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古时称作业为“日课”, 可见作业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现代, 受到社会对学生升学关注的重压, 加之自身能力的限制, 许多教师习惯于通过让学生完成大量作业来提高学习成绩。许多年前, 著名作家巴金曾在《是人, 不是鸭子》一文中提到他的外孙女端端: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每天带了不少课外作业回家, 常常做到晚上九点钟, 中间只除去吃一顿晚饭的时间。我算了算, 她一天伏案的时间比我还多。我是作家, 却没有想到一个小学生比我写得更勤奋。” 当下, 巴金先生提到的这种现象似乎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一遇上期末复习, 学生的作业量便会陡然增加。譬如, 语文教师为巩固学生一学期所学的词语, 往往采用“地毯式” 搜寻的办法, 一遍又一遍地把几百个字、词反复听写, 以求学生不再出错。这样做,效果如何姑且不说,学生负担却必然加重。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并把“减负”的重点落在控制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上。由此,减少作业量也就成了“减负”的代名词。可如果单纯从作业时间和数量上进行控制,“减负” 往往陷入“治标不治本”的尴尬局面。教师布置给一个班学生的作业通常都是相同的。而已有的研究和现实情况都表明, 作业内容与要求“一刀切”, 忽略了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缺乏层次性与灵活性, 将导致学习上的“马太效应”。其中, 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正向的积累优势, 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形成负向的劣势。当“强者愈强, 弱者愈弱”, 学生中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增大。

教师怎样成为作业研究者

作业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整体问题。同样是复习巩固词语, 有的教师让学生反复听写、抄写, 有的教师的做法却颇具智慧。有位教师将一种听写生字的方法,幽默地命名为“‘朝三暮四’听写法”。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生字、生词出现在日常课文、读物的频次和学生平时听写出现错误的常数,把最容易错的词语整理出来。这样的字、词一般占生字、生词总数的1/4左右。然后,教师把这些词语分散在复习期间,每天听写若干个。这样做,学生的负担大为减轻,实际效果也不错。大多数字词因为出现频次高,学生其实早就掌握了, 靠重复听写加深记忆非但没有必要,还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实质上是学生独立开展的一种学习活动, 是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课程进程与学生基础进行作业的综合设计、选择布置、做前指导和做后诊断、反馈。现在, 商业化运作的习题册、作业本、复习资料集可谓多如牛毛。面对教辅资料可能给学生造成的负担, 学校应斩断根源, 加强“校本作业”、“班本作业” 的实践。所谓“ 校本作业” 、“ 班本作业” 就是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力求作业布置意图明确, 形式多样, 内容适量, 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 富有针对性。这样做, 可以促使教师注重精选和创编作业, 逐步增加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作业, 不再滥用不科学的作业。

“校本作业”、“班本作业” 的背后, 赖以支撑的是以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为核心的作业研究, 它要求我们从“以学生为本” 的理念出发, 精心设计作业, 着力突出以运用为主线的生本作业研究。事实上, 各地中小学在课改推进中涌现出的作业改革先进典型, 其最主要的经验就是把作业“校本化”, 使教师成为作业的研究者。一般来说, 作业包括引导预习的作业、促进理解的作业、提高熟练性的作业、促进记忆的作业、理清知识关系的作业, 等等。作业设计要求紧扣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思维,形式多样、分层操作。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 还可以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同时,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针对性地布置有效矫治的作业, 改变统一布置作业的方式, 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 从而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业研究指向个体学习

基于生本的作业研究, 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以运用为主线, 改进作业的切入点, 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有效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开展研究: 首先, 作业内容注重选择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往往新颖而富有挑战性, 并且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相适应。其典型特征是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动脑思考才能解决, 而不是对已经掌握的规则的机械运用和反复训练。作业内容的一个核心方向就是作业选材生活化, 即作业选材从以课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生活为中心转移, 从割裂的题目到主题作业, 从虚拟的情景假设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其次, 作业形式注重选择合理匹配的学习任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作业的理想境界。有效的作业形式应蕴藏着积极的学习机制。作业形式变化的关键是切合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方式完成作业任务, 保证学生在作业中的积极态度。低年级学生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方式, 如果形式不断变化, 他们就可以反复学习同一个内容。高年级学生关注的是学习内容, 就可以用作业形式来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再其次, 作业反馈注重以有效讲评提升学习效果。作业反馈要注意作业布置应与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作业的层次和选择布置的时机是关键。如有一数学教师, 开玩笑地把清明节前布置的两道数学难题称之为“坟头作业”, 让学生在笑声中有兴趣去攻克难题。在做作业的过程中, 教师要依据作业内容开展同步辅导、示范讲解等指导。作业评改是作业反馈的前提, 常用的反馈有自我评改、面批、集体讲评等方式。有效讲评的前提是教师的精心准备, 关键是注重方法的引导。

怎样的作业才更适合学生

要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 怎样的作业适合中小学生做? 怎样解决作业“高耗低效” 的现象…… 这些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可以回答。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使教师布置的作业适合学生做, 设计的作业一定要兼顾个性与共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具备的认知基础、情感准备、学习能力都各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样的内容时, 学习速度以及掌握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和帮助都是不同的。教师布置作业首先要立足于大多数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当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尽可能地做到有梯度、有区分度, 对学习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解决作业中的“ 高耗低效” 现象, 教师要实现从关注作业数量向重视作业质量的转变, 把握好三个度, 力争通过“少而精” 的作业达到“温故而知新” 的效果。一是数量限度。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如果一味追求数量, 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 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虽然迫于压力, 也能完成任务, 但是采取消极应付的方法, 将导致作业效能低下。反之, 过少的作业量, 蜻蜓点水, 也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二是时间跨度。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有兼容性, 既要有刚学到的“新知”, 也要有已学过的须进一步巩固的“旧知”。对学生完成作业要有时限要求, 既不能急于求成, 导致学生马虎应付, 也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 使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不理解之处,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点拨, 时过境迁。三是难易程度。作业留得太深、太难, 学生无从下手, 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自信心丧失。反之, 作业太容易, 降低了教学的要求, 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作业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 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教师需要把作业视为精心准备的送给学生们的礼物, 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从这一点上说, 作业研究尚任重道远。

(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学科研究部主任

 

中国教育报20091225日第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业务类教学管理档案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实施教师评价表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教学讲座一之十一(将有效教学进行到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