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增效减负”十年纪实
增效减负 打造素质教育名校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增效减负”十年纪实





学校机器人队4次参加国际比赛,获2个冠军、2个亚军。图为高一学生在上机器人课程。




学校每年举行书画秀,并将义卖款项资助大别山区贫困儿童。图为校园书画秀场景。




学校健美操队8次获得省一等奖,啦啦操两个项目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冠军。图为校健美操队2013年获省健美操比赛团体一等奖。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是国家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是一所有九十年发展历史的省首批重点中学。学校连续十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是“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人才计划”首批优质生源基地。

学校秉持“尊重、支持、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每一位学生都是整个学校”为核心教育理念,把“业务精湛、合作和谐、增效减负、深受欢迎、善于创新、自成风格”作为教师发展目标,把“阳光心态、优秀学业、国际视野、领袖素质、一流口才、明显特长”作为学生发展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2006年,学校在江苏省率先启动实行“增效减负”行动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的发展打开了空间、留出了时间,使素质教育成果斐然,影响辐射省内外。

教育必须回应社会的关切

狠下决心增效减负

学校前任校长任欣伟认为,学校不能只让学生知道学业的艰辛,不能只让学生体味成长的烦恼,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到创造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学业负担成为教育“顽疾”:认为“很轻松,完全可以承受”的仅占1%

2005年秋,江苏省正式实施高中新课程。然而,现实给了美好的憧憬当头一棒。当年年底,常州一中在学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让人忧心忡忡:9.9%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特别重,不能忍受”,53.7%的学生表示“有点重,还可以承受”,34.5%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很轻松,完全可以承受”的学生仅占1%。与此同时,对学习感到“兴趣一般”、“比较枯燥”或“厌烦”的学生比例竟高达63.6%。可见,由于种种原因,新课程实施后学生学业负担依然沉重。负担过重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已经成了全社会最为关切的教育现象。

增效减负要讲究策略:分步分层、循序渐进

增效减负是造福学生的好事,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实施过程中,既不能回避问题、惧怕挑战,但也不能采取浪漫主义的态度,而应该审慎面对,稳步进行。增效减负关键是要转变思想观念,能否成功最大的变数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是否被激发出来。就是从高投入到科学投入,从低产出到高产出,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从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到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关注教师的品质发展。增效减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体现,要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学校采取的基本策略是“点面结合、刚柔相济、逐步推进”:“点面结合”是指通过先设置增效减负示范点来推动面上的工作;“刚柔相济”指把刚性措施与柔性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逐步推进”是指增效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涉及到教育的大环境,其中,包括社会普遍关注的升学率,因此我们只能分步分层、循序渐进。

增效减负“动真格”:作业量超时10%要警告

增效减负不能嘴上说说,要“动真格”,把学生的作业负担切实减下来。学校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部分学科不留任何课后作业。高一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四门学科不允许布置任何课后作业,高二上学期必修科目也不允许布置任何课后作业,强调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二是规定作业量。按省教育部门有关要求规定各年级、各学科的作业量,采取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学生的作业量。定期是指每个月固定时间检查,不定期是指在复习迎考阶段或学生、家长反馈作业比较重的时间进行检查。作业量超时在10%以内的年级组要予以警告,超时在10%以上的年级组要书面通报并限期整改,第二次检查还超时10%以上的要扣发奖金。规定面前一视同仁,不论是主任还是特级教师,凡作业量超时被通报的教师在该学年度教师节表彰时一票否决,有教师被通报的备课组或教研组在该学年教师节表彰时也一票否决。三是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各班级设3名教育教学信息员,负责如实反映各学科的作业量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教学楼每个楼层设教育教学信息反馈箱,收集并反馈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各年级、各部门对学生信息员反馈的信息及时处理。四是建立校长面对面制度。每月在征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开展“我与校长面对面”活动,学生可以就学校管理的各方面包括学业负担等问题与校长面对面对话。

增效减负能否落实:关键在教师,重点在课堂

增效减负能否切实落实,关键看教师的行动是否到位。为了对教师的行动进行正确的引导,学校重建了评价系统。一是价值引领和制度重建。重建对话、开放、探究、感悟、快乐的课堂文化,让课堂弥漫着乐业精神、求真精神、宽容精神。二是以增效减负为准绳,重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修订了《常州市第一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常州市第一中学教师民主测评表》,以学论教,增加了增效减负的内容,并使之成为评价核心内容;所有涉及教师的表彰项目和荣誉都增加增效减负的要求;增设了增效减负模范教师、增效减负模范备课组、增效减负模范教研组等奖项作为教师节表彰项目。三是加强过程监督和调控。

课堂是增效减负的主阵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把实施学案导学作为增效减负的突破口,组织各科教师编写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学案”,用学案进行“导读、导听、导思、导做”,高一、高二各学科一律不得征订任何教辅资料,所有作业都在导学案上,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校对学案质量和落实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和奖惩细则,经过近十年的修订和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市一中特点、适应新高考模式的学案体系。学校学案编制和使用中的先进经验已在全市推广。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以学案制为突破口,用评价系统作为杠杆,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至2010年前后,增效减负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形成了增效减负的氛围。增效减负已经成为教师行动的指南,高难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消耗学生时间的行为在学校已没有市场,绝大多数教师都把增效减负模范教师作为自己的追求。二是教学质量高位均衡。各年级平行班级的差异都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三是在增效减负的旗帜下学校各项工作产生了联动效应。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学生在学科奥赛、科技竞赛、艺体比赛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增效减负深层推进

加强教学设计和课程建设

“学生要减负,教师要增负”,这是许多人的认识,但也认为这不能走过了头。一方面,教师是增效减负的主力军。在一段时间内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师的担负可能会增加,如编制学案、制作微视频等,教师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学生的负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学生在校学习不可能没有负担,但负担不能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作业必须分层。与此同时,学生的负担也与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关。基于这样的认识,2013年完利梅校长明确了增效减负深层推进的三大举措:一是加强教学设计的评价研究,进一步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益;二是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而高质量的课程;三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乐学、善学。

加强学校课程建设

设计合理、内容丰富的课程,大大提高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可以缩短学生智力情感、思想道德的发展周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2013年前后,学校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主要分三个层面。

学校层面,一是构建了支持学生发展目标的五大课程板块,即校本化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竞赛课程、选修Ⅱ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二是构建了支撑科技教育特色的五大课程,即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课程、学科奥林匹克课程、科技类校本课程、科技类活动课程和有科技含量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校取消了以春游、秋游代替社会实践的做法,组织学生到南京行知社会实践基地体验农村生活,学习耕地、养殖等农业技术,开展陶艺课程,并举行篝火晚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集体意识。

在学科组层面,整体规划该学科高中三年的课程,做到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各有特色。比如语文组不仅构建了三个年级的作文序列,还构建了三个年级各具特色的学科活动,即高一年级的朗诵和演讲节,高二年级的汉字英雄比赛、辩论赛和戏剧节,高三年级的成语竞赛和格言警句大赛。所有活动都是全员参与,并由学科组为优秀学员颁发奖状和奖品。

在备课组层面,一是完善课程方案。负责教师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资源准备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对一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学校在开学时将课程方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学科课程提前有一个整体了解。二是规划好相应的活动,特别是校本课程。任课教师须准备好相应的校本教材和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合作的校本课程,需要明确分工,统筹协作。

丰富的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平台,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地理组的《背包族》课程深受学生欢迎。2015届毕业生李璟写到:“十分感谢校本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既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又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

加强教学设计的评价研究

课堂是增效减负的主阵地。加强教学设计的评价研究是进一步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前两轮增效减负行动研究过程中,学校主要通过学案导学以及构建民主、互动的课堂文化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中,学案导学对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巨大,对提升青年教师课堂质量效果明显,有效缩短了同级同类班级同学科的均分差距。但学案导学对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作用毕竟有限,教师之间以及同一位教师的课与课之间的教学效果依然参差不齐。基于此,学校将教学设计作为深化增效减负首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的教学设计评价研究主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第一,教学设计的课前评价。教师在授课前须进行集体备课。首先,由备课组长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然后,其他教师对这个方案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与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相一致,是否明确、具体、可操作;教学资源选择是否丰富而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例题选择是否典型、合理,是否留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是否处理好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作业是否适度、是否分层。最后,备课组形成意见基本一致的教学方案,各人再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情开展教学。第二,教学过程评价。这种评价可以由教师自身完成,也可以与备课组其他教师共同完成。主要是评价教学方案中预设的内容是否得到落实,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等。如果存在问题要第一时间将调整建议反馈给其他教师,避免其他教师出现同样的问题。第三,对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通过评估学生作业正确率和完成时间,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在下节课中进行补偿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增效减负能否成功关键就看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没有得到激发。学校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主要有:报效国家、报答父母、追求梦想等。因此,学校通过广泛宣传、组织引领等途径开展了许多工作。

第一,校长引领。近几年,校领导组织了几十场专题演讲,为学生点燃激情。其中,校长演讲的题目有:《学习是自己和自己签订的契约》《让我们成长为令师长崇拜的弟子》等。这些演讲指引学生树立理想,认清使命,有学生毕业多年后回到母校,希望再听一次校长的演讲,可见校长是激发学生动力的最重要角色。

第二,教师引导。通过学校的专业培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提升了表扬奖励的管理艺术,能够科学使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展现幽默和蔼的人格魅力,能够依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业水平和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教师提倡学生互帮互助,建立学习小组,同时倡导良性竞争,设立了“解题能手”、“校园文学家”等几十个表彰项目,在全校逐渐形成师生合作,榜样带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学生“三自发展”。“三自发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品牌,“三自”即自我设计、自我诊断、自我完善。高一年级进行自我设计,规划人生,点燃激情。高二年级自我诊断,诊断微调,蓄势待发。高三年级自我完善,激发动力,“出”手可及。学校为学生发展搭建了大量的平台,仅高一年级就有大小活动近百个,这些活动中学生都是主角,教师仅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从活动的设计到主持词的撰写,从现场表演到道具制作,从组织协调到宣传报道,学生都是真正的主人。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让学生获得高峰体验,收获幸福感和自信心。学校每年都组织自主学习活动,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比如,学校请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四中老师等专家学者给学生作学习方法讲座,每年组织评选自主学习模范班级、自主学习模范小组等。学校利用校园网、橱窗信息栏、展板等窗口对自觉性强、学习效果好的小组和学生予以表扬。

增效减负

打开素质教育的空间,造就生机勃勃的校园

完利梅校长说:“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办学生喜爱的教育,办学生做主人的教育,办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批判思维的教育。我们关注学生成长的智慧要素,尽量让学生在校园生活得快乐些,并努力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性、高雅的气质、开阔的胸襟、质疑的精神、做人的诚信与善良,提升学生生活的技能和艺术素养。学校将以创新学校课程为载体,打造素质教育的模范学校。”

学业水平连年提高

高考本科达线率不断跃上新台阶,特别是高端学生数量有大幅度提升,2007年以来学校平均每年有5人以上被清华北大录取。小高考成绩斐然,4A人数大市领衔。获得江苏省五大学科奥赛一等奖的人数节节攀升,已稳居大市第二,高中生作文竞赛、英语风采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也捷报频传。

社团活动名闻遐迩

学校常年活动的学生社团有数十个,有些社团组织在省内外声名远播。其中,民乐团是江苏省中学系统仅有的“十佳学生社团”(其余9个均为大学社团)。2006年以来,多次赴张家港、上海等地参加长三角艺术展演,荣获优秀团队奖、传统文化保护奖、民族音乐创新奖等多个奖项。多次应邀赴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访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还在常州首次举办中学生新年音乐会,引起广泛反响。智能机器人项目是学校科技教育的品牌。

2007年以来学校智能机器人社团在国内外比赛中已获得2个世界冠军、3次现场操作冠军、9个全国冠军,近百人次获得省一等奖。校健美操社团常年活动,并已从少数人的训练走向普及,现在每个年级都有近百人参加活动。健美操社团还连续8年获得江苏省中学生健美操比赛第一名或一等奖,三次获得全国啦啦操比赛冠军。

教科研成果丰硕

以省级重点课题“高中新课程增效减负行动研究”为主干课题,构建了具有内在联系、层次分明的课题群。2006年以来,学校共有5个国家课题、12个省级课题、16个市级课题、28个创意项目获得立项,大部分课题已按期结题。由完利梅校长领衔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学习”获得201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还获得“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是常州市优秀教科研基地。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2006年以来,学校培养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两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8名,均位居江苏省前列;还培养了市优秀教师“五级梯队”人才近百名。青年教师队伍呈现高成长性态势,多位教师在省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或优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常州市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论坛第二、三届的第一名均为学校的优秀青年教师。学校还构建了多个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一支以名师为引领,骨干教师为中坚,青年教师为梯队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增效减负、主动发展,使学校声名大振,成为江苏省在常州大市高中设立的仅有的高中校长培训基地,多次接受广东、浙江等省的优秀校长到校进行跟岗培训。学校还是常州市受邀外出讲学人次最多的学校,校领导及多位名师多次应邀到北京、广东、福建、山东等省市及省内南京、苏州、南通等市讲学或上示范课,展示了“常州水平”,体现了学校作为国家示范高中的示范性与辐射性。

“我们敢做‘减负’文章,就是因为我们胸怀‘增效’底气。10年的增效减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深知这条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努力实现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平衡。”校长完利梅如是说。(涂强)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课程基地——“破冰”后的“新课堂”
【速递】“办好特殊教育”劲风吹来,江苏省第六届智障教育发展研讨活动“研”字当头,落实二期提升计划精神...
常州市级减负增效背景下生活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网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常州爸妈最想让孩子进的8所“最牛小学”!
以“创新实验”培育核心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