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与《周易·十翼》

 

  刘孝义

 

  孔子中国儒学的创立人,孔子创立的原儒学文化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思想学说。汉武帝时期的汉儒们却将其扭曲改造为服务皇权统治的大儒思想。但历史并不抹灭其原本思想,其功绩昭示千古,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他的儒家思想影响中国2566年,也影响了世界。

  孔子在任鲁国中都宰相时,政治上主张全面说明和解决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及政治本质,国家的政治制度,统治的方法,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完整的思想体系。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是一座真理的灯塔,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航标,人类精神家园中宝贵的财富。作为思想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以道为端,以德为本。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方式,重在修身。”“仁者爱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以“仁”为中心的内容,以“仁政”思想提出“以政为德,取信于民,勤政爱民、勤俭抚民、与民共忧等施政思想。后因仕途坎坷而辞官,兴办教育。从孔子一生经历来看他尊道贵德、爱仁、崇礼的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古代作为新文化的开创者,教育的先行者。他兴办私塾,实施“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吾羲皇故里的天水有齐身孔门的三位贤人(秦祖,字子南(今天水清水县人;壤驷赤,字子徒,今天水秦州区人;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今天水甘谷县人)。其中石作蜀影响最大,其牌位立在孔子大成殿西庑内,位居诸葛亮、文天祥、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顾炎武等各贤牌位之上。宋代皇帝敕撰赞:宣尼日月,无得而逾,奥有哲士,尚为学徒,登封偶圣,至德崇儒,以地进爵,斯文乃殊。大兴教育,开教育先河。在教学方式创立“知行思想”、“启发式”、“因人施教”等注重人的实践,集中人世间优秀的教育理论。

  孔子教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每事问”的求知态度为万世师表。

  在编纂古文籍,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著《论语》等,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年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实际上孔子的一生正如学者黎鸣也说:“孔子的一生是受易经思想影响逐步展开的。孔子在对他一生的自述: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对易经的深切认知和践行。

  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晚年对易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挥了周易本源的思想,刻苦探究中有一个故事,“韦编三绝”。

  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从伏羲一画开天,始画八卦,令朱襄按规造字,后黄帝令仓颉在此基础上创造“六书”造字,书写历史传承文明。

  殷商时期的书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史称甲骨文,后来春秋时的书,在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册,象形文字就是古代的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加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做人做事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

  孔子晚年对易的深入研究,使他萌发了修订易经的意念,易经经他修订,创造性的发挥了易的本质思想。

  易辞6000言,称十翼。孔子作十翼所昭示人生真谛,顺则安,逆则危。易辞,广大悉备,无所不包,主讲人生之大道。“成性存仁。”步入“道义之门”。是全易的主旨。

  系辞:“天地尊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大始”谓万物之始,“大成”谓万物资生也。也可以说是乾元创始,造成空间、时间和原物质(能量),坤元接着产生各种变化,以生万物。知崇知卑,崇敬天,卑法地,天地设位。

  系辞:“易有太极,太极的“太”是由“大”和“点”组成“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意思是说大到没有外面,小到找不到里面,太极是宇宙一切一切共同生存的平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后有易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复动、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定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是对太极探究较成熟的说法,启迪后人探赜(深奥的意思)太极之奥。

  系辞:“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分阴阳,道附于人为德,圣人所崇德而广业也。宇宙间只有德附于人,崇德的万物之灵才能通天通地,故天地人乃为一体,天之道,阴与阳,人之道,人与义,地之道,物与体。故天地人相通相感相知相应。“所陈之九德(履、谦、复三者德之大端也;恒、损、益三卦持身之道;困、井、巽三卦,申言涉世四方)。德之所望三陈。

  系辞:“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人是天地交感的产物,人是天地的儿女。人可以与天地感应,人应该效法天。”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之效之。这就准确回答了人是从哪里来的历史问题。

  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恩德在于化生万物。天地演化的根本在于一个“生”字。生生之谓易”。生生者言天地所生又为能生,能生又生所生。如此生生不已,故曰生生。此生生之现象非限于有生命之事物,天地间的阴阳刚柔,外内,隐显等等各以其“相即”“相入”(对立统一)而生生不息已,生生乃宇宙之本源。

  系辞:“富有之谓大业,日新谓之盛德。”意思是天地生万物,生生不已,这就是天地的富有,天地的大业。而所生之物日新月异,万物日新就是上天终极目标的极大体观。纵观宇宙万事万物无一不在日新之中。宇宙创化,于其生生历程中,时时展现新貌。过去者入于现在,而现在者入于未来,如此循序往来,无不成为一个新的特殊个体,居于自责的新的特殊环境中。如人和动物日新,禽兽鱼类都处在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之中;生活日新,每天吐故纳新;政治日新,五个社会形态的嬗变,社会的改革创新等;植物日新,种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修德敬业更要日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

  系辞:“天下之赜,(深奥的意思)拟诸之形容,象其物宜。“究天人之际,这就是说要处理好人天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在自然与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和谐相处,同生共荣。”

  系辞:“唯变所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变动不居之至理。宇宙间人和万事万物都在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产物。“阴阳”,就是贯穿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变化”即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无论是英国愽物家赫胥黎《天演论》的进化论观点:“优胜劣汰”,“适者存之”,还是德国黑格尔对立统一规律,还是毛泽东的巨作《矛盾论》都为易系“唯变所适”之所证。易本身就包括三层意思:(1)、反易:(阴阳、天地、日月、昼夜、寒暑、奇偶、刚柔、虚实、动静、死生······)即矛盾着的对立面。(2)、交易,阴阳两种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即斗争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反相成。(3)、易即变易,“阴阳相摩”,“相簿”。仅仅知道阴阳变化无常是不重要的,“唯变所适”才是最重要的,变则通,通则久。“变动不居,周流之虚为至理。”

  系辞:“易广大备悉,无所不包。”有天道,地道,人道,至善配德。”天道分阴阳,伏羲一画开天鸿蒙大启,地道物与体,厚德载物,人道仁与义,仁者爱人,义者宜,尊资为大。敬天法地爱人由顶天立地的德贯穿其中。“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何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是强调天地与人不是对立的,而是有着共同德性,遵循着共同的阴阳之道。“天人合一”之道。

  系辞:“易,其有忧患。”“忧”就是忧虑,“患”就是灾患。忧患是人对未来会发生的灾患的一种提前考虑。人生历程中,有吉有凶,有福有祸,有乐有苦,有顺有逆。忧患意识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讲忧患意识。

  《易传》即《十翼》七种十篇是孔子对易在深入研究中践行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是占卦预测。”勤苦钻研伏羲的八卦易、周文王的后天八卦易,这为察言,效仿伏羲仰观天,俯察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鸟兽鱼龟之纹与地之宜之法细微的探古访今,深入社会,深入百姓大众之中,以理看对万事万物为观变。创新写下千古不朽的《彖传》、《象传》上下两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称十翼。“翼”翅膀,他给周易插上了奋飞的翅膀,飞到人民大众之中去,飞到世界各地去。它把伏羲的先天八卦,周文王演易的后天八卦予以臻备完善。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的阴阳观象,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变化。从而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和宇宙万事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

  系辞创造性地完善发挥了易学思想,从而把“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画卦(上古)、文王系辞(中古)、孔子左翼(下古),从伏羲到孔子历经六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完成了《易经》。让易学居中华文化三玄之首(易经、道德经、庄子),六经之峰(诗、书、礼、易、乐、春秋),世界群经之巅(易经、圣经、吠陀经(奥义书))。铸炼了世界上没有被逾越的思想。为中国、为人类作出了功垂不朽的贡献。

  易经学是中华文化之根。历经了伏羲、周文王、孔子等古圣贤的践行思想,其基础根植于中华大地沃土,集宇宙、天地、日月之精华,内涵博大精深。其容先进的古代、现代天文学、文学、史学、古今中外的哲学、军事、数学、自然科学、中医学以及社会科学思想。涵盖了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行之万世而不悖的智慧宝库,启迪后人睿智的阳光永远普照人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和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伏羲文化的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顶天立地的作用。

  地址:中国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玉泉观7号楼

  邮编:741000               电话:138938038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与中国文化之“根 ”张立文
[转帖]易经简介
三位圣人合力留下惊世宝典,现在依然有人修习,极少人能窥其奥妙
《易经》的来源与发展
老子本易
卦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