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砚边随记--徐谷安
2016-01-22 上海翰林书画院
  
  
  
  禅,在我梦里,已经入画。就这样,砚边走过秋天。
  禅,是什么?
  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
  砚边随记
  徐谷安
  我出生于1943年,今年73岁。就在这1943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教授德格70岁,退休了。73岁他分离并发明了著名的金霉素,嗣后不久,又发明了广效抗生素、四环素。德格活到84岁。他救活的人比世界上所有的医生加起来的还要多。齐白石到80岁还新法频出。所以有学问的人,永远不会退休,因为我画画,我快乐,我快乐的画画就是快乐的生活,齐白石和德格教授是我的黄昏座标。
  关于酒、茶、禅
  我喜欢喝酒、喝白酒。酒如人生,酣畅淋漓,人淡如菊,心意如风。历代诗人、书家、画家多有酒仙者,是故也。李白醉中作诗,唐怀素醉中作书,现代有傅抱石、贺天健醉中作画,恍惚,于是物我同化,下笔如有神助,纵横恣肆,天马行空,机趣盎然,气韵自成。我向往之。为此,我刻有二闲章,叫“神遇迹化”、“闲云野鹤”。故有索画者,除备有润格,也常赠以好酒,然妻儿亲朋力劝我“七十老儿”少饮乃至戒哉,话锋日盛,老夫惶惶然不知所措,仍不改所好,是可谓一个不知好歹的老头子。
  我喜欢喝茶。茶禅一味,茶如人生:“千般烘炒历艰辛,万遍搓揉成极品”。采茶、制茶、品茶、咏茶,茶人、茶事、茶道、茶情。饮一盏好茶,雅韵隽永,满口留香。如遇佳人,如邀明月。此时作画,神清气爽,心适意闲,虚灵而景深,笔简而意繁。所以我办公室前放有一张上好的酸枝木长桌,桌上陈设有一套完整的茶具,供来访者品茗赏画。为此,我刻有二闲章叫“心赏”、“颐性养寿”,是可谓一个略知茶道的风雅老头子。
  我喜欢佛学和禅宗文化。我没有看破红尘,也没有坠入空门,但我读了这方面很多书,做了一些学问,以此为题材也画了不少画,说是小有研究也不为过。我很赞赏禅的人生哲学:荣辱不惊,随修自足,顺心适意;在作画或行文时,我常常延用禅的表达方式:含蓄凝炼,自然深遂,意在言外;我十分欣赏禅的境界、格调和审美情趣:澄澈空明,玄妙高远,清幽虚静。如此,文章画境就可以做得很深。悠悠心曲,独对寒江诉。这样的意境构建,已经非凡;这样的格调,当然高远。人物、山水、花鳥,画中力求带有禅意,方为上品。於是,我刻了几枚印章:《禅心》、《引禅入画》、《禅心墨韻》等等。我可谓是一个禅心墨韻老画翁。
  且读一下敝人自画自书的题画诗,如若你能感受到一点舒爽的禅意文人风,我便很知足了。比如:画青山:“泼墨群山听飞瀑,魂在绝壁崖上松”;画古镇:“廊檐深巷石板弄,豆棚瓜架听鸣虫”;画秋荷:“百八十株风荷举,三五十步南塘秋”;画自己:“山月只爱丹青梦,故教水墨涂夕阳”;喝酒:“秋来兴起访江村,醉写云山醒画人”;喝茶:“舌存茶香悟禅意,舒笺泼墨觅真趣”。
  中国的诗书画艺术与酒、茶、禅的文化有不解之缘,所以我作品中的画心、诗味与禅机常常融汇在一起。比如:《时在中春,阳和方起》、《落花无言,可人如玉》、《虚能引和,静能生悟》、《寂光真境,圆觉妙心》、《山林深似隐,门户冷如僧》等等,常含恬静冷寂,禅意袭人的意味。为此,朋友给刻了一枚印章叫“谷安好诗书画烟酒茶”
  
  论中国画之灵性和学问
  中国画艺术的理念源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儒家伦理次序就是“天地君亲师”,可见天地之尊。孔子仁政的核心是“天道人道合一”,老子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庄子也强调“以人合天”。在天人合一,物我一体,阴阳有序的传统哲学理念的影响下,形成了秦汉的博大雄浑、隋唐的恢弘清丽、宋元的精工意趣、明清的人文和程式等特点,也分化出北国的淳厚、江南的隽秀、蜀中的朴雅、塞外的雄浑、云贵的绚丽等地域性风格。
  月明星稀有寂寥之美,如同静观汉隶品兰亭,自有一种幽远清芬在坊间弥散;大江东去有豪迈之美,如读东坡徐渭,临张旭怀素,别有一种暢达和爽快。这种于无声中有旋律,于静止中显飞扬,是文化的积淀,是感情的渲泄,是才智的流淌,不因时移,不因事易。这就是中国画历久弥香的魅力。唯其如此,才确立了中国画在世界艺林中举世无双的地位。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物我两忘,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当笔酣墨飽之时以意为之。嗣后张壁审察,细心收拾,越三日而不为迟。迷时师度我,悟时我自度。我想,这应该是一种禅定。
  画画一要讲灵性,二要做学问。没灵性,章法与笔墨便显呆滞少灵动之气;没学问,画面便显贫乏少思想内核,少嚼榄回甘之味。不然,画者便永远在画得像与不像上徘徊作难,那就什么也谈不上了。比如:汉代画马,长嘴、圆肚、细腿、大蹄,却愈显其龙骥精神。这就是齐白石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画讲究“悟”。说的是一个画家要有各方面的学识和修养,由此涉彼,融会贯通。陆俨少先生常说画画的人要“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说的就是这个理。不要担心,因为画的少怕赶不上别人,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以为学画,如参禅,要虔诚。诚则能静,静而后可生智慧,然后才能取得正果,升华为艺术家。我有一个同学姓潘,画有一幅荷塘,笔墨章法皆冗繁削尽,简远而浓重,取名为《静水深流》。但他对画的解读,却让我眼睛为之一亮:水归于静,沉于思,流于恒。静水深流是画图的一种境界,也是为人的境界。“素心淡如水,闲画庭前花”,这幅画,因了这样的立意,顿时神采飞物起来。这便显现了画家的学养和智慧。
  我喜欢画高山流水,云海瀑布,籍此感受山的雄浑深沉,水的上善纯净;听宇宙之声,抚天籁之纯。读书做学问,行路多写生。使我明白:高山是天地的胎动,云水是生命的源泉。画山画水会令我敬畏生命,敬畏造化,敬畏经典。於是我画了《源远流长》、《山城晴雨》、《月融渓山》、《江流伐工图》《云峰秀泽出清泉》等,以意取韵,以气补姿,努力使高山在泼墨皴擦中显出空灵和朴茂,云水在淡染墨晕中蕴含秀润和疏朗的笔墨智慧。
  满幅淋漓犹湿,氤氲蓊郁,没有干枯皴擦。用水用墨用色均十分饱满,这需要画家灵感顿悟,笔笔见笔,快速一气呵成,不可停滞。否则,那沾满水和墨的笔便会在生宣纸上肆无忌惮地晕将开来而不可收拾。用墨能浓而不滞,湿而不浊;虽淡亦厚,虽黑亦活;虽瘦而见肉,虽肥而有骨。禅意可人,文气袭人。作画得文而活,得诗而神情自爽也。点画行笔皆出于心,心迹所到则笔情墨意诗情画意盎然,自然能笔为我用,而笔笔有我了。画不可太完整,画不可太成熟。太完整就成了工艺品,匠气;太成熟就会变油滑,流气。有点不成熟,就能见生拙 ,就能有发展。艺术最终还须由熟返生,返朴归真。“画到熟时是生时”诚哉斯言也。
  总是孜孜寻找和时代相融合的美感语言与意境的探索,诠释对生命的感悟和敬畏。上朔宋元,下追明清,讲究题跋和文气,注重传承和意境,清和静寂,澄澈空明。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市俗的躁动,以一种随修自足、顺心适意的禅宗哲学,一种诗意的平和理念,抵达人们心灵深处,自觉地实现对生命意境的期待,而获得一种关乎心灵的感动。
  
  关于般若波罗蜜多
  佛说:“般若波罗密多”。这是梵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时下,吃斋念佛修禅者真不少,有的皈依佛门成了居士,其中不乏年轻、有车、有房的成功者。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下,决计是件好事。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明心见性。重尚慈善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起过不容低估的历史作用。但这句在佛经中十分重要的“般若波罗密多”梵语,我与众多持斋信佛修禅者沟通过不少,包括习佛多年的和尚,居然有60%以上者有口无心不知所云。居然不去查,不去追根问底。我查了。原来,般若即是智慧,波罗蜜多即是到达彼岸,整句话就是智慧地到达彼岸的意思。这真是“一话一世界,一语一如来”,浊世中亮起了一盏灯。如此,这句话真是美妙至极!我们行文作画,为人做事,何尝不是想“般若波罗密多”— 智慧地到达彼岸?!我化如此多的笔墨来阐述这件事,也在於诠释我为人为画的一个心迹。有些年轻画家试图不下功夫走捷径,想轻而易举地凭自己一时聪明来玩弄形式,虽可以哗众取宠于一时,但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你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容易被人超越、淘汰,结果反耽误了自己。缺少智慧的积淀,你是到达不了彼岸的。斯是陋言,画亦同理。
  关于董其昌
  中国画艺术从唐、五代、宋发展到元代,已把中国画的文学意境和笔墨技能推创了一个绝然高度的境界,超越了一般画家的习气和匠气,升华为艺术的结晶,成了后世的楷模。就其主题意涵、形式特征和审美取向来看。与前朝绘画有着明显的分野,可以说元代文人化的成熟大盛是美术史上革命性的大转弯。当下一些年轻画家和一些美术评论家、史论家对此传统文化认识肤浅以至无知,实在是很令人遗憾的。元朝的统治者以蒙古贵族为主,抑制了汉族士人政治上的进取,然而在文化艺术领域,却留下了一块文人们发挥才情的天地。艺术家们在综合前代大师表现手法和技巧的基础上,更新了艺术表现的语汇,他们将书法性的意趣和题诗(文学性)结合在一起,创造了高度个性化的艺术意象和形式手段,传导出复杂层面的思想情绪。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便是元代文人画家群体中的四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后称“元四家”。他们将儒家的人生信守和道家的无为哲学、佛家的空寂理念有机揉合,以此观照人生和造化,使精神大化合一,我与天地同化,以求自我人格的完善和精神上的慰籍,成功地创造出适于表现人生精神的艺术作品,成为一代文化精萃。而使其在中国绘画史、文化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不能不提,他就是董其昌。董其昌,宗玄宰,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史称其“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许多评论家说他是复古保守的典型,是统治者剥削阶级的代表。仔细研究一下典籍,便发现这是很有失偏颇的。真正复古保守的是元四家影响极深的沈石田,文征明,唐寅和伍十洲,他们亦步亦趋,只继承没展,乃至退化。董其昌则不然,他看到了这种时弊,并有意识地予以矫正,所以他的作品一反明代画家的平稳、错综和横生,出现了生拙的意趣,可惜他没有由此而开创出一个大的气局。但却启悟了他的后学八大和石涛。尤其是八大,以其纵姿奇崛的才能,领悟并接受了董其昌在绘画艺术上着意追求生拙的创新意识,推之极之,终成奇绝古今的大家。我在1963年美院求学时期,曾和老师周沧米先生在绍兴逛街画速写,於一古书画店中在老师的怂恿下,购得董其昌原作立轴一帧,珍藏至今。老师买了一轴稍贵的。那时,我们都没钱,为此,我苦熬了好几个月。有了这个情结,我对董其昌的关注,从年轻时到现在,自不待说。
  论中国画之品鉴和收藏
  品鉴中国画艺术,一般常以南齐谢赫的“六法”(即气韵生力,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为基本的艺术标准。其实说的是两个层面:笔、墨、形、神、意和诗、书、画、印、情。看一个画家和他的作品,判断其品格高下的依据,常常是“文气”。文气既亏,品格不立。“品”是什么?“品”就是思想、学养。我们常说某画家品味不低,指的是他有思想有想法有学养。反之亦然。“品”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下之别。绘画就是生活态度,抱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画出什么样的画来,“画如其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画到最后画修养”,要旨在此。 比如看立意:画贵立意,意在笔先;立意须惨澹经营,作画须苍率天真;求平中见奇。拙中寓巧;师造化而高于造化,得不似之似而形神兼备。故江山如画,江山不如画,画咫尺有万里之感诗意无限。看章法布局:开合纵横,主宾顾盼,藏露隐现,阴阳向背,参差起伏,聚散呼应,皆相破相成之理;布局须知白守黑,虚灵而景深,笔简而意繁;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看笔墨:形出于笔,而功在于腕;笔轻须劲能扛鼎,毫柔可力透纸背;存心要恭,落笔要松,既着急又不着急,得力处正是不费力处;锋藏而见笔迹,锋露但无火气。落墨当湿而不烂,温而有润,浓而不死,淡而有神,笔蓄以墨趣,墨藏以笔韵。 看随类赋彩:色以物相而画在人为,以情用色色相生;红花能用墨写,青竹可以朱涂;用色求秾而不浊,艳而不俗,少能显妍丽,淡不失厚重;相和相宜不可不慎,故常以墨为色,墨分五彩,处处皆墨色,一墨代万色,乃不失上品也。
  书画市场的形成,首先源于收藏需要。收藏家之所以收藏书画艺术品,主要缘于喜欢书画,深知书画的文化功能、社会价值和投资价值。于是,在艺术家的作品和收藏家之间,便出现了一个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有文化、懂艺术、精鉴赏、有历史责任感、有社会人文理想。这个阶层就是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桥梁。这样的桥梁是艺术市场的呼唤,也是上海“文化立市”的必需。她应该以弘扬书画艺术、推动书画普及、打造书画平台、发掘书画瑰宝为宗旨,汇聚精华、整合资源,构筑一个向全社会书画艺术收藏者、爱好者学习服务和竟拍收藏交流的平台,便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她也是书画家的经纪人,横向拓宽书画艺术的文化内涵,纵向深入书画艺术的收藏价值,满足高端消费者对高雅文化的需求,从而达到经营市场、经营资本、繁荣艺术市场的目的。艺术家创造了书画作品,通过“桥梁”和“经纪机构”,收藏家保证了艺术家生产的书画作品“自用价值”之外,还以资本的形式获取了“劳动报酬”和“剩余价值”,他们三者互为劳动,相互推动了艺术市场的繁荣,三者缺一不可。不过,使三者保持长久平衡关系的,是市场和经纪机构拥有的艺术史论家和艺术批评家。
  字画艺术批评的缺位和缺席,使人们失去评判标准,失去标高指向。我也曾做过美术专业的评论,深知个中两难的滋味。怎样做到靶标精准、庖丁解牛、条分缕析、说理透彻,除了学养更主要的是碍於人情的胆识和勇气。用“有信誉的专家意见”塑造自己良好形象,是当前我们老一辈艺术史论家和艺术批评家的重要课题。唯其如此,在艺术的主题、风格、样式多元发展的今天,才能保持评价字画艺术品价值的基本标准和原则。否则 ,字画艺术品经营中的投机性操作将四处滋生。  影响艺术审美的三种因素:宗教、学术、经济。宗教可以强制审美,学术可以引导审美,经济可以影响审美。 推动艺术发展的是经济,阻碍艺术发展的是经济。
  艺术品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呢?
  2011年5月,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8800万元起拍,第一口价就直接喊到了一亿,最终3.7亿元成交,加上15%的佣金,成交价为4.255亿元人民币。市场传言,这幅作品的真实买家其实是湖南电广传媒集团。据享有盛誉的欧洲艺术基金会的年度报告《2011年国际艺术市场艺术品交易25年之观察》披露,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和古董市场。
  那么, 艺术品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呢?
  价格是商品交易时买方的付款量。从经济学角度看,价格是买卖双方就商品订立的兑换比率,是商品的货币表现。可以说,艺术品价格是艺术品市场的核心问题,几乎所有市场事件,都围绕着价格展开。从理论上说,艺术品价格的确定:1,看其生产成本和质量。艺术的生产价格等于生产费用加上平均利润率,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上下浮动。2.以艺术品的效用、生产费用、供求均衡等为基点,随其效用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上述二点,仅适用于工序复杂或批量生产的艺术品,如刺绣,陶瓷等,却难以解释独创性艺术品的价格形成,因为其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生产费用都很难估量。可是,时下的现实案例,几乎改变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估值体系,其价格竟然和艺术品的成本和质量没很大关系。其中,刘益谦现象最能说明问题。他有一句令众多专家汗颜的名言:“我是不大懂艺术的,但是我认为艺术本身没有价值,只有被资本发现之后才有价值。”然后,他还抛下一句振聋发馈的话:“全世界都是这样!”刘益谦靠投资证券起家,2010年胡润百富榜位列91名,资产100亿人民币。2009年,他砸向艺术品收藏的资金超过13亿元。这一年,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宋人《瑞应图》、明吴彬《十八应真图》、陈逸飞《踱步》和《长笛手》、齐白石《可惜无声》、唐“太古遗音琴”、乾隆御制“水波云龙宝座”、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葫芦瓶”、“轴里红团龙纹葫芦瓶”等,被他分别以数千万元收入囊中,其中《十八应真图》1.69亿元。2010年,他又在艺术品市场投入约7亿元,仅王羲之《平安帖》即耗资3.08亿元。2011年春拍,刘益谦6年前化几千万元买进的一件作品拍出4亿余元,净赚3.5亿元。刘益谦坦言:“参与艺术品投资,在外界看来门槛比较高,需要很深的专业知识,但我没有专业知识,这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障碍,我的优势是有钱,所以我要发挥我的优势”。这就是刘公的“资本发现价值,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论点,现实案例被其屡屡验证,证明此公此言在理。刘益谦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亿元时代的重要推手。
  有专家认为:“价值学派所说的,真正具有价值的收藏品最终会得到人们的认同,价格会向真实价值回归。”这是事后诸葛亮的“马后炮”。从本质上说,人们几乎无法准确判断出收藏品的价值,我们总是从事后角度,根据收藏品的价格寻找其价值所在,从而证明价格由价值决定。从艺术品的文物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新闻价值中寻找一种甚至几种与价格的联系,实际并作难事。投资艺术品,价值怎样圈定?价格如何确定?刘益谦案例告诉我们:艺术品价格的确定更多地取决于各种市场因素,而不是作品本身的质量。价格是商人的事,不是艺术家所能左右的。价值只是价格的影响因素之一,此外的供求关系、货币因素等,有时甚至起重要作用。垄断坐庄、制造概念、板块轮动、指数曲线......这些从股市“舶来”的技法已经被熟练地运用到艺术品市场中。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价格推力,来源于快速增长的财富、充足的国内供应和买家投资性目的。
  业余画图  专业读书
  画图和读书为我们抚平内心的焦虑,寻找光亮的出口,有时竟然会浸透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人家殚精竭虑获得的果实,或是灵光一闪间的感悟精华,我只一张宣纸便悉数打包奉上了,这是何等划算而美妙的事啊!
  我画了一辈子,细细想来,自己的画还是业余水平。要说专业,只有读书这件事是专业的。至今我还保留着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画图需要构思,需要学问,需要灵感,需要激情,并非坐下来便能挥就成画的。(时下那些在公开场合表演的画家,那画大都是肤浅应酬的劣作,不应提倡。)而读书则不然,只要有好书读,一卷在手,宠辱皆忘,不管在什么状态,都能做一个专注的读者,可以随时沉静在好书所营造的氛围里。陆俨少先生说过“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恩师言教,令我终身受用。
  画图是我骨子里的爱好,读书是我生活的习惯。
  
  阅读 100
  4
  投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如琢
画家张旭东艺术品鉴
戴吾馨的湿地作品为何如此受追捧?大有价值!
童和平山水画价值如何?
热议:国画作品按平尺论价合理吗?
中国画,是一个具有哲学、社会学特征的艺术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