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辉:影响我人生的几本书(2017年修订版)

时间不会等你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百度智能汽车产品负责人 |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这份书单,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一下,有增加的,也有删去的。本次新加入的书籍为《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文学回忆录》。并且整合了投资书单中的两本书《投资者的未来》和《漫步华尔街》。若希望深入的了解我的思想脉络,和我有深层次的对话,深入看以下几本书是必须的。下面的书,也是我多次在会员语音中深入分享过的,相信老会员朋友们不会陌生。



张辉:影响我人生的几本书(2017年修订版)

by 张辉


记得「褚橙」之父褚时健在参加凤凰卫视的一个节目时,说过一句话,「真正要衡量一个人做得对不对,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会证实的」。这句话对于评价「书籍」也是有参加价值。很多书,你当时看很激动,过几年才会觉得过于肤浅。有些书,当时看不懂,但是过几年之后再体会,发现很有用。还有一些书,你隔一段时间,每看一次,就多受一次启发,其中也有自己人生阅历增加的缘故。


今天,回顾一下我之前整理的对我人生影响很大的书籍,分享给大家: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作者波西格(1928-,Robert M. Pirsig)1968年他带着10岁的儿子克里斯,进行了一次长途摩托车旅行。他把旅行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了一本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堆金说:「我却因为写了一部人们把它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相比较的书而感到甚受恭维。我希望拙作(《时间简史》)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使人们觉得,他们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


此书出版前被121家出版社拒绝,但是1974年出版后,目前累计销售量已经超过1000万册。《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它是「世界上被拒稿次数最多的畅销书」。


作者在此书中核心分享了「良质」的概念,这是一个无法被定义,但是却可以实实在在感知的概念。作者在此书中借「斐德洛」之口,提出了「三元世界」的概念,即这个世界是由三种事物所组成的:心 、 物和良质。


作者拒绝直接定义「良质」,但认为良质可以被感知,并且良质可以产生在我们内心。我在看懂此书之后,在我特别喜欢的一些产品和作品中都发现了「良质」的存在。我起初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特别喜欢一些东西,为什么喜欢一些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标准,后来才理解,这背后都有「良质」的踪影。


怎样让良质出现在你的心中?作者给出了一个途径:内心宁静,他说「而最后真正重要的, 就是要达到内心的宁静,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因为只有内心宁静,我们才能觉察到良质的存在,它超越了浪漫和古典的认知,将两者融合为一。无论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具有良质。要想具有鉴赏力,了解如何完成高级的工作,体会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感觉,就要培养内心的宁静。如此一来,良质才能出现在你的心中。」


我在会员语音中多次提到过这本书,也曾经专门用一期语音讲过此书,未来,我还会对此书有更深入的分享。


《文学回忆录》

作者「木心」是写「从前慢」的那个人。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而这本厚厚的,上下两册的《文学回忆录》,则是所有木心作品中,我最喜爱的书。


这个书怎么来呢?这个书来源于90年代初,木心先生在纽约给包括陈丹青在内的十余位中国艺术家讲世界文学史。当然,这不仅是中国文学家了,还包括很多老外,他们对中国感兴趣。陈丹青每节课都没有落下,并且做了完整的笔记。后来在木心先生去世之后出版了这一套叫《文学回忆录》。

里面讲了很多文学名著和典故,从希腊神话,然后史诗悲剧,新旧约的故事,耶稣的故事,讲诗经楚辞,讲先秦诸子,讲魏晋文学,讲中世纪的欧洲文学,讲唐诗宋词,讲中世纪波斯阿拉伯文学,讲中国古典戏曲和文学,讲文艺复兴,讲17、18、19世纪的英国、欧洲和美国文学。


我看到有一个人评价木心的这个《文学回忆录》,Ta说,「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是木心的私人文学史,最任性最好玩的文学史。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讲希腊神话会联想到莫扎特和肖邦,讲《圣经》会联想到郑板桥...」


比如其中一段论人生如下——帕斯卡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少年时一读到,心就跳。原话是:「人是一支芦苇,自然界最脆弱的生命,不过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许多大人物在书首引用这句话。托尔斯泰《天国在你心中》(The Kindom of God Within You)书首,即引用此句。看完后,我觉得还是帕斯卡这句说得好。




《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如果我的Kindle中只能装一本书,那么我会选择这本书。不是这本书文字有多美妙,而是在于它比较真实的还原了乔布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些片段,这也是乔布斯生前唯一授权的一本传记。为什么这本书重要?首先是因为我非常喜欢Apple的产品,而Apple产品背后的哲学是促生这些产品的根本原因。我所处的行业,是在互联网、云和设备等元素的交叉点处。整个前沿的消费电子、内容和相关行业都受到太多乔布斯以及Apple的影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参加过国内近两年的产品发布会,无论是硬件还是互联网产品,无论是小米、锤子、乐视等,都或多或少的体现了Apple 的影响力。主题讲演是Keynote做的,底色是蓝灰色,页面简洁。所以,如果想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有必要研究一下Apple,而研究Apple,要从乔布斯看起。


怎样看着本书?我之前在公司上培训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研究书中乔布斯是如何说服其他人的?众所周知,乔布斯有一种奇特的影响力,能说服他人,被称之为「现实扭曲力场。我翻遍了整本书,用Numbers(Mac上的表格软件)记录下所有的有关「说服的场景,并做分类、排序。读得很辛苦,但是最后却受益最大。


我还找到了正版的英文语音版《乔布斯传》,在开车时反复听。


另外,对于非常像锻炼PPT能力、讲演能力的朋友,乔布斯的在Apple 产品发布会上的Keynote Speech都是经典的案例,值得你下载到手机上,多听听,多琢磨。我参加过很多业界的发布会,类似的感染力没有见过。


一句话,想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本书是必读的。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

这是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的箴言录,他最习惯的就是「逆向思维。我的《逆向思维的力量》就是向他致敬(可是真正的致敬,绝非抄袭)。看了这本书你会发现,你身边,包括你在看这本书之前,原来是多么容易犯错误。而获得成功的秘诀就是比你周围的人少犯愚蠢的错误。所以,这本书不仅仅对投资有益。(我在14年5月25日的会员专享语音中专门讲过这本书)


查理·芒格是谁?一句话说:他是股神沃伦·巴菲特背后的合伙人。此书出版时,两人合作已经超过45年。巴菲特对合伙人选择极为严格,他说:一位从不人云亦云,本身具备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合伙人,是你所拥有的最佳机制之一。他说的这个合伙人就是查理·芒格。他进一步评论查理·芒格:要我说的话,查理的一切都是异乎寻常的。我花了40年在他身上寻找寻常的东西,现在还没有找到。看,这是一个令沃伦·巴菲特都非常佩服的智者。


《男人这东西》渡边淳一


人类社会很有意思,大体上只有男人和女人,但这么多年以来,科技进步这么多,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理解不见得往前走多少。这是一本男人写的关于男人本性的书籍,可以男人看,可以女人看。看了之后,有助于理解自己,也有助于理解自己的另外一半。忘了说一句,作者写过《失乐园》



《爱上双人舞》李中莹


爱情是什么,很少人有人能说的清楚。但是婚姻是什么,这本书能给你一些启发。书中提到国外有一个调查,调查那些白头到老,生活美满和睦的夫妻,看看哪些因素是决定「白头到老的根本因素。结果,这张调查表中没有「我是否爱你或者「你是否爱我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理解?看看这本书就会明白。在我人生碰到困惑的时候,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后续有朋友找我问有关感情的事情,我必推荐的两本书之一就是它。



《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

关注「改变自己的朋友们,绝大多数是18岁以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年人。但是,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心理成熟的成年人?按照这本书的观点,是「很少。所以,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其本意就是「心智成熟之路是一条少人有走的路


你可能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同意即意味着你有很大的概率心理上不够成熟。但是我要告诉你,我所目睹和耳闻的绝大多数人际关系的问题,无论是和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男女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的问题,都是来源于一方或者双方的心理不成熟问题。


你喜欢Ta但是不了解为什么你们相处这么难?看一下这本书会有启发。


这条路不容易走,但是值得你去努力。


对了,关于感情问题,这是我经常推荐的另外一本书。



《怎样解题》G·波利亚


这是一本普及数学思考方法的书。当我讲完这一句话时,会不会有一半人走掉?且慢,这个和你的职业很有关系。我在高一时看完这本书,其中很多思想就深深的印刻在脑子里。到现在,我观察和思考的方式还是受这本书影响。很多独特的观点和寻找解法的思路,和这本书有关。


如果你还年轻,可以偶尔看一下这本书,其中数学常识是高中水平就能看懂。如果你已经年纪很大了,就推荐给自己子女,这本书对他们的人生有帮助。



《商业模式新生代》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 (Alexander Osterwalder)、伊夫·皮尼厄 (Yves Pigneur)


我打赌,99%的人不知道何谓商业模式。因为我之前也不知道,业界的人,周围的人,对于商业模式这件事情,真正了解的比较深入和全面的也比较少。我为什么非常在意这件事情,因为我在之前某个企业,老板说我「不懂商业模式,我一直比较耿耿于怀。加入百度之后,百度早期的历史文献中也经常提到李彦宏在创业之前写的一本书《硅谷商战》中,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技术本身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决胜千里的关键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何谓商业模式?很多人会说,商业模式有什么复杂?不就是赚钱模式吗?你给谁提供服务,你找谁收钱,成本是多少,渠道是什么?嗯,这些都是商业模式中的关键内容。如果只谈赚钱,则很不完整,而且容易陷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小圈子。此书提到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就是「商业模式画布。其中包含了商业模式相关的9种关键因素。并且总结了现存的各种商业模式、适用场景和典型案例。


用传统的观点看,根本无法理解这种对于用户免费还能挣大钱的模式。而这正是此书中讲的比较多的「多边平台模式,理解这个模式,是理解目前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的运转模式的关键。


你可能会问,我又不创业,看这个干什么?几乎每个人都想升职和加薪吧,你得理解你现在的职能是商业模式中的哪一块,和公司成本更相关还是和利润更相关。你得理解你所在的公司和行业是哪一种商业模式,因为你不理解的话,明天,小米黑米之类就会杀到你们门前你还不清楚怎么回事?为什么?本质上因为他们相比传统公司,有更先进的商业模式。


补充一句,我昨天和同事开会,他们总结了过去项目的一个规律。凡是有模式(商业模式),各方受益的项目可以做的很长远。反之都是过眼烟云。



《商业模式新生代 个人篇》(美国)蒂姆·克拉克、(瑞士)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


这本和《商业模式新生代》相关的姊妹篇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多数同学的问题,一个普通人,为什么要理解「商业模式。这本书主要是用商业模式画布的方式去分析一个人的职业,职业生涯和职业模式。我计划在本周晚一些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具体介绍这本书。


收到很多会员朋友来信,有大学求职受挫,也有职场几年后感到困惑的,不知道是继续坚持还是换工作的。除了一一的分析答复之外,我有一个统一的答复,即规划一下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当然,这本书可以作为参考书之一。然后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现在面对的困难或者选择。第一,任何现在的具体困难都不是啥困难。不信你过几年回头看。第二,你现在碰到的任何选择困难,本质上原因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长期要去哪里,要达到什么状态,不知道自己的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否是自己希望的商业模式)。


昨晚看到朋友圈的一句话「Let it b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这句话送给大家,而answer呢,有一部分在这本书里。另外,我同事的翻译也很妙,「爱谁谁,没有过不去的坎,送给因为意外原因而没有错失offer的同学。


《投资者的未来》杰里米 J.西格尔(Jeremy J. Siegel)

本书作者基于对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历史的总结,提出一个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的策略。


作者西格尔研究了1957-2003年的美国股市数据,为我们揭示了投资的一个误区,就是片面追求「增长率」高的股票并不能带来高收益率。最简单的解释就是,「高成长」带来的是高估值,造成股价虚高,从而带来较低的长期投资收益率。


书中列举了1957年到2003年期间,美国股市表现最佳的20家公司。第一名你一定猜不到,是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就是生产万宝路香烟的公司。他在四十多年的历史中,给投资者带来的年平均收益率是多少?19.75%。不高对吧,拿出你的计算器,算一下(1+0.1975)的47次方,多少倍呢?4626倍。


假设你在25岁的时候花1000元投资这家公司,那么47年,也就是72岁的时候,就是462万。


为何有这么高的投资收益率,因为不断有关于这家公司的「坏消息」,无论是政府的限制吸烟的法令,还是消费者集体诉讼的上百亿美元罚金,都使得这家公司的股价被低估,同时,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又不断拿出利润给大家分红。这些因素加起来,带来了莫里斯公司长期稳定的高收益率。


那些「高增长」的公司呢?第一,是大众和媒体的宠儿,股价一定被高估(市盈率高);第二,很少会用分红去取悦投资者。


ok,你为什么要懂得《漫步华尔街》「指数基金策略」和《投资者未来》中对于「低增长,高股利」的重视。因为他们都是需要长期的时间才能起作用的规律。也就是说,你越是在年轻的时候接触到这两本书,那么在你的人生中,你有越多的时间去实现「复利」(拿出你的计算器,算一下1.1的十次方、二十次方、三十次方和四十次方,你就会明白多这十年,能差多少)。我给一些上了年纪的朋友介绍这两本书,都没有啥兴趣。后来我也理解,是啊,等不起啊。



《漫步华尔街》伯顿·马尔基尔

另外一本基于长期历史总结和数据分析得出的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策略。和《投资者的未来》结合起来看会很有趣。


这本书第一版出版的时候,「改变自己」的大多数粉丝,都还没有出生,时间是1973年。我看的是07年引入的版本(第八版)。其中有《福布斯》杂志的推荐:「在过去的50年间,有关投资的真正佳作至多也不过五六本,而《漫步华尔街》无疑当属经典之列。 所以,这是一本经过几十年时间考验,依然被认可的好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在总结人类从近代开始的投资史,至少有两章在讲人类经历的若干泡沫:群体性的疯狂,从荷兰的郁金香球茎热,大英帝国的南海泡沫,华尔街在19世纪三十年代前的疯狂一直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当然,相信下次再版的时候,一定会谈到比特币。


作者讲了这世界上的聪明人是如何在千方百计,企图在变化莫测的股市中寻找规律,然后失望而归。。。当然,别失望,作者还是提出了一个能长期有效的投资方式,即采用「指数基金的策略。这个观点在本书第一版之后的三四十年中,都得到验证。


这本书从第十二章开始,就和在座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他在讲如何战胜通货膨胀,建立自己的养老金和退休金计划。在第十四章,讲了如何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即从20~60岁对于风险的承受力不同),如何健康的投资。我多次提到的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人生,也多少受这本书影响。


《定位》艾·里斯 / 杰克·特劳特 


定位这本书是我大约在2002年北京公主坟地铁站买的,买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买到了经典,简单翻过一遍之后就是落灰好多年。幸亏我和它心有戚戚然,在历次搬家中,都没舍得扔掉。到最近几年,才发现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定位本质上是在讲Marketing的,即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这个词在国内有被严重误读的趋势)。书中的案例很简单,你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吗?这个问题99%的人答不出来。但是如果问世界第一高峰,我打赌99%的人可以答出来。


这时有朋友问了,那么除了世界第一高峰,其他山峰怎么活?嗯,这本书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你不需要成为绝对的第一,事实上,当你不限定领域和测量方法时,绝对的第一其实也不存在。


所以,你总可以和「第一、「唯一挂上钩。


你对建立个人品牌有兴趣,那么此书必读。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兴趣,那么此书必读。你想成为「产品经理,那么此书必读。


总结一下:


不懂定位的产品没有前途,因为无法在人们心中留下任何印象。


不懂定位的人也很难在职场上有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乔布斯和苹果的成功之路
思维决定人生!即使不经商也要看的10本商业经典书
不落凡尘的苹果
我的推荐书单,给你。
UC头条:创业容易守成难 苹果会毁在库克手上吗?
高可为:苹果公司怎么那么赚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