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胆小怯懦性格的心理矫正

孩子胆小,不要吓唬也不要溺爱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去采取实际行动。

--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据报道:一个身体单薄、性格内向的小学四年级男生,由于忍受不了本校六年级一"小霸王"的欺侮,竟然吞下了大量安眠药,怀着恐惧含恨离开了人世。在自杀的前一天下午放学后,"小霸王"曾在他放学回家的路上拦住他,要他明天务必"孝敬"一条烟,否则就会放他的血。在这之前,他曾遭受过多次类似的敲诈和威胁,还多次被打得鼻子、嘴巴出血。这个可怜的小男孩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因为"小霸王"威胁他说:"要是敢告诉老师和父母,以后就别想有好果子吃!"

一个幼小的生命就此离开了人世,震惊之余,人们自然联想到孩子轻生背后的原因:除了教育体制的滞后及师长的失职外,最直接最关键的原因还是这孩子自身的性格--胆小懦弱。

胆小怯懦的孩子,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沉默寡言、不好动、朋友很少、说话声音很小、做事犹豫、经常不敢独自出门等等。一般来说,孩子胆大胆小,与家庭教育直接有关。具体来讲,父母的下列行为可能导致孩子胆小怕事:

动不动就训斥孩子

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对孩子要求很苛刻。一旦孩子的表现没达

到自己的愿望,就严厉地训斥孩子,骂孩子没有本事,甚至体罚孩子,大大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溺爱孩子

有人这样描述一些溺爱孩子父母的举动:"饭不用他自己盛,生怕烫着;苹果不用他自己削,生怕伤着;路不让他多走,生怕累着;高处不让他去,生怕跌着;学骑自行车,父母双双跟着扶着,生怕摔着……"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暗示孩子,你什么都不能做,孩子自然就什么也不敢做,变得胆小怕事。

经常恐吓孩子

当孩子调皮捣蛋时,父母为了制止孩子胡闹,经常恐吓孩子说,"你再闹就让老虎把你吃了","你再不听话,晚上魔鬼会把你抓走的"等等。虽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孩子安静下来,但对于一个辨别力不强的孩子来说,这些话会带来相当大的心理恐惧。

经常向孩子灌输"卑微"的思想意识

我们经常听见一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我们家穷,没权没势,也没什么本事,你要少出头露面,少与人搭话,吃点亏就吃点亏。"在这种意识的诱导下,孩子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容易胆小懦弱。

应该说,没有天生胆小的孩子,孩子胆小也不是病,但胆小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父母不应轻视这一问题。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可帮助孩子摆脱恐惧。

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家庭气氛和谐,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由地生活,潜能得以发掘,能力得以发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可让孩子敞开胸怀,开阔眼界;教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可让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集体活动。

不吓唬、训斥孩子

经常给孩子讲"鬼怪"的故事可能造成孩子胆小的性格;孩子恐惧,父母的嘲笑或训斥,甚至强迫孩子去做他(她)害怕的事情,也可能加剧孩子的胆小。对此,父母要杜绝恐吓、训斥,要有耐心,多鼓励多引导,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感。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欺负行为

当孩子受到别人欺负时,要让孩子认识到大多数的行为是很无聊的,不值得理睬。但有些取笑伤害了孩子,就不能置之不理。此时要帮助孩子学会灵活地做出恰当的反应,不能一味地退让。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通常,有责任心的人能自觉克服胆怯心理。比如让孩子照顾弱小或年幼的孩子时,他会很感兴趣,完全忘记了胆怯。鉴于此,父母不必时时处处小心,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偶尔表现得虚弱、无助,十分需要孩子的照顾,这有必要,可逐渐让孩子担负起一定的责任,肩负责任,孩子的胆怯就容易克服。

心理小贴士

热切的期望可使被期望的人达到期望者的要求,这便是心理学上的"皮格马翁效应"。

一个人,一旦感受了别人的期待,其自尊心、虚荣心、自信心就会被激发。为了不辜负别人,为维护别人给自己的好名声、好形象,他便会竭尽全力。期待若以赞美的方式表达出来,效果会更好。对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要孩子拥有某方面的才能与特质,你就应该把孩子看成已拥有这方面的才能与特质,并且夸奖他。

比如,期望孩子胆大自信,而孩子偏偏胆小、不自信,不妨公开地假设或宣称孩子已经拥有你所希望的胆大、自信,比如说:"爸爸就知道你能自己去找小朋友玩","妈妈早就看出你有演讲的才能","大家都说你不可能一人在家,我看你行"……感受到你的期待,孩子就容易克服胆小的弱点,变得胆大起来。

孩子胆小怕事多因父母教育不当

有的孩子特别胆小,不论在家还是在外面玩,家人都必须在他的视线范围内。有时带了玩具出去,被邻居家的孩子一把抢去了,也不敢要回来。家长心里着急了——— 这么胆小怕事怎么行?

据美国心理学家多年研究,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里紧张。

刚刚虽然是个男孩子,但他胆子却很小,平时不爱说话,在幼儿园里老师说他特安静,不闹,好乖;家里有爸爸妈妈的朋友来玩,叫他和叔叔阿姨打招呼,他就躲在爸爸妈妈的背后;在小区里,看到别的孩子们在玩滑梯,荡秋千,他站在一边看,爸爸妈妈又心疼又担心,不知刚刚怎么会这样。

许多成年人的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难。

放手磨炼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

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不要批评孩子是“胆小鬼”

千万不要批评孩子是“胆小鬼”。因为孩子尚不能自我评价,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说。如果孩子感觉自己被人视为“胆小鬼”,有可能就不愿再去尝试那些“胆大” 的做法而维持“胆小”的状态。父母不要不断地责怪孩子表现不佳,允许各种各样的弱点贯穿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才是理性的父母。

父母莫要表现得过于“强大”,否则会造成孩子“窝囊”无能。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一是以大人经验看似简单的事,在幼小心灵中却“非同小可”,您应该耐心讲解。或许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你讲的知识,但是讲解本身会让他感觉危险的程度在减弱,起码在这个时刻是安全的。二是支持,当孩子真的处于恐惧中时,他需要你实际的支持和陪伴,不仅限于口头安慰,最好在行动上让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对于幼童来说,父母就是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绝对安全的。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胆小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所以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要为孩子多创造一些交往和沟通的条件和机会。

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总是呵护有加,孩子势必少了与人交往的经验,也就缺乏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小朋友相处,显得比较被动。

父母要带着孩子多串串门,多参加一些聚会,孩子会在观察父母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同时,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会比较放松,胆子会大起来,逐步产生自信。

孩子自己的交往圈子也很重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他单独和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跟大孩子玩,能学会遵守规则;跟小孩子玩,可以学会照顾别人。待他交到几个好朋友之后,胆子自然就大了。

当然,年幼的孩子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小“纠纷”。发生冲突时,不必马上把他带回家,最好试着让他自己解决。比如自己的东西被抢走了,你要鼓励他自己去索要,不能束手无策,依赖父母。被别人欺负了,也要学会讲道理,警告欺负人的孩子。实在解决不了了,大人再出面。

"胆大"与"胆小"?

文/蓝迪亲子幼教专家 谢宁

孩子在家里弹琴弹的很好,但是到了幼儿园六一节目让她去表演的节目时,就是不敢去,胆子小的不行;

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紧张,就往我身后藏,我还强调这个阿姨,我们以前见过的,但是还是不行,这是不是预示着孩子长大之后会比较胆小呢?

家里来了客人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被家长叫出来也躲躲闪闪;

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开口了也是声音细小,匆匆结束;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总说害怕,怕什么也说不清楚;

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

如果问家长们,你想你的孩子胆大一些,还是胆小一些,你会选择哪一个?

在我接触了很多家长后,得出了这样的结果,家长总觉得胆大的孩子会更好些,认为胆子大是被社会公认的好的品质,认为孩子胆子大能够主动与人打招呼,能够尝试新事物,能够有自己的想法等等。如果孩子的胆子太大了,家长们会不会担心呢?就好比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好奇,什么都敢碰,什么都敢做,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呀!这个时候孩子敢去尝试了,但是我们的家长却又来制止了,保护了,渐渐的我们的孩子变得胆怯了。

家长是否和孩子沟通过,在他们眼里的胆大与胆小呢?

下面是孩子对胆大与胆小的看法:

胆大好

我今年五岁,胆大的人不怕天黑,还可以爬雪山。还有晚上可以一个人在恐怖的小屋里睡觉……胆大的人不怕老鼠,敢把老鼠踩死……胆大的好当警察。胆大的人样子很凶,别人不敢欺负她!……胆大好,胆子大的小朋友不怕辣,可以吃辣椒,辣辣椒有味道,胆大的人不怕坏人,可以抓坏人,坏人怕胆大的人,胆大好,可以交许多新小朋友,胆大可以到舞台上表演节目,我不敢,我想当演员,长大了我就敢了。

胆大好

胆子小好,比如前面有个洞,胆子大的一直往前走,就容易掉下去,胆子小的,走到洞前会停下来,看一看(就不会掉下去);……我五岁了,胆子小看见石头会绕过去,勇敢的小朋友走路东张西望,没有看见石头,就会绊倒,胆小的小朋友游泳的时候会戴上游泳圈到深水池子,勇敢的小朋友没有戴游泳圈到深水池,容易掉进深水池里淹死……胆小的人不和牛斗,也不会被牛伤和斗死,胆小的小朋友举手发言,学习好,是乖娃娃,胆小好,胆小的人不当恐怖分子,不开飞机撞高楼,撞高楼,爆炸摔下来,好吓人呀!

看了孩子对胆大与胆小的看法,家长们怎么看呢?两个都有各自的优势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8个月到3岁之间,是实现自主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会了走路、说话,表现出心理的能动性,如爱提问、爱模仿、爱做游戏,并产生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在行为特点上,喜欢争着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表现得顽皮、不听话,这是自主性发展的表现,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 "第一个反抗期"。如果家长未认识到这一特点,生怕孩子做不好,事事代劳,结果就会压抑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使他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胆怯心理。

胆小怯懦性格的心理矫正

抬起头来,你比谁都高

——胆小怯懦性格的心理矫正

一、个案简介:

良良,13岁,性格内向,胆小怯懦。上课时虽能认真听讲.但回答问题时神情紧张,目光游离不安,语言结结巴巴,几句话没说便满脸通红,急切的盼望老师赶快让其坐下。课堂讨论时,他总是低着头,用举起的课本遮住脸部,让别人无法看清他的表情,总巴望老师和同学别注意他。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其他同学嬉笑打闹,生龙活虎,良良却远远的坐着观望,偶尔也报之以笑声,但总的反应是沉默寡言,一副漠然状。

胆小怯懦的孩子虽然对别人不构成伤害,但是他自己会有不自然甚至难受的感觉。这种社会退缩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十分不利的。一个学生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闭,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怯懦。

二、个案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与分析,良良在众人面前胆小害羞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家庭不良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

一次,我在良良的作文中看到:妈妈为他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而狠狠地打了他一顿。经过了解,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的父母脾气暴躁,与孩子交流太少,对孩子的错误言行处理简单粗暴,更不允许孩子在大人面前辩理;二是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太高,不能与孩子经常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对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宽容疏导,不能进行实际分析、科学判断。家长过于严厉是造成孩子胆小怯懦的根本原因。

大树下面只能长小草。父母的简单粗暴与过高期望,使本来就内向、感情脆弱的良良形成了胆小怯懦的性格。

(二)自信心不足

由于胆小,良良缺乏自信,缺乏勇气,过分惧怕在众人面前讲话,,在学校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欲望,因此总是得不到老师同学的注意,整日“默默无闻”。在集体活动中,他大多是旁观者、陪衬者。因为失去展示的机会,与人交流时想象成功的体验贫乏,因而丧失交往的信心、勇气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胆小怯懦的学生总是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对于别人的话过于敏感,所以别人的一句否定或批评可能就会让他们闷闷不乐、耿耿于怀,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胆小退缩的人在追求目标时,总是缺乏主动性、勇气和信心,所以可能错过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三)自我封闭

由于良良胆小拘谨.怕自己犯错误受批评.使他见老师和同学及场面就害怕,超出了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造成心态失衡:加之对他人不信任、敏感、多疑、怀有戒备心理,就难以适应与同学的相互交往.形成封闭心理,造成交往障碍。

怯懦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在自我封闭的重压之下,他们很难从周围的人身上获得乐趣。所以,胆小怯懦的孩子往往不快乐,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具体措施

(一)面对现实,树立信心

针对良良的表现,我首先让他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谁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只要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苛求自己,一切从实际出发,胆小怯懦的心理和习惯一定是可以调控、可以克服的。我要他牢记爱默生的话:“一心想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为他让道。”

胆小怯懦往往与自卑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树立信心的确是很重要的一步,良良不是不懂这一点,只是凭借他个人的力量很难找回自信,他需要老师的具体帮助。

(二)创造条件,加强锻炼

课前,告诉良良课堂上老师讲要提出的问题,有意让他通过查找资料请教家长,弄懂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受到同学的赞赏,让他品味到成功的喜悦,我对该生讲清在众人面前讲话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正常方式,对该生的具体训练要求为:一是每天上课一定要主动举手,争取回答问题;二是在课外活动时间,要主动与座位附近的同学讲几句话;三是在阅读课上当众阅读;四是主动跟同学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五是找一个问题,主动跟老师交换意见……这些训练使其逐步树立了“我能行”的自信,有了自信,胆小怯懦的心理就逐渐减轻了。

老师的特殊关照给良良提供了外在的支持与帮助,这为增加他的自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师应当注意的是在改变良良的性格时不要急于求成。要采用小步子原则逐步增加要求,一下子要求太高反倒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三)加强交流,改变观念

有意告诉他一个问题,让其主动与家长交流,然后从家长处反馈信息。孩子得到宽容,也理解了家长。

我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引导家长主要从改变行为习惯入手,促使其彻底抛弃胆小怯懦的心理。首先给家长推荐家教书目,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使家长明白过度胆小也是心理问题,应该通过训练积极克服.接着,明确要求家长做些具体工作。如:降低对学生过高的要求,经常带他参加多人聚会的活动,训练他招待陌生的客人,让他自主的进行一些社交活动等。同时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予以肯定,对他的失败则予以客观的评价,交给他具体的做法并鼓励他不怕困难。另外要家长带他亲近、观察美好的大自然,让他在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敞开自己封闭的心灵,让他明白“抬起头来,你比谁都高”。

家庭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在少年儿童这一个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长不懂得教育的基本知识,或者沿袭自己的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这就需要老师做一些教育知识的科学普及工作。

(四)正确引导,经受挫折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提醒和开导他,使他明白一个人不经受挫折就不成熟,不经受磨难既不会真正长大,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意志坚强,精神乐观。同时有鼓励他勇敢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抓住每一次机会强化自己“没有什么可怕的”这一理念,使他坚信:抬起头来,就会比谁都高。

性格会影响人的一生。只有培养优良的性格,才能成就自己,因为没有人能在胆小怯懦的性格中获得成功。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影响终身。改变了性格中的缺陷,也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就可以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因此,老师的心理辅导工作可谓“善莫大焉”

四、辅导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心理辅导,良良的性格活泼多了,逐步建立了较强的自信心。现在,他己能口齿清楚的大胆发言,上课回答问题时目光不再游离。如今,他上课总是把手高高举起,巴望老师关注他:课余能经常主动与同学交往,还主动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同学们都说他象变了个人似的。家长也高兴的称赞该生在公众场合、陌生人面前表现的自然、大胆、不再害羞了。

五、体会与启示

(一)良良的问题告诉我们,学生胆小怯懦心理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教育分不开,要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将促使孩子与家长沟通交流放到我们的工作议事日程上来。

(二)良良的转变告诉我们,虽然内向性格是天生的,不可根本扭转,但是适当的心理训练可以使人逐渐克服胆小害羞的心理。

(三)对良良的辅导过程告诉我们,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应懂得一些心理指导的方法。

通过这个案例及对该生所采取的措施,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胆小害羞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着,面对的是稚嫩的心灵,需要百般呵护,采取科学、细腻的管理方法,学生的心理才能健康的成长,学生才能愉快的生活。在工作中,让我们多一份欣赏,少一些谴责: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份放手,少一份约束。

(本文原始案例来自南阳市宛塘区黄台岗镇第二初级中学邢中娟,点评专家:郑州大学  韩啸)

一、胆小怯懦心理的基本表现

怯懦性格的形成同家庭溺爱、袒护、或过度严厉有关,也与学校生活中缺乏意志力的锻炼有关。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学生倘若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和引导,便容易形成怯懦性格。

作为一种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性格弱点,基本表现有: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容易屈从他人,甚至逆来顺受,无反抗精神;进取心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失败;一个学生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闭,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怯懦。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校病”之一的“精神恐惧症”,即指这种性格缺陷:不及格分数困扰学生,使其心灵受到刺激,一看到评分就恐惧;害怕教师,一看到教师责备的目光就吓得呆若木鸡。被恐惧心理压抑得不能正常思维,教师的大声训斥,甚至是对别的学生的训斥,都会抑制他的智力活动,恐惧心理使他麻木了。

二、胆小怯懦性格的形成原因

(一)身体方面的影响:体弱多病,但更重要的是由于父母不良的教养所致,孩子稍有不适,就去求诊,用药过多。

(二)教育方面的影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管得过分,唯恐发生意外,或者家长为了省心,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三)环境及其它影响:生活单调,平日接触的人少,缺乏孩子天真活泼的生活环境,外出与人交往机会少,造成不爱说话,不合群,缺乏适应能力,腼腆怯生。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为父母者在孩子的成长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端正父母的教育态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把这一态度贯穿到孩子的日常起居和游戏中去。孩子感兴趣或会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当然是没有危险的事),让孩子自己从中体验乐趣并得到满足。

三、如何矫正怯懦心理

造成学生怯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生理缺陷;或依赖性强,遇事缩手缩脚,遇到困难便畏惧发愁;或家长过分严厉;或能力差、智力缓慢、性格内向、失败体验过多等,都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产生怯懦心理。胆怯退缩的确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障碍,是成长、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那么,我们如何踢开这块绊脚石,勇往直前地走在成长、成熟、成功的道路上呢?

(一)个人方面

1、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让人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

2、径直迎着别人走上前去。

3、开口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强有力;相反,开始时声音细弱,闭嘴时也就软弱。

4、主动展示自己。

6、事先演练文字内容,到时就会胸有成竹。

7、想方设法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这样,你会学到知识,同时还可观察强者的弱点和缺点,从而增强信心。

(二)家庭方面

1、学习独立精神,丢掉依赖性

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启发他自己申请自己可以完成什么任务,要让孩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依赖,要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疑难问题。有了独立精神,解决问题就会大胆了。

2、教育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到陌生环境中去锻炼

怯懦的孩子往往不敢接触人,那么家长要有意识地多让他接触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必须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多接触,多游戏,消除孩子对外界的陌生感,继而再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谈、相处,接触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胆大一些。

3、锻炼能力,树立自信心

能力弱的孩子往往易自卑,要真正去掉怯懦就要提高能力,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去买东西,或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勇敢地迈出一步时,家长要多鼓励,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认为自己能行。成功的经验多了,就能增强自信,对自我更有信心。

4、教孩子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勇敢

当孩子受挫时,家长要多慰勉。告诉孩子在锻炼自己的意志时要向强者学习,胆怯时可以想想强者的形象,心理还可以暗示自己“他们行,我为什么不行?”思想受到鼓舞,就会有勇气迎接挑战,从而不再胆小怯懦,而会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人生了。

(三)学校方面

1、气势激励

怯懦性格者的最大弱点是过分畏惧和害怕,要克服这一弱点,就要借助气势的激励。一个人在气势盛时,能产生一股不可阻挡的勇猛劲头。“火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战争中士气的勃发,可使原本怯懦之人也会产生决一死战的坚强意志。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困难面前,有了那么一股敢拼敢斗的气势,摆出一副摩拳擦掌的架式,你就会感到有力量,就不再会感到怯懦。因此,对性格怯懦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学会用自我打气、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等方法来培养自己无所畏惧的气势,非常重要。

2、勇于行动

矫治怯懦性格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行动。尽管几乎每一个怯懦者都懂得应当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的道理,但他们仍然怯于行动。古语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坐而论道,只说不干,就既不会有力量,也不会有由这力量建树起来的成就,当然也就不会由于愉快地看到这种力量而产生的信心,这样,你的心情就只能久久地为怯懦所弥漫。邹韬奋说:“我的态度是一息尚存,还是要干,干到不能再干才算数,决不屈服。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能力的好机会。”他又说:“以排除万难坚定不移的勇气向前干去,必有成功的一日。”他的这些话,是值得一切有怯懦性格的人记取的。

3、不怕失败

许多学生之所以怯懦,无非就是怕失败。但越怕就越不敢行动,越不敢行动就越怕,一旦隐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怯懦不免就加深了。应该使学生懂得:越是感到怯懦的事越要大胆去做,只要你能大胆去做,你就能战胜你的怯懦。为此,教师应有意交给学生一些他们感到怯懦的、困难的任务并要他们完成,当他们想打退堂鼓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随着这这类锻炼机会的增多,学生的能力就会自然累积起来,就会不再感到怯懦了。

青少年在面对陌生人或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时,胆小害羞的人往往显得局促不安,不能与人坦率自然地交往,同时也让旁边的人感到不舒服;当遇到不熟悉但认识的同学,胆小害羞的人常常因为不好意思而没有与人打招呼,结果可能会让人误解为高傲、目中无人,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当一项新的任务摆在面前的时候,胆小退缩的人总是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可能胜任不了这项任务,可能就会放弃或逃避,于是可能就比其他人少了很多发展的机遇;我们自己在认识到了胆怯、害羞、退缩对我们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生活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之后,应该学会自助--帮助自己走出胆怯退缩的困扰,成为一个自信、独立、勇于迎接挑战和困难、善于抓住机遇、快乐轻松的人!

(一)个人方面

1、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胆怯退缩的重要的法宝

胆怯退缩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表示怀疑,结果可能会由于心理紧张、拘谨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我们中的有的人可能有过考试怯场的经历。本来平时成绩不错,但是一遇到比较重大的考试就紧张得不得了,脑子里一片空白,结果以前会做的题,也做错了,这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而性格胆怯退缩的人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那些自信、胆大的性格外向的人,可能越是大考试发挥越好,这是因为后者自信心比较强,而且不象胆小内向的人那样瞻前顾后,想得那么多,大脑的兴奋点都集中在如何答题上了,所以比较容易发挥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那么,胆小退缩的人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应该为自己打气,相信自己起码有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然后只要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抱着这种所谓的,平常心去面对一些挑战,结果如何也不会给我们留下什么遗憾了。

2、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你要参加一个考试,但是你一点都没复习,那么再胆大自信的人也不敢认为自己一定能考好,更何况是一个本来就不自信的胆小退缩的人呢?心理就更没底、更会紧张了。又如,当你要在许多人的场合做一个讲座,但是你却没有认真准备,那你在上去之前肯定会对自己是否能够讲好产生怀疑当然对于那些很有演讲经验,很会控制场面,调节气氛,能够即兴发挥的人来说,就另当别论了。但是对于本来就胆小退缩的人来说,每一次失败可能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所以我们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会为自己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为自己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性。而每一次成功又成为胆小退缩的人尝试下一个任务的动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使自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于尝试新的东西,迎接更多的挑战,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赢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3、对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所谓归因,通俗地讲,就是把某件事的原因归结于什么,是归结于客观还是归结于主观自身。失败对于胆小退缩的人来说经常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每当遇到失败的时候,胆小退缩的人往往垂头丧气、耿耿于怀,使胆小退缩的人更退缩,更缺乏自信,更没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任务,所以一个人的归因正确与否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影响到他们对待其他事情的态度,从而可能会对自己处理一些事情的能力真正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果能对失败进行积极的归因,即比较客观地归因,有助于增强自信心。例如,当你考试没考好时,你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重要的是要冷静地分析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如果是自己没有复习到,下次把没弄明白的弄会就是了;如果的确是自己努力了还是没有做出来,那也一定不要给自己贴上;我很笨;这个标签,这个标签太重了,它会在无形中压抑你的勇气和创造能力。你可以向那些做对的同学请教,不仅向他们学习解这道题的方法,还可以请他们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供你借鉴。即使那些同学比你聪明一些,那你也没必要自卑,因为研究已表明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都属于中间水平,所以我们可以依靠后天的勤奋努力来弥补,别忘了,笨鸟先飞!

1、  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胆小害羞的人往往因为胆怯而不敢与人交往,结果仅限于很小的朋友圈子,变得越来越孤僻、退缩。胆小退缩的人很少与人交往,并不是他们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不受欢迎的,别人不愿与之交往的。如果他们形成了这样消极的自我概念,即对自我的一种稳定的认识,那他们在行动上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让人很难接近,很难交往。

其实当你认为自己是可爱的,被别人接受的时候,你就会表现的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爱的,人们愿意与之交往的,而交往的人越多,就越会增加他们的自信,从而在别人面前就不那么胆怯退缩了。

5、注意身体语言

所谓身体语言,是指我们的身体姿态、动作、表情向人们传递的信息。羞怯的人不好意思与人说话,与人面对时不敢看对方的眼睛,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冷淡、闪烁其辞,但实质上这种身体语言传递的信息是我胆怯,我害怕,我不安。但是,与之交往的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会把这种身体语言误解为冷淡、自负,从而避之千里,这使胆怯者更加迟疑不安。其实,胆怯的人不与人打招呼或说话,并不是他们没礼貌或冷淡,而是怕说出不合适的话而已。

美国心理学家阿瑟.沃默斯认为,只要将身体语言作些调整,就能产生令人吃惊的直接效果。他使用了面带微笑、坦率开通、身体前倾、友善性的握手、眼睛对视、点头会使得外在印象亲切、随和。他宣称这将获得友好的回报,陌生人也不在那么可怕了。

当然要想变得胆大、自信,这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特别对于一个胆小害羞的孩子来说,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敢于尝试新的领域、勇于迎接挑战的自信、乐观的人,还需要勇气和持久的恒心!

宝宝胆小竟得“习得无助行为”

一位女士带着儿子来找心理医生咨询,说她儿子胆子太小,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从不主动结交新的朋友,更不用说参加幼儿园里面那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了。她担心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将来会适应不了社会。

宝宝胆小竟得“习得无助行为”

心理医生认真地为孩子做了心理测查后,发现孩子智力正常,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害怕困难,害怕失败,整个测试过程中都缺乏主动性,也没有一般儿童的好奇心。同时医生还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原来他们两口子都是知识分子,从妊娠起就对孩子寄予了厚望。

孩子两岁多时,他们就开始教他识字算数,但孩子的脑袋不“开窍”,教了几个星期,仍然只会数不会算,为此挨了不少的骂和打,慢慢地,就变得问他什么都不肯开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什么事都兴致勃勃的。综合测验时的表现、测验结果及家庭教育情况,这个男孩患的是一种叫“习得无助行为”的心理障碍。

只要你留心观察,这种胆小的儿童并不少见。心理学研究表明,胆小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胆小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担心自己在同伴、老师或父母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无助行为”。

“胆小”根源在于觉得自己“笨”

这样的宝宝会把自己遇到的挫折归咎于自己“笨”,这对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一大打击,因而有这种归因的儿童,往往表现为回避挑战,寻求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良好评价,避免出现对自己能力的不良评价。碰到障碍、失败时,表现出低坚持性,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低能力,并产生负性的自我认知和不良情绪,即形成一种非适应性的“无助”反应模式,并用这种“无助行为”来消极地保护自己。

2“胆小”心理或因父母期望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儿童对失败归因方式的形成,与儿童的智力并无关系,却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及失败后的评价有关。若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高,使孩子无法达到要求,便导致经常失败。

一方面,孩子由于经常失败使家长由期望变失望,从而招致家长更多的批评、抱怨和贬低,孩子由此更加感到灰心、沮丧,并严重损害个人的自尊与自信,为维护自尊,便会产生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逃避困难;另一方面,过多的失败体验和经常被贬低,势必影响孩子自我信念的确立,产生“我确实不行”的自我认同,进而构成消极的自我概念,以致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

这类儿童,常把困难看成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威胁,行动时把“成绩”当成追求的目标,因而尽量回避困难,以至对任何事物都持反感、厌倦态度,并产生退缩倾向。反之,若父母能以孩子的实际能力要求他们,在孩子遭受挫折时能帮他们分析原因,使他们知道失败只是自己学习不够、努力不够,只要再加努力就一定能学会,这时,孩子就会把学习作为追求的目标,就会勇于去探索和追求了。

所以,家长在抚育孩子时,对孩子的要求必须符合孩子心身发展的规律和实际能力,不能要求过高或操之过急。当孩子面临着挫折或学业困难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抱怨、贬低,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尤其是对他们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爸妈要帮助孩子克服“胆小”

既然孩子胆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父母身上,那么“系铃还须系铃人”,由父母入手,逐步改变宝宝胆小怕事的性格。 

1、家长和老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只看到孩子的短处,经常歧视、贬低他们的做法,要去观察和发现他们的长处和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使他们重新体验成功的乐趣,并重建自信。

2、要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实际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很可能曾在不经意间对孩子说过类似“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真笨!”的话语,也在无意间否定了孩子的能力,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于是,为了保护自尊,他们学会了沉默:他不说,你就不知道他会不会,就不会说他笨了。

3、要改变孩子对失败和成功的不正确认识在孩子面临失败时,不要动不动就责骂他“笨”,质疑他的能力,发现他们是属于不够努力或是学习方法不对的问题才是家长的任务。家长还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中,利用各种实例,教育他们认识到,失败和成功都是学习和训练成果的一种标志,失败只是代表学习程度还不够,只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就会取得成功。

4、强调要加强儿童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爸妈们可以与宝宝共同体验失败,如与孩子真切地谈谈过去的失败经历与体会,或与他一起参加角逐活动,共享成功与失败。同时可以训练孩子“负重”,即让孩子承担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努力就能完成,可以得到肯定与赞扬,不努力就会失败,就会受到批评和责罚。

造成孩子胆小的四个原因

【导读】“我的小孩胆量太小了”,这是目前不少家长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许多人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家长教育不当等。

“我的小孩胆量太小了”,这是目前不少家长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许多人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家长教育不当、孩子的不良体验等,所以家长要弄清楚原因,再对症下药。

当前一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经常给小孩讲些古里古怪的“鬼”、“妖怪”等故事,甚至有些家长还以此来吓唬孩子,这极容易使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胆量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只有拥有胆量和勇气的人,才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但也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胆量的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过分严苛。

心理学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先天因素

父母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爸爸妈妈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2.环境因素

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商品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3.教育不当

当孩子哭闹时,家长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也有些家长当孩子想出去玩时,便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等话语来打消孩子的念头,使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有些孩子胆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子女过于关注,甚至溺爱,事无巨细都越俎代庖而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

4.切身的体验

当孩子满怀信心地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丧气;或者当孩子打过一次针后,切肤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医院就会害怕……

从家庭教育角度看,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主要有:

一、经常恐吓

有些家长见孩子要哭要闹,或者淘气调皮不听话,就用大灰狼、老虎、狮子等凶猛的野兽进行恐吓,想以此来唬住孩子;有的甚至用魔鬼、妖怪、狐狸精、雷公等迷信物来吓唬。

有的家长索性关掉电灯,发出各种怪叫声,造成一种阴森可怕的气氛。恐吓对制止孩子一时的哭闹,会有一些作用,但它的副作用却是很大的,它会给孩子带来长时间的心理创伤。因为孩子缺乏科学常识,家长随意杜撰出来的那些可怕的东西,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抹不掉的阴影,以致一到晚上或没有他人时,一想起就害怕。这种孩子不敢接触新奇的事物,不敢去陌生冷僻的地方,心里经常有一种紧张恐怖的感觉,胆量自然很小。

二、动辄训斥

有些家长非常严厉,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稍有差错,或稍有不顺眼之处,动辄大声训斥,严厉批评,甚至采用武力进行惩罚;有些家长对孩子管得很紧很紧,不允许他们有半点自由,一举一动都得经过同意方可。胆量的形成与孩子从小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有着一定的关系。家长什么事都管得紧紧的,不给孩子一点自由,不准孩子越雷池半步,不准孩子有一点点差错,这等于剥夺了他们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孩子怎么会胆大呢?

相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是弱者,你动不动就批评、训斥、惩罚,使得他整天胆战心惊,生怕有错,因而什么事也不敢想、不敢做。即使家长同意,某件事孩子动手做了,心里也担心会不会因出差错而挨骂。因此,对孩子绝不能采取高压政策。家长不要以为自己是孩子的主宰,更不能把孩子当出气筒。宽松平等的良好氛围,民主自由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培养孩子胆量的最好土壤。

个案分享:胆小怯懦性格的心理矫正

胆小怯懦的孩子虽然对别人不构成伤害,但是他自己会有不自然甚至难受的感觉。这种社会退缩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十分不利的。一个学生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闭,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怯懦。

一、个案简介:

良良,13岁,性格内向,胆小怯懦。上课时虽能认真听讲.但回答问题时神情紧张,目光游离不安,语言结结巴巴,几句话没说便满脸通红,急切的盼望老师赶快让其坐下。课堂讨论时,他总是低着头,用举起的课本遮住脸部,让别人无法看清他的表情,总巴望老师和同学别注意他。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其他同学嬉笑打闹,生龙活虎,良良却远远的坐着观望,偶尔也报之以笑声,但总的反应是沉默寡言,一副漠然状。

二、个案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与分析,良良在众人面前胆小害羞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家庭不良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

一次,我在良良的作文中看到:妈妈为他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而狠狠地打了他一顿。经过了解,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的父母脾气暴躁,与孩子交流太少,对孩子的错误言行处理简单粗暴,更不允许孩子在大人面前辩理;二是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太高,不能与孩子经常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对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宽容疏导,不能进行实际分析、科学判断。家长过于严厉是造成孩子胆小怯懦的根本原因。

个案分享:胆小怯懦性格的心理矫正

大树下面只能长小草。父母的简单粗暴与过高期望,使本来就内向、感情脆弱的良良形成了胆小怯懦的性格。

(二)自信心不足

由于胆小,良良缺乏自信,缺乏勇气,过分惧怕在众人面前讲话,,在学校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欲望,因此总是得不到老师同学的注意,整日“默默无闻”。在集体活动中,他大多是旁观者、陪衬者。因为失去展示的机会,与人交流时想象成功的体验贫乏,因而丧失交往的信心、勇气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胆小怯懦的学生总是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对于别人的话过于敏感,所以别人的一句否定或批评可能就会让他们闷闷不乐、耿耿于怀,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胆小退缩的人在追求目标时,总是缺乏主动性、勇气和信心,所以可能错过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三)自我封闭

由于良良胆小拘谨.怕自己犯错误受批评.使他见老师和同学及场面就害怕,超出了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造成心态失衡:加之对他人不信任、敏感、多疑、怀有戒备心理,就难以适应与同学的相互交往.形成封闭心理,造成交往障碍。

怯懦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在自我封闭的重压之下,他们很难从周围的人身上获得乐趣。所以,胆小怯懦的孩子往往不快乐,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具体措施

(一)面对现实,树立信心

针对良良的表现,我首先让他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谁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只要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苛求自己,一切从实际出发,胆小怯懦的心理和习惯一定是可以调控、可以克服的。我要他牢记爱默生的话:“一心想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为他让道。”

胆小怯懦往往与自卑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树立信心的确是很重要的一步,良良不是不懂这一点,只是凭借他个人的力量很难找回自信,他需要老师的具体帮助。

(二)创造条件,加强锻炼

课前,告诉良良课堂上老师讲要提出的问题,有意让他通过查找资料请教家长,弄懂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受到同学的赞赏,让他品味到成功的喜悦,我对该生讲清在众人面前讲话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正常方式,对该生的具体训练要求为:一是每天上课一定要主动举手,争取回答问题;二是在课外活动时间,要主动与座位附近的同学讲几句话;三是在阅读课上当众阅读;四是主动跟同学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五是找一个问题,主动跟老师交换意见……这些训练使其逐步树立了“我能行”的自信,有了自信,胆小怯懦的心理就逐渐减轻了。

老师的特殊关照给良良提供了外在的支持与帮助,这为增加他的自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师应当注意的是在改变良良的性格时不要急于求成。要采用小步子原则逐步增加要求,一下子要求太高反倒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三)加强交流,改变观念

有意告诉他一个问题,让其主动与家长交流,然后从家长处反馈信息。孩子得到宽容,也理解了家长。

我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引导家长主要从改变行为习惯入手,促使其彻底抛弃胆小怯懦的心理。首先给家长推荐家教书目,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使家长明白过度胆小也是心理问题,应该通过训练积极克服.接着,明确要求家长做些具体工作。如:降低对学生过高的要求,经常带他参加多人聚会的活动,训练他招待陌生的客人,让他自主的进行一些社交活动等。同时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予以肯定,对他的失败则予以客观的评价,交给他具体的做法并鼓励他不怕困难。另外要家长带他亲近、观察美好的大自然,让他在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敞开自己封闭的心灵,让他明白“抬起头来,你比谁都高”。

家庭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在少年儿童这一个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长不懂得教育的基本知识,或者沿袭自己的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这就需要老师做一些教育知识的科学普及工作。

(四)正确引导,经受挫折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提醒和开导他,使他明白一个人不经受挫折就不成熟,不经受磨难既不会真正长大,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意志坚强,精神乐观。同时有鼓励他勇敢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抓住每一次机会强化自己“没有什么可怕的”这一理念,使他坚信:抬起头来,就会比谁都高。

性格会影响人的一生。只有培养优良的性格,才能成就自己,因为没有人能在胆小怯懦的性格中获得成功。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影响终身。改变了性格中的缺陷,也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就可以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因此,老师的心理辅导工作可谓“善莫大焉”

四、辅导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心理辅导,良良的性格活泼多了,逐步建立了较强的自信心。现在,他己能口齿清楚的大胆发言,上课回答问题时目光不再游离。如今,他上课总是把手高高举起,巴望老师关注他:课余能经常主动与同学交往,还主动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同学们都说他象变了个人似的。家长也高兴的称赞该生在公众场合、陌生人面前表现的自然、大胆、不再害羞了。

五、体会与启示

(一)良良的问题告诉我们,学生胆小怯懦心理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教育分不开,要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将促使孩子与家长沟通交流放到我们的工作议事日程上来。

(二)良良的转变告诉我们,虽然内向性格是天生的,不可根本扭转,但是适当的心理训练可以使人逐渐克服胆小害羞的心理。

(三)对良良的辅导过程告诉我们,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应懂得一些心理指导的方法。

通过这个案例及对该生所采取的措施,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胆小害羞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着,面对的是稚嫩的心灵,需要百般呵护,采取科学、细腻的管理方法,学生的心理才能健康的成长,学生才能愉快的生活。在工作中,让我们多一份欣赏,少一些谴责: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份放手,少一份约束。

(本文原始案例来自南阳市宛塘区黄台岗镇第二初级中学邢中娟,点评专家:郑州大学 韩啸)

知识窗

一、胆小怯懦心理的基本表现

怯懦性格的形成同家庭溺爱、袒护、或过度严厉有关,也与学校生活中缺乏意志力的锻炼有关。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学生倘若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和引导,便容易形成怯懦性格。

作为一种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性格弱点,基本表现有: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容易屈从他人,甚至逆来顺受,无反抗精神;进取心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失败;一个学生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闭,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怯懦。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校病”之一的“精神恐惧症”,即指这种性格缺陷:不及格分数困扰学生,使其心灵受到刺激,一看到评分就恐惧;害怕教师,一看到教师责备的目光就吓得呆若木鸡。被恐惧心理压抑得不能正常思维,教师的大声训斥,甚至是对别的学生的训斥,都会抑制他的智力活动,恐惧心理使他麻木了。

二、胆小怯懦性格的形成原因

(一)身体方面的影响:体弱多病,但更重要的是由于父母不良的教养所致,孩子稍有不适,就去求诊,用药过多。

(二)教育方面的影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管得过分,唯恐发生意外,或者家长为了省心,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三)环境及其它影响:生活单调,平日接触的人少,缺乏孩子天真活泼的生活环境,外出与人交往机会少,造成不爱说话,不合群,缺乏适应能力,腼腆怯生。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为父母者在孩子的成长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端正父母的教育态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把这一态度贯穿到孩子的日常起居和游戏中去。孩子感兴趣或会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当然是没有危险的事),让孩子自己从中体验乐趣并得到满足。

三、如何矫正怯懦心理

造成学生怯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生理缺陷;或依赖性强,遇事缩手缩脚,遇到困难便畏惧发愁;或家长过分严厉;或能力差、智力缓慢、性格内向、失败体验过多等,都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产生怯懦心理。胆怯退缩的确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障碍,是成长、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那么,我们如何踢开这块绊脚石,勇往直前地走在成长、成熟、成功的道路上呢?

(一)个人方面

1、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让人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

2、径直迎着别人走上前去。

3、开口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强有力;相反,开始时声音细弱,闭嘴时也就软弱。

4、主动展示自己。

6、事先演练文字内容,到时就会胸有成竹。

7、想方设法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这样,你会学到知识,同时还可观察强者的弱点和缺点,从而增强信心。

(二)家庭方面

1、学习独立精神,丢掉依赖性

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启发他自己申请自己可以完成什么任务,要让孩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依赖,要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疑难问题。有了独立精神,解决问题就会大胆了。

2、教育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到陌生环境中去锻炼

怯懦的孩子往往不敢接触人,那么家长要有意识地多让他接触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必须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多接触,多游戏,消除孩子对外界的陌生感,继而再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谈、相处,接触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胆大一些。

3、锻炼能力,树立自信心

能力弱的孩子往往易自卑,要真正去掉怯懦就要提高能力,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去买东西,或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勇敢地迈出一步时,家长要多鼓励,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认为自己能行。成功的经验多了,就能增强自信,对自我更有信心。

4、教孩子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勇敢

当孩子受挫时,家长要多慰勉。告诉孩子在锻炼自己的意志时要向强者学习,胆怯时可以想想强者的形象,心理还可以暗示自己“他们行,我为什么不行?”思想受到鼓舞,就会有勇气迎接挑战,从而不再胆小怯懦,而会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人生了。

(三)学校方面

1、气势激励

怯懦性格者的最大弱点是过分畏惧和害怕,要克服这一弱点,就要借助气势的激励。一个人在气势盛时,能产生一股不可阻挡的勇猛劲头。“火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战争中士气的勃发,可使原本怯懦之人也会产生决一死战的坚强意志。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困难面前,有了那么一股敢拼敢斗的气势,摆出一副摩拳擦掌的架式,你就会感到有力量,就不再会感到怯懦。因此,对性格怯懦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学会用自我打气、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等方法来培养自己无所畏惧的气势,非常重要。

2、勇于行动

矫治怯懦性格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行动。尽管几乎每一个怯懦者都懂得应当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的道理,但他们仍然怯于行动。古语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坐而论道,只说不干,就既不会有力量,也不会有由这力量建树起来的成就,当然也就不会由于愉快地看到这种力量而产生的信心,这样,你的心情就只能久久地为怯懦所弥漫。邹韬奋说:“我的态度是一息尚存,还是要干,干到不能再干才算数,决不屈服。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能力的好机会。”他又说:“以排除万难坚定不移的勇气向前干去,必有成功的一日。”他的这些话,是值得一切有怯懦性格的人记取的。

3、不怕失败

许多学生之所以怯懦,无非就是怕失败。但越怕就越不敢行动,越不敢行动就越怕,一旦隐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怯懦不免就加深了。应该使学生懂得:越是感到怯懦的事越要大胆去做,只要你能大胆去做,你就能战胜你的怯懦。为此,教师应有意交给学生一些他们感到怯懦的、困难的任务并要他们完成,当他们想打退堂鼓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随着这这类锻炼机会的增多,学生的能力就会自然累积起来,就会不再感到怯懦了。

青少年在面对陌生人或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时,胆小害羞的人往往显得局促不安,不能与人坦率自然地交往,同时也让旁边的人感到不舒服;当遇到不熟悉但认识的同学,胆小害羞的人常常因为不好意思而没有与人打招呼,结果可能会让人误解为高傲、目中无人,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当一项新的任务摆在面前的时候,胆小退缩的人总是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可能胜任不了这项任务,可能就会放弃或逃避,于是可能就比其他人少了很多发展的机遇;我们自己在认识到了胆怯、害羞、退缩对我们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生活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之后,应该学会自助--帮助自己走出胆怯退缩的困扰,成为一个自信、独立、勇于迎接挑战和困难、善于抓住机遇、快乐轻松的人!

(一)个人方面

1、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胆怯退缩的重要的法宝

胆怯退缩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表示怀疑,结果可能会由于心理紧张、拘谨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我们中的有的人可能有过考试怯场的经历。本来平时成绩不错,但是一遇到比较重大的考试就紧张得不得了,脑子里一片空白,结果以前会做的题,也做错了,这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而性格胆怯退缩的人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那些自信、胆大的性格外向的人,可能越是大考试发挥越好,这是因为后者自信心比较强,而且不象胆小内向的人那样瞻前顾后,想得那么多,大脑的兴奋点都集中在如何答题上了,所以比较容易发挥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那么,胆小退缩的人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应该为自己打气,相信自己起码有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然后只要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抱着这种所谓的,平常心去面对一些挑战,结果如何也不会给我们留下什么遗憾了。

2、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你要参加一个考试,但是你一点都没复习,那么再胆大自信的人也不敢认为自己一定能考好,更何况是一个本来就不自信的胆小退缩的人呢?心理就更没底、更会紧张了。又如,当你要在许多人的场合做一个讲座,但是你却没有认真准备,那你在上去之前肯定会对自己是否能够讲好产生怀疑当然对于那些很有演讲经验,很会控制场面,调节气氛,能够即兴发挥的人来说,就另当别论了。但是对于本来就胆小退缩的人来说,每一次失败可能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所以我们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会为自己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为自己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性。而每一次成功又成为胆小退缩的人尝试下一个任务的动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使自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于尝试新的东西,迎接更多的挑战,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赢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3、对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所谓归因,通俗地讲,就是把某件事的原因归结于什么,是归结于客观还是归结于主观自身。失败对于胆小退缩的人来说经常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每当遇到失败的时候,胆小退缩的人往往垂头丧气、耿耿于怀,使胆小退缩的人更退缩,更缺乏自信,更没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任务,所以一个人的归因正确与否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影响到他们对待其他事情的态度,从而可能会对自己处理一些事情的能力真正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果能对失败进行积极的归因,即比较客观地归因,有助于增强自信心。例如,当你考试没考好时,你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重要的是要冷静地分析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如果是自己没有复习到,下次把没弄明白的弄会就是了;如果的确是自己努力了还是没有做出来,那也一定不要给自己贴上;我很笨;这个标签,这个标签太重了,它会在无形中压抑你的勇气和创造能力。你可以向那些做对的同学请教,不仅向他们学习解这道题的方法,还可以请他们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供你借鉴。即使那些同学比你聪明一些,那你也没必要自卑,因为研究已表明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都属于中间水平,所以我们可以依靠后天的勤奋努力来弥补,别忘了,笨鸟先飞!

1、 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胆小害羞的人往往因为胆怯而不敢与人交往,结果仅限于很小的朋友圈子,变得越来越孤僻、退缩。胆小退缩的人很少与人交往,并不是他们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不受欢迎的,别人不愿与之交往的。如果他们形成了这样消极的自我概念,即对自我的一种稳定的认识,那他们在行动上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让人很难接近,很难交往。

其实当你认为自己是可爱的,被别人接受的时候,你就会表现的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爱的,人们愿意与之交往的,而交往的人越多,就越会增加他们的自信,从而在别人面前就不那么胆怯退缩了。

5、注意身体语言

所谓身体语言,是指我们的身体姿态、动作、表情向人们传递的信息。羞怯的人不好意思与人说话,与人面对时不敢看对方的眼睛,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冷淡、闪烁其辞,但实质上这种身体语言传递的信息是我胆怯,我害怕,我不安。但是,与之交往的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会把这种身体语言误解为冷淡、自负,从而避之千里,这使胆怯者更加迟疑不安。其实,胆怯的人不与人打招呼或说话,并不是他们没礼貌或冷淡,而是怕说出不合适的话而已。

美国心理学家阿瑟.沃默斯认为,只要将身体语言作些调整,就能产生令人吃惊的直接效果。他使用了面带微笑、坦率开通、身体前倾、友善性的握手、眼睛对视、点头会使得外在印象亲切、随和。他宣称这将获得友好的回报,陌生人也不在那么可怕了。

当然要想变得胆大、自信,这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特别对于一个胆小害羞的孩子来说,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敢于尝试新的领域、勇于迎接挑战的自信、乐观的人,还需要勇气和持久的恒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胆小怎么办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润化闭塞的花朵
孩子胆子小怎么办?
哪些不良性格会毁了孩子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应对(一稿)
孩子有这三种行为,都属于自卑怯懦的表现,再不纠正孩子可会吃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