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跳出读书的“低水平勤奋”陷阱


为什么你读了 100 本书,却依然没有学到东西?为什么你背了 200 条名言警句,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因为你读书的方法太原始,你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怎样升级你的读书方法,举一反三呢?这篇文章提供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作者 l 成甲

来源 l 成甲(ID:PKM100)



1

低水平勤奋陷阱


 

最近在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找出几年前读过的书再看。


我发现,几年前花了那么多时间读的书,从现在的结果上看,基本是白读了。


今天能从书中看到的价值,过去看不到;

过去在书中看到的东西,今天基本记不得。


可是,我过去读书真的真的很勤奋,为自己制定了年度读书计划——一年要读完 100 本书,为此安排每天至少要读完 20 页。


哪怕自己已经很累很困,为了完成目标,都要在床前读完书。


两年来读了 200 多本书。


我不是说这段读书经历没用;而是现在看来,我觉得痛心,可惜。


付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的努力,获得的却是一点儿都不成比例的收获。

 

那时,我陷入到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如果我能够重来一次——


在过去的两年采用新的读书方法,那么我就能够花一半的时间,获得翻倍的收获。


就像我现在做的一样。

 

那,为什么我会陷入到低水平勤奋的陷阱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读书的方法太原始。


从上学开始,老师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似乎就是:


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划线或者摘抄。

 

那些摘抄下来的名言警句,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


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奋。



2

读书方法的升级



可怕的是,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读书的方法是低效落后的。


我以为读完书记不住,是我记忆力的问题。


而且,我发现身边的朋友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的情况。


大家说:读书之后都忘掉是正常的,我们把知识内化成能力了。

 

现在看来,这个结论多么荒谬:


我记不住书中的每个字不要紧,可是我连他说了什么也记不得啊!


我连自己读了什么都不记得,还能内化成能力?

 

事实上,内化成能力的知识,是最忘不掉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经典的读书方法,是低效的呢?

 

原因很简单:


阅读 + 划线 / 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

 

而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进行联系。

 

英国的莱斯特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如何记住事情:


他们让测试者观看一些名人的照片,比如成龙、张信哲、刘德华,然后在这个时候监测他们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产生了刺激。


然后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给测试者观看。

 

科学家发现,当测试者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里的时候,相同的神经细胞会产生刺激。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看到新照片时,没有为它单独开辟空间,而是调用以前的回忆,形成新的记忆。

 

换句话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极致的是:记忆宫殿法。


记忆宫殿法,可能是目前人类发明的最为强大的记忆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


比如,你想记住B6,最好的办法不是直接背B6,而是动用生物本能,想象一位大胸(像 B)、有 6 块腹肌的美女。


前一段时间播出的英剧《神探夏洛克》里,福尔摩斯就是靠记忆宫殿训练自己超强的记忆力。

 

当然,读书并不等于背书。


然而,大脑这种通过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特性,除了能够帮助我们记忆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

 

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的读书方法是:


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我们看似节约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时间和精力,以便能够读更多的新书。


但却是买椟还珠,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把最有价值的工作放弃了。



3

事半功倍

 


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于是,我读书不再追求速度;


相反,我会刻意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


不仅仅是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


在记录和寻找联系的过程中,自己常常会惊喜地发现一些过去不曾注意的规律,也发现很多能够直接改进工作方法的办法。

 

我的读书成效,进入了一种复利效应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读过的所有书都将为未来获取新的知识提供帮助。

 

这个简单的方法,却很少有人发现。


或许是因为我们大脑的习惯是寻求快速把书读完吧……

 

我们都希望读完书获得新知识,因此不断快步向前去获取更多、更多……


但古人早就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临界知识又来了



那么,读书时,将新知识和哪些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会更有成效呢?


答案便是那些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


也就是本书提到的临界知识。

 

每一个临界知识,都是我们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因此,这些临界知识可以频繁地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场景里。

 

经常阅读我的公众号文章的读者会发现,我常常在不同的文章中讨论不同问题时会运用到复利模型。


这其实就是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和已有的模型进行联系,看看他们背后是不是有关联。


这样一思考,常常会发现过去没看到的规律。

 

因此,现在的我,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


我的做法是:


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

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

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呢?


当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之后——


可能我并没有读完一本书,但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比读完了十本书的人都要深入。


这种状态,呈现出来便是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别人眼里,你更容易用跨界的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并有能力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生命有限。


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那些低水平的勤奋陷阱里。



 作者:成甲,《好好学习: 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得到 APP 每天听本书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为什么看完书老是记不住?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不懂这个,即使锤炼了1万小时,你也未必成为专家
如何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好书导读 | 《好好学习》之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我的读书笔记,也许也适合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