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向VS.外向,效率谁更高?

我们得承认,每个人多少有点内向,也多少有点外向。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这两种特质,工作就会更有效率。

 

 “内向者外向者这两个词如此流行,这还得归功于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他表示:纯粹的内向者,或是外向者其实并不存在,要找的话只能到精神病院去找。” 这个观点也许不错,但如果你跟与你性格互补者(或者说是相反者)共事、交友或谈恋爱,你会觉得对方简直就是疯子。

 

你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经历投影在他人身上,想象他们对世界的看法跟自己一样。这种思维很奇怪,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喜欢雇佣跟自己类似的员工。因此,倘若我们想跟性格相反的人打好交道,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内心。


内向外向的定义

 

贝拉·贝丝·库帕(BelleBeth Cooper)表示:“内向”和“外向”的定义跟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们通常会认为:

 

  内向就是指你有多害羞。

  外向就是指你有多活泼。

 

库帕指出,跟上述想法不同,内向外向的衡量指标应该是你获取精力的来源:

 

  内向者(或有内向倾向的人)习惯在独处中重获精力。跟其他人长时间待在一起,尤其是一大群人,他们就会失去精力。

  外向者则会从其他人身上获取精力。如果独处时间过长,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精力在慢慢流失。他们在社交活动中获得精力。

 

然而,人类不是10”的二进制生物,内向跟外向之间存在着渐变。跟指示性取向的金赛量表(Kinsey scale)一样,在内外向问题上,大部分人都会落在一个渐变的频谱之上。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既外向又内向的中向性格者。

 



敏感度和效率

 

苏珊·凯恩(SusanCain)在《Quiet》杂志上提到,如果你向内向者的舌头上挤柠檬汁,他们会比外向者更享受。

 

内向者对于刺激物的反应更敏感,因此他们无需像外向者那样去收集刺激。太多的刺激(尤其是来自社交活动的刺激)会让他们精疲力竭,最终工作效率下降。

 

我们已多次强调,管理工作效率其实就是管理自己的精力。因此,你需要找准自己在性格量表上的位置,注意如何才能让自己重获精力。话说回来,一个人究竟属于内向还是外向,这其实也有点模棱两可。

 

内向外向与合作

 

凯洛管理学院(Kellogg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利·汤普森(Leigh Thompson)在《创造性阴谋》(Creative Conspiracy)一书中指出:合作源自个人的独立工作,能激发起各种想法并形成战略。

 

因此,倘若要就内向外向对合作与生产效率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更有营养的讨论,我们得去了解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这两者的力量?同样地,我们得清楚一点,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的双重性质,我们得同时照顾好这两者。

 

对于偏内向者,你可以这样做:

 

 创造空间:在多场会议之间,你需要为自己创造负空间,以再次获得活动的精力。


 集中精神:同样地,你需要创造一个机会,让自己能就复杂的问题进行深究,在一轮埋头苦干以后,将解决方案带回到团队中去。


 交际协调:丹·平克(DanPink)在《源自人性的销售》(To Sell Is Human)一书中指出,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内向者能很好地与他人协调合作。这意味着,内向者在社交方面也有很高的智慧。

 

对于偏外向者,你可以这样做:


 拥抱忙碌:外向者对于刺激的渴望值更高,因此只管去拥抱忙碌吧,虽然这样做会让你的行程变得密密麻麻。


 接受褒奖:外向者喜欢社交生活,更喜欢受到社会的肯定。因此,下次碰到外向者,就赞他们几句吧。但内向者就免了,称赞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尴尬。


 探索外界:乔布斯曾在多年前指出:你的经历越多,你能从生活中获取的想法就越多,这会激发创意的产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大多数内向的人都想改变自己的性格?
为什么大多数内向的人都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恭喜自己,我是一名内向患者。”
性格外向与内向的区别
这个世界,还要误解内向者多久?
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出到社会最累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遇到的人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