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的笔记
教育孩子是个根雕的艺术
1.董进宇评价自己的父母
父亲
父亲是个诚实、聪明两种特质结合在一起的人,性情温和,但很有原则。父亲总是和子女平等地讲话,而且总是认真地看着孩子们的眼睛听他们说话,他从不打骂孩子,但孩子们却从未敢违抗过他的意志。
母亲
是一个理性程序被删除、纯感性的人。母亲就是为了爱孩子而存在的,她无条件地爱着每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眼中,他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最好的。她总是对孩子们说:“你是绝对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好的。”母亲无条件的爱和确认,奠定了孩子们最初的自我价值。
2.爱的五种界定
首先爱是一种感情,与物质无关。是一个生命喜欢另外一个生命的感情,它不是物质,是这个生命喜欢这个生命,把它当成宝贝的一种感觉,是一种情感,不是给钱,不是买东西。
第二,爱是一种平等关系,如果爱与被爱者地位关系不平等,家长居高临下。那充其量叫恩赐,绝不叫爱。
第三,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无任何的其他理由。
第四,爱是整体接纳
第五,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爱是被感知、感受的,如果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记住,不是理解你的爱),那就有爱;如果没感受到你的爱,那就无爱。
人的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爱,无论是学习、做生意、做事业,如果他能感受到他的亲人无条件地爱他,他的生命才能被激励起来;如果他感受不到这种无条件的爱,那么,这个孩子是无法激励起来的。
3.  关于爱的排序
爱是建立在秩序里的,正如种子安置泥土,从中得以成长和发育。所谓问题只是系统中“爱”入歧途,解决方法就是使爱的流动重新畅顺,“爱的序位”重新呈现:被忽略了的成员在系统里的位置重新被肯定、排列也遵循了正确的次序、每个角色都接受自己应有的责任、年幼和弱小的角色也重获他们的权利。如此,几乎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有平静、轻松或喜悦的感觉,现是生活会绽放不同的光彩。
4.孩子行为偏差的原因
自身方面有三个原因
一是心理上他们是成长中的人,他们能够判断是非、分辨好坏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他们会不断地犯错误;
二是生理上他们是正在发育的人,他们控制使用自己身体的能力尚待生长成熟之中,所以他们常常会因为害怕(受到伤害)而把事情做错;
三是他们是学习中的人,他们把事情做对的技能还没有完全训练出来,所以不论他们主观上怎样努力,却难免相反地把事情做坏。
第四个最重要的原因在家长身上
卢梭说过“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决定的。”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他什么都不懂,他对待生活中的一切问题的解决方式都是从身边人身上学的。孩子是从他的生活环境之中学到如何应对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方式方法。
之所以说孩子有问题百分之一百事家长有问题,是因为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长负完全责任。孩子没有带任何错误的观念和缺点毛病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涂抹上的一道道缺点毛病的印痕都是家长所为,有些是因为家长无知所为(如我们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所犯无心之过);有些是家长的错误观念驱使我们所为(如家长认为孩子必须听他的话因而强迫孩子服从);有些是因家长无法控制自己所为(如自己情绪失控却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其实,孩子的任何正确行为,都是要教的,要反复训练才能最后定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没有耐心细致地给孩子以指导,那么孩子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行为偏差。
5.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从人的行为角度看,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周遭人际关系的制约。一方面我们要寻求别人的认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对别人的行为作出反应。那些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只要超过一定的时间,彼此之间的看法就固定了,至此我们与他们的关系也就固定了。双方都会按着对对方的成见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双方的行为方式也固定了。这就使同样的我们在不同人面前会有不同的表现:在陌生人面前我们的行为比较拘谨有礼貌,在熟悉的人面前我们比较自由和放得开;在我们尊敬的人面前,我们的行为比较谦恭,而在尊敬我们的人面前,我们就表现得比较庄严;同样,在爱和欣赏我们的人面前,我们会表现得轻松自如,说话妙语连珠,而在不接纳我们、挑剔批评我们的人面前,我们会浑身不自在,语言笨拙,行动迟缓。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更像无色透明、用肉眼看不见的迷宫的墙壁一样,在控制着人们的行为。当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固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也就固定了。我们下意识地对环境做出反应,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是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决定孩子行为方式的核心因素。家长行为与孩子行为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双方行为受彼此关系的制约,孩子身上的缺点毛病原因在家长身上,是家长的某些行为导致了孩子那样的行为。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彼此双方就会形成对对方固定的印象和看法。在他们之间,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彼此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按自己对对方的印象和看法来预测对方的行为反应,然后再根据这个预测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左右孩子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以往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头脑中形成的对家长的印象,同样家长对孩子的固定看法,也决定了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家长与孩子双方都会根据这些预先存留在其头脑中的东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即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行为起着核心的制约作用,它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规范或束缚着孩子的行为。亲子关系是孩子生长的无形生存空间,如果这个空间是宽松正常的,那么孩子就会健康成长;如果这个空间狭窄扭曲,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阻碍。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孩子行为的土壤,什么土壤生长什么苗,要想让孩子改掉他身上的缺点毛病,就必须给他提供改变的土壤和空间,即首先改变家长对待孩子的观念、情感和行为。通过家长的改变,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孩子头脑中有了新的情感感受,由此产生改变行为偏差的动力。只有当亲子关系正常时,变成孩子发自内心愿意接受家长的帮助,家长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指导,才可能培养出他们健全的人格。
6.父母和孩子
父亲与母亲之间是家庭里最基本的关系,拥有优先权。
如同时间一样,爱的流动不能够停止和逆转。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第一个爱的法则就是: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父母一方的价值占主导,孩子们表面上追随服从双亲中强大的一方,私底下却在效仿较弱的一方,忠诚要求他们变得更像被禁止的一方,有时这样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接受自己的父母意味着,“你们给我的已经太多了,足够了。不论我还需要什么,我都会照顾自己,或从其他人那里得到,我可能会离开你们开始新的生活,但我还是你们的孩子。”
2011-06-16 19:03:11 回应
  • 第28页
    根雕艺术(家教笔记2) 
    塑造孩子的精神人格
    假如把孩子比做一棵树,
    树冠是孩子的智力,
    树干是孩子的身体,
    树根则是孩子的心灵,是孩子的生命之根
    塑造孩子的六大生命之根
    1.自尊心---精神人的脊梁骨
    每个人一生必须处理好三种基本关系:与自己的关系(指对自我的认同和接纳程度);与别人的关系(指自我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你与上帝的关系(指人生意义)。
    自我价值是人活下去的理由,也是人奋斗的原因,自尊心是自我价值的核心,包括羞耻心和上进心。自尊心是精神人的脊梁骨。
    当家长用打骂和恶意的批评把孩子的自尊心消灭殆尽时,又希望他们好学上进、力争上游,这本身就是南辕北辙的笑话。
    2.自信心---我能够
    只有孩子在内心抱定“我能够”的坚定信念时,他的大脑因此排除了对失败恐惧的干扰,直接进入专注状态,从而发挥潜能,找到方法把事情做对,才能在学业上突飞猛进。
    3.责任心---兑现承诺
    责任心的心理学定义是指一个人驱使自己去兑现自己所做承诺的心理状态。
    人类社会是群居动物,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我们的行为或提高或降低别人的生活质量。如果孩子能看到自己对别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又在意这种影响,并希望自己能够对他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那孩子就会产生对自己行为的自律性。人作为群居生物,必须与同类发生人际关系,而要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兑现自己的承诺、有责任心。
    人在自我生命的深处,必须感觉到与这个世界存在着某种联系时,才能找到“意义”的纤绳。当孩子开始对某种事物负责时,他就感到自己的生命与该事物联系到一起了,因此产生意义感,逐渐找到价值感。有责任才有成长。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长必须让孩子对一些事情负起责任来,特别是对他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负责。
    4.主动进取精神---人生的动力源
    主动进取精神决定人生的质量。家长要不断鼓励孩子通过努力获得每一次的成功,让他在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切身体会到成功给他带来的巨大快乐,以至产生对成功感觉的需要,对成功的追求,这样他就会主动寻找能够获得成功感觉的机会,由此产生出主动进取精神。
    5.学习兴趣---学习行为的生理学动力
    传达关于学习的正确理念:学习行为在一个人身上引起的是快乐反应。当一个人的生命早期,接触到某种东西,如果他能够做得来找到胜任感,如果他再找到美感,那就会鼓舞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长,当他一做该事情,就产生生理上的快感,此时兴趣就在他身上诞生了。学习什么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了兴趣和能力,那学习就是一个快乐的旅程。
    6.良好习惯---杰出表现的自动程序
    包括三个层面的习惯培养。一是行为层面的习惯;二是情感层面的习惯,如战胜困难的习惯、给予别人帮助的习惯等;三是思考层面的习惯,如从阳光的角度、站在别人立场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遇到挫折总是能从证明自己优秀的角度去寻找证据等。
    2011-06-16 19:04:33 回应
  • 第186页
    根雕艺术(家教笔记3)
    1.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有价值的程度,或者说是一个人喜欢自己的程度。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他就会喜欢自己、尊重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产生努力上进的想法和动力;当一个人缺乏自我价值感,他会认为自己的生命无意义,会厌倦生活,会瞧不起自己,导致破罐子破摔不负责的行为。因此家长要从根本上教育培养好孩子,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第一学会正确的方法无条件地爱孩子,也就是说不论孩子的行为是否令你满意,无论孩子成绩好坏,都不影响你对他的爱。这样孩子相信父母爱自己是无条件的、无私的,他会珍视父母的爱,同时他会强烈感受到自己被父母爱着,因而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别人爱的。他不用担心因自己的失败而承受父母的白眼,他会感到自己有一个大后方,向人生挑战的勇气会大增。
    第二避免破坏性的批评。当你在教育孩子时任性、粗暴,那么不久你就会尝到自己制造的苦果。批评孩子时,只针对孩子的行为不对孩子本人,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错误的,那些事情做得不对,家长并不会因此看不起孩子,也不会影响对孩子的爱。这样孩子才有勇气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鼓励和赞扬是培育孩子自我价值的最大秘诀。孩子成长的精神营养是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赞扬和鼓励,如果家长真心欣赏孩子的优点,赞扬孩子取得的真实成绩,热情鼓励孩子,那么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上升,他只能变得更好,更加努力。
    2.家长扮演的角色
    一是精神供氧者:在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通过接纳、爱、关注、欣赏、赞美、鼓励和表扬给孩子输入精神的养分
    二是生命教练:任何正确的人类行为,都是要经过系统教育训练才能在孩子身上固定下来。
    三是人生导师:在人的一生中,没有导师的指引要想成为杰出的人,几率是非常小的。
    四是相知心朋友: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被倾听,他才能把他的错误想法表述出来,把他的消极情绪转化掉。
    五是啦啦队长: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是精神上的远距离的,就像啦啦队长一样站在远离运动场的看台上,为孩子的进步欢呼、为孩子的成功加油助威!
    3.改掉孩子缺点的唯一渠道---强化有优点,提升自我价值
    家长必须明白,你的眼睛如果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你下个世纪也无法改变他。必须先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即想让孩子改变缺点,先强化优点,强化到他自己认为他有这个优点,之后,他自我完善的欲望开始产生,自我价值开始升高,这个孩子才产生我想要改变缺点的欲望,这个时候才可以改变。
    让孩子逐渐找到他的自我价值,你才可以指出他的缺点,告诉他:“你必须改变缺点,否则为你实现不了你的目标”他开始想:“好,我要改!”这才可能真的去改变缺点。所以要让孩子真的改变的话,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可以。
    还是拿树来打比喻:如果把一棵树移栽到本地,这棵树有许多的树杈,都是不需要的。可是移来之后,正常的方法是先把根埋进地里,浇上水,活了之后,枝叶长出来了,这时才能把树杈剪掉。如果树根还没有长住,就喀嚓一下剪掉枝叶。是的,你没有错,树杈是不需要的。可是把树杈去掉,引起水分流失,树也死掉了。这就是我们许多家长不断地批评、苛责、埋怨孩子的结果。
    4.人是环境的产物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心情平静地生活。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感受到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5.《如果您能记住》
    马迪·金
      如果您能记住,您走一步,我要走三步才能赶上,
      如果您能理解,我观察世界的眼睛比您的眼睛矮三英尺,
      如果您在我乐意的时候让我自己试试,而不是把我推到前面或挡在后面, 
    如果您能满怀爱心地感受我的人生,不剥夺我自决的需要,
      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
      如果您能记住,我需要时间获得您已有的生活经验,
      如果您能理解,我只讲述那些相对我的成熟程度来说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您能在我可以时,让我独自迈出一步,而不是把我猛推出去或拉回来,
      如果您能用您的希望感受我的生活,而不破坏我对现实的感觉,
      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
      如果您能记住,我像您一样,失败后再试需要勇气,
      如果您能理解,我必须自己弄清我是谁,
      如果您在我想要时让我自己寻找自己的路,而不是为我选择您认为我该走的路,
      如果您用您的爱感受我的人生,而不破坏我自由呼吸的空间,
      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
    6.孩子的根本需求也是人的天性
    第一是父母的爱和陪伴
    第二是确认
    第三是鼓励
    第四是表扬
    7.家庭教育的16大误区
    认为把道理讲清,孩子就理所当然地按道理去做:事实上我们讲的大多数道理孩子是听不懂的,孩子是通过行为来学习,通过感觉来体会道理的,不是通过理性思考再去行动,根本不是按这道理去做事情的。
    认为一切物质条件都准备好了,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促使孩子去学习有三个因素,第一个是学习本身能给他带来乐趣;第二个是学习的结果使他快乐;第三个因素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孩子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引发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在生理上能找到快乐,从而引发一种兴趣和对学习的一种欲望,在神经连接方面等于快乐。
    认为什么事也不用孩子做,只要学习就行了
    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品格培养
    认为打骂完孩子只要哄好就没事了,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认为孩子理所当然的应该听家长的话
    认为我为孩子做了牺牲,孩子一定会感恩,一定会学好
    认为做人的道理等孩子懂事后再教育
    认为批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的唯一方法:孩子的成长是优点被确认并且逐渐放大,进而代替了他的缺点的过程。
    认为表扬孩子必然会使孩子骄傲自满
    认为学习过度会累坏人,用脑过度会伤身
    有条件地爱孩子
    认为只要说一次孩子就应该记住,教一次孩子就应该学会: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经过反复行为,被鼓励和被确认后,才学会做初的生活技能
    放任不管让孩子自然成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输不起
    用别人孩子的成绩跟自己孩子比
    8.子女教育的13个重要观念
    天才是教育出来的:一个人沿着有价值的方向把自己激励起来。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自己能说服自己燃烧起来,怀着朝圣者的热情去做事情,称之为天才。
    快乐情绪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作用
    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促使孩子发奋学习的是情感的力量,不是道理
    教会孩子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好好学习就是孩子自然而然的选择
    父母的确认、鼓励和表扬是孩子上进的原动力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本人,而不是父母的钱财
    在孩子眼中一切都可能是游戏
    每个生命都必须独立承担自己生命的痛苦,别人无法替代
    孩子有问题,肯定是家长的问题
    孩子的素质教育应该从教育母亲开始
    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教育方法
    人必须同步增长:身体、智力、心灵
    9.亲子关系模型
    教育的目的:培养真正的人(高智商、正直善良对社会有正面价值的人)
    教育的思路: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看什么能把他激励起来,使他能够自我学习成长)
    教育方法:通过无条件的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出明确的行为标准和行为规则)、建设性的批评(尽量不用)培养孩子的六个精神软件: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的三条高压线: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坏性的批评;强迫。
    家庭教育的两个陷阱:有条件的爱;家长输不起的心态
    10.人的三个层面及教育的缓发性
    人在处理问题是有三个层面:观念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
    停留在观念层面,陷入给孩子讲道理的误区,是家长惯常的处理问题的错误方式,只有落实到情感层面,使一个人产生行为、发生动作的动力,并不断反复维持训练,即达到行为层面,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一个人的成功是和他的执着其中的热情和感情分不开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
    所谓行为层面是说人的行为轨道,相当于一个行为在神经中通过反复运动后,完成的轨道。一个人每天阅读2小时,阅读训练3000个小时,大约7年,不断维持注意力。你需要做的就是维持,你就可以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这是一个反复的行为,形成的习惯。一旦行为习惯养成,相当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条件反射。人是一个有机体,无论完成什么动作,都有它的迟缓性,只有持续不断地沿着一个方向,反复强化,经过一段的动作强化,历时一段时间,才能把一个动作在孩子的生命中确定下来。其实,养成一个喜欢学习的行为习惯,一般需要大约21天。
    2011-06-26 20:45:55 回应
  • 第235页
    根雕艺术(家教笔记4) 
    1.理解
    理解这个工具使用它的真谛是,家长必须不带自己的价值观看待孩子的行为,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要不加评判地搞懂孩子不正确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搞懂孩子心中到底在想什么。一件我们认为不该做的事情,孩子没经过你的同意做了,你要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心中是怎么想的?
    2.信任
    信任是对待孩子的第一态度,要相信孩子的话。当一个人被信任的时候,他道德破坏的可能性就几乎不存在。家长首先要信任孩子的人格,信任孩子是个有自尊心、有责任心、能够自立的人。假如家长能把你的信任不断地传送给孩子,孩子想要做出与家长希望相反的行为就太难了。
    不信任孩子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当家长怕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时,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不被信任的种子。想当然地怀疑孩子,只会加剧他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坚持。
    即使你不信任孩子,也不要让他察觉,因为父母的不信任会严重扼杀孩子的自信心。
    3.安慰
    绝不能轻易安慰。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安慰是要不得的,不要苛刻,却也不能过度地安慰,最多是理解。这是指让孩子懂得,生命中的痛苦必须由他自己独自承担。父母要在理解之后不断鼓励:“没问题!重新来!”
    4.强化优点
    家长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扩大孩子的优点上,而不是放在孩子的缺点上,否则,我们会帮助孩子强化这个缺点,从而使孩子会终生记住这个缺点;只有把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缺点会逐渐消失。
    5.责任
    放手让孩子从他自己想干的事情中吸取教训会使孩子不再任性,更能让孩子养成凡事负责任的习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可以使孩子懂得什么叫责任。
    家长能不能像奴隶主一样专横,以自己认为的标准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孩子一旦被强迫就没有责任了。
    6.目标
    人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生物,生命的意义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以目标为导向,培养孩子主动进取精神:这个世界是为有目标的人而设计的,那些没有目标的人,他们终生要为有目标的人工作。
    7.表达期望
    期望是父母表达对孩子未来的一种想象。当你说出对孩子的期望,沿一个方向去提出,对孩子将是无形的力量。把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职业,这样的期望传达给孩子,不能说具体了,否则就是强迫了。你要说出你希望他具备的但他可能现在还没有的人格特征。反复表达期望,最后孩子有了主动性、进取性,会主动往你希望的方向去了。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必读语录】
    让孩子更自律更聪明的教养技术之五:指导孩子改正缺点的教养技术
    调整亲子关系是教子成功的真正奥秘
    爱在孩子生命中的作用:让家长明白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董进宇)(非常好)
    家庭教育的七个法宝
    毁掉孩子自信的10个杀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