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表扬(奖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快乐*幸福*人生

快乐人

表扬(奖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心理学中,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使人保持这种行为。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孩子,父母往往关注孩子身上的缺点,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全被父母关注的缺点掩盖了,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问题。

学过管理的人知道,人有不同的需求,只有满足人不同的需求,才可以对个人产生良好的激励。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诱因的,先看一个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把三个人领到一个山涧边上,对三个人说,谁能跳过这个山涧,我就承认他胆子最大。其中一个人想,跳过这个山涧就能得到苏轼的承认,一努力跳过了来,他得到了苏轼的赞美;剩下两人不跳,苏轼拿出一块金子对两人说,谁能跳过来我就给谁金子,其中一个人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努力也跳过来了,他得到了苏轼的金子;最后一个人想,金子虽可贵,生命价更高,我要是跳不过去摔死了怎么办,我不跳,正当他这样想的时候,突然发现身后有一头老虎正盯着他,老虎发现山涧边只剩下一个人了,可以吃他了,就要扑过去,这个人吓得一使劲也跳过来了。

三个人的行为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原因呢?说到根上是诱因、恐惧,正是因为如此,常常从三个方面激励:恐惧激励(惩戒、责骂)、诱因激励(给钱、旅游、玩具等)和人性激励(成就感、肯定、赞扬)。

奖励可以分为内在奖励和外在奖励两种。内在奖励,是活动本身所含有的情趣、意义,对孩子产生的愉悦体验和活动成功后获得的喜悦、满足、自尊等,是孩子活动的根本动机和动力。外在奖励,则是活动后父母或老师给孩子外加的报酬,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是一些外在的激励因素。如果父母只注重对孩子的外在奖励,就很容易使孩子把外在的奖励作为他的追求目标,产生惟利是图的不良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自然是有害无利的。

父母对孩子的奖励往往有三种情况:

一是父母事先告诉孩子,如果你有了某种良好的表现,就可以得到奖励;

二是孩子有了良好的表现后,给以奖励;

三是孩子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良好的表现,但父母因为喜欢孩子而奖励他。譬如“我的孩子,我喜欢”,“我的孩子,我做主”这类的心态。有这样的父母:孩子学走路,走了几步,就说妈妈给你糖吃;稍大些,背首诗歌,给你买玩具,给阿姨唱歌吃KFC……等到了大学,考过什么试,拿了什么证,便提高生活费。这些都是错误的奖励,说白了这叫做贿赂!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其实,父母有时候的奖励就像这位老人家一样,不断的诱导孩子出问题。奖励却搞反了逻辑。就像很多家长搞反了教育逻辑一样。不妨从下边这个故事体会更多内涵: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一旦鲁国人在列国沦为奴隶,如果有人出钱把这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可以凭“收据”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条法律出台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出来。子贡把“收据”当众撕毁并声称: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不向国家报销。这一行为轰动了整个鲁国社会。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从此我不想再见这个人。”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孔子。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

子贡是好心,可是他这样做,别的鲁国人会怎么想,自己没有子贡有钱,拿回去领补偿金,道德就不高尚了;自己掏腰包又没有钱,长此下去,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视而不见了。

果不其然,子贡的榜样被舆论传播之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后来的救赎者再也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去向国家报销,而因为不能有效地实施这种报销制度,愿意出钱赎买奴隶的人越来越少了。

子贡好心做了坏事,就像很多父母,好心奖励孩子,为了孩子好,却搞反了逻辑,反而让孩子出现了问题。

奖励是为了激发孩子上进,现在很多家庭把奖励当成了一种酬劳或诱饵,或交换条件,使得奖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譬如孩子帮父母干点家务,这原本是应该的,现在有不少父母给了孩子物质刺激,这不仅失去了劳动的意义,而且会使孩子觉得这本不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干了活儿就应该得到什么,长时间下去对孩子成长有害无益。

当需要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的时候,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

孩子面对表扬、赞扬、鼓励时,他们的自信心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是一个发展并发生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生一个特殊和相对独立的阶段,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都必须遵循孩子身心的特点。

在表扬、赞扬孩子的时候,除了以内在的、精神的鼓励为主之外,还应当努力掌握好表扬和赞扬孩子的方式、方法。父母在以内在的鼓励去表扬孩子的行为,激励孩子进步的时候,应当牢记这样一些原则——

第一,对孩子的奖励(表扬)要具体:如果父母的表扬是具体的,孩子就能学到什么是好的表现,并将继续发扬这种好表现。这就要求父母应该表扬孩子具体的好的行动,而不是随意表扬。譬如,孩子在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父母不要这么表扬“儿子真聪明,我早就知道你是最棒的!”这种表扬对孩子来说只是一种负担,把孩子的成绩归结于孩子的天赋,而不是孩子的努力,有可能会泯灭孩子勤奋努力的精神。

第二,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候表扬孩子:孩子的感受力比成人更灵敏,在孩子最值得赞扬的时候赞扬他,切不可滥用表扬、赞扬。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前教子”,其实这反而会打击孩子,人前对于孩子的鼓励和表扬反而更能促使孩子奋进。不要盲目表扬孩子,我们经常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可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导向,一味的表扬赏识,就会演变成一种“精神鸦片”。

第三,表扬的是过程不是结果。在公司管理中,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没有过程,只有结果。但教育孩子绝不是管理公司,公司中的结果导向在这里绝不乱用。就像鼓励中的例子一样,孩子上次考了50分,这次考了51分,虽然都没有及格,可是这次是比上次进步了,哪怕只进步了一分但始终是进步了,有了开始,就可能持续下去。让孩子注重学习过程,可以减少孩子只注重结果的不利,避免孩子为了成绩患得患失,反而不易的高分,取得进步。

第四,对孩子的表扬应当实事求是。孩子学习走路、孩子第一次学用勺子吃饭,父母对其进行表扬是恰当的。如果这个孩子都已经上中学了,父母还能去表扬孩子的这些行为吗?因此,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切合实际,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表扬是中肯的、诚恳的。

第五,避免赏识依赖症。切不可一味使用物质奖励,过度的物质激励反而容易让孩子失去了最初学习的乐趣,最初做这件事的乐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放弃。

第六,奖励孩子要遵守承诺,要适当。如果许诺了给与孩子奖励,那就务必“言必行,行必果”,切不可找什么借口。否则,自己在孩子面前就没有了诚信,孩子就会模仿你。奖励建议以书籍、文具、小纪念品等为主,物美价廉且有实用性。

第七,坚持“父母奖励孩子,孩子应当回报父母的爱”的原则。父母需要充分利用奖励手段,教育孩子做好父母的小帮手,使得孩子在获得奖励时,树立起“只有通过劳动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奖励”的观念。

第八,运用好“目的奖励”。给孩子的任何奖励都应当是有目的、有条件的,奖励不是大锅饭,要把物质奖励同精神熏陶结合起来,不能只奖励,不惩罚,更不能只惩罚,不奖励。要把奖励和惩罚结合起来,成为教育孩子的手段。佛家常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运用之妙存乎于心,这个度一定要掌握好。

第九,表扬孩子一定要真诚。虚情假意的奖励更会伤了孩子的心,奖励孩子确实是因为孩子的进步,我们可以随时鼓励,但不能随时奖励,更不是为了达到自己某一项目的。

最后,尽可能的寻找孩子的优点长处表扬孩子。对于决心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孩子,即使这些孩子已经改正了错误,父母只要发现他们的优点或长处,都要及时进行客观的表扬。尤其是对那些意志薄弱、自制能力较差的孩子进行“单独表扬”更见效果。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自卑感,恢复自信心。

看看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知没有批评他,却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了糖果。
    
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迷惑不解地接过了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听到这里,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待王友接过糖,陶行知说:“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完了吧。”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里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的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指她的父亲。有一天,父亲读了三毛的一篇文章,给他留条:“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枝小草而骄傲。”做女儿的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三毛还写道:“等你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请父母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那成人的标准去奖励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盏明亮的灯,只是很多父母都没有给他点燃自己的机会。孩子们的燃点其实很低,给孩子一个机会,孩子们往往会对父母报以一分奇迹。作为父母,作为老师,要多竖起自己的大拇指,告诉孩子“你真棒!”;也让孩子自己学会对自己说“我很棒!”、“我可以的!”。

请时刻记着:

    “儿子,好样的!”

    “女儿,不一般!”

    “希望在前,永不放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儿童要大度宽容004
心理暗示的力量:成就孩子一生最需要的100个心理暗示
让幼儿在赏识教育中快乐成长
经典案例故事35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转载)
【家长学校】表扬孩子的艺术
糖果心理学(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