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业务学习材料1、学会听课

业务学习材料1、学会听课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7日 点击数: 141 【字体:

 

一、听课的目的
    听课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它是了解师生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材教法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行政领导、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听课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那么为什么听课呢?概括地说,听课的目的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了解课堂基本情况与收集教学信息是听课最为基本的目的,不管听课者听课是为了观摩、研讨、考评,还是其他目的,听课者都离不开了解课堂教学基本情况这一环节。
    (二)诊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发现、诊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参加听课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基本任务之一。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新教师上课,更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听课者不仅要看到授课者的“过人之处”,更要能够找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找准了问题,听课者的分析与评论才会击中要害,才能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授课教师认识自己教学的不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三)评判教师教学的大致水平
    通过听课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听课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学校管理者去听课的主要目的常常是为了检查工作,评判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实施管理,也为挖掘教学新秀提供依据。
    ()学习借鉴同行的优势长处
    学习同行成功的教学经验,是中小学教师听课的一个主要目的。无论是教师间的日常听课,还是学校组织的听课活动,抑或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大型听课活动,主要是为了学习和总结某些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从而把教师个体的实践智慧转化成同行可以学习借鉴的共同财富。新教师听课可以学习同行先进的教学经验,提升业务水平。老教师听课则能取长补短,与同行共同提高。
    (五)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听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服务。如果听课活动偏离了改进课堂教学这一目的,那么不管该课堂组织的多么漂亮,活动规模是何等的大,终究还是会从根本上消弱其存在的价值。听课活动的改进,不仅是听课者的一个目的,对授课者来说也是一个要求。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听课活动也就带有研讨和研究的性质,教师集体听研讨课则是汇总集体智慧研究教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听课前的准备
    (一)业务准备
    听课前的业务准备包括熟悉大纲、教材和授课教师的教案,把握教学理念、学科教改信息,了解所听之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调查授课教师、学生和教室的基本情况,检视自己的教学理念。
    第一、了解教材结构和学科教改信息。
    听课者要准确把握所听之课的教材结构,这样在课堂观察时就会心中有数,听课效果才会更好。不管是否与授课教师从事同一学科的教学,听课者都有必要事前翻阅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细读教师的教案设计和教学参考,了解这堂课所教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占的地位,知识与知识的联系和结构等,尽可能地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要做到三个“弄清”、三个“准确”、一个“灵活”。三个“弄清”是指:弄清教学目的;弄清规定的知识体系;了解该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限定的知识范围和深度。三个“准确”是指:对本学科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认识准确;对教材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对课后训练的目的掌握准确。一个“灵活”是指:灵活的看教师运用和选择教法。
    第二、了解授课教师的有关情况
    在进入课堂之前,听课者应该适当了解授课教师的有关情况。如教师的年龄、教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业务水平、教学经历等。还要尽可能地去了解教师在课前的准备情况。例如他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及其形成基础,对本次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和安排等。了解这些,听课者才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客观、公正的评判,也才能解读教师的教学理念。
    第三、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
    听课者需要事先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准备情况。还要用心了解学生所在班级的类型、特点和水平。这样,对于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听课者就会得出一些比较合理的解释。
    (二)物质准备:
    进入课堂之前,听课教师需要做好物质资料方面的准备:要携带听课专用的笔记本,并填好听课需要记录的基本信息(包括科目、授课者、听课者、班级、听课时间、课题等)。除了听课笔记本和笔外,听课者一般还可自行准备教科书、参考书、纸张等
    三、进入课堂
    听同样一节课,有的听课者对课堂的把握与分析要深刻得多,他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情况,见解独到,分析精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反,有的听课者却是老生常谈,先讲两句鼓励的话,再提一两个不疼不痒的问题,什么也分析不出来。因此,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的观看、倾听、记录、和思考状况,往往会决定听课和课后分析的质量。
    (一)观看
    1观授课教师
    一观教师的基本状态。教师的穿着打扮是否端庄、得体,是否符合职业要求,特别是有无奇异服饰影响到学生;教师的精神状态是否振作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从容不迫;教师能否讲好普通话,能否较好的运用肢体和形态语言;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精炼,条理清晰,书写是否规范、工整和清洁;教师对教具的准备是否充分,教具操作是否规范熟练,能否结合教学内容选择、运用已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教师是否能很快地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并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恰当。
    二观教师的施教行为。首先看教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交流呈现新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拓展;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2.观学生
    一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对课本、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地放置是否整齐;学生在课堂练习时坐姿是否端正自然,握笔写字姿势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认真。
    二观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课堂秩序是否良好;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心不在焉的现象;对教师的板书、演示、动作、姿态与表情,学生是否做出及时的回应;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三观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是否记忆牢固;学生能否较快的掌握和领悟新课内容,能否举一反三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配合默契,双向与多向反馈是否充分。 
    3.观班级
    首先,听课者应该注意室内光线的强弱,学生数量的多少,桌椅的摆放与黑板的悬挂是否合理;是否配置投影仪、电脑之类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等。
    其次,听课者要注意观察班集体的学风。要看班级是否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是否团结和谐,纪律是否井然有序,是否有积极向上的热情,学生精神状况如何等等。
    (二)倾听
    1关注教师的语言
    听课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每一句话,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每一句讲解,向学生的每一句提问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仅要讲究教育性、科学性、规范性、生动性和可接受性,而且要注意音量轻重、强弱、缓急的调节,节奏与停顿、重音的使用要恰当;做到吐字清晰,语意流畅,语调抑扬顿挫。
    2倾听学生的声音
    听课者认真倾听学生的语言时,主要注意听学生的答问与质疑及口头语言表达。即关注在回答问题、课内交谈讨论时,学生能否使用普通话,音调是否准确,音量的大小强弱,是否自然流畅;有无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滥竽充数的现象;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精神是否得到了发挥等等。既要听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也要注意听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这样既有利于掌握学生学的情况,也有利于从学的角度去研究教师教的情况。
    (三)记录
    1记教学环节
    听课者在记录教学环节时要条理分明,层次清楚。各层次知识内容、课堂小结、习题和作业题的选配、提高升华与知识的规律总结等。听课者要善于抓住授课教师的思路,分清什么是明的教学步骤,什么是暗的教学步骤,并在笔记中用不同的数字符号加以标识。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作业等,过程中穿插组织教学。讲授新课过程又可以分为多个小环节。如教师阅读、教师示范、学生阅读、学生练习等等。
听课者还必须记录各个教学环节所花费的时间,这样可以考察教师教学时间的安排和分配是否合理、教学重点是否突出等。
    2记衔接过渡
    就是记录教师教学环节中环节与环节、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衔接和转折的话语。教师能否自然地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用承前启后、点到为止的话语衔接过渡知识,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特色。
    3记细节特色
    一般要重点记录的细节包括:教师的重点提问及对学生答问的引导、评价;学生典型答问和质疑;重点时段的师生活动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语误等。
    听课者还应该对教师独特、有效的具体教学手段或做法进行记录。
    4记板书提纲
    一个好的板书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反映教学程序、教学步骤、主要教学内容,还能体现授课者优秀的板书设计思想。所以要尽可能地将板书的主要内容、形式记录下来。板书最好是集中记录在专门的一张纸上,否则就不能形成完整的板书。
    5记点评批语
    听课者会对听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有所思考,用点评、批语等随堂记录的形式把瞬间思考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这种及时、准确的评价是教师间相互学习的依据。特别是在听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教学组织环节、突破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学生的课堂反应等,听课者要及时进行思考整理,并迅速作出反应。把自己独到的看法(包括优点和不足)、合理的改进建议等适时的加以简要记录,评课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突出重点。
    6记备注信息
     备注信息包括:听课的学校和班级、日期、时间、地点、节数、学科、课题、课型;授课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等;听课者的层次和开课的层次;教师使用的教具、演示、实验操作、板书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提的问题、学生课堂反应等。
    四、评课
    很多教师在评课时往往无话可说,不知道怎样对所听课程进行评价,或者在评课时只说几句不切实际的优点,找不出课堂的问题,使听课评课效果大大降低,甚至流于形式。听课者对一堂课的分析评价应从以下几各方面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课堂管理、师生关系、课堂评价、教学效果等等。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统领性的,是全部教学展开的依据和核心。教师对教学总是有自己一定的目标指向,总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后分析时,关注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及其完成情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在评课时,可从以下两类问题考虑。
    第一,教学目标地确定是否符合教材内容的要求;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否明确而具体;不但要有知识目标,而且要有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避免确定教学目标的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
    第二,关注在实际教学中受否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可以进一步分析教学目标实现的原因,或没有达成的原因。
    (二)教学结构
    教学是按照一定步骤展开的,表现为一整堂课是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这些教学环节安排地适宜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所以作为听课者要关注一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要分析课堂教学安排了哪些环节,各个环节所占的时间比例有多大;是否在某个环节上耽搁的时间太长或所用时间太短。
    第二,听课者要分析各教学环节的时量与教学任务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学生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考察重点、难点的教学时量分配是否适当,与教学高潮的呈现是否一致。
    第三,听课者要分析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整个教学结构是否流畅。
    (三)教学内容
    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第二、教师是否不仅关注知识点,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等诸多方面予以可了考虑。
    第三、教师是否从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出发对教材内容作了必要的加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教师是否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整合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建构和各种能力结构,将学科教学内容引入更广阔的空间。
    第五、教师在一节课里的教学内容是否适量。教学内容过多或过少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
    (四)教学方法
    第一、要确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那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谈话、讲读、观察、参观、演示、实验、练习、阅读指导、欣赏等。然后考虑教师的教学方法组合是否得当,是否切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第二、教师使用教学方法是否符合下列原则:以发展学生知识、能力、态度为出发点;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智力活动与情感活动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优化组合。
    第三、教学方法中是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第四、教学方法有无独特之处,是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体现为三种:全班学习、小组学习、独立学习。听课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教师是否将三种组织形式灵活组织运用,在课堂是各占了多少时间,有没有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现象。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
    第三,小组讨论后教师是否有概括和总结,为什么把这些内容安排为小组讨论。
    第四,学生是否形成了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对独立学习的结果是否进行了检查。教师是否运用各种方式、途径、策略引导和激发所有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题,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否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
    第五,课堂教学是否考虑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否存在整堂课教师“一言堂”的情况;是否存在教师只是提问某个或某些学生的情况;听课者尤其要注意一些教师虽然安排了学生阅读、讨论却不作具体要求,只是让其流于形式。
    (六)教学模式
    第一,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是否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注入式”,“灌输式”教学方式,而采用了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教学方式,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围绕学生转。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看学生是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地听、机械的接受,还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的思维、主动的发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七)课堂管理
    一堂好课,必然是教学与管理协调统一的,管理能为教学服务,成为教学的基本保障。
    第一,教师在一堂课中怎样处理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教师是将管理凌驾于教学之上,还是将管理作为促进教学的手段。
    第二,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有哪些,课堂管理是专制的还是民主的。
    第三,教师是否经常表扬学生的某些正常行为,是否对扰乱课堂教学的现象进行了制止或其他方式的处理。
    第四,课堂上学生的不当行为有哪些。是教学缺乏吸引力还是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出现不当行为的学生比例有多少。
    第五,课堂上教学氛围是和谐的还是对立的,教师的管理方式是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还是抑制学生自主学习。优秀教师往往从调动学生的情绪入手,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保证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的积极、和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六,课堂整体气氛是否活跃,不活跃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八)师生关系
    第一,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出现的,学生有没有主动发言提问的机会,有没有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机会。
    第二,教师经常与那些学生进行交往,师生互动是如何展开的。师生互动的类型有哪些。教师采用了以下哪些师生交往方式:教师与全班学生,教师与小组学生,教师与个别学生,个别学生与全班学生,小组与小组,个别与小组,小组与全班。
    第三,教师是否是课堂的“独裁者”,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长。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给与学生参与教学的权利,鼓励学生,质难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平等对话的状态。
    (九)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他们增强自信,去实现自身价值。
    第一,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是否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因此听课者要注意学生有没有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
    第二,评价内容是否多元化。教师是否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多方面来评价学生,而不是以单纯会不会作为唯一评价的标准。
    第三,评价手段、方法是否多元化。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十)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要素,既要听其是否很好的体现了课的意图,教学的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否得当,也要看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在规定的时间和可能的条件下,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教学使用PPT应量体裁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规范教学流程 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效课堂
《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下如何评课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怎样听课评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