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课的理论基础

     对于微课的理论基础,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不同视角的理论基础也说明了微课以学生为中心,是基于视频学习认知的新的教学模式创新。同时,也可以看出微课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情景认知理论,这些理论着重探讨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非侧重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机械掌握。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情境、协作、会话、有意义建构是其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微课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因此又称为“知识脉冲”,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以在线学习或根据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2.细化理论

     细化理论最早提出者是瑞奇鲁斯,其根源在于奥苏贝尔的顺应以及先行组织者、诺曼的网状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的螺旋形课程。该理论认为最初呈现的一般概念或简化结构就相当于ET中的概要,而周期性地使概念逐步达到更复杂的形式则相当于ET的不同的细化等级。在细化理论指导下,微课将复杂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单一主题、知识颗粒和知识点,使知识难点得到分解,教学过程变得便捷深入,即知识呈现出碎片化,教学过程变得解析化。

3.掌握学习理论

     布卢姆认为,只要恰当地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掌握水平,即掌握学习理。该学习理论的独到之处,是对学生认知、情感准备状态、教学质量这三个变量的分析。微课以知识点为目标、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使学习过程成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和基于情境教学模式,为学生在动力、能力、和毅力上都有较之大型教学视频有所提高,从而获得了有效的学习支持,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

4.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思想认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这种连接能够使个体学到比现有知识体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确切地说,联通主义表达了一种“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观念,强烈关注形成过程和创建有意义外部知识源的联结,而不仅仅设法去解释知识如何在个体头脑中的形成。微课基本采用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课后练习以及在线交互等教学支持服务,可整合于正式的现实课堂学习,也可整合于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终端运行。因此,联通主义理论对微课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基于网络或移动终端的微课学习,通过协作学习或社会化网络,能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和创新。

一、 微课的基本知识

1. 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

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2.微课与课堂教学区别

     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微课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注重学生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

微课要避免黑板搬家,而是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3.微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

      相较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的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4.微课制作流程

      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二、 选题标准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1.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

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三、 教学设计要求

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

1. 适合教学对象

      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我们微课理念的。

2. 符合认知过程

     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停顿”对于低年级学生是不太需要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适当的“停顿”是非常必要的,此时的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显然是低效的,进行知识的自我思考才是高效有建设性的。

    如果学习的对象是教师,则由于记忆能力下降,可能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牢记。同时由于观念的固化,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缓冲过程,在陈述内容、观点时,转折应适当圆滑、缓慢。

3. 微课教学效果

   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四、 PPT设计

1. 内容设计

    APPT是只要放核心内容,边末角的东西可以通过教师的嘴跟动作表达出来,对于照本宣科读PPT的微课跟优秀微课没有任何关联。

    BPPT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

    CPPT内容设计要有悬念性。

    D:布置反思

2. 版面设计

    A:首页与封面设计:最好采用PPT的首页作为封面,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知识点与作者。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应当有以下清晰的“五官”,额头:如果是系列微课,可以在这说明;眼睛:简明扼要的微课标题;鼻子:作者及单位;嘴巴:学科学段、章节及教材;耳朵:边饰,缺乏了边饰则显得有些古板、单调,不建议在这里放置教师画面。

    B背景:就好似人的皮肤,尽量以素雅为主,能烘托字体,不能太艳丽,如果跟人的皮肤一样浓装艳抹,则凸显了内容的苍白无力,同样,背景不能乱,试想凹凸不平的皮肤,能美到哪里去?

    C中间页:最顶上可以写着知识点的小点,一目了然,中间则放置主题内容,右下角或左下角留出空白,以放置教师画面,同时不挡住文字。背景应当比首页更加简单,但是不推荐没有背景或是某种纯色的背景,太素颜也不好。

   D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微课题目、欢迎观看其它微课等语言,此页不建议加入教师画面。

3. 美学设计

   A:整个PPT当中,应当是50%文字,20%图片,30%空白。

   B:整个PPT文字颜色不要超过3种,最好只使用2种。

   C:上下一致,左右协调,PPT的上半页与下半页内容数量差不多,不出现头重脚轻,不要出现一边重一边轻的现象,左半页与右半页协调。

   D:翻页动画可以有数种,但是不能太多,2-5种翻页效果是合适的。

   E:审美不疲劳,不要出现连续的好几张都全部是图片或者全部是文字。

五、 录制与剪修

1 录制要点

   A:录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不要出现其它杂物。

   B:声音大小合理,摄像头不朦胧,摄像角度最好从正面。

   C:如果不习惯,可以让一个学生坐在对面,就好像是给他辅导一样。

   D:不要录制课堂教学,原因看第一章。

   E:对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可以与学生一起录制视频放入PPT

   F:特殊人群如教授聋哑学生则可以采用特殊的录制方式。

   G: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 

2 后期制作原则

   A:时间不超过5分钟,超过5分钟不能通过初审。

   B:如果声音太小或太大,可以适当调整。

   C:视频尺寸为:640*480320*240,视频格式为:FLVMP4,音频最好采用MP3格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优秀微课的制作技巧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初中数学 PPT 课件设计
微课制作方法讲座简稿
小“微课”,大“世界”——揭秘“微课”建设内核的十个问题
“三四五六”翻转课堂的操作实务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论文简介和目录免费索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