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试的基本法

注意标题,我要讲的是“考试”的基本法,而不是“学习”的基本法,两者之间差别很大。

本人虽然于考试方面稍显笨拙,所幸有点小运气,不管考什么,总是一次就过。

虽然我不太擅长考试,但还是勉为其难,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经验。

想了想,我看书或备考有这样两个重要的习惯:

看书,则一遍三读;

考试,则去书就题。

一、不要笔记

可能和大家平素听别人讲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我说的确实是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想,各位胖友们应该都听过类似的劝告——要把一本书反复读、做笔记。

但这种做法很反人性。

尤其是做笔记,现在涌现了一堆教人做笔记的视频,没点绝活儿都不好意思说会做笔记了都。

不知道大家怎样,就我个人而言,在看书这件事上极其讨厌重复,喜新厌旧。

看了一遍就不想翻第二遍。

翻第二遍完全没新鲜感,根本不能进入状态,强行翻也是溜号。

至于笔记,太费事了。我懒,懒到无可救药,做笔记写几行字就累了。而且,我嫌笔记费时间,感觉生命在笔端飞速流逝,有种莫大的恐慌感。再有,笔记做完之后就再也不会翻开看了。喜新厌旧。

所以,为了有效地应对喜新厌旧和懒惰这两个劣性,我形成了一遍三读的习惯。

具体来说就是,既然再读就读不进去了,干脆第一次读的时候读个彻底,让读一遍等于读三遍。

我会准备两支笔,一红一蓝,边读边划线。

不要再多颜色了,再多没有用。以前看到有同学带了好几管彩笔,赤橙黄绿青蓝紫,看书的时候几乎每句都划,整本书搞得跟画册似的。那种做法毛用没有。全是重点就等于没重点。脑子里没层次。

我划线的时候心里会有个标尺,一页书内,蓝色划线部分不能超过三分之一,红色划线部分不能超过五分之一。

这个界限会强迫你透视文本,对文本的重要性层次进行区分。

接着,蓝色线代表一般重要;红色线代表非常重要。

同一颜色划线,波浪线又要比直线重要。

极其重要的,打星号标识。

别小看这种区分,有了层层限制之后,看书的时候就一定是边往前看,边迅速回溯,从而对原文进行解构。

再者,用蓝笔、红笔圈出关键词,最好是一两个关键词就能概括出这段、这页的主要意思。如果某句话、某个段落很精彩,根据提炼的关键词当场记忆,不要等以后,没有以后,因为这本书我们大概率不会翻第二遍。

最后,每页书都尽可能在旁边写批注。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就简单几个字作出品评阐发;如果有困惑,可以把疑问写在一边;没想法,可以简单几个字概括原文思想;如果有复杂的推理过程,可以用关键词加箭头的方式提炼出来,写在页眉或页脚的位置。

这套流程下来,你读一次就相当于别人读了三遍。

我一直和别人说,笔记用途不大。

笔记呈现的是一种形式清晰,你脑子里清不清晰则是另一码事。记笔记的时候,心力都耗在写字上了。手段很容易绑架目的。

划线、圈词、批注可以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思考上。脑子里形成清晰的笔记,比书面笔记有用得多。

你可能会问,这种方式看书很慢啊,大学期末突击考试,这么搞能来得及么?

一开始这么做会很慢,但你平时都是这样看书的话,程式熟悉了,就会越用越快。

边读边记,脑子里不断红蓝交错、关键词组合,快速记忆,你读一遍相当于别人读三遍,甚至不止。

再次强调,千万不要迷信笔记

我发现,越是差生,越喜欢做笔记,越觉得做笔记重要。

他们可能都没意识到,做笔记会赋予你一种虚假的获得感。就跟你说要减肥,今天买个跑步机,明天买套哑铃,后天报个瑜伽班,但始终没怎么动弹。

脑子里的思考很难量化为成果,而笔记则写出一篇是一篇。

看着整理出来的笔记,就觉得自己行了。

结果一考试,果然还是不行。

差生文具多就是这么回事。

纸笔橡皮是立体的文具,笔记不就是平面的文具嘛。

我倒不是彻底否定笔记的意义,学霸也做笔记。但千万别把逻辑弄反了。

学霸不是因为笔记做好了,所以学习好。

而是因为学习好,所以笔记做得好。

对学霸来说,有没有笔记,一样牛逼。

对学渣来说,本就需要额外时间来追赶,还都把时间浪费在笔记上,你怎么想的。

二、去书就题

对资格考试而言,连书都没必要看,直接做题就行。

有人不是好奇,那么短时间你怎么过的?

很简单啊,那六本书除了《战略》之外,其他的多厚啊,还有那个司法三大本,可别傻乎乎从头翻。

市面上不是有教材辅导嘛,每章前边都有一两页提炼出来的精要,大致看一遍就行,然后直接刷题。

记住,所有的资格类考试都不要沉迷教材,直捣题库。

有人要问了,这种方式,我连书都没看过,上来就做题肯定是错错错啊。

不要怕,咱们先做的肯定是选择题,对不对?

答案肯定有解析,对不对?

我们学习的关键就在答案解析。现在的习题解析都很细致,除了解析题目本身,会把和这道题相关的许多知识点都摘出来叨咕一遍,有时候还会附有类型问题的总结。

因为不看教材所缺失的学习,我们直接从每一道题的答案解析中补回来。

就用我前面讲的一遍三读的方式来看解析。

争取通过关键词记忆把解析内容记个百分之六七十。

就这样,边做题边记忆,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来替代教材的完整阅读。

要知道,考试用的教材厚如板砖,一翻开就如堕大海,不知何处是岸。而且,你根本不知道重点在哪,乱跑乱撞,不知道哪些该记,哪些可以略过。精力平白都摊薄在了没用的地方。

再有,这种大海捞针的读法缺乏阶段性的成就感,无法形成持续的正向反馈,快速向前推进。

做题就不一样了。

教材辅导上的题目都是针对往年重要考点,已经给你筛出了重点,在答案解析大段大段的废话里,你就可以看到从教材上摘取的重点相关原文。

那还等啥?照着背不就行了。

这种方式,每刷完一个答案解析,就会有掌握一个知识点的成就感。

题刷多了,雪球就越滚越大,还有必要看教材吗?

没必要。

另外,不要浪费时间用笔写的方式去做主观题。用脑子过就行了。如果是计算题,脑子里把主要计算步骤过一遍,不用细究具体数字结果;如果是简答题,更好办了,在脑子里挨条过关键词。然后迅速翻到答案做比对,看你错哪了、漏哪了,用一遍三读的方式记忆答案。

你说,我时间多,除了刷题之外,就想再回去翻翻书,查缺补漏。

不要这样。

如果你时间多,就再买一套其他机构出的练习册,继续刷题。

大家学英语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背单词,如果只是死背不用,不管背了多少遍,那单词也记不住;但是,这单词背了一遍之后,相继在三篇阅读理解中都见到它,短时间内,你就很难忘掉了。

同理,别看资格考试的书厚,重要考点每年反复拉出来鞭尸,就那儿点。

不论是真题还是模拟题,都围绕着考点转悠。你只要多刷点题,涉及到同样考点的答案解析就会反复见到,而且还是在不同场景下,记忆会不断强化,比你来回翻同一本教材有用多了。

前面说了要克服对笔记的迷信心理。

这里还要提两个心理误区,很多人都有,自己隐隐也都能感觉到,但很少有人刻意去纠正。

第一,看本书非要完完整整看完了才舒服,我管这个叫完整阅读强迫症;

第二,非要把教材内容都看完了,才正式去做题,这种心理来自“非要准备好了才开始”。

这两种心理危害极大。

是的,我说的是“极大”。

完整阅读强迫症让你不能有效把握重点,总把时间花在一些次要乃至无效信息上;“非要准备好了才开始”这种心理则不仅影响你考试,还会导致你错失人生中许多机会。

去年三月我写了篇文章,其中提到过“开始”而不是“良好的开始”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我们总是想准备得无懈可击了再开始,但又普遍有拖延症,拖着拖着情况发生变化了,又得重头准备,所以,迟迟不能开始,最后啥都拖黄了。

其实,只要你开始了,犯错也没关系,可以慢慢试错、纠正。就像我刚才说的刷题方法一样。每道题记忆一个解析,记得多了,正确率就上来了。千万不要怕错。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所有资格考试,每一个我都是直接从刷题开始的。遇到确实有答案解析也说不清的地方,我才会回去翻书找上下文。这样,有的放矢,比你上来就没头没脑翻书要强太多。想想那本《审计》,说实话,那是碳基生物一上来看就能看明白的玩意么?

我最后考完试了,几本教材也都嘎嘎新,基本没翻过。后来几个考试我压根连教材都不买了。只刷题。

这招到底多有用,谁用谁知道。

最后做个总结吧:

一遍三读,去书就题;不要迷信笔记,戒掉完整阅读强迫症,不要准备好了才开始。

现在回到开头的话题。

为什么我说这是考试的基本法,而不是学习的基本法呢?

三、主动输出

因为,这是速成法门。

世上所有的事情,不论什么,捷径必有代价。

“去书就题”这种方式虽然能快速通过考试,也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是,基础必定不牢。

如果是认真搞学习,而不是为应付考试,那就只能结硬寨,打呆仗,一点点啃教材。

读书方法依旧可以用我说的,一遍三读。

但是,你可能得多来几遍。

此外,还有一条有用的学习方法,很多人都提过,最费神费力的:

把你学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即,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如果要读透一本书,或者要下决心研究个什么东西,你可以把书的内容,要研究的东西做成视频,传到网上来。自己读和对外讲,思考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很多事情,你想的时候好像特别透彻明白,但只要一落笔,就会发现许多细节有待推敲。

于是,你就会反复琢磨,反复查找资料。所以,一倍的输出背后往往是十倍的输入。

这种方式绝对是积累性最强的。

与之相对应地,需要付出的精力成本也是最大的。

做完节目之后,传上来,网友的反馈会进一步强化你这个输入转化输出的过程,让你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如果一个人说今年读了一百本书,没什么敬佩的,吃得多未必嚼得烂。

如果一个人说今年读了十本书,每本书读完还都做了一期三十来分钟的节目,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做出分析评价,那才真是没白读,这书应该是吃进肚子里了。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张图帮你了解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四个入门要领
省考时间 公务员省考时间一般是在什么时候
十大经典专业课备考法宝 - 考研路上 - 武汉大学考研论坛 武汉大学考研论坛,武汉大学考研...
【原创】2017初二生物会考复习策略(真是雪中送炭啊!)
会计职称学习心得
CFA三级吐血经验给力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