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法融合——思维导图学习中的一个较高的境界
本拟题目为“……的最高境界”,然而忽觉自身浅陋,天外有天,不能尽察,轻言“最”字未免过于绝对,况且之前好友数次所言之“最”者,也并非真的到了最高之境,随口就能举出些更高的例子。所以万法融合,称之为一个较高的境界比较妥当。
     万法融合,其所言之境极高,能真正做到的不过区区数人而已,我在此也不过是提出一个构想罢了。万法融合,听来简单,就是将万法融合起来,但须有法才谈可融,考虑到现代科学的庞大体系多半是在近几百年才建立的,所以古代先贤,如孔孟老庄之至圣先师,圣则圣矣,然惜机缘未成,学科混沌未开,虽开万代之伟业,然不符今者之情形;而近代几百年,人才辈出,勤奋严谨,然不足孔孟老庄之超凡智慧、绝大勇气,故虽建树赫赫,实不能及。今者唯一可接近“万法融合”之人或许当属达芬奇了,但也只是接近而已,他所融合的最多也不过几十个领域,不到万域,而且那些领域往往远不如其再绘画方面那样登峰造极,所以融合出的也不是一种平衡的融合,绝对完满的融合,毕竟他没有一部世人津津乐道的传世文学著作,毕竟他没有一部被封为历代经典的权威数学教材,也没有一首流传千古的世人公认的经典音乐之作……人非圣贤,他即便在文学、数术、音乐等众多领域都有很多涉足,但终究不能作为这些领域数一数二的公认大师,不过是涉猎广泛一些,但这已是极为难得。“万法融合”,却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这个人好像被分裂了,分裂成了一万个人,当他被历史记载入了某个领域百年来难得一遇的公认大师,仿佛他一生一世只精专于这一个领域之时,却同时又以完全相同的一个名字出现在了另一个领域的世纪榜单之上,同时出现在了另外一千个、一万个领域的领军翘楚的位置上。文学界属文坛泰斗、留世纪之作;数学界为当世权威、领军翘楚;又身为商业巨头、坐拥敌国之富;且深谙艺术之道、琴棋书画,均为一代大师、有传世之作……如此竟似穷一人之身集万人之能,不可思议。
     不过到达这个境界也不算太难,不就是万法融合吗,走上三步就到了。不过这三步每一走起来都不大顺畅,轻则扭脚,重则身陷。这就是登顶“万法融合”的三重境界:广博——精专——广博。第二个“广博”较第一个“广博”早已有了质的改变,已然脱胎换骨、返璞归真,完全不可同年而语。同为广博,尽管外相相似,可深度上已绝然不同,铅华尽去,不着痕迹、浑然天成,已臻天道。
     我们经常听说夸赞某个孩子博学多才,不过是刚刚到达第一境的起步一点罢了,但这种人已经是很罕见了。礼崩乐坏、世风日下,世人多沉醉于机巧经谋,不屑学习之道,能登入三境任何一境已是绝然少有了。注意第二层境界已然排除了大多数所谓的大学专业、文凭学位,如果你放下脸皮,这些垃圾可以再啃得多些。当今边缘学科、横断学科、联合学科层出不穷,当然也算不上万法融合,比起达芬奇尚且差得远些。
     至于广博与精专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大量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文献都已经反复讲述得很明白了,二者互补互促,互为根基,相互激发推进构成“两极张力结构”,两个极端撑得愈开,形成的张力格局就愈庞大。广博和精专,在某个层面上是统一的,并不分清彼此。构成精进这个统一体的“两面神”,融合在一起。

      第一境,广泛猎取的广博。想广泛猎取众多领域其实不难,按加德纳的看法,每个正常人均具备多元智能之根基,理论上均可开发挖掘出来,不过传统的应试教育给了多元开发以极大的挑战,后者无辜相迎,几乎以惨败收场。是故第一境,本身简单,实则不易,为时代之不幸。而且即便本身简单,那也需“涉猎万法”,海纳百川。需穷尽自身之心思体力。本人自觉爱好广泛、兴趣广博,然可悲于毅力不坚,浅尝辄止,竟无一擅长;平日班门弄斧、徒增笑料、贻笑大方之家。广则广矣,却无一精通,所以本人所处之位不过是这第一层境界的初级阶段。
     是故真正做到第一层的广博,不但要广,还要有整体上的提升,是广非杂,注重“广”的整体境界。这层境界说低也不低,虽然在众多领域还无法和大师级人物相抗衡,但已完全可以与其进行交流,已然处于同一个级别,只是稍欠火候经验罢了。不过人力有限,怎可全包全揽?是故必要之时须走捷径,研习该领域的理论著作、前人经验,从而靠理论避开大量实践!充分利用自己多元智能中的强势部分,移花接木,转到不擅长领域,同时激发弱元智能,以有余注入不足,生生不息,运转复始,周行不殆。渐成强大的多元动态系统。平日新奇探索,无所不至,试图尝尽世间一切新奇领域。博览群书,遍尽所有角落。平常埋头学术的,可以玩弄一下琴棋书画,各类艺术,享受一下自然、生活。你看很多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大师,多才多艺,热爱生活。足见得只有将更多的两个极端(比如理性与感性)融合在一起,包含了许多对矛盾体的格局才有可能撑得庞大。
 
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时期都开发出了那些智能?音乐?运动?观察?动手?绘画?……有哪些还没有开发出来,现在开发还来得及吗?时不我待,若还能开发赶紧开发吧!这是将来精专的基础。注意发挥自己融合的优势(我发现除此之外我没有别的优势),不断保持和优化这个多元结构,把自己以前众多领域曾经到达的水平尽量借助一些技巧恢复或保持下来。一方面继续拓展领域,增加广度,另一方面在深度上,继续提升,争取整体跃进。逐渐变为一种淡然的自信,这世界上没有自己学不会的。
     按韩寒的说法,人若真个什么都会,那便是全才,那他就是人中之王,然而有这个“王”吗,没有,所以只得将“全”字下面的那个“王”拿掉——“人才”,这个社会需要人才。社会真正需要你的只是几个方面,不需要你什么都会。然而,我们会看到,当你能“万法融合”之时,你将会比所谓的全才和通才还有厉害,但那有用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终究你会发现,自己的多元格局慢慢稳定了,出现逐渐的平衡态,无法再次延拓提升,这时该是发挥“奇”字诀的时候了,需要一支奇兵突进——
第二境,精专(破势)。当你操控的这个多元系统已经到达了一个平衡的非耗散结构,不能再膨胀之时,是寻求突破的时候了。这时须以奇制胜,从一角破势突钻出去,撑开僵局,也即集中重点力量于一个领域,将其精通,达到以前众领域所从未到达的境界。这时精专为核心目的,广博须尽千方百计服务于精专,推进精专。这时方彰显出多元系统的联合系统优势,尽系统整体之能量,集多元之合力,于一处以求精进。多元系统重新陷入与外界频繁大量交换物质能量的耗散结构,重新陷入不稳定的动荡之中,此时意在精专,却不忘多元联合,从而分合相融,刚柔并济,活似打一手太极掌法,形成一个二元张力结构。曾经汇集的大量的先进理论有时也开始退居二线,大量的艰苦实践终究还是需要亲行的,这里既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萧索,又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惨淡,坚毅与刻苦成为中坚人格,还要有深入的思考思索,内省反思,充分发挥人类思维的能动性,切实利用个人和时代的独特优势,追求那“蓦然回首”的惊艳与提升,顿悟和灵感。究竟能超越古人些什么?我们要充分铭记自己曾经走过的轨迹,曾经经历的第一层境界,将“广”的优势发挥至极致,什么类比、迁移、联合、移接……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这是一记掌法,绝对是融合了奇经八脉所有真气为一体的致命一击。短则十数年,长则数十年,可成一番事业,毕竟人力有限。
     这时历史长河中的绝大部分名家大师均已赫然闪现,尽数都驻足在这第二境里,却足以青史留名,永载史册。毕竟人力有限,韶华不再,尽管领域众多,新奇纷呈,却是有心无力。况且人无完人,人非圣贤,怎可精通所有领域?
   “专”不忘“广”,“约”不忘“博”,在集中全力精专一门之时,要时刻隐指其他领域,不生疏,不放弃,并时刻准备借机恢复。很多人再精专的过程中,逐渐地荒废了广博,这也是最后到第三境界不能再由“专”返“博”的原因。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何为不惑,知道点辩证法罢了;五十知天命,何为天命,客观规律罢了;六十而耳顺,何为耳顺,懂得顺从客观规律罢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懂得运用客观规律罢了。大巧若拙,此之谓也!
     这层又有三个境界——懂法,明理,悟道。三层境界逐层精进,后者为前者之根基。懂法,就是知晓掌握各种方法、技法,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将来的文盲是不能快速有效获取有益知识信息的人,学习方法直接构成了人身的本质力量。好的方法和谐于自然,充分开发调动着人体自身能量,形成极大加速。但方法技巧毕竟算是有形的东西,只算第一境;第二境,明理。指明晰原理、机理。这是众法之根基,众法之门户。明白事物背后深藏的客观规律,正像气功中的“望气”,融于无形,入静虚无,反观内照,以心体味。第三境,悟道。何为道,老子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人法天地,道法自然矣。等待一次天人感应,顿悟提升,浑然天成,与万法而融于一。
     第三境,更深层的广博。至此已然形似神非,不可同年而语。那突进的精专领域已然登峰造极,对其他众多领域竟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牵引势场,以日进千里,激变提升,瞬间撑开格局,众多领域,一通百通,同时达到精专领域的最顶级境界,从此万法归宗,融于无形……。须知世间任何领域到达顶尖,均是相通。仿佛多路登山,半山腰可能会有分合迷惑,终究多路汇合于至高峰顶,殊途同归。前两层境界始终不断加温的多元之势,终于被星火燎原,势如破竹,长风破浪,此时的其他领域的精进何止快了千百倍!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不用尽学,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他想,便可瞬时登峰造极,从此无一人可居其上,可称人中之神,万法之师!
这就是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客观规律、战略布局、思维法:符合规律...
《天道》丁元英不求神拜佛,但信道法自然,法是动词,核裂变
王庆八字命理的可学不可学----显学还是玄学
试谈《周易》中的符号思维
《第一性原理》【工具】:读千卷书之第183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2022年高考1卷下水作文:精妙的人生不离踏实的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