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化教学语言
【摘要】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笔者以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过渡语、结束语五方面为切入口,对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教学语言   导之有法   精设巧问  
诚意评价    精妙过渡   深度小结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语言的运用。我国古代教育典籍《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师语言是使人“继志”的前提,也是“善教”的标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够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苏霍姆林斯基则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当代的一些特级教师所上的观摩课,也常令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点拨做到“要把金针度与人”,结尾追求“能探风雅无穷意”……我认为,名师们巧妙的教学策略和灵动的教程推进正是通过其绝佳的教学语言轻巧“点击”、从容调遣,方才能“随心”演绎、挥洒自如,“弹出”课堂精彩一片。但是,在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老师信口开河,说话毫无条理,学生犹如坐在云雾之中,不知所以然;有的老师唯恐学生不懂,将知识反反复复地灌输,反而令学生越听越糊涂;有的老师心里很清楚,却无法将自己的意思清楚表达……为此,优化教学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我认为优化教学语言可采取以下几种手段:
一、让导语闪亮登场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有的人把导语设计艺术形容为开山的第一炮,打鼓的第一槌。优秀的精彩纷呈的导语往往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重锤敲打在学生的心上,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导语导得得法,导到教材的要害处,导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能起到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引人入胜、巧妙精当的导语能为一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听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师:今天,我国的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来到我们学校,(屏幕出示,路院长邀请学生参加他的科学大会)他想邀请大家参加他主持召开的科学大会,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路院长被同学们响亮的回答声感动了,马上赋予大家“小博士”的称号,高兴吗?
生:高兴!
师:我也相当高兴,因为路院长委派我来主持本次科学大会。好,下面先自我介绍:我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我主持的栏目是“走进科学”,大家有没有在电视上看过我主持的电视节目呀?
生:没有(有)。
师:没关系(谢谢大家的捧场),今天我现场为大家主持科学大会,开心吗?
生:开心。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本次科学大会的主题是什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小博士”们,科学大会马上就要开始啦,你们赶快进场吧。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把本次科学大会的中心议题,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找出来。
老师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引导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上一回,季老先生就跟我们谈了应该如何读书的话题,今天,季老先生说要带我们到德国去走一走,去了解一下那里的民族风情,好吗?一起来把题目读一遍。通过谈话,既唤起了学生对旧文的回顾,又自然地导出了新课,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作者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
导之有法,导无定法。窦桂梅老师就曾在《好课是这样炼成的》一文中提到,她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仅开头便十易其稿啊!新颖的导语设计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的探究,对知识广泛的涉猎,对学生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闪亮登场的导语才可能如一石沉入平静的湖面,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生动活泼、和谐快乐。因此,导语具有了新颖性、趣味性、导向性这几方面的特点,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过程服务。
二、精设巧问的过程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提问却往往被人忽视,有的课堂上随意发问,效果让人深感遗憾。在刚刚结束的我镇教学工作检查中,有一位老师执教《威尼斯的小艇》时,她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威尼斯吗?威尼斯是世界上的什么城市?为什么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皮垫子是怎样的?播放录像……抛出的问题一浪接一浪,反反复复地兜了一大圈却还回不到点子上,而对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却没能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更没能引导学生去领略异国独特的风光。反之,另一位老师执教《金钱的魅力》一课时,她抓住了两个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初读了课文,托德和老板的行为使你想起了哪些词?文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性格特点?教师没有过多的指导,就是两个简单的问题却让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吹皱一池春水”,还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诚意的课堂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上真诚的评价语言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思考、参与讨论、参与学习,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更新的高潮,具有着良好的激励作用与导向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性语言的恰当表述,使它既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又能正确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情真意切的评价语,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得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一样。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如“××同学,我为你进步而高兴!”“××同学,这个问题老师都还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不起!(师竖起大母指)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肯定很高兴,很自豪。即使回答的还不够完美的同学,你对他说:“没关系,我相信下一回你一定能说的更好。”学生也会因为得到老师的鼓励而感到安慰。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曾看过孙双全老师《走近李白》一课的录教学,其中的一个评价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老师注重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
师:“疑是银河落九天”,天上的银河从九天落下来,这是怎样的想
生:美妙的想
师: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呦!只有美妙的眼睛才有这样美妙的发现。
生:非凡的想
师:只有非凡的人才有非凡的想,只有非凡的人才想的到非凡的想
生:奇特的想
师:只有奇特的人才有奇特的想
生:大胆的想
师:只有大胆的人才有大胆的想
短短的一段评语,不仅是对学生平时时努力的肯定,使其产生兴奋,同时也反映出教师此刻喜悦的心情,其效益也会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其一生。
 在教学《称赞》这篇课文时,莞城中心的熊莺老师就对自己看到的值得表扬的现象进行了夸奖。“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你们听得多认真啊,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进行了多次的随机表扬,如有的学生课文读得并不好,于是随着一句“你读得很努力”,我发现学生学得更认真了。再如,有的人读得好,演得也好,就轻轻地称赞他“你不仅会读书,而且挺有自己的想法呢!”一句真诚的适时的评价,胜过千言万语,打动学生心弦,评出课堂精彩一片。
四、精妙的过渡语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过渡工具。其实,对于老师来说,每上一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又仿佛是演一出戏,何尝不需要“过渡”?大凡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几乎每一节都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高超的“架桥搭梯”艺术,即善于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长相思》。为了追寻词作者为何心生如此思念,教师引用了作者写过的另一首词《菩萨蛮》里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然后启发学生分别以作者的妻儿、父母、兄长问作者“何事轻离别”。这时教师扮演作者的身份,用文中特有的语言基调说道:“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像是在自问,又像是遭受不解时的愤懑。学生们重又回到《长相思》——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问我的老父,我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师:好一位开明的父亲!我想再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不怪你。
    师:好一位贤德的妻子。是的,我何曾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
   (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破碎,我的那颗心会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作了《长相思》……
好一位开明的父亲!”“好一位贤德的妻子。”既是对前一位同学的肯定,又自然地导出了下一位同学的发言,真是妙啊!用得巧、用得妙的教学过渡语,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美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了知识。
我市一教师在教学《老人与海鸥》这课时,也能巧妙地运用过渡语,使整节课浑然一体,不留痕迹。
师:我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新词掌握的情况。
生读词语
师:能否透过这些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场景?
生:老人喂海鸥
生:海鸥送老人
师:哪个场景最让你意想不到?
生:海鸥送老人
师: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
通过复习生词引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由主要内容直奔文章的重点段落,这就是教师利用过渡语发挥了“穿线“的作用,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语文课上过渡语“渡”的准,能够准确地总结;“渡”的巧,能够巧妙地质疑;“渡”的活,能够灵活的拓展;“渡”的到位,能够有效的激情……课堂过渡语的巧妙运用能实现调控教学过程的有序发展,使教学环节之间紧密相连,自然流畅,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使课堂教学增添艺术的魅力。
五、深度的小结
好的、有深度的结束语,能为一个片段、一堂课的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并能给学生带来某些启迪或留下无尽的回味,且具有拓展延伸的功能。
去年,有幸目睹了窦桂梅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她的课堂小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结尾处,窦老师先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创造性地朗读。接着,她用低沉的语调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106日。就是从这天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然后慢慢擦黑板,只留课题,其余都擦去,稍留残迹,全场沉默。窦老师哪里是在擦掉自己的板书?分明是模拟着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窦老师留下的哪里是字体的残迹,分明是被焚毁的圆明园的废墟!在窦老师的一擦一拭之间,在那一块稍留残迹的黑板上,留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无边的思考。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我是这样指着板书与学生一起总结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着季老先生的介绍认识了德国人养花的(奇特),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品味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德国独特的风情,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儿,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这样的小结,既是对全文的概括,又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回味。
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让我们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让我们的教学语言更好地服务课堂、点缀课堂,为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不断努力!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月出版;
2、《小学语文教师》,包南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增刊(总第240期);
3、《语文教学通讯》;裴海安主编,——语文报社,200612月出版(总第464期);
4、《推敲新课程课堂》。薛法根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月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谈:语文教学如何实现“语文味”?
【转载】不随意叫醒打瞌睡的学生
教育叙事:课堂里的形式化语言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