代诗歌的颠峰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而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等等,都是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好酒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颠沛流离,希求报国施才而不遇,“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是他一生遭际的写实;杜甫(712—770),字子美,早年科场不第,一生穷愁,然工诗文。他的诗忠实反映了唐王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而衰的时代变迁,被后人誉为“诗史”。据统计,李白现存诗文1050首,与酒有关的有170首,占总数16%左右;他是得意的时候喝酒,失意的时候还是喝酒,宾朋聚会的时候喝酒,一个人的时候也是喝酒,有钱的时候喝酒,没钱的时候典当东西还要喝酒,所以李白给他妻子写了一首诗《赠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太常”本来是主管宗庙祭祀的官员,这个地方是指东汉的周舴,周舴做了太常官,周舴很是恪尽职守,一年三百六十天里面有三百五十九天是主管祭祀的,所以要斋戒不能喝酒,剩下那一天,因为他很贪酒,所以整天的都在喝酒醉如泥,李白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让我们再来欣赏几首李白这样的诗作: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曾多次隐居学道,野山深林之中,这时他往往乐于独斟自饮,飘然来去。如要寻酒友,凡夫俗子是不得入座的。本诗中的“幽人”,想必是一位与之气味相投,仙风道气的高士。从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看,李白确实得到了陶渊明“任真”的嫡传。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之三) 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李白陪自己的族叔游洞庭湖,酒与景似乎是他们之间的中心话题。这首诗开篇就提出要“刬却君山好”,已是不同凡响。接着说这平铺的湘江水与洞庭湖也幻化成无限的美酒,醉得整个巴陵洞庭沿江沿岸层林尽染,万山红遍。这种比湖为酒,天地同醉的奇思逸想更是仙风邈邈,语惊四座,令人不由叹服。

《月下独酌》(之二) 李白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醉,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这首诗,是李白称颂饮酒的一篇热情奔放的宣言书,是其一生中对酒的最高礼赞。酒为天地而设,酒为圣贤而存,酒是“通大道”,“合自然”的不二法门。这种李白独悟的“酒中趣”,就是他所孜孜追求的率情任真,不累世俗,自由解放的理想境界,就是他借酒而造设的心灵天国。

唐代诗人杜甫饮酒的名气虽然没有李白大,但是他贪酒却不在李白之下,杜甫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很能喝酒了,以后便是“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与酒有关的约300首,占21%。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后寓居四川近十年。他的咏酒诗写实的成分居多。“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严武是杜甫的朋友,镇蜀时曾聘杜甫为节度参谋,并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贫困时常资助接济他,这首诗的赠酒是其一例。蜀中酿酒素有传统,青城山道士秘酿尤为著名,今日还留传其名酿“洞天乳酒”。杜甫受酒后,即与邻翁、渔父等乡老朋友分享,一面下棋消遣,一面品尝美酒,其田园乐趣于此可见。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贫居成都草堂时,门庭颇为孤凄冷落。偶有倾心相与的朋友来访,其欣喜之状自不待言。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情景。诗题下原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一种尊称。这位姓崔的县令来访时,杜甫邀约村邻陪座共饮。杜甫的北邻是一姓王的县令,南邻是朱山人,他们都好喝酒,却不大讲究菜肴的多少,可是热忱待客的情谊却很纯真。旧醅,是开坛数日而没有过滤的浊酒,其味易酸坏。而唐人好饮新酿制的酒,所以杜甫以旧醅待客为歉。

杜甫还有一首描写盛唐时代文人浪漫饮酒风习的名作《饮中八仙歌》,在古代饮酒诗中堪称绝唱:

《饮中八仙歌》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贺知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汝阳王李琎)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李适之)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崔宗之)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苏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焦遂)

贺知章是否真正有过因饮酒过量,以致眼花落井,醉眠井底的事实,可以不论。因为诗是艺术,不是历史。在艺术中,可以为传神而使用传闻或夸饰的语言去塑造鲜明个性,这是古今中外的通例,这两句诗只是想写出贺知章那种刘伶式的“但得饮酒,何论死生”的达者的坦然襟怀。

汝阳王李琎,是皇室贵胄,李隆基呼之为“花奴”的侄儿。善羯鼓,与贺知章、褚庭诲为诗酒交,视其交游,即可想见其为人,路见麯车就满口流涎,只任真性,无视礼法。似鞲上苍鹰,时而举目云天。此山野之意,唯杜甫能解,特为拈出。意谓汝阳之对酒垂涎,只是无视富贵耳,鹓之于腐鼠滋味不当如是耶?且身为郡王,无意权势,即使朝天,也必三斗而后可,其潇洒不羁,可列名酒仙,决非争权斗势的宦途中人。

李适之曾为天宝元年左丞相,为奸相李林甫排挤以至仰药而死。罢相后,为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日费万钱”,饮如长鲸吸川,可谓豪饮。心中不平,而曰“衔杯避贤”,也是头等胸襟。诗中之意既爱之亦复哀之。

崔宗之袭封齐国公,潇洒风流,如玉树临风,而满腹牢愁,借酒发挥。举杯向天,白眼阅世。虽只七个字,却是一篇崔宗之传。

苏晋幼慧,以文章知名当世,曾得慧澄和尚的绣弥勒佛像一面,非常爱赏,说:“是佛好饮米汁(酒),正与吾性合,吾愿事之,他佛不爱也。”因而虽长斋拜佛,却往往无视佛法,破戒饮酒。是其心中明知佛是佛,酒是酒,原无干涉。我行我素,不为俗说所囿。想见其逃禅偷饮时,如逃出世网,遗世独立之态,醉中自是别一天地,故饮酒不碍其拜佛之诚,拜佛不碍其饮酒之真。人生得此真诚二字,不唯杜甫爱之,人皆爱之。

关于李白的描写,早已为众口传颂。杜甫对李白得意时之崇仰,失意时之关怀,一片真诚,可动天日。诗中对李白的酒事,如数家珍。四句写李白意气飞扬,凌厉万古,极力颂扬其精神世界之高。“不上船”,谓因醉不能上船,非不肯上船,前人已经指出。

张旭是一个非常可爱的酒人。且看史书记载:《旧唐书》:“吴郡张旭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国史补》:“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醒后自视,以为神异。”写字而呼号大叫且不论,以发蘸墨而作书,实骇听闻。不仅饮酒作字如有神助,而且醒后又自以为神,真是痴得天真可爱。在王公前,放肆而无所忌惮,知是有真才者。有真才方能天真可爱,有真才方能脱略公卿。可想见当其脱帽露顶,酒后挥毫之时,神思飞逸,旁若无人之才人风致。

焦遂于醉后始能出语惊人,才学得酒力而益彰。此与张旭同。焦遂口吃,对人几不能出一言,只醉后始语言如射珠,才华四溢。当时人称“酒吃”。“方”字不可缺,说他不到五斗不见其才,既过五斗不见其乱。五斗为界,“方”始“卓然”可惊。杜甫为苍生爱才,不唯只爱李白。唯才人可饮酒,因才力得酒力而益彰。因爱其品德才学,始觉其醉态之可爱,作者意在风神品格,亦“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这首诗结构十分特别。诗无头无尾,骤起骤落,段与段互不相关,如同一架屏风,分别展示着八幅酒徒画像,每幅都用写意的漫画手法,寥寥数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每个人独具的神态。杜甫歌咏的“饮中八仙”,从其各自生平事迹看,多是欲有作为而难有作为,不得已沉湎于醉乡,以排遣忧愁,忘却世态昏浊,现实感极强,留人印象至深。对他们这种可掬的醉态无限倾慕。杜甫笔下这八位醉仙醉态之所以天真可爱,正是因为作者从简洁的情节中,渲染出包含在醉态中的那种高尚品格,这才是他们的“神”。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白居易的名作《劝酒诗》,抒发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劝酒诗》白居易

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劝君三杯君始知。面上今日老昨日,

心中醉时胜醒时,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趋走。身后堆金拄北斗,

不如身前一樽酒。

到了宋代,朝廷推行酒类的专卖政策,取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这不仅没能抑制住文人饮酒,反而使人把酒看得更重了,饮酒就成为一种追求,宋代的诗人,他们的诗词里到处有酒,把酒和诗意融合在一起了,诗里面有酒,酒里面有诗。

《对酒》陆游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花好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陆游(1125—1210),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酒生活首先是同抗金复国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充满了炽烈的情绪。“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是他一生奋斗目标的写照。这首诗,同样贯穿了以酒浇愁,忧圣忧民的诗酒情结,反映了士大夫阶层报国无门时普遍的心理感受。诗人陆游曾感慨地咏吟:“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

宋代的大文人苏轼,酒量并不大,但是很喜欢喝,所以他自己讲“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身后名轻,但觉一杯之重”。

苏东坡,在山东密州,中秋节饮酒,喝到微醉时,诗兴大发,写下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宋代词人苏东坡与辛弃疾的饮酒诗中,“破愁解闷”之外,还增添了“无限野趣”与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岗,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诗、词、文、书法、绘画全能。苏轼并不擅饮,但颇好置酒招客,本诗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情景,他自己曾说:“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这又为后世文人,开启了新一流酒风。苏东坡并且知酒、酿酒,著有《东坡酒经》专书,以及咏“竹叶酒”、“洞庭春”、“真一酒”、“蜜酒”、“桂酒”、“松花酒”等诗作,不少都可以直视为酿酒史料,留给我们一份珍贵的酒文化遗产。

《好事近?春日郊游》辛弃疾

春动酒旗风,野店芳醪留客。系马水边幽寺,有梨花如雪。

山僧欲看醉魂醒,茗碗泛香白。微记碧苔归路,枭一鞭春色。

辛弃疾(1140—1207),字幼要,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将领与浪漫主义词人,一生戎马抗金中,饮酒高歌,时发慷慨之论,但也不乏郊游野趣之作。这首词即是如此,写他骑马踏青,野店醉酒,山寺品茗,妙趣横生。  

男性文人饮酒,女性文人也饮酒,看来在宋代对女性的限制在饮酒是没有体现出来。宋代的词人李清照,在家里是出身名门的小姐,结婚以后是贵妇人,但是她仍然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还有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一种悠闲的情调,到了南渡以后,国家沦陷了,丈夫也死了,这时李清照的饮酒情调也就变了,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总而言之,唐宋文人,几乎没有不饮酒的,饮酒,在唐宋诗人的情感世界中,找到了创作灵感的媒介,想像丰富的奇妙载体。杜甫说:“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陆游说:“诗情恰在醉魂中。”辛弃疾说:“醉时拈笔越精神”,苏东坡更直呼酒为“钓诗钩” 。他们都有李白、张旭式的艺术创作感受,说明酒之于诗,功莫大焉!

四、一脉传扬:

这种诗酒风习,在唐宋以下的元明清社会也得到传扬。让我们再看看这一时期的几首诗曲:

《中吕?阳春曲?知几》(之三) 白朴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白朴(1226—1312),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身当元代异族统治时期,寄居金陵,以诗酒自娱,始终不仕。他是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俊逸清丽。这首小令的主题是及时行乐,明哲保身,将生活之乐寄情于诗酒。但却常常在饮酒作诗时,因吟不出佳句而苦恼。这种真率之情,别具一格。

《把酒对月歌》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唐寅(1470—1523),字伯虎,明代著名书画家,能诗文,自恃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仕途失意,流落江湖,那位七百多年前已“仙去”的李白,便成为他心目中的偶象。这首诗,仿效李白“把酒对月”的真趣,于朗吟间倾注了无限景仰之情,并借以自况,傲视群伦。

酒不仅具有催发诗人创作灵感的作用,对于其他艺术家,也具有激化兴奋的功能。晋代大书法家王曦之兰亭雅集,曲水流觞之中醉书《兰亭集序》,成为千古佳作。后来他清醒时又试写了几百次,都不能达到那种上乘的效果。唐代书法家怀素、张旭,醉书狂草,也成为妙笔绝品,后世难及。这一类艺术创作的灵气与原因,只可能在酒中去寻找。对于文学家和作家,酒也有类似的激化创作的功效,明清时期尤甚。著名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每天著书均离不开酒,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日子。一部《红楼梦》,可以说是酒液中浸泡出来的作品,其中充满了关于宴饮、配酒、酒仪、酒德、酒趣等知识与描写,都写得十分精彩。有人统计,全书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多次。从第1回甄士隐中秋邀贾雨村书房饮酒起到117回邢大舅、王仁、贾蔷等在贾家外书房喝酒止,直接描写饮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平均每两回就要写一次饮酒。这样的情例在明清其他小说里也能找到。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以及桃园三结义等,都借助了“酒”作传媒与线索,来铺写情结与文章。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景阳岗武松打虎,以店家劝阻饮酒,“三碗不过岗”相烘托,饮酒十八大碗,上岗打死伤人猛虎,更显其醉后英雄本色;描写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也以和尚饮酒,不守清规来加以反衬,增添其传奇色彩,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留下了至为深刻的印象。这类文学作品中散发出来的酒文化韵味,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如此诗情,酒意,和弥漫酒香的文学作品传到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在世界文化交流中誉为佳话,是很自然的事情。

“诗寄情、酒遣愁”,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既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这个传统,是从《诗经》到陶渊明再到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寄酒抒怀” 开始,逐步以展并渐至强盛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吟酒诗作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兹撷采《诗经》魏晋唐宋明清诗作赏析,足见此诗情酒意之风尚正一脉相承的传扬着。

酒,不仅对诗如此,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从遗留下来如烟海的诗与酒交融的史料中,两者即结合在一起,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借酒浇愁”“借酒抒怀”“借酒享乐”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没有苏轼,没有陆游。酒为诗侣,诗见酒魂,诗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在古人心目中积淀为一种逻辑模式:饮酒必须赋诗。不论是群饮行令,还是自斟独酌,诗情都应该是酒兴的必然产物。诗酒联姻,正不知道当时到底是诗嫁给了酒,还是酒嫁给诗。只希望他们从“执子之手”一直到“万年好合”,给文人们以无限的抒怀。

四、酒之习作试身手

酒与人

友情如酒。

嘴甜心不诚的泛泛之交,像水果酒。

樱桃酒、苹果酒、橘子酒、杏酒、梨酒,琳琅满目,色彩缤纷,人见人爱。然而,水果酒仅能浅啜,不可多饮,一喝多了,它那种腻人的甜味,会恹恹的滞留在喉头,去之难,留之更难。

君子之交,像米酒。

酒味淡淡淡淡的,似有若无。它不醉人,也不腻人。它不会使你上瘾,你也绝对不会为它而疯狂。可是,在一个微风轻拂、花香袭人的下午,你会不经意的想起它。倒一盅米酒,配一碟花生,你可以度过一段恬适愉快的时光。在凄风苦雨的夜晚,喝它一盅,也可以挡住那汹汹涌来的愁绪。

小人之交,像椰花酒。

酒味浓、酒气重,一时失察喝了它,醉得一塌糊涂,吐得五颜六色。次日醒来,总在头痛欲裂的狼狈里,怅然地生出悔不当初的感觉。

葡萄酒呢,像友谊恒远常存的知己。

清醇甘冽,酒味隽永。红酒像玛瑙、白酒像水晶,都是友谊的“精品”。酒龄越老,酒味越佳。喝着时,恋它;不喝时,念它。它绝对不会使你酩酊大醉,但是,它会让你在微醺里对它魂牵梦萦。

能为你两肋插刀的生死之交,像千年灵芝酿成的药酒。

这样的酒,世间绝少;能否遇上,全看缘分。拔开瓶盖,便已酒香袭人;小啜几口,酒气绕舌、酒味隽永。时常喝它,健身益体,百病消除。

倘若世人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杯里盛的是什么酒,那么,酒后失态,与人无忧。可叹的是:常常有人错误地把椰花酒当成葡萄酒,狂喝之后,徒呼自负。更可怕的是:有人刻意“以甲瓶装乙酒”,他人不慎喝下而被劣酒伤身,为时已晚。所以嘛,举杯前,该圆睁双目,认清商标;轻啜时,该提高警觉,细辨酒味!

(《甜咸人生》 [台]尤今 著 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5年版)

醉一杯诗意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高三(15)班 潘丹

把笑溶进去,把哭溶进去,把一生的寂然惆怅溶进去,就有了它清冷温醇的格调;

把生滴进来,把死滴进来,把永世的姿态精神滴进来,就有了它空灵悠远的灵魂。

酒,实在是有着太多的内涵。

现代人喜欢酒宴,一大群人吵吵嚷嚷,碰碰杯一饮而尽,往往又喝得太多。这实在是浪费了好酒。

最好是在夜幕黄昏,飘着细雨,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空中氤氲的水雾,一杯酒,一本书,一个人。品酒,品书,品人生。

那一杯澄澈的液体,清冽、清冷、清明、清和,不带半丝杂质的静谧。端着酒杯呷一口,丝丝的凉意,略带涩涩的辛辣,满口香醇,一室缱绻。然后感觉它像上好的丝绸一般绕过唇齿,滑进喉口,就像山涧清泉淌进密密的丛林,清新、清凉、清寒、清寂。直到流进深暗的密林很久,仿佛还能感受它萦绕在舌尖,徘徊在口中。于是慢慢品味,细细回味,连时间都定格在此刻。

似乎有些醉了,窗外愈发地朦胧,华灯初上,一切变得遥远而迷离。睁着迷蒙的眼,翻开书页,那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汉字在眼下跳动。乘着酒性,去寻访诗词之乡。我看到李白月下独饮,衣袂飘飘;我看到范仲淹酒入愁肠,相思相随;我看到阮籍醉眼青白,酒香发动;我看到苏轼举杯邀月,羽化登仙;我看到李清照醉卧菊花,香雾缈远;我看到辛弃疾品酒望远,拍遍栏杆。啊,还有那个恋恋红尘的陆游,一壶酒怀妻;还有那个德也狂生耳的纳兰,山水迢迢,一生征程。那些文章,那些诗歌,那些鲜活的面容,在酒中近了,远了,淡了,隐了。

想着那些人,那些事,不禁喟叹;人生真是离不开酒。它是人生穷途的一处桃源,现实再深暗,这里也有明媚的春光;它是官场角落里的一场春梦,即使宦海再深沉,这里也有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它是生命旅程的一个驿站,不管中途多少坎坷,多少辛酸,这里,仿若是母亲永远的臂亭。

我歌我诉,我饮我品,一杯酒,一本书,一个人,在这宁静的黄昏,仿佛就是永恒的诗意。

醉  爱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高三(15)班 李晔

思也悠悠,痛也悠悠,醉也悠悠,爱也悠悠。

惨白的月光泻在萧索的空庭,箫声呜咽。玉立寒秋,空阶凉初透,希文独斟一壶酒,本为暖胃,却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好一个“相思泪” !

当易安颓然醉倒花间的时候,所有的哀思与苦痛喷薄而出,思吧,痛吧,醉吧,既然不能痛痛快快地活,又不能痛痛快快地死,就不如痛痛快快地醉下去,扔了那些清醒。曾经的举案齐眉呢?曾经的琴瑟之乐呢?多少事欲说还休,可与其痛到呕血,不如醉到干脆。就在清酒之中彻彻底底放纵,管他“三杯两盏”还是四壶五盅,只要能醉了哀思,忘了苦痛,何必拘泥?没有人会责怪高吟“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的娇憨女子。

大地长天,远山沧海。行走中的太白疯狂地买醉。“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难道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欲罢不能的念乡之愁痛?错了,故乡?那算什么!碎叶或者长安,他愿意归去何方?他愿意思念何方?太白的思痛已逾越了儿女情长,他宁愿成为一位纯粹的异乡人,没有终点,也不需要终点。而所谓的故乡,只是一个假想的起点,一个可望而不及,可唱而不可说的寄托。于是他毫无挂念地在跋涉之中生存,伴随无尽的哀思,悲痛,思的是幻想之中的报效祖国,痛的是现实之中的黑暗颓败,怎能不醉个一塌糊涂,“但愿长醉不复醒”。生之痛楚,湮没于烈酒之中。

思人,思国,小悲,大悲。可即便归去了,遇见了就能不悲不痛了吗?痛,痛之弥深。沧海桑田,故乡犹在,人家却亡。物是人非事事休。

“你是这家的亲戚吗?”“喔,不”。“这家人打仗的时候死了几个,剩下的都逃到外乡去了”。轻轻推开长满苔藓的木板门,吱吱呀呀,残破的窗子在寒风之中颤栗,空气中满是阴阴的霉味。最后走到街的尽头,温了一晚醇醇的黄酒,把所有的旧愁新痛融于酒,凝成相思泪,苦咽入肚。“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其实,有思,有痛,有醉,这些凝重深邃的感情,哪一个不是扎根于爱呢?爱人,爱乡,爱国,若是不能畅快淋漓地厚积薄发,不如舀碗醇厚的青州从事,有多少爱,醉多少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失眠作《静夜思》,杜甫失眠作《江月》,古人失眠都干嘛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随笔||中国文人的诗意栖居
《关于诗书画的诗》
假期到了,别再“到此一游“
初中阶段语文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汇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