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能量不足,或许是你缺了“信任”

对人信任量表(Trust in People)
对人信任量表(Trust in People)
  (Survey Research Center, 1969)
  1.一般说来,你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值得信任的,还是觉得与人相处时应该越小心谨慎越好?
   大多数人都是值得信任的* 应该越小心越好
  2.你觉得在大多数时候,人们是会尽量去帮助他人,或是大都只关心他们自己?
   试图帮助他人* 只关心自己
  3.你认为大多数人是一有机会,就想占你的便宜,还是他们尽量希望保持公平?
   想占便宜* 想保持公平
  注:*为信任的答案。
  每一信任的回答记1分,不信任的记0分,量表总分在0分(信任度最低)和3分(信任度最高)





心理能量不足,或许是你缺了“信任”




心理导读:那些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都不够完备的人,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贫穷症”患者,他们害怕会受到社会的伤害,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心理玻璃房”,他们能够看见外面的人、外面的人也可以看到他们,但彼此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信任”是一件得之很难失之最易的品行。被信任者即是被信赖者,那也是人生的重要财富,这种财富积累得愈多,做事的成功率愈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信任富翁”愈多,其社会愈安定,愈同心,愈和谐。

信任是一种生命的力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引起的塌方把三名采煤工人困在地下100多米深的巷道里。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其中的一个人受不了黑暗与寂静的折磨,于绝望中疯狂地冲入巷道深处,再也没有回来。另一个在不停地挖掘的过程中耗尽了所有的力气,于时梦时醒的惊悸中闭上了双眼。一个星期后,唯一的幸存者被蒙住双眼抬上地面。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多年后,其中的一名遇难者家属曾这样问他:“当初你怎么就挺过来了?”他沉默了好长一会,然后开始叙述那年他在井下重复了上百遍的那句话:会有人来救我们的。

是应验于冥冥中的一句谶语吗?只是因为信任别人,所以才拯救了自己。生与死的哲理,往往就是这么简单。人是社会的动物,有社会心理依恋的需要,社会依恋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幸福心理就难以实现。社会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社会群体的信任水平,如果水平低、社会管理成本就会增多。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信任其实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从根本上来说,一个人对外界的人和事物的信任,是其对自己的信任外向投射的结果。那个不停挖掘的人,是把自己的值得信任的部分投射到了地面上的人身上,这样的人,如果别人遇到危险,也会尽职尽责地去救他人,也许一个更简单的例子可以把这个问题说得更加清楚:在贼的眼里,所有的人都可能是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任他人,就是信任自己。

信任也是一种相互的力量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值得信任的人和事,所以,只要有信任,就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心理健康的人,会模糊处理这一问题,只要有大部分的把握,就选择完全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做该做的事情;而心理不那么健康的人,则会过分看重事物没有把握的那极小部分,使得行为变得迟疑不定、患得患失。

有心理学家曾经问一个父亲,如果你不再管你已经上高三的儿子,那会怎么样?这位父亲立即回答说,那他岂不要翻天了?!接着再问,你在他那个年龄有人管吗?回答是:没人管。很显然,这位父亲缺乏对儿子的基本信任。信任本身有点赌博的味道,当然是健康的、无大害的赌博。因为你如果信任了某一个人,实际上就意味着放弃了对他/她的监视、控制和警惕,而这样做一定是有某种程度的冒险的。那些敢于适度冒险的人,显然心理健康程度要高一些。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从来就是相互的。在我们不信任他人的时候,得到的“回报”也会是不信任。身处互不信任的关系中,没有人会觉得愉快。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要获得足够的幸福感,还是需要在自我与他人两个方面多下工夫。这个过程恰恰就是儒家提倡的“仁”,正所谓仁者爱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一些爱的行为,相互信任和真诚就是“仁”的体现。这也是成为一个心理和谐的人的过程,内心的和谐就是自我的和谐,许多和谐的自我所组成的即是和谐的心理世界。

如何建立信任效应

那些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都不够完备的人,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贫穷症”患者。由于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不够,他们害怕会受到社会的伤害,所以精心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心理玻璃房”,他们长期住在玻璃房子中,能够看见外面的人、外面的人也可以看到他们,但彼此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样就没有心灵的沟通,看起来很安全,但却失去了很多人生的精彩。

如果想建立心理信任感,要想从“心理玻璃房”中走出来,就需要有一个“心理安全岛”,既然叫做岛,就应该有许多岛民。这些岛民其实就是你的社会人际圈子,其中包含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家庭成员,还包含社会主要关系成员,可以说是一个大的心理世界。当这个世界中有爱、温暖和信任的时候,你的心理安全岛就建构起来了。一个拥有心理安全岛的人,是不需要心理玻璃房的,自然也就不会住到“心理孤岛”上了。

提高信任能力应从身边心理世界建设开始。先从家庭和朋友两个方面下手,不要舍近求远,当你的家庭和亲密关系建设好了以后,你就会生活在一个爱和被爱的氛围中,自己的内心就会增加信任能力。一个有信任和爱的能力的人走到社会上,才不会继续恶性循环。

文/青蛙



在社会科学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值得信任的个人或团体意味着他们寻求实践政策,道德守则,法律和其先前的承诺。


卢曼给信任定义为:“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信任 - 社会学

管理领域中对于人际信任的概念,无论是在人际间、团体队间、组织间的层次上,均具备下列6项特色:
相互依赖性:

相互依赖表示双方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无论交换内容为何,都表示双方至少有某种程度的利害相关,己方利益必须靠对方才能实现。



心理概念:

人际信任的经验是由个人价值观、态度、心情及情绪交互作用的结果,纯粹是一组心理活动的产物。
风险:

信任他人意谓著必须承受易受对方行为伤害的风险,因此,承担易受伤害之风险的意愿亦是人际信任之核心。
善意:

善意让信任者确信被信任者不会伤害自己且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因而愿意信任对方。善意的表现再更进一步就是慈悲心的流露,慈悲心是指被信任者不以自利为导向,而会以信任者或共同利益为优先,善意可以被视为人际信任产生之关键;缺乏善意之信任,只可被视为信心。
理性决策:

如果仅是一厢情愿的相信他人而无任何的怀疑,将会导致危机或加剧信任滥用的情形,当信任者在交换过程中获得被信任者值得信任的证据,如口碑、意图、能力、可靠性,及前述的善意等,然后信任者会依其信任倾向来决定是否信任对方。
情感成份:

个人的情感状态会影响信任经验,并影响对被信任者可信任性的判断。这与前述之理性面向的论点并不矛盾,认知性及情感性的元素同时存在于人际信任之中,如果只有情感而没有理性认知,信任就成了盲目的信心,反过来说,如果只有理性认知而没有情感性元素,则信任只是冷血的预测,因此信任通常是情感及理性思考之混合体。
信任 - 心理学

在心理学中,信任是社会影响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影响或说服一个信任你的人是容易的。因此,这个概念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预测组织(例如:政府机构)的行为。然而,再次感受到诚实,能力和价值的相似性(value similarity, 稍微类似仁爱心)是必要的。若因为明显违反了其中的三个因素而丧失了信任,将很难修复信任。因此,建设信任与破坏信任有一个明确的对称性。

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完成信任的概念和它对社会的影响:
Barbara Misztal在她的书中[1] 试图整合信任的所有概念。她指出在人的生活中,信任做了三件基本的事: 它使社会生活可预测化, 它创造了"社区意识", 而且它让人们更容易在一起工作. 在sexual trust中 Riki Robbins[2] 描述了 信任的四个阶段: 消息理论(en:Information theory)中Ed Gerck定义且比较信任的社会功能,例如[3] power, surveillance, and accountability





自己人心理:信任感是劝说的第一步   

  面对自己不信任的人,无论他怎样劝说,你也会无动于衷,因此,信任是劝说的第一步。怎样才能让人信任 , 让对方觉得你是“自己人”,能够让你的劝说事半功倍呢?

  1. 寻找共同利益,利用“自己人效应”。在劝说中,力争使对方形成与自己相同的看法,尤其是让对方看清 楚双方在利益上的共同之处,就会使其产生趋同倾向,把你看做自己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立情绪。当你提出 要 求时,对方就较易接受。心理学家哈斯曾告诉人们:“一个造酒厂老板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一种啤酒比另一种好 ,但 你的朋友(不管他的知识渊博还是肤浅)却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具有更大的影响。”

  2. 对对方的某些困难表示关心和理解,适度褒扬别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渴望得到的评价,希望被赞美 并希望别人能了解。

  比如你是领导,当下属由于非能力因素而借口工作繁忙,拒绝接受某项工作任务时,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和 热 情,你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

  忙,抽不开身,但这种事情非得你去解决才行,在能力上,我觉得你才是最佳人眩”这样一来就使对方无 法 拒绝,巧妙地使对方的“不”变成“是”。这一劝说技巧主要在于对对方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适度的褒奖,以 使对 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使其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你的劝说。

  3. 寻求共鸣。人与人之间常常会有相同的观点,为了有效地说服别人,应该敏锐地把握这种共同意识,以求 同存异,缩短与被劝说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我们就有了解释自己的观点、攻入别人内心的机会,进而达到 说 服的目的。

  4. 动之以情。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座桥,才能进入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 在劝说别人时,应推心置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对方感到我们的劝告没有丝毫不良企图,而是真心实意地 帮 助被劝导者,为他的切身利益着想。说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感情的征服。

  5. 以真诚之心建立友谊。一位美国青年当上了一家豪华饭店的侍应生,这是一个收入很高的工作。有一 次 ,一位顾客在进餐前,把餐巾绕脖子围了一圈。经理见后对这个青年说:“去告诉他餐巾的正确使用方法。”青 年来到顾客面前笑着对他说:“先生,您要刮脸,还是要理发,这里是餐厅。”结果他失去了这个好工作。

  这位青年的劝说为什么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缺少真诚之心。在劝说他人、加强情感联络的同时还要具 有 同情心,使对方感到你是真诚的。

  6. 轻松诙谐。说服别人时,不能一律板着脸、皱着眉,这样很容易引起被劝说人的反感与抵触情绪,使说服 工作陷入僵局。可以适当点缀些俏皮话、笑话或歇后语,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加“佐料”的方法,只要使 用 得当,就能把抽象的道理讲得清楚明白、诙谐风趣,不失为说服技巧中的神来之笔。

  7. 注意说话的距离。在美国,询问可疑的人时有“警官坐在可疑者身边,警官与可疑者之间不放置桌子等物 ”的要求。这就是促膝谈判,警官和可疑者之间的适宜距离是60~90厘米。如果与对方的距离远,中间有桌子等 物 相隔,就会给予对方心理上的余地。促膝谈判,即不给对方心理上的余地。

  想得到他人长时间的协助,怎样说服好呢?实验表明,距对方30~40厘米进行热心的劝说,得到协助的时间 最 长。而90~120厘米距离的劝说,得到协助的时间最短。近距离热心说服的效果,是不能以远距离说服代替的 。

  8. 利用光圈效应。一般说来,对他人的信任是基于其社会地位,如医生、律师、领导、教师等都易被人信任 。名片上一般都有自己的头衔,身份明了,“××长”、“××博士”的头衔可令人产生信任感,这就是光圈效 应 。看病时,医生的话当然要比经济学家的话更能取得病人的信赖。





心理定式——发挥“信任”和“期望”的美好力量






左脑的功课——一些有关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

让我们先用理性的左脑,来了解几个很关键的、有关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和理论。我知道这些理论看起来有些枯燥甚至吓人,但明白它们以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看待孩子的角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微妙的变化也许正好是孩子最需要也最受用的。所以,我还是要说明它们。不过,我会尽量试着用比较简单轻松的方法来深入浅出地介绍;而你,也一定要耐着性子读完它。

至于读完之后,我们要怎么去理解这些理论的意义,又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和孩子的互动中,我就要请你先静下心来,自己去解读和思考了!

心理定式

——发挥“信任”和“期望”的美好力量

心理定式又叫做“心向”,或者也可以叫做“期待效应”。它指的是:主体对一定活动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主体会根据这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来决定活动的方向,并且据此反映在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

有一个非常有名和有趣的实验可以说明这个现象。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在1963年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试图证明“偏见”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是会影响学习结果的。

在这个实验中,他把参加实验的学生分成两组,并且各给他们一组智力和体力表现完全相同的大白鼠,请学生们教这些大白鼠走迷宫。但是在实验开始之前,他故意告诉其中一组学生,他们分到的大白鼠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仅脑子聪明,体力也非常好;然后他又告诉另一组学生,他们的大白鼠是准备淘汰的,因为在评选中,它们都表现出了体力和智力上的鲁钝反应。

结果,学生们在实验室里用相同的时间和方法教大白鼠走迷宫之后,发现被认为是聪明伶俐的那组大白鼠走迷宫的速度,要比被认为是鲁钝愚笨的那组大白鼠快得多,而且在学习能力上的表现也强得多。

这个实验的结果当然不出罗森塔尔的意料。他对这个结果的解释是:这可能是因为实验者对聪明的大白鼠怀着比较高的期望和信任,因此在训练的态度上比较友善、和蔼;而另一组因为内心先带着偏见,所以对鲁钝的大白鼠表现出粗暴、不耐烦的态度,因而影响了大白鼠的学习情绪,并进一步影响了它们的学习能力。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偏见会影响学习结果”的假设,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同事雅格布森来到了一所位于美国中部的小学,他们从这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当中,各选出3个班级的学生来参与实验。首先,他们给这些学生作了一个叫“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验结果出来以后,他们又从参与者中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的名字,然后把这份假装是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名单交给了老师,还煞有介事地一再叮嘱老师们不要把名单外传出去。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又来到这所小学,召集了上次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们作了一次智能测验。结果发现,在那份随机抽取的假名单上的学生,他们的智能增长比其他同学要快一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情绪的表现上也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和老师们互动积极,感情深厚。

罗森塔尔对这个结果的解释也和上个实验一样。他认为,虽然拥有名单的老师们始终把名单藏在心里,但掩饰不住的信任和期待,会通过眼神、笑容、声音以及肢体语言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使这些学生对自己更加自信,对上学也更有动力和兴趣。

这个实验结果,就是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叫做“期待效应”。当然,它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反思,让老师们理解,我们的信任和期望,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其实是影响孩子学习成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不过,在这里我想特别指出的是,“罗森塔尔效应”可以是正向的,但也可以是负向的(想想那些被诬陷为劣等的大白鼠和不在优异名单上的学生们)。此外,中国现行的小学教育,因囿于客观现实,并不像欧美国家那样一个班级当中只有十多个学生,所以我们如果期望老师们能理解“罗森塔尔效应”的威力,对班上几十个学生一视同仁,在现实上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我更希望对“罗森塔尔效应”的认识能落实到父母或家里其他成年人的身上。因为孩子和我们相处的时间更多,而学龄孩童能够寻求认同的对象,除了对他们影响至深的老师之外,家长也是责无旁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个有趣的心理实验和5个心理规律
教育中的36种心理效应(11-14)-终身学习-中国教育人博客
暗示的作用:yes! We can!写在考试之前
“说你行,你就行"是怎么回事
爱在左,管教在右(金韵蓉)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