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常态下的校长教育观系列一
新常态下的教育立场

从“观物” 到“观人”




  毛亚庆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校长培训学院院长、校长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常态,是当下中国社会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经济增长的单一诉求转换到整体发展,从“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转入“以社会建设为重心”。人们对于发展的评价已不再是GDP的增长等同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对于社会发展方式也发生了从外延走向内涵、从数量扩张 转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发展也需进入新常态。教育不应再仅仅是为经济增长服务的工具,教育的发展也不只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而是需要开始回归自己的本真——出好人才。教育开始以人为目的,关注滋润人的灵魂,注重人的精神的提升,使教育中人际关系更具有丰富的人性。
  因此,在新常态下,校长应该具备这样的教育立场:从“观物”到“观人”。
  这种立场的变化,体现在教育理念首先是对人发展的理解的变化上:人的发展不仅仅是从知识的传授中获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某种理性思维能力的提 升,这只关注到了知识与学生发展的外在关联,而遗忘掉了现实教育中需要把握“现实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历史的人”。因此,知识不再只是人的认识问题,而 且也关系到人的存在问题;知识融身于人的存在过程,确证着人的存在,改变着人的存在,促进着人的生成。
  校长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立场的转变,需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育要回归到人本真的发展。教育应以人为目的,而不是以人作为实现其他目的和利益的工具为目的;促进人的身体、心智、情感获得完整、均衡的发展,而非只是智能的单向度发展。
  第二,教育要以人性发展所需要的、尊重人的尊严的方式促进人的发展,使人获得健全人格、自由能力、理性精神、卓越德行、独特个性的发展。
  第三,教育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形成合道德、合目的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使人获得教益、获得精神的健全成长。
  第四,教育者应站在促进人的精神全面发展的角度,基于关怀伦理作为实施教育的基础,以关爱、关注、引导、帮助等积极的教育行为对待所有儿童,而不能忽视人的基本权利,以非善意、不道德的态度和行为,?以贬低、侮辱、排斥、歧视、伤害、冷漠等行为伤害儿童的心灵与情感。
  第五,在学校生活中,管理者、教育者、学生以及学校的制度、校园氛围、班级文化等在教育场域中存在的显在与隐性的教育因素,都应提供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机会,都应采取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方式,对儿童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教育报》2015年10月23日第7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旧“三观”到新“三观”
【校长的教育信仰】袁文娟:教育需要坚守“儿童立场”
名校——“换道超车”成长模式
校长如何玩转内涵发展的魔方
建构人本立场的校园文化
【回顾】首期校长读书分享——李红莲《完整的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