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大片时代下华语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

[摘要]从张艺谋导演的首部华语大片《英雄》开始,中国电影市场走出近十年的低潮期,正式走入了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逐渐完善其内部的制度体系。然而,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并非昙花一现,中国电影市场随之急速扩张,并带动中小成本电影迅速崛起,与商业大片共同分割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蛋糕”。华语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背景及其能够迅速赢得观众肯定的优秀之处,是文章将着重讨论的部分。
  [关键词]后大片时代;华语电影;中小成本电影;崛起
  究竟什么是商业大片?从书面上并未有过一个权威而明确的严格定义。从实际经验来看,商业大片是大投入、大制作、全明星,以及从拍摄前期到上映时期都有着一个完整的商业化营销策略的电影,可谓之商业大片。商业大片以高投入博高回报,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某一阶段逐渐成形的特殊类型电影。但是,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完善,很多中小型投入的电影也逐渐开始具有商业大片的某些特征,从创作前期的营销宣传,到时下炙手可热的明星的选角,再到影片上映前期和中后期对应电影档期而做出的营销宣传,这种电影创作和制作模式都与商业大片无异。中国商业大片时代的开启以张艺谋执导的武侠片《英雄》为标志,这部电影重新激活了沉寂十余年之久的中国电影市场,将观众重新带到电影院之中,感受一种消费时代下的“光影艺术”。从2002年岁末电影《英雄》上映开始,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过程。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突破了440亿元,票房过亿的电影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发展。伴随着商业大片发展的,还有曾经只能成为商业大片“绿叶”的华语中小成本电影,尤其在近几年来,华语中小成本电影更是迅速崛起,强势攻占中国电影市场。下面,本文将从华语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背景着手,具体分析华语中小成本电影的共同艺术特征及其能够迅速赢得观众肯定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所在,并对当下的华语中小成本电影发展做出展望。
  一、背景:后大片时代电影艺术的兴盛
  从张艺谋导演的首部华语大片《英雄》开始,中国电影市场走出近十年的低潮期,正式走入了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在此之前,虽然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式发展,但中国电影院线市场却一直没有实现跨越式增长,至少没有实现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程度。人们对精神消费品的迫切需求,并不能在当时的中国电影中得到满足,人们强烈呼吁中国电影市场的转型和突破式发展。因此,张艺谋率先拍摄了个人转型作品——武侠电影《英雄》,他将一部中国传统武侠电影拍得诗意而唯美,将中国文化与古典思想提取出美学元素,具象为直观而具体的影像,夸张和写意成为电影《英雄》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张艺谋也正是通过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取和放大,含混了东方思想中复杂的内容,使其简单化和情绪化,写意的内容更使张艺谋将《英雄》推向国际成为可能。全球票房约14亿元人民币使电影《英雄》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商业大片。此后,第五代导演纷纷投身于商业大片的创作当中,而中国商业大片时代也正式宣告开启。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逐渐完善其内部的制度体系。
  然而,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并非昙花一现,中国电影市场随之急速扩张,并带动中小成本电影迅速崛起,与商业大片共同分割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蛋糕”。从2002年至今,中国商业大片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商业大片已经不再是电影院线中的“特殊补给品”,已然成为电影院线中的“标配”。人们已经对商业大片见怪不怪,也不再一味地盲目追捧商业大片的奇观美学。种种市场反馈的声音和观众的观影习惯,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进入了“后商业大片时代”。在后大片时代,商业大片最终成为推动和促进电影市场有序、良性发展的动力,伴随其带来的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中小成本电影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观众日益变化的审美取向和观影需求,都成为中小成本电影发展的持久的推动力。
  在后大片时代,商业大片并不能完全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如果整个电影市场仅凭借商业大片支撑,单一化的类型片组合并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小成本电影凭借其多元化的主题表达方向和创新性的题材类型选择,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满足了观众多种多样的观影需求。中小成本电影选材和题材都十分广泛,从深受观众欢迎、受众宽泛的喜剧片,到视角犀利、专注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题材电影,中小成本电影更倾向于从老百姓的生活中提取创作灵感,最大限度地与观众产生情感上和精神上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当前的观众对精神层面的消费产品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复杂,多种情绪支配观影选择也成为中小成本电影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也成为商业大片精益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一个电影市场只有存在良性的竞争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样作为商业电影,商业大片的各项制作成本和投入都十分巨大,有着回收成本、创造利润等多方面压力;而中小成本电影的制作拍摄成本相对低一些,依靠多方广告等赞助即可回收成本,卖座与否的票房压力几乎没有,这也是商业大片面对中小成本电影在市场中同分一块蛋糕的窘境。
  二、创新:中小成本电影内容题材的创新性
  在后大片时代,商业大片的创作和发展已经走入一个相对狭隘的窘境之中,题材的泛娱乐化,类型的单一化,美学特征缺乏创新性,让观众逐渐对这种曾经给予人们强大的审美想象的“大片”产生了审美疲劳。众多商业大片在获得了一定的票房成功和观众的口碑肯定以后,往往会着手于续集的拍摄,这种明确的商业化创作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商业大片的良性发展。因此,当今的商业大片唯有以更新奇的视角、更夸张的视觉特效、更刺激的音响效果来弥补叙事的拙劣和主题的浅薄。这也是为何当前的商业大片越发的呈现出视觉奇观的艺术特征。
  在中国电影市场步入商业大片时代以来,中小成本电影始终是作为商业大片的院线陪跑角色而存在的,其与商业大片同期上映,却无法收获能够与商业大片相提并论的票房收益,也无法获得与商业大片同等的关注度。直到2011年11月,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打破了这种局面,成为一匹完全意义上的票房黑马,成为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最耀眼的票房明星。该片仅用890万元的制作成本就收获了35亿元的票房,成为2011年度最卖座的华语中小成本电影。这也使华语中小成本电影第一次被搬上台面与华语商业大片相提并论,以小搏大的成功一时间让中小成本电影成为现象级电影,专家学者甚至观众都争先恐后地分析《失恋33天》的成功学。有人把电影《失恋33天》的成功归功于IP的一次绝地大反攻,更有人总结经验并指出:将来的中国电影市场,把握住IP者才能掌控票房。不可否认所谓的IP对于电影《失恋33天》的成功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造成《失恋33天》作为一部华语小成本电影能够瞬间突围,打破华语商业大片独占票房的神话,根本原因正是影片故事真正把握了时下观众的社会心理,并非是因为网络上的评论说“因为失恋的人多了,这部电影才火了”。更确切的应该是影片《失恋33天》真正做到了与观众同呼吸,取材于小人物的生活化故事让观众收获了巨大的情感共鸣和内心的震颤,黄小仙的失恋就像观众自己的情感失落一般能够被体谅和感受。回归大众,回归生活,返璞归真的小成本电影视角才是《失恋33天》成功的核心原因。  


 创新,也就成了华语中小成本电影赢得票房突围的重要法宝。一部中小成本电影是无法在顶级制作团队、视觉特效和全明星阵容上赢了任何一部商业大片的,中小成本电影唯有从内容题材上不断创新,给予观众商业大片无法给予的情感共鸣和心理体验,这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因此,近年来虽然华语中小成本电影冗杂繁多,但是创作呈现出的井喷态势仍然使中小成本电影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多元:中小成本电影主题表达的多元化
  中国商业大片越发朝着好莱坞大片的方向发展,关于好莱坞电影制度的借鉴以及文化融合的加快,使国产商业大片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好莱坞大片的艺术特质。早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将一个“刺秦”的故事讲得抽象又具体,跨文化传播的痕迹在该片中十分清晰,张艺谋为了避免中文对白在跨文化传播上造成的疏离感和理解上的偏差,发挥摄影师的专业特长,在画面构图和色彩上极尽其能事,让镜头和画面担负起叙事的主要功能,成为表情达意的唯一工具。《英雄》无论是故事基础还是美学思想都源自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这也使该片盖上了鲜明的民族化创作的标签。但是,从主题思想上来解构《英雄》,观众能够收获的情感共鸣却少之又少,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和儒家思想虽然仍然是华语电影亘古不变的核心主题,但是观众对贴近自己生活的内容和主题的电影渴求强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进入后大片时代后,观众对商业大片产生审美疲劳的一个表象。
  华语中小成本电影正是以其多元化的主题表达填补了这样一个需求的缺口。电影《失恋33天》通过对普通的上班族女孩黄小仙从失恋到再次找到完美爱情的描绘,呈现出身处大都市挣扎生存的小人物的情感纠葛。该片以喜剧的类型化表现方式,借由王小贱这样一个心直口快的“娘娘腔”男性形象,表达了人们要看到生活中可爱的一面,放下烦恼,积极投奔新生活的积极主题;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小三”、傍大款、赴美产子、拜金女等时下最火爆的负面话题并非是该片想要奇观化的主题内容,在这样一个极具话题性的、观众熟知的话题氛围之中,影片《西雅图夜未眠》为叙事氛围的蓝本,将善良的人性和纯真的爱情主题完美地表达出来。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掀起了青春片热潮,将人们在青春岁月中的年少轻狂和失意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最终表达了青春并不完美和完整的主题,一次次的回顾和缅怀过程,才是该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一步步缩短的过程。放眼后大片时代的中小成本电影,其始终在多角度、多类型地寻找创作的出路,也正因如此,华语中小成本电影才能一次次地创造票房奇迹。
  四、展望
  后大片时代,当商业大片已经走下了票房奇迹的“神坛”,与中小成本电影拥有同等的票房争夺权时,我国的电影市场已然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也证明了当前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情感体验有着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的需求。如何能够把握时下被炒得火爆的IP资源,保持中小成本电影的创新性和竞争力,以“接地气”的方式不断推出深入人心的电影作品,这些都是华语中小成本电影正在面临和即将面临的问题。同时,小成本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对整体艺术性的提升仍然是今后中小成本电影不变的创作标准和长远的目标。将华语中小成本电影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创造出更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价值,使其不仅仅是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平衡其娱乐特质与艺术特质也是今后华语中小成本电影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2013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2] 饶曙光,毕晓瑜.中小成本电影的困境与策略——以现实题材影片为例[J].当代电影,2008(06).
  [3] 郑洞天,倪震,黄建新,赵军,陆川,檀秋文.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J].当代电影,2009(01).
  [4] 刘迅.中小成本电影如何走向市场:观众、选题和创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8).
  [5] 安立国,孙洪军.探寻我国中小成本电影发展的春天[J].电影文学,2013(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部破亿,《毒舌律师》狂破纪录:港片踏上“复兴”之路?
港影:《寒战3》是如何被搁置的?
娱评:拍电影要有诚意莫浮躁 需克服千篇一律
贺岁档华谊力压光线 《私人订制》6天票房近4亿-2013-12-26
国产电影票房惨淡政府该出手保护?
续集大片,谁比谁高明?谁比谁更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