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绣春刀》背后的历史:明朝的皇权与魏忠贤的忠奸


······这是我的第28篇文章······


《绣春刀》讲了一个关于明朝底层公务员在末世中求生存求改变的故事。在这部戏中决定人物命运的有两个人,一个叫魏忠贤,一个叫朱由检(信王)。


魏忠贤是天启皇帝朱由校所宠信的宦官,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


朱由检是朱由校的弟弟,在朱由校驾崩之后继承大统,也就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


在影片中,崇祯和魏忠贤只有三次对手戏。


第一次,崇祯匍匐在地上跪求魏忠贤的支持和帮助。崇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而魏忠贤则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第二次,崇祯从天启手中接过皇位,天启称:吾弟当为尧舜。


第三次,影片末尾,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神色轻松地告诉魏忠贤,以后不用操心政务了。仅仅这么一句话。魏忠贤就被打败了。


要知道,在汉唐时期,如果一个太监真的有魏忠贤这样的权力,那么他也就获得了对皇帝生杀予夺的能力。


为什么崇祯可以如此轻松的干掉权倾朝野的魏忠贤?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明朝皇权很强大,仅次于清朝的皇权。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政治史的一大脉络就是皇权的扩大。可以说每一次大一统和每一次的治世都会带来皇权的加强。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还是保留了丞相的职务。这一设计是皇帝象征国家,而丞相负责统领百官,治理朝政。后来,汉武帝设置了内朝,把丞相管理的事情设置为外朝。这样皇帝就把丞相的权力分化了。


此后的历史也不过就是如此,皇帝不断蚕食以丞相为代表的官僚集团的权力。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


那个时候的中央政府办事机构叫做中书省。


中书省的领导人是左右丞相。左丞相是李善长,右丞相是徐达。1373年,胡惟庸成为丞相。1380年,朱元璋以胡惟庸谋反为由,掀起大案。一案牵一案,一共吵了12年,杀了几万人,把开国元勋几乎杀光。史称胡蓝之狱。


在将权臣杀光之后,为了保证子子孙孙都可以掌握权力,朱元璋干脆彻底废除了丞相一职。至此,丞相走入了历史。而百官由皇帝直接统帅,国家由皇帝直接治理。


(明太祖朱元璋)


从朱元璋开始,中国的皇帝不单单是国家元首,还是政府首脑。


朱元璋读书总结出来祸乱朝政的不单单有权臣,还有宦官。所以在他的制度设计之中,他强调: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这个设计很圆满,文官集团能做到的最大的官儿也就是一部的部长,无法统合势力,挑战皇权。而宦官连过问朝政的权力都没有了。全天下的权力都在皇帝一个人的手中。


这个设计看似可以让皇帝大权独揽,不过也产生了几个问题。


一、没有了丞相可以带领百官挑战皇权,但是皇帝也没有办法通过控制一个权臣来统帅朝政。皇帝和官僚集团之间的润滑剂消失了,矛盾也就突出了。


二、为了制衡文官集团,皇帝还是要走老路子。把太监给搬出来。所以皇帝在文官体系之外延伸出了大量的权力形式,而这些权力都是由太监代替皇帝去实施的。


所以,要知道,在汉唐时期,宦官掌握了行政权。而在明代,宦官的作用主要是制衡文官集团。


在朱元璋的制度设计之下,能够挑战皇权的文官和太监都不会出现,但是作为集团,他们可以影响皇帝。因为皇帝只是一个人,他的意志最终要通过官员去实现。


皇帝一个人批复奏折太疲劳,那么就让一批大臣帮他一起批。他们将自己对奏折的回复建议写在一张条子上,贴到折子里。这就叫做票拟。


这些人叫大学士。大学士办公的地方就叫内阁。大学士只有五品,为了权责一体,后来皇帝让大学士兼任尚书,也就算是形成了以皇帝为首的执政班子。而里头排位第一的就被称为内阁首辅。


不过说到底,就是个辅。因为票拟不是最终的令,只是建议。还是要皇帝来批准通过的。


后来皇帝更懒了,连批准通过都懒得批。那么就成立了一个司礼监,里头弄一堆太监来管着。头儿叫做掌印太监,其余的叫秉笔太监。他们代替皇帝拿着红笔在内阁大学士的票拟后面批红。这就算是通过了。


文官可以建议,不能通过。宦官可以通过,不能建议。


所以,明朝皇帝虽然可以几十年不上朝,但是凭着这个文官与宦官相互制约的设计,让自己可以屹立不倒。成为最终的决断者。


于是,明代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内出现了大量不上朝的皇帝,和大量权势熏天的文官或者宦官,但是没有一个官可以强大到去染指皇帝的废立。


所以虽然众多影视剧将魏忠贤描绘成一个权倾朝野的大宦官,但是当我们熟悉了明朝的体制之后就知道,宦官不能独当一面,只能作为皇权的一个代言人。


在此规则之下,明朝太监不存在乱政,他们对于文官集团的制衡都是在彰显皇权的意志。


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比起历史上真正的权监,魏忠贤权倾朝野的时间很短。


他的主子天启帝登基,他开始获得权力。他的主子天启帝驾崩,他丧失权力。一共六年左右。


魏忠贤掌权的时期主要的打击对象就是所谓的“东林党”。


(东林党起源——东林书院)


其实这段历史已经有太多人聊过了,我就直接说说为什么魏忠贤的存在很重要。


这个还是要回到制度的本身上。


在前一段已经介绍过,朱元璋在废除了丞相之后,皇帝和文官之间的润滑剂就消失了。皇权和文官集团在明朝历史上频繁交锋,严重拖累了行政效率。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道统,道义的辩论中。动不动就文臣死谏。


跟今天的美国国会有那么点相似。


而皇帝将宦官推上前台就是作为一个挡箭牌,让自己藏身于宦官身后。通过宦官来推行自己的政治意志。皇权通过引入宦官这第三股势力,来实现朝政的平衡。


而魏忠贤的出现就帮助皇权实现了对于东林党的平衡。


而崇祯皇帝在驱逐魏忠贤,大肆打击其党羽之后,东林党迅速恢复权力。而制衡文官集团的势力又消失了。在非常需要君臣齐心,外抗后金,内压叛军的情况下,文官集团又开始和皇帝扯皮。


所以,魏忠贤作为个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受到厌恶的人,不过宦官作为一个政治势力,对于明朝的制度来说却十分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忠贤在朝堂上只手遮天,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皇帝?
明朝的太监权力那么大,为什么始终威胁不了皇权
大明没有专权的太监,只有斗不过文臣的皇帝——大明往事太监篇
为何司礼监独断专行却还能存在?司礼监:去问内阁,我听皇帝的
魏忠贤权倾朝野,号称“九千岁”,为何会被17岁的崇祯轻易诛杀?
魏忠贤一手遮天,为什么却斗不过年仅17岁的崇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