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牛人的成功看起来毫不费力?
   
 阅读时间
 5 分钟


温柔学姐:专注思考,会带来更多灵感!


    ▲


有个写作群的朋友问我:“没有灵感的时候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洗澡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长期用脑会让思维陷入死循环状态,就像是思维枯竭、身体被掏空一般。


有时甚至会头脑一片空白,也就是俗称的 “脑袋不转了”。


对我来说,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 “写什么?” 和 “怎么写?”


这两个问题每天都困扰着我。


有一天,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进了浴室,机械地用肥皂擦着身子,任由水流从头顶滑到脚底。


镜子里映出了我毫无生气的身影,任由水蒸气遮盖而渐渐变得模糊,脑海中满是肆无忌惮飘来飘去的点点星光。


忽然,我仿佛看到了一道彩虹,灵感一股脑地从四面八方涌来。


大脑放空的感觉爽爆了!


后来我发现:不光是洗澡,扫地、散步、睡觉、吃东西,甚至是上厕所的时候,只要没有手机等外力干扰,思维就会天马行空地飘荡。


不禁让我想起了大学室友的名言:


如果你有个问题绞尽脑汁都没能解决,就去睡一觉吧!


我曾以为她是个骗子,原来我才是个傻子。



纵观历史,笛卡尔躺在医院病床上,看着飞来飞去的苍蝇时想到了坐标几何学;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洗澡时,看到溢出的水解决了 “王冠之谜”。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他们会获得我们想不到的灵感呢?


从时间上说,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一年 365 天,每天 24 小时。


可是,从思维角度来看,每个人对于时间的利用率又是截然不同的。


打个比方,同样的道理有人一天就能明白,有人可能一个月,有的人则一辈子都不会明白。


时间是公平的,时间又是不公平的。你以为自己投入的学习时间,真的就是学习时间吗?


最贴切的一个例子应该就是:学英语


从时间角度来说,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至少十年的英语学习时间,为什么还有人连开口说话都做不到呢?


事实上,真正的学习时间是与效率相结合的时间。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专注


继续用英语举例,大家在上学的时候,身边可能会有这样的同学:


一整个晨读都在念英语,听起来是这样的 “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M-O-R-N-I-N-G” 一遍一遍,似乎很努力,但是这样的学习真的会有效果吗?


我也见过每天为了打卡而坚持读 10 页书的人,但是这样的阅读真的有用吗?


看起来很努力,也花了不少时间,却收效甚微。


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思考?学习要用心,思考要推理,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发现别人忽略的地方。


为什么有的人学东西非常快?因为他们把要学的东西时刻装在脑子里思考,吃饭、走路、做梦,心心念念。


能够专注思考的人,生命长度会比旁人多出不少。



他们看起来也许没那么努力:该吃吃该玩玩。


但他们本职工作做得好,业余爱好也能达到很高的水准,通常都会比常人走得更远。


《如何高效学习》的作者斯科特·扬,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他用 10 天搞定线性代数,一年搞定麻省理工 4 年的课程并成为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还在 TED 登台演讲,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


最重要的是,他每天的学习时间,不过两个小时而已。他将自己的学习方法论称为 “整体学习法”,也就是:


把新知识与头脑中的已知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


这套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专注,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专注真的像你说的这么重要吗?


是的,专注真的很重要。


我们在做一件事儿的时候,注意力会不断提升。一旦有人打扰,思路就会分散,之后我们想要再次达到之前的专注度,就需要额外的时间。


读书的时候,手机上突然跳出几条吸引人的微博。如果忍不住打开看了几分钟,想要再接着读书,就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进入“状态”。


再比如说,编程、做数学题这类逻辑性较强的事情,如果在中途被打断,下一次想接着做就需要回想一下之前的步骤了。


一来一回,中间浪费的时间就不止看起来那么少了。


认知心理学中有个 “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 party effect),是指人的听力选择能力。比如说在嘈杂的鸡尾酒会上,突然有个声音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我们会很敏感地注意到。


同样的,假如有一件我们日夜都在思考的事,潜意识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件事上,一旦发现了相关信息,很快就会产生灵感,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至于如何保持专注,我想从三个角度跟大家分享:


专注与心流


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进入忘我愉快的状态就是心流。


心流发生时,我们会全神贯注,感觉时光飞逝,这就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最佳状态。


心流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进步,达到巅峰。比如说:作曲中的贝多芬与投篮时的乔丹。


而心流产生的关键在于:目标、反馈、专注


设定目标,是为了让我们对行动的初心进行思考,以免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质疑。同时,目标的存在也为了让我们获得成就感,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要求,持续突破。


反馈让我们看清事情的进度,对实力进行现实地评估,进而不断调整,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


专注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也只有在身体、心理条件都具备时,才会体验到深度的心流。


心流会带给我们愉悦感,但这种愉悦又会分散注意力。因而我们需要第一步明确的目标来告诉我们:


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毕竟,那些能让我们分心的事物,本质上是因为它比我们正在做的事更有吸引力。


时间管理


1. 熬过万事开头难。


如果能够通过最初那段时间,把最重要的基础搞清楚,后面的效率会越来越高。


很多人放弃,都是因为开始的时候太难了。就像学英语的那位朋友,等他了解基本的词汇和用法之后,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看电影等其他方式继续提高英语水平。


2. 重要的事情优先做,用整块时间做。


一方面,第一时间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可以缓解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趁着早上最清醒的时间完成一件重要的事,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心理暗示:


“今天有一个好的开始!”


有些逻辑性比较强的书,或者是某个连接性比较紧密的知识点,最好不要拆开来学,因为分散的逻辑不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抗干扰


读书的时候,我们有整块的时间可以专注于一件事。


可是工作之后,手头的事情就多了起来,有时还需要我们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这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


1. 不断切换于各任务之间,会虚耗我们很多精力。


2. 在一件事没做完的时候,突然想起另一件没做完的事情。


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刻意锻炼提高。


上下班的时候,我经常在地铁上阅读,不能坐就站着看,事实证明在强干扰环境下看书还是很有效果的。


另外,规律的运动也可以增强抗干扰能力,比如说跑步。


如果你曾把问题放在大脑中很长时间,应该也会有类似于顿悟的经历。


当我们专注于某个问题时,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变成了与问题相关的样子,很多平时难以察觉的细节也会浮现出来,带来出乎意料的灵感。


我注意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


如果第二天必须早起,只要在睡前不断告诉自己 “明天我要几点起床”,第二天基本都会在那个时间睁开眼睛。


那么,如果在睡前问自己一个问题,第二天会不会得出令人惊讶的答案?


校订:吴巍、姚色丰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一句话,一张图



新生大学精选文章,建议你也读一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



 戳原文,了解新生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专注于工作?避免干扰的四个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从四个方面入手,孩子变得更优秀
嘘——别打扰孩子
有些事,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多动症儿童缺乏抗干扰能力
利用碎片时间深度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