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秀!滁州拿下全省多个第一

美丽的政务新区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居安徽省第1位;

——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9%,居安徽省第1位;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4%,居安徽省第2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8%,居安徽省第2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居安徽省第4位;

——财政收入增长11.7%,总量和增速均居安徽省第4位。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滁州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持续用力,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稳居安徽省前列,圆满实现“双过半”,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聚焦高质量 实体经济势头好

民营经济跑出加速度

打好政策牌。全面落实安徽省30条、市35条,从市场准入、降低成本、要素保障等方面,尽心尽力为“自己人”办好事,上半年,滁州市企业降低社保支出近亿元,减税降费超10亿元,让民营经济跑出加速度,跨上新台阶。

打好扩量牌。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方百计做大民营经济“总盘子”,滁州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上半年,滁州市新增私营企业7398户,累计达6.7万户;新增加个体工商户15784户,累计达20.7万户。

打好升级牌。推进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建立成长型小微企业培育库,全力打造一批民营“单打冠军”和“行业小巨人”。截至目前,库内企业超500家,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6户,认定市级352户,天长缸盖获批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打好服务牌。全面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助企业进”行动,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创业愉快、兴业愉快、发展愉快。

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安徽猎豹汽车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

工业经济释放新潜力

围绕“五大制造”,实施“五大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实施育大培强工程。强化分类指导,支持金禾实业、开润股份、九华药业等做大做强,力促小企业上规模、中企业上水平、大企业上台阶。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企业128户,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644户。截至5月末,滁州市拥有亿元企业225家,较去年同期多19家,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14.8%,拉动该市规模工业增长10.1个百分点。实施改造升级工程。抓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千亿技改、千企升级,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至5月,滁州市工业投资增长28.5%,其中,技改投资增长37.5%,均居安徽省第二位,全面站稳安徽省第一方阵。实施产业提质工程。

以“1 8”省市战新基地为抓手,加快星恒锂电池、国能锂电池、利维能电池、隆基乐叶等重点项目建设,1至5月,滁州市战新产业产值增速16.9%,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省级智能家电基地产值增速7%。聚焦“互联网 先进制造”,总投资50亿元的创维集团智能家电产业园、总投资16.9亿元的博西华洗衣机干衣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液晶显示器、总投资22亿元的隆基乐叶光伏单晶组件等项目顺利竣工,推动智能家电、先进装备等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非金属矿和农副产品等优势资源高效开发,力促福莱特二期、华塑二期、盼盼小岗食品园等达产达效。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国家级消费品“三品”战略示范市建设,加快精品培育,打造名企名品。选送一批企业登录央视宣传平台,培育一批省级消费品“三品”示范企业和安徽工业精品。实施绿色增效工程。以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研发和推广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

现代服务业实现新突破

实施传统服务业优化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培育行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1至5月,滁州市限上企业1009家,较上年度净增67家。发展文旅康养。加快省级文化产业园建设,推动创源文化、龙利得包装印刷等企业发展壮大。按照全域旅游思路,依托文旅投融资平台,狠抓“五个一批”工程。积极打造江淮分水岭岭脊生态旅游带,加快推进全椒慢城、来安兴茂、天长金牛湖等一批精品景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大琅琊山文化体验、环滁休闲度假、大明文化和改革源头等一批精品线路。培育亭城文旅、大明旅游、金鹏文旅等一批旅游领军企业。深入实施“旅游 ”战略,加快大墅龙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建设,发展健身康养、科普研学、餐饮民宿等一批旅游新业态。建立旅游产品地方标准体系,促进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文化体验等产业融合发展,争创省级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扎实推进“五进”活动,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着力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做强电子商务。推进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创达电子商务城等建设,加快云伙计、网萌、子曰科技等电商企业发展,创建一批安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企业。

现代农业实现新提升

坚持“三产”融合,开展“五大行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新引进亿元以上投资项目8个,新增规上企业3家、家庭农场715家、农民合作社269家,加快凤阳小岗等4个加工园区建设,着力促进加工业集聚集约发展。实施特色产业培育行动,重点抓好稻虾共作“双百”工程,滁州市当年新增面积33万亩,总面积突破65万亩,同比增长160%,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加快发展“三树一苗”,推进滁菊、芡实、艾草、葛根、百蕊草等中草药产业化,种植总面积突破10万亩。实施质量兴农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模式,打造百万亩优质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加速建设小岗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实施品牌强农行动,聚焦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滁州市拥有地理标志产品10个,上半年新增“三品一标”108个,总数达947个,居安徽省第二位。实施功能农业拓展行动,加快培育观光休闲等农业新业态,创建一批田园综合体,开发一批“食药同源”农产品,天长市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椒大墅龙山获批创建国家级产业融合示范园。“互联网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益农信息社总数达550个,覆盖率达53%;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18.1亿元,同比增长36.1%。

全椒县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滁州悦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质量员在生产线检测农机变速箱质量。

牵住“牛鼻子” 重大项目速度快

全力招项目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科技型、高成长型项目。1至5月,滁州市境内省外资金实现382.8亿元,同比增长19.9%;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2个,总投资772亿元,其中已转化开工52个,当年转化率21.5%;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3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5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居安徽省第四位;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38个,同比增长40.7%;实际投入超3000万元的新投产项目是去年同期的2.3倍。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光电8.6代液晶显示,总投资百亿元的星恒新能源,总投资均为50亿元创维智能家电制造、利维能新能源电池、亚玛顿太阳能新材料,总投资22亿元的隆基乐叶光伏电池组件,和三棵树、凯盛特玻等项目快速推进,部分已投产运营,成为滁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速建项目

召开滁州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百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截至6月底,亿元以上项目续建421个、新开工281个、竣工190个,均超序时进度。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一期全面开工、二期可研获批;合新高铁、宁淮高铁可研通过审查;合宁高铁可研初稿编制完成;滁州机场选址有关专题报告已启动编制;中海油滁州天然气热电厂完成选址工作,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和达产率进一步提升。

全面谋项目

抢抓国家战略、宏观政策、开放发展等机遇,聚焦重大平台、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投资专项等,精心谋划高端制造、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一批项目。截至6月底,滁州市储备亿元以上项目903个,占年度计划90.3%,其中,799个进入省重点项目盘子,同比增长27.4%。

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蓝德集团机加工车间一瞥

全程帮项目

巩固深化“四送一服”成果,市县两级建立企业帮扶中心,全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对重大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一体化跟踪、保姆式服务,做到领导牵头帮扶项目、平台调度项目、督查机构督查项目、各方合力推进项目,着力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上半年,滁州市各级领导干部累计调研企业9080次,梳理企业问题1410个,解决企业问题1398个。

下好“先手棋” 科技创新成果多

一批平台加快建设

推进“三区一城”创建,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目前,滁州(天长)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有望年底实现新突破,中新苏滁省级高新区已经获得批复,天长市被认定为首批安徽省级创新型县(市)。培育5家安徽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安徽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加快小岗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康佳电子智能化生产线

一批成果有效转化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战略合作,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上半年,滁州市共有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滁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多功能储能式发光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10个大院大所项目成功落地;组织康佳同创电器公司电冰箱食品品质管控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30项成果参加安徽省科技进步奖提名;滁州市共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322项。企业吸纳技术203项、成交额1.78亿元,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数14项、成交额2.1亿元,分别位列安徽省第五、第四。加快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滁州市技术转移中心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滁州中心牵头,组织成立了滁州市科技服务联盟,协同开展科技创新服务,目前成员单位已达到20家。

一批创新主体茁壮成长

完善“1 4 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增强政策支持的正队形与系统性。统筹推进高企申报工作。311家企业通过评价入库,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战略合作,加快建设技术转移体系。依托中国高校(华东)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滁州科技服务联盟等,着力引进一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至4月,滁州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分别为8.8%、10.7%。

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批人才团队加快集聚

多管齐下引才,深入推进“院士助滁”专项行动,上半年,新签约院士工作3家,另有6家企业和院士深入对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8个。固本培元育才,深化校地合作,积极构建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共享的人才培养平台,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分批选送优秀企业负责人去知名院校学习。想方设法留才,落实好引进人才及聘用务工人员住房等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好人才落户涉及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难题,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各尽其能用才,用好用活“编制周转池”,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激活动力源 改革开放气象新

奋楫争先,改革再出发

坚持抓小岗促全市,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机构改革上,全面做好人员转隶、机构挂牌、机关“三定”等工作,高质量完成市县机构改革任务。农村综合改革上,坚持“抓小岗、促全市”,小岗村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等改革,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挂牌,成为以村命名的国家级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滁州市329.8万农民成为集体资产股东;农村“三变”改革有序推进,已有514个村开展“三变”改革,村集体实现收入2698万元,74个村开展分红1523万元。

综合医改上,天长市人民医院获批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滁州市一院和明光市人民医院获批安徽省级试点医院;天长市和凤阳县“智医助理”项目在安徽省率先推广使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安徽省率先开通电子社保卡医院结算服务功能;成功申报安徽省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获批医保智能监控国家试点和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省级试点,打造滁州医改升级版。在“放管服”改革上,推广“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审批模式,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从“面对面”到“键对键”;年度内资企业年报公示率97.40%,位居安徽省系统第一位,外资企业年报公示率98.91%,位居安徽省第二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公示率97.98%,位居安徽省第一位,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不断增添发展新动力。

融通融入,开放再扩大

抢抓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实施“大江北”发展战略,强化“双圈”互动,做好融通大文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借助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等平台优势,面向全球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做实滁州跨境电商产业园,精心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至5月,滁州市实现进出口19.3亿美元,同比增长57.6%,总额居安徽省第五位,增幅居安徽省第一位;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1至5月,滁州市实现外商直接投资5.9亿美元,同比增长7.5%,总量居安徽省第五位。(本版文图由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统一提供)


来源 | 江苏经济报

主办 |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 | 市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单出炉!定远2个项目入选
今日聚焦|滁州市打造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滁州高铁站
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滁州小家电的智能蝶变
安徽省滁州市主要的两座火车站一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