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质量时代的校长领导力②校长要明晰新质量时代教学方向
校长要明晰新质量时代教学方向


尹后庆 现任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新质量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教育领域正面临着深刻变革。对此校长必须思考这样三个命题:今天学科知识与学生之间关系是什么?什么是今天的学生学习?如何落实今天的教学责任?

今天的课程已经不再是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是学生在学校的全部生活,它是学科、学生、学习、社会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个人知识、直接经验,正在成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基于这样的理解,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再是一种简单地通过学校学习让学生掌握某种谋生技能的培训,也不是为了通过某种考试而进行的强化学习,而是一种崭新的主体性培育。

学科知识与学习者的关系,是指课程中所呈现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以及内容本身,与人的发展存在的联系。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分科教学,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我国,自近代才开始,从时间跨度上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教育的需求角度出发,学校的学科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种社会发展的进步,它比较快速地解决了教育为社会需要而培养人才的目标问题,让受教育者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学习、了解甚至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学,解决了学习者的阅读、书写、计算等基本技能,为学习者进入后续更高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能力,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养。

但当下学校的学科教学的确存在问题:高利害性的考试评价导向,让学科教学陷入纯知识点的追求,学科内容被碎片化、断点化,有些教学内容既不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完整性,也不反映知识体系的要素关联性,学习者仅仅关心知识点的局部结论和考试的要求,忽略了很多属于学科知识意义的内容。比如人类在本领域知识体系认知形成过程中的思考过程与方法;现有的知识体系如何解释人类自然和社会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相关发展问题,以及所拥有的解释世界的方法和工具是什么;这些知识体系如何揭示和挑战人的认知极限,体现人类在知识领域中所作的诸多探索的过程,为真理而孜孜不倦的追求甚至牺牲的品质,等等。

不同知识对人类发展的结果和意义是不同的。就学科教学而言,不仅要向学习者解释知识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所有的学科对其成长的意义,明确这些学科是其和社会相联系的重要纽带。因此,学科本身所自有的内在要素,诸如人类解释世界的逻辑和结构、人类对此领域知识形成的情感和方法等,都是重要的学科内容,这些内容在知识体系的学习中,是需要学生用自身的实践过程逐步体验和感悟的。只有理解这些,才能让学习者知道学习内容的意义所在,才能够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领他们去思考未来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和方向。

那么,什么是今天学生的学习?这其实是一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唤醒问题。包括学科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体意识和能力养成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的矫正与强化的交互表现,是学习者人格与品性形成的重要渠道。

对纯学科知识点的关注,对试题标准答案的追求,让今天很多学科教学陷入“去学习者主体性”的状况。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只关注考试结果,主动学习动力不足,思维能力不够,学习方法缺失,由于认知的局部性和局限性而影响更多的良好行为品质和情感态度的形成。比如,当学习者习惯长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结论,从认知角度,其自身内在的逻辑思维和结构化能力就会削弱,从而影响其判断和分析,继而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动机,最终带来的是学习者对学科知识理解的偏差和误判。

我们说的课程三维目标,并不是独立并行的三种平行目标,而是相互统整、同时作用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综合性要求。知识与技能是在有效的过程与方法中获得,而其中的学习主体性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建立与形成过程,就是态度、情感的养成过程;态度、情感最终影响价值观的建立,而情感态度的深度强化,又会加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所有的学科,虽然内容领域不同,但都应该设计符合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课程目标,即实现人格完整、人性完善的教育目标。一切围绕知识点的训练和强化,不关注学习者的过程感受,不关心学习主体的情感、态度乃至价值观的收获与取向,都是对真正学科教学的异化。

学习者的知识学习过程,伴随着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的变化,其实是一种知识人格化的形成与显现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学习者逐步学会对他人的态度;能够建立起个人的学习兴趣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这种关联,小到与家庭、大到与社会和国家能形成一种良性的、理性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判断和选择;能对学习和生活抱着主动探索的精神,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由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界定学科教学的真正教育内涵,给学习者以清晰的解释和引领。以语言文字类课程为例,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不是仅仅掌握语言和文字的表达技巧,而是要发展有效的沟通,能够清晰地有逻辑地表达和交流,这是语言文字课程的重要基础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表达内容的价值倾向、所反映出的内心真实情感以及对审美的理解等。这是由低到高的课程要求,需要通过学科的系统知识载体的选择和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进入其中,使其逐步实现从对文本的理解转向对文化的理解,进而达到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当学习者能够用语文学科的基础技能造就良好的人文素养时,就不仅实现了语言文字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要求,也达到了该学科的育人目标。

什么是今天的教学责任?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如何在统一性的要求下,实现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命题。

在学科教学中,教学关系是一项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参数。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教学关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生态和学校文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权力始终由教师全面掌控,学习者习惯被动接受,主体性的交互比较少,这会影响学习者在学科中的整体学习品质和思维能力。要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建立公正公平、恪守规律、温和宽容、团结合作、善于探究、勇于克难、秉持信念的学习文化,并把这样的文化所需的品质,通过教学过程传递给学习者,让良好的教学关系成为未来人际关系和交往文化的基础。

学科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要让学习者知道个人在学科中的主体责任和意义。这是当前学科教学相对缺少关注的问题。学科教学的意义不在于考查学习者能用多少解题技巧来表现其学习成效。单一的知识点导向和考试驱动,让学习者容易失去学习的真正动力和目标。学科教学要能持续激发学生对学科领域的兴趣,这既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科教学的价值。学生在学科中,需要了解学科的知识领域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与个人的关系。这个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职业对应,而是自己能否在这样的知识领域里找到某种联系。这既是一种思维联系,也是一种价值联系。而这样的逻辑关联,是建立在理性、科学、顺应规律的思维基础之上,能改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方法,以及对世界的真实看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知识与人、人与人的关系,重新获得了知识的社会意义,获得了判断的方法以及社会性要素的基本概念和路径。这是德性培育的最重要的基础。

学科虽然以分科形式存在,但学习的最终意义是对知识的融通和应用,学科教学在良好的教学关系和个性化关注的基础上,应该收获的是影响学习者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认同。而这种判断和认同,是通过实践表现,就像赫尔巴特所认为的“人的真正本性是在实际从事的活动中显露出来的”。这里的本性,应该是指人的所有的行为特征和价值取向。而学校的学科教学,则要提供针对这些本性特征的实践场景和学习要求,让学习者逐步知道、学习并强化某些实践能力,包括基础分析力、判断力、理解力和意志品质。这不仅是所有学科都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所有的教育者都承担的责任。

综上所述,在新质量时代中,校长必须思考这三个方向性问题。这些问题能抵及校长深刻的价值观和学生观,校长需要直面学科知识的传授与人的德性成长如何紧密融合,即:教学内容中的学科知识都是学生精神升华与德性发展的智力基础;教学的组织形式对学生形成合作与互助的品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过程所营造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对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对真理正义不懈追求的品性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以及教师在学生生活中体现的人生准则和处世规范,可以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厘清上述这些问题,校长的教学领导就一定能既体现对教育本源的回归,又凸显对未来社会与人的发展需求的回应。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质量时代的校长领导力
教学理念要点解读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
现代远程教育中电大教师的定位
【热推】尹后庆:让学科知识成为学生精神发展和德性成长的智力基础
结构化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