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
幼儿心理:爱你才打扰你




  “宝宝,可以等妈妈打完电话再帮你缝小熊吗?”

  “乖,拜托等爸爸和叔叔聊完天再敲那只小鼓好吗?”

  有时你和你的好朋友正谈得投机,你的孩子却已经很不耐烦,一会儿拽你,一会儿用头撞你,再不就是把玩具敲个不停,就是不想让你再说下去;有时你正在打电话,或思考很重要的问题,或者在写作,他却在一边叫个不停,弄得你心烦意乱。

  要知道——

  爱你才打扰你

  面对经常被孩子打扰的事实,很多家长都很苦恼,看着宝宝可怜又可爱的样子,打也不是,说也没用,无可奈何。

  心理学家说——

  其实,在心理学家看来,小孩子们这样做并不是在打扰父母,而只是想引起他们的注意,用打扰一词并不十分确切,因为那只是父母的感觉。在小孩子看来,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父母)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而存在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智能发展还有限,自我照顾的能力远远不足,就是在精神层面也是十分脆弱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小孩和老人是最怕孤独的。在你与朋友说个不停时,小孩会感到受到冷落,会感到十分寂寞,他希望能重新引起你的注意。

  于是,你的宝宝——

  他便会采取一些方法表达这种感受,但遗憾的是,在大人看来,这些有时就是无理取闹,是一种打扰,甚至是骚扰。他们未能正确理解小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

  特别是对于刚会走路的孩子来说,所谓的打扰完全是无意识的,没有一个孩子真的想打扰父母,他们只是希望父母不要因为其他事忘记或忽略他的存在。孩子有时对其他人的行为不理解,他们需要你耐心地关注他们的行为,并且引起他们的兴趣。换句话说,无论是怎样打断你的注意力,都只是孩子的一种自然而发的干扰。

  所以——

  当下次你与朋友谈话时,被在一旁不断“骚扰”你的孩子打断,你不要气愤,你应该明白:孩子是不自觉地打断你的谈话。等到孩子长到3~4岁的时候,他就将逐渐懂得什么是打扰,并且能够明白“请不要打扰”的含义,智能的发展将会使他对人和事有一种比较明确的判断力。

  当然,为了大人的生活和工作效率,你还是得找点办法既让你的宝宝不感到被冷落,又顺利完成自己手头的事情。

  爸妈的对策——

  1.面对谈话被打扰

  一般来说,3岁的以前的孩子比较可能会打扰你与朋友的谈话,此时,你应该考虑的是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你可以安排他看动画片,或者请你的朋友到既能使孩子玩耍,同时又能进行交谈的地方去会面,

  比如公园和小区的儿童娱乐园,都是好去处。如果你和你的伴侣与另外一对夫妇带孩子一块去公园,那就更理想了,因为你们可以轮换照看孩子,这样就不影响你与朋友的谈话。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种感觉:妈妈是带我出来玩,而不是为了和一个阿姨没完没了地聊天。当然你也可临时雇个钟点工为你照看孩子,这样你可以利用喝咖啡的休息时间和朋友会谈,这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好主意。

  2.打电话时被打扰

  至于打电话,有经验的父母会发现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一般在孩子睡午觉时,或他们夜晚上床以后,你可以与朋友很轻松地通话,这时的心情也会比较好。另外,可行的办法还有:让你的孩子看电视或录像,这样就使你有足够的不受打扰的机会。如果你不愿意让他看电视,你可以给孩子一些玩具或图画书,小工艺品玩,这样可转移他对你的注意力,在打电话时,你就不会受他们的干扰。你也可给他一个玩具电话,叫他模仿打电话的姿势,既能提高他的想象力,又能使他玩得更有兴趣,而且这会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从而较少干扰你。

  无绳电话(或手机)也是很好的帮手,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房间打电话,而且你还可以在房间里来来回回地走动以照看宝宝。在星期天,你可以带着手机和孩子到你家的附近,在那里你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利用这个机会,你可以充分利用手机把你要联系的事做完。如果孩子此时比较安静,你也可以边抱着他与人通电话,这还会使他认识到他在你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有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

  3.给孩子树个好榜样

  通常,处于2~4岁年龄段之间的孩子比较喜欢模仿大人,这个时段是影响孩子的良机。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机,给孩子树立榜样。如果你和你的伴侣没有相互打扰的习惯,在孩子跟你们说话的时候,你尽量不去打断他的讲话,即便是打断他的谈话或打扰了他,你也都说声“对不起,打扰你啦,请继续谈好吗?”,这样的话,你的孩子就不仅会学到你有礼貌的举止,而且也学到了你敢于承认错误的态度。如果不断地听到你用“请,谢谢,不必客气,请原谅”等,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很好地接受你的潜移默化的基础教育,逐渐变得有礼貌,懂得尊重别人,尽可能地不去打扰别人的工作和生活,而“打扰”的难题也便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懂得礼貌和尊重别人的谈话是迈向人生的重要一步。如果你能及时纠正孩子打扰别人谈话的坏习惯,那么,你所做的一切将使孩子终身受益。一个习惯于用礼貌语言与人们沟通,懂得尊重他人的话语权和隐私权的孩子,不仅会使父母感到愉快,也会使日后接触到人们都感到愉快,而这一切将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发展。










尊重幼儿 不要打扰孩子的活动


张振平

一次去幼儿园调研,园长为了表示重视,特意陪同我。当我们走进班级活动室,老师为了表示“欢迎”,就提醒幼儿:“小朋友们,看到客人来了要怎么办呀?”于是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高喊:“客人好!”还有一个看起来更机灵的小朋友接着喊出了:“园长好!”其他小朋友随即向园长问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经常为了“让孩子有礼貌”或为了“突出成人的存在”,不论儿童在做什么事情,都会毫不犹豫地打断儿童的活动。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极其欠妥当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儿童从事某个活动并专注于探究活动时,如果成人过多地打断或干扰他们的活动,会给他们注意稳定性的形成和思维连贯性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波及小学、中学、大学学业甚至终身学习能力的好坏。因此,随便中止幼儿正在进行活动的做法当休矣。

园长进班听课、检查工作本来是其分内之事,也是了解一线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是园长怎样进班级、可为与不可为却有很大学问。多年来,由于“成人中心”思想在作怪,一些幼儿园管理者不是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而是以领导者自居。似乎到班里检查工作就是“钦差大臣”来了。无论儿童干什么,无论教师在干什么,都必须停下来和来者打招呼。如果遇到不打招呼的班级教师或幼儿,就会受到批评。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园长或上级领导来园检查工作时,最好“静静地来”、“悄悄地走”,不要干扰幼儿园正常的教育秩序。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园之间或者幼儿园内部会经常搞些观摩活动。有些幼儿园(尤其是窗口幼儿园)几乎每周都有观摩老师关顾某些班级。细心的观察者能够发现,这些班级的幼儿大都非常活跃,而且非常懂礼貌。有时,即便老师没有提醒的情况下,有些幼儿看到有客人进来,也会有礼貌地说:“叔叔好!”“阿姨好!”其实不难发现,这些“有礼貌”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在老师组织的活动上,而是在“东张西望”地被别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因此,对幼儿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观摩活动,宜少不宜多。

要想真正提高学前儿童的保教质量,必须从尊重儿童的自主活动愿望做起,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切忌随意打断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





女人工作时被打扰 出错几率更高

  我们常说,“男女有别”。那么在做事情的时候,男女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科学家们给出了答案。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女性在执行简单的任务时错误率更高,更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其中有一半是女性。研究人员让志愿者识别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的一组词汇中的字母,通过电极帽测量脑电波来衡量他们的大脑活动,同时让受试者评估自己焦虑的程度和时间。结果发现,与男性相比,在这项简单的“小测验”中,女性的大脑似乎工作起来更加困难,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被外界环境所干扰。即使大家处于一致的焦虑水平,女性在简单任务中的出错率也更高。

  研究领导者杰森教授解释说,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分泌,可能影响了大脑中多巴胺的释放,进而影响到前额叶区的神经递质系统,这一区域正是控制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区域。因此,当女性专心做一件事情时,最好不要轻易打扰她。





不要打扰别人的快乐

文/赵元波

一位同事生性好动,尤其喜欢打篮球,球场上经常能看到他奔跑如飞的身影,特别是冬天的早上,老早就起床,穿一件球衣在篮球场上,就那么一个人一会儿传球,一会儿跳跃腾挪,有时忽然一下子来个倒转身,似乎是他的身边有人跟他抢球一样,弯下身子,一手在遮挡,一手带球,脚尖一掂,两手一弯,球在他的手中向前划出一道弧线,一个远投,球就乖乖地直奔篮筐而去,他的这一整套动作,让我想起了舞台上的京剧表演,一挥手,一摇旗,那就表示骑着马,率领千军万马往前冲,在同事的眼中,虽然是一个人在玩,却好像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和一伙人在打篮球,抢球,传球,奔跑到篮板下,投球,一个人玩得乐此不疲,汗流浃背也在所不惜。

另一位同事呢,不大喜欢早起,直到太阳出来好大一会儿,才懒懒地极不情愿地从被窝里钻出来,全副武装,捂得严严实实地站在墙角靠太阳,缩得就像一个失去了水分的茄子,嘴里一边哈着热气,一边跺着脚,看着那位像京剧演员表演京剧需要想象力的打篮球的同事,一副不屑地表情,说:“这么冷的天,就穿件球衣,一个人在球场上跑得汗流满面,那又何苦呢?”

其实,那位晚起的同事那里知道,在早起的同事眼里,太阳升起了大半天才起来的人,无异于一种堕落,“早期的鸡儿有虫吃”,那么晚才起床,喝西北风去。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别人,言语行动中自觉不自觉地去打扰别人的快乐,就像小孩子怎么也想不通,大人们怎么不喜欢吃甜舔的蜜糖,那多好呀!却偏偏喜欢吃那苦苦的苦瓜,喝苦涩的酽茶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你眼中看到的苦难,在别人心里也许正是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来自心灵的感应和默契,就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给人以别样的美感。花开是喜,花落是乐,花开也好花落也罢,以欣赏的姿态去看待它们,不去打扰他们的快乐,才是一种自然的心态。





小孩玩时别打扰

欲有为,先学无为。想成为跟小孩子玩游戏的高手,第一步并不是学会多少形式,而是要学会屏住呼吸,不去打扰孩子天然的游戏状态。

“嘘”——小孩玩时别打扰

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小区的草地静悄悄的,偶尔窜过一只猫,飞过一只鸟,还能听到“扑簌扑簌”的声音。17个月大的墨墨在草地的石板路上摆弄起一辆小不点儿大的玩具车。

墨墨沿着长椅上的缝隙来来回回的“开车”,不知道是不是把它当成了火车轨道。过了一会儿,他又把小车放在大人健身用的“扭扭器”上,用小手推动放脚的旋转盘,看到它带动着小车一起转圈,嘴里兴奋地嚷嚷“嘀嘀——吧吧——呜——”。偶尔启动了回力功能,小车忽然飞驰出去,他总是会吃惊一下。

妈妈一直站在他的身后,没有出声。就连儿子最喜爱的小野猫经过他身边,妈妈也没舍得让他看一眼,生怕打断他玩耍的这份专注。晒在懒洋洋的太阳光里,吹着初春的风,这种静静等待的时光,妈妈觉得很享受。

就在这时候,邻家一位阿婆带着小姐姐来玩了。

阿婆看见墨墨,“弟弟,弟弟”地叫着,马上走过去要拍拍摸摸。妈妈赶紧拉住阿婆:“嘘——别打扰我们的小墨墨呀,他正在研究东西呢。”

阿婆觉得妈妈的用词很特别,有些吃惊,不过马上善意地笑了。她放轻脚步凑上前去,悄悄看一看:“弟弟研究什么呀?”

“他在研究一辆小车。”

那时候,墨墨正把额头抵在小车上,俯在长椅子跟前一副发呆的样子呢。

过了一会儿,墨墨开始东奔西跑“嘀——吧——呜——”了。

阿婆笑着对小姐姐说:“看,人家小弟弟这么小就开始研究东西,你小时候可没研究过什么东西。”

墨墨这次“研究”持续了20分钟。

那位小姐姐也一定研究过许多东西,只是大人没留意。

墨墨的妈妈叫张琳,是我的“忘年交”,与我儿子同岁。

张琳是个超棒的女孩,从小学到中学都很出色。我认识她时,她12岁。

1990年,我带京、津、沪、汉四大城市的小记者赴湖北大别山罗田县采访,来自上海的张琳是重要成员。采访后,她通过上海红领巾理事会在全市发起“一本书寄友情”活动,短短3个月,上海100万少先队员就为全国贫困地区小伙伴捐出了218万册书。她写的采访报道《百万本书寄友情》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她的善良与宽容大度、坦然真诚、清静淡泊,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1991年,张琳荣获了“中国好少年创造奖”;当年10月,张琳当选为第二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1999年,张琳高三的时候,她放弃了北大、清华、复旦大学的保送名额,报考了上海中医学院,后来又去美国读书。

张琳是个自主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很强的女孩,在有名和有用中,她选择了有用;在依赖和独立中,她选择了独立;在荣耀和淡泊中,她选择了淡泊。

2008年,张琳在上海结婚,我特意从北京飞到上海,参加她温馨独特的婚礼。后来,她远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2010年,我意外地接到张琳的电话,她告诉我,她生宝宝了!她决心在孩子小的时候,做全职妈妈,和孩子一起长大!

对于她的选择,我十分赞成。0~3岁是孩子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有妈妈陪伴的孩子是幸福的。这让我想起张琳12岁时自勉的格言:“不要为远方的玫瑰园而错过窗前开放的玫瑰。”

而今,她眼前开放的玫瑰就是她的儿子——墨墨,她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着孩子成长的秘密,摸索着孩子成长的规律。

张琳发现,孩子才是真正的游戏高手。他们不用刻意地创造游戏,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游戏里。每一次观察,每一个动作,孩子们都在体验着它本身的乐趣,而非大人那样必须要达到什么既定的目的。大人会觉得孩子总是无所事事,其实这正是孩子做游戏的天赋所在。这种“无所事事”的天赋,却经常因为大人太多的打扰而渐渐消磨掉。

无所事事,是种天真,这种力量往往很大。孩子们在他们的童年体会过这种力量,因而获得纯正的快乐。

假如一个成年人,他的发育正常,如果这时他还葆有天真,他定将不是一般的人,他定会创出一份美好的事业。

欲有为,先学无为。想成为跟小孩子玩游戏的高手,第一步并不是学会多少形式,而是要学会屏住呼吸,不去打扰孩子天然的游戏状态。

“嘘”——小孩玩时别打扰(2)

大人们似乎很少考虑到打扰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论是要宝宝吃饭、睡觉,换尿布还是回家,只是想到了,立刻高声呼唤,甚至直接行动起来,把孩子抱出去执行任务。

记得有一位从国外探亲回来的妈妈跟我说,她亲眼看到,中外两个妈妈,分别带两个很小的孩子在沙坑里玩沙土。孩子们用小手捧着沙子,运到离沙坑两米的空饮料瓶里。小孩手小,沙子一路洒,装到瓶子里的沙子自然很少。

一个小时过去了,瓶子里的沙子还没有多少,孩子的头上冒汗了。

这时中国妈妈不耐烦了:“来!妈妈帮你!”

只见她把大脚丫伸进沙坑,拿起空瓶放在沙坑边上,大喊一声:“这还不容易!”用双手捧起一捧沙,倒进空瓶。

顿时,空瓶里装满沙了。

中国小孩子看了看,无精打采地说:“不好玩,我不玩了,我要回家!”说着,他爬出了沙坑。

再看那位外国妈妈,一直目不转睛、一声不吭地看孩子玩沙。每次孩子往瓶里装沙子,她都会屏住呼吸,生怕沙子流失。

就这样,两个小时过去了,瓶子里终于装满沙子,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带着孩子,孩子抱着沙瓶,高高兴兴回家了。

中国妈妈不明白,沙子装满瓶不是目的吗?目的达到了,孩子怎么不高兴呢?

其实,孩子真正的乐趣,不在于瓶子是否装满,而在于装沙子的过程,是用手能摸沙子的感觉。就和小孩喜欢把小手摊在水龙头下呆呆地接水一样,她是在接受一种锻炼触觉和听觉的体验。在专注于自己喜欢的游戏时,孩子会体验到快乐,一种忘我的快乐。这种体验越多,孩子长大以后越能感受到工作本身所带来的幸福感,也越能淡泊外物。

张琳对儿子墨墨始终奉行“不打扰”原则。每一次呼唤孩子名字之前,先停下来看一看孩子在干什么。只要墨墨很专心地做一件事情,她就在墨墨身后静悄悄地观察一段时间再做打算。最佳时期是等孩子从自己沉浸的状态里走出来,开始东看西看,东走西走找事情做时,再召唤他。

现在“注意力缺陷”变成一个很流行的概念,许多孩子上了幼儿园甚至小学之后,很难专注于任何一件事情。正是因为孩子习惯于被打断,而消磨了自己天然的专注能力。有研究显示,哪怕是妈妈经常阻止孩子吃手,也会削减孩子的注意力。









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 




    位置不同,对幸福的理解就不同,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理解打扰别人的幸福。

    1、上学时,一个女同学趁小长假到外地与男朋友小聚。听说她是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去的,同学忍不住说了句:我要是她男朋友一定给她买卧铺!

    没想到此话传到该同学耳朵里,让她很难受。虽然幸福要靠每个人自己心理调节,但是自己也要学会不去惊动别人的幸福:

 路边有一地摊,摆地摊的是一个中年女人。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他一下车,就谦意地笑道,对不起,来迟了,饿了吧?

  女人抬起头,看到男人,眼睛里闪过一丝亮色,笑道,不急,还早呢。男人憨憨地笑笑,从自行车车篓里拿出饭盒,坐在女人身边,说道,快吃吧,不要凉了,我陪你一起吃。

  这时,地摊前走来了一个中年大嫂,她将头伸向女人的盒饭里,发出惊讶地叫声,哎呀,我的大妹子啊,你可真苦啊,你吃的这是什么菜啊,一点油水也没有,这怎么能吃的下去啊。说罢,嘴里还不住地发出啧啧叹气声,脸上露出讥讽的神色,扭着肥胖的身子走开了。

  女人端着手中的盒饭,愣愣地望着胖女人的背影,眼睛里噙满了泪花,那眼泪叭嗒叭嗒地滴落到手中的盒饭里。身旁的男人眼圈也红红的,捧在手里的盒饭,再也没有情趣吃上一口了。周遭的气氛仿佛顿时凝固了似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2、儿于考上了大学,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大学,但是全家人依然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一点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遗憾的。父亲对儿子说,儿子,你比你爸和老妈都有出息了。我只上了小学三年级,你妈才小学毕业,你在我们家可就是状元了。儿子羞涩地笑了。笑的很甜、很舒心。

  全家人带着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心情,送儿子到车站上学去了。突然,有人拍了他一下肩膀。他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一个熟人,也来送儿子去上学。熟人问,你儿子考上什么大学? 他刚说出校名,熟人脸上立刻露出惊讶的神色,说道,你儿子考的这是什么个大学?那个大学上了也白上,那个大学毕业的学生根本找不到工作。我儿子可比你儿子强多了,他考的可是名牌的大学,毕业了,人家单位都抢着要,月薪最少八千块啦。熟人的脸上露出轻蔑的神色,说罢转身走了。

他们望着熟人一家远去的背影,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下来。刚才一家人的幸福和甜蜜,被熟人叽里呱啦一阵连珠炮似的自问自答,荡然无存,心,从火热降到冰点。再看帅气的儿子,眼睛里也噙满了晶莹的泪花。

  不要惊动他人的幸福,幸福也是一个人的隐私。在你眼中看的是一种苦难,在别人的心里也许正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无关荣华富贵、无关名誉地位,有关的,只是一种心灵感应和默契。这种幸福,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但却将馨香,在彼此心田里缠绵、涟漪,化作了生命中的一种永恒和地久天长。对任何心理困境,你都要说:“这是我的,但我不是它的。烦恼是我的,抑郁是我的,哀伤是我的……但我不是烦恼、抑郁、哀伤……我有比这些多得多的自我,在烦恼、痛苦的同时我还有快乐、自信、幸福与骄傲。”那么,你就成了痛苦的主人,而不再是臣服于痛苦的奴隶。

 





安全感的重要 

有一个富翁,突然患了一种怪病,医生检查出他的脑细胞正无缘无故地停止活动,假若情况持续,不出两个月他便一命呜呼。

    富翁听了这个消息相当忧心,四出访寻活命方法,终于,有一个脑科专家告诉他,只要他找到一个人脑移植到自己身上,他就有机会生存下去了。

这个富翁非常高兴,马上发出消息,不管付出多少金钱,他都愿意,只求有人捐出脑袋供他治病。

不久,医生拿着三个愿意捐出脑袋的资料给富翁,这三个人的资料分别是:

律师的脑,值一仟万;

法官的脑,价值三仟万;

最后一个数据不详,只说价值五仟万。

富翁很好奇地查问,到底这个价值五仟万的脑是甚么了不起的人物呢?医生给他的答案是,这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脑,价值高的原因是这个脑很少用,可以说是全新的。

心语:专家说,一般人一生中只用了自己脑的十分一,根本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因此,不要吝惜自己的智慧,勤奋作事,我动脑筋,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心追求安全而稳固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引发哀伤和恐惧;愈追求安全感,愈会招致不安全的感觉。有没有任何人际关系使你感到安全过?我们大家都渴望爱与被爱的保障,但如果我们一心只想追求自己的安全感和自己特定的途径,那算是爱吗?我们不被人所爱,只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爱。突破旧模式,才能建立新模式。越向外寻求安全感越无法拥有安全感。

 

    

     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最需要的是安全,而最能令他信赖的安全,是——公正。

    世界上不存在公平,只有弱智在渴求强者施舍公平。

 

公平是自己争来的。一旦争到公平自己也就不公平了不要去惊动别人的幸福

 
http://www.xrong.cn/interact_detail_521_1.html









 再忙也不能忽略的关键——关键品质的塑造和培养 对不起,妈妈不该打扰你

    “请不要打扰”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也是儿童专注精神品质培养的一个基本要素。不合时宜的关怀往往成为一种打扰,无形当中破坏了孩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

    孩子也是怕打扰的,特别是在他们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许多父母很少考虑到这一点,当孩子独处时,出于关心,一会儿过去问问辛苦,一会儿转过来给孩子送点吃的喝的,要不就是看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大人辛苦不说,孩子被三番五次关心搞得很不开心,甚至现出厌烦之色。

    彤彤在刚开始学拼图时,那个上心劲儿就别提了,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能几个小时不可放手。有一次,彤彤专心地拼中国地图嵌板,已经有十几分钟了,可是总有几个地方拼不上。只见她耐心地拿着几块这儿比一比,那儿放一放,不停地尝试,努力想把地图拼好。甚至有几次,她伸出手指去触摸嵌板的边缘,似乎想在触摸中寻找相同曲线的感觉,希望能借此找到正确的拼法。

    在旁边观察已久的我想给她一些帮助,轻轻地走过去,拿起其中一块镶嵌片比划着告诉她:“你看,这块可以放在……”没等我的话说完,彤彤焦急地打断了我的话:“我会拼的!妈妈,请你让我自己拼!”说完,又低下头,沉浸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她全神贯注地拼着,完全忘记了妈妈的存在。她时而困惑,时而欣喜,只有她的表情才能让别人了解到她“工作”的进展情况。终于一幅完?的中国地图呈现在眼前,彤彤兴奋地欢呼着:“哦,妈妈,我自己拼好地图了!”

    这件事给了我一些很深刻的感悟,孩子在专心做事的时候,是不喜欢别人打扰的。事后,我对她表示了最诚挚的歉:对不起,妈妈不该打扰你!

    从那以后,我真的没有打扰过她,尽量给她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只要彤彤在执著地做一件事,无论是在画画或者拆装玩具,我都不去打扰她,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我都等她忙完了再叫她。那时她爸爸就会悄悄埋怨我说:“你这样做,是不是太惯着孩子了?”我却不这样认为,说:“孩子正在做事,不管是在干什么,她那么认真,我们都不应该打扰她。你想,你在搜肠刮肚地构思策划方案,如果正做到关键的时候,我却没完没了地催你吃饭,你是不是也不高兴?”他搔搔头发嘿嘿地笑了,点点头承认是?能被打扰。

    后来的一件事更让她爸爸赞同我的做法了。

    那次她爸爸的一个同事为了一个广告策划案,星期天也顾不上休息,跑到我家和彤彤爸爸一起研究策划要点。吃饭的时间到了,我把饭做好,想去叫他们,彤彤就拦住了我。那时她大概只有五、六岁,就竖着个小指头对我说:“嘘——,妈妈,爸爸和叔叔正忙呢,咱们别叫他们了。等他们忙完后再吃饭吧。”我当时觉得特别高兴,没想到彤彤比我还自觉。是啊,人家两个人正研究在兴头上,别打扰人家了。

    从那以后,彤彤竖着一根小指头,说“嘘——”的这个动作就在我们家里开始通用了。无论谁的客人来了,其余两个都会礼貌地回避,而且说话或者走路都尽量不发出大的声音,以免使别人受到打扰。如果哪个不小心发出了大声,另外一个就急忙“嘘”一声给予提醒。即便彤彤的小朋友来了也是一样,我和她爸爸也要同样回避,不打扰孩子们在一起玩儿。

    不打扰别人除了出于礼貌方面的考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是培养孩子专注精神品质的重要要素。“专心致志”是形容一个人做事全神贯注,一心一意。这就是告诉我们,在观察时就专心观察,在思考时就专心思考,在玩耍时就专心玩耍,无论做什么事,都用全部精力去做。有关专家作过调查,人与人相比,聪明的程度相关不是很大,但如果专心的程度不同,取得的成绩就大不一样。凡是做事专心的人,往往成绩卓著。而时时分心的人,终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所以,给孩子创设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彤彤的同学经常到我们家来写作业,除了彤彤人缘好,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家的环境好,没有人打扰。每当孩子们写作业时,我和他爸爸都自觉呆在房间里看书,尽量不制造声音,生怕影响他们。

    只有在他们写完作业,开始玩的时候,我们才适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杨晓丹就不无羡慕地对彤彤说:“你们家真好,爸妈都不来打扰。在我家写作业的时候,我妈老在我身边转悠,一会儿伸过头来说,‘好好写!别写错!’一会儿端来苹果说,‘歇会儿吧,吃点儿水果!’一会儿又倒来一杯水说,‘渴了吧?喝水’,唉,真是烦死啦!”张一波也有同感,说:“有一天,我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专心练字,我妈嗵的一声推门进来找东西,我平静的心一下子被扰乱了……”

    两个孩子诉说的情形,在不少家庭都发生过。家长这样做,好像是在关心孩子,实际上却是在打扰孩子,非常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的良好发展。当人的大脑一部分处于全神贯注、高度兴奋时,其他的部分就会相应放松、高度抑制。处于高度兴奋的那部分,各种营养成分的供应都很充足时,就显得特别灵敏,理解和记忆能力也非常强,特别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所以,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学习和做事的好习惯,实际上是交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法宝。

    我们常说,想让孩子养成什么好的习惯,父母首先要养成什么好的习惯。因此,家长想让孩子养成不打扰别人的习惯,就要在平时懂得尊重孩子“需要安静”的权利。

    在这方面我有很深的感悟,千万可不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当我要告诉彤彤如何去拼好地图时,她焦急地打断了我的话,强调“我会拼的”,表明了孩子不希望失掉独立动手的机会,有努力克服困难、自我实现的决心。幸亏我及时发现后马上改变了指导方法,尊重孩子的愿望,把操作权利重新还给了孩子,才使孩子最终通过努力的尝试,获得了成功。没有犯下成人阻止儿童自由地行动的错误,扼杀孩子的专心致志的探索情趣。

    忙妈妈金句:

    只要彤彤在执著地做一件事,无论是在画画或者拆装玩具,我都不去打扰她,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我都等她忙完了再叫她。

    人与人相比,聪明的程度相关不是很大,但如果专心的程度不同,取得的成绩就大不一样。凡是做事专心的人,往往成绩卓著。而时时分心的人,终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学习和做事的好习惯,实际上是交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法宝。

    想让孩子养成什么好的习惯,父母首先要养成什么好的习惯。因此,家长想让孩子养成不打扰别人的习惯,就要在平时懂得尊重孩子“需要安静”的权利。






不出现,不打扰,是我最后爱你的方式


   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而是遇见你之后都是最好的时光。

  不出现,不打扰,是我最后爱你的方式。

  不管爱情,还是友情,终极的目的不是归宿,而是理解、默契——是要找一个可以边走边谈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样的心情。

  安心的幸福莫过于三件事:有人信你,有人陪你,有人等你。

  原来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是永远。一段友情,离开了就淡了。一段爱情,分离了就散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也许下一秒,就不再属于你的。

  如果你要做一件事,不要炫耀,也不要宣扬,只管安安静静的去做。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事,别人不知道你的情况,也不可能帮你实现梦想。千万不要因为虚荣心而炫耀。也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评价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其实最好的状态,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听听前辈的建议,少错几步。值不值,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么一个人,他让你的欢笑和泪水都有意义,他善待你,把你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

  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出来;有时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无能为力,于是就保持了沉默。有些话,适合藏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有些回忆,只适合偶尔拿出来回味。很多事,当经历过,自己知道就好;很多改变,无需说出来的,自己明白就好。

  你的人生不会辜负你的。那些转错的弯,那些流下的泪水,那些滴下的汗水,全都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个电话给我,即便我无法逗你笑,却能陪你一起哭。

  很多事,不是我想,就能做到的。很多东西,不是我要,就能得到的。很多人,不是我留,就能留住的。你就像指缝间的阳光,温暖,美好,却永远无法抓住。沿途的风景,我只能边走边忘。不再挣扎,不再纠缠,我一个人也很好。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会过去的,终会过去的。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原罪。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过去的不再回来,回来的不再完美。

  一个对你不好的人,你一定要学会放下,不要为他的任何事情,任何言行而痛苦。你要想,如果他爱你,一定不忍心对你不好,所以结论就是,他不够爱你,或者他根本不爱你,对于一个不爱你的人,有什么必要为他烦恼,为他伤心呢,就是个路人甲罢了。

  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

  即使遇到不顺的事,也要学着微笑。任何情况下,都有值得微笑的地方。

  要想走进一个女人的心里,光有喜欢和爱是不够的,你必须要懂她:要懂她逞强里的柔弱,给她精神上的支撑;要懂她快乐里的忧伤,给她心灵上的呵护;要懂她的蛮横不讲理,准确回应她眼中的期盼;要懂她心路走向何方,和她风雨中一起走…… 她的要求其实也不多,她只是想找一个完全懂她的爱人。

  小学是一个班的小学,初中是一群人的初中,高中是一撮人的高中,大学是几个人的大学... ...而上班,是一个人的上班... ...







谁偷了孩子的注意力

作者:贺喜云   

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妈妈们经常会扎堆儿聊天,最常聊的就是孩子,有的分享孩子的快乐,有的倾诉带孩子的辛苦,有的交流育儿经验,有的唠叨孩子的调皮!

昨天也一样,带着孩子出去玩,遇见了一个同年的小朋友花花(隐去真名),本打算回家的花花见到了我家的孩子,就又兴奋起来,两个小朋友开始玩起了游戏。家长自然的也在一旁聊了起来,花花妈说:“花花没有找到同龄的小朋友,玩不上劲儿,遇到好朋友,又开始兴奋了”。花花妈遇到我们显然有些高兴,孩子又找到了玩伴。我也表示同感回应她。接着她又说:“我们家花花,注意力老是不集中,平时在家,玩什么都是注意力不集中,除了看动画片能够坚持很长的时间,其它事情都不能集中精力,以后肯定学习不好。”她说得有些道理,注意力的确是学习好坏的一个因素。从花妈妈的脸上感觉到一点点疑惑,但没有焦虑,挺接纳女儿的这状态,这还好,至少让问题变得不那么复杂。听了她讲的情况,加之平日对她们的了解,对花花精力不集中也大致知道个一二。每次遇到这样的状况,我一般都拿我们女儿说事儿,当然得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我们家乐乐还好,平时在家如果遇到感兴趣的事情,可以一个人玩很长时间,有时忙着做家务,都忘了她的存在,家里安安静静的,等忙完家务,才想起她,于是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找,才能在某个角落发现她,玩得很投入,为了不打扰她专注的玩假扮游戏,我悄悄的退了出去。”当然说这话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后面铺垫。“如果大声叫孩子的名字,这就有可能打扰断了孩子的思维。或者是孩子很专注玩的时候,家长过于关心孩子,一会端茶送水,一会儿问寒问暖。长此下去,无意间就破坏了孩子的专注能力。”说到这里,花妈突然瞪大了眼睛,连声说:“对,对,对,就是这样,我们平时的确是这样的,简直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花妈有些许自责,同时也少不了对我育儿经验的美言,花妈当然不知道我的专业背景。很明显,花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接下来的问题是,那现在该怎么办呢?我笑了笑,接着跟她互动:“现在孩子还小,还来得急。”(处理自责)她接着说:“她今天吃饭很乖,一口气把饭吃完了,没有像以前一样边玩边吃,很头痛。”花妈显然有些没招了。其实吃饭是人的本能,花花不好好吃饭,也一定有她形成的原因,就不在这里详细讨论了。我回应到:“在她专注的做某件事情完后,表扬她”。



可能很多人认为表扬谁不会呀,这事容易吗,其实表扬也是很有讲究的。很多家长容易出现一个状况,就是孩子正专心玩的时候,家长马上跑过去说:“孩子,你做事好专注哦!” 其实表扬这个行为本身已经破坏了孩子的专注。

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我个人认为并不需要为孩子吃得多,吃得快而表扬。吃饭是人的本能,动物饿了都知道自己去寻找食物,何况是人呢?如果连吃饭都需要表扬才能顺利的进行,那本能的东西对她来说都变了味儿。

专注即专心做某一件事情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孩子打从娘胎里出来,都已经具备专注能力,外界的万物对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很有趣的,刚开始孩子会用模糊的视力观察着身边的一切,随着孩子的成长,视力越来越清楚,注意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注意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活动能力也越来越强,她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探索外界的事物,用她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世间的万物,包括文化课的学习。专注是一个人重要的智力因素,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需要合适的环境。如果这个发展过程在实际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前面讲的例子,父母过渡“爱”,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担心孩子饿了,渴了,凉了,热了,不断的嘘寒问暖,不知不觉中破坏了孩子专注能力;如果孩子没有安全的成长环境,成天担心被骂、打、被抛弃,他们的精力会用在怎么保护自己不被打骂、抛弃而讨好大人、缠着爸妈,探索外界的机会当然减少了。专注的品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一句话讲得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父母的行为以及父母跟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像其它各行各业都讲究一个上岗证,唯独当父母没有上岗培训和考核。其实父母都有给自己孩子最好的环境的良好愿望,但实际要真正了解孩子,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责任感
幸福的孩子,都是家长陪出来的(附高质量陪伴建议)
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妈妈
[早教实战]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两种孩子看似幸福,其实很苦,长大多半要怨父母
从真实案例看孩子如何变得越来越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