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大学—盖洛普联合发布:中国适老社会服务研究(CESS)-七大主要发现

2017清华养老论坛

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于4月21日-23日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政、学、研、产的各界领导和专家60余位,百余名媒体记者,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以及美、英、日、新加坡等国家的两千余位嘉宾,共同探讨养老行业发展趋势、解读产业政策、金融对养老的助力与变革,以及养老服务产业如何通过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等产业融合得到良性发展。


2017

04.21

主论坛:最权威的解读  

地  点:清华大学大礼堂



演讲嘉宾:景军  吴涛


景军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吴涛  盖洛普中国首席咨询顾问


清华大学—盖洛普联合发布:

中国适老社会服务研究(CESS)-七大主要发现


要点


研究适老社会服务的必要性

发现一:13%受访者打算去养老院养老,只有2%的受访者打算依靠社区的养老机构

发现二:在周边有可及的日托站或托老所的受访者中(占18%的受访者),只有4%使用过该服务,“老年饭桌或送饭”的使用率紧随其后

发现三: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的CESS指数评分最低

发现四:超过2/3的受访者在过去的12个月去过医院或诊所看病,在这2/3的受访者中,77%的老年人仍然采用亲自排队的方式挂号就医

发现五:只有1/4的受访者了解公立养老院,民营养老院的了解比例更少

发现六:将近3/4的受访者不了解养老地产。农村受访者的不了解比例甚至达到85%

发现七:超过3/4的网络使用者表示,他们近期有使用过微信


景军:今天就最近完成的一个全国性调查给大家做一个汇报。首先我自己讲几句话之后,请吴涛博士对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有一个描述。


我想,我们的发言既然只代表我们的一个研究单位,所以关于对中国老年养老、老年服务的很多观点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消息可能并不是特别好,说实话有很多问题。



研究适老社会服务的必要性


景军:首先我同意家庭养老在中国占主要地位,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机构养老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们有4000多万半失能的老人,每年有1000万老人死亡,每年有50万老人走失,乘以10年就是500万。有200万老人失独,未婚和无子女的老人大概是300万左右我们刚性需求是6000万人左右。看样子我们所讨论的就是家庭养老是必要的,同时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有必要超越家庭,超越家庭是我们自己考虑的问题。现在请吴涛教授来做调查汇报。


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

景军教授(左)和吴涛博士(右)作联合发布


吴涛:调查是清华大学和盖洛普共同来做的,所以下面我代表项目组把调查最主要的七个发现跟大家分享一下。是不是就七个呢?肯定不止七个,我们讲一下最主要的发现。


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有一个很深入的感觉,这个事情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一个话题,从政府、中央到地方政府,到学术机构,到新闻单位,涉及到我们每一个家庭,这是千家万户的事情,我们是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做这样一个项目。


这个不是商业的项目,简单的讲是一个基础学术研究的项目,或者是一个R﹠G的项目,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就是公共政策的基础应该是数字,我们必须有比较好的数字为我们公共政策的制定做一个政策的依据。


项目做的比我们开始想的难度要大了很多。这个项目做调查实际完成的样本是2202个,听起来不是很大,但是做的是全国性的调查,用的随机的方式,有效接通的电话,一共接通多少样本呢?打通将近6万个电话,实际使的用电话数字接近20万。因为我们是做老人,这个是比较有难度的项目。



景军:这提醒我们搞社会科学做所谓的抽样调查,现在的难度特别大,一共花了200万人民币。


吴涛:这个项目涉及到16个城市,包括城市,包括农村,以城市为主,这里面包括了一类城市、二类城市和三类城市。


做调查的对象并不仅仅是现在住养老院或者使用护理服务的老人,其实是一个针对整个社会的调查。随着老龄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都在讲养老。我们想了解一下,从供求方面来讲有什么变化?养老事业方面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这个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事情。



吴涛:前面的发言人都讲到了,现在养老这方面讲得比较多、提的比较多、用的比较多的是“9073”模式。我们做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好奇或者想法,现在社会经济有这么多的变化,从市场来讲,从老年人的意愿来讲,这个“9073”模式是不是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是不是有需要重新评估的方面呢?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数据。


调查很简单,因为是一个老年人调查,问卷也非常简单,这样保证大家都能够理解,都能够明白。



发现一:13%受访者打算去养老院养老,只有2%的受访者打算依靠社区的养老机构。这说明现有的“9073”养老模式需要重新评估。


吴涛:很简单的一个选择的题:问到今后的打算,主要在什么地方养老?真正居家养老,希望在家养老的老人占了57%,希望去机构养老的是13%。这个比“9073”的3%,几乎多了10%,从老人的意愿来讲还是比较强烈的。另外一个很大的发现,“9073”的“7”其实是打一个比较大的问号的,从这个数字上能看到真正愿意用社区这块服务比较低,与7%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就是2%的比例。这两方面都是要有比较大的调整,大家对养老院的需求比较大,对社区的需求比较小。这是总的情况。



城市、农村的对比。从数字上来看,城市养老的意愿明显是比较高的,这个跟基础设施、设施提供、经济发展的情况有一定关系。农村来讲,打算使用养老院的只有1%。这跟机构、设施的提供有一定关系,更多的是跟传统的观念有比较大的关系。


景军:比如在河北省农村办的互助性养老院,90%是没有人愿意住的,因为农村的传统观念是岁数大了,搬到养老院住,他的儿子就会被人嘲笑,为了家庭的荣誉也不希望搬到养老院去,所以在农村搬到机构养老的1%是有情可原。  



年龄-健康人群细分的养老需求


吴涛:我们看了这个数字,对“9073”的模式还是要有比较大的重新反思。


我们把数据做了一个切分,简单的两分法。60-70岁是低年龄的老人,70岁以上是高龄老人。健康状况上也做了一个划分,健康状况是好的、差的,是调查人自己填报的。



从这四个群体来,无论是低龄还是高龄,无论是健康还是不健康,对养老院的需求都是超过了两位数,都在10%以上。所以这不仅仅限于某一个群体。


相比之下,年轻不健康的人群更愿意去养老院养老, 这意味着人们关于养老计划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做数据切分之初有一个假设:是不是年纪比较大、身体比较差的老人对养老院有需求呢?从数据看,其实是年轻且相对不健康的老人反而是需求最大的,占17%。分析了一下,可能主要还是反映了一个观念的变化,相对来讲年轻一点的老人思维可能更加开明一些,对住养老院的事情比较接受。从养老院的需求来说,这是主要的发现。



发现二:在周边有可及的日托站或托老所的受访者中(占18%的受访者),只有4%使用过该服务,“老年饭桌或送饭”的使用率紧随其后。“9073 养老模式” 需要重新讨论和修改。


吴涛:这个研究发现,“9073”中“7”的部分,特别是社区的养老,从全国来讲,真正有社区服务的也就是20%。所以虽然讲得比较多,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真正有这个服务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五个人里面也就是有一个。



另外一个更有意思的数字,或者一个大的发现:针对在周边有可及的日托站或托老所的受访者(占18%的受访者)对社区养老机构真正用过吗?使用过这个服务吗?使用的比例是多少呢?这个比例仅占4%。这两个算在一起,从大的比例来看,使用率在千分之几的情况,跟国际上现有的数字大概是一致的。所以这块我们要慎重考虑,从资源的投入上,政策的导入上,服务的提供上,看了一些真正所谓比较好的,大部分其实还是属于像活动站一样的,大家唱唱歌,打打牌,做一些活动,提供一些老年午餐的服务。距离真正的护理或者说养老的功能还是比较大的。


老年服务评价

不到50%的日托站或托老所的使用者对该服务表示满意



吴涛:针对这些比较少的使用社区服务的老人,他们对服务的感觉怎么样?满意度怎么样?体验怎么样?


从数字来看,体验也没有想得那么好,虽然人比较少,但是真正感到比较满意没超过50%。所以,社区养老从现在来看有点既不叫好,也不太叫座。所以,从政策导向上、资源投入上来讲确实需要认真反思,需要结合国际经验,不然会变成形象工程。


论坛现场



适老服务和环境满意度

(CESS指数)评估


吴涛:对老年人的需求的高度分析两个主要的发现,绝大多数的老年人,90%的老年人用的是居家服务,既不用养老院,也不用社区和护理机构,以及特护机构。不用养老机构,接触更多的就是社会的服务,社会的资源。所以这方面叫适老服务,就是要强调从一个社会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做什么,哪些指标,哪些社会服务,哪些社会资源,对于老年人来讲是重要的,是关键的。通过前期的访谈、座谈会提取出12个重要的指标,这些指标从老年人的角度来讲是他们比较关心、比较关注的,包括公共服务、银行、食品、看病、老年娱乐等方面。



适老服务与环境评估中,受访者满意度最低的是食物质量、看病就医和健康娱乐场地。


从12个指标来看,有三项是最低的:


一是食品安全方面,不但是全社会关心,老年人也是非常关心的。


二是医疗方面,看病就医。


三是健身娱乐地场所。比如大妈跳舞确实还是缺少场所的,特别是在大城市。



发现三: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的CESS指数评分最低


吴涛:对参加测评的16个城市的公共服务也做了一个打分,比较有意思的发现,总体来看,得分最低的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公共服务来说,一类城市应该是做得最好的。可能是这个情况,一类城市期望值应该是最高的,有一个期望值的管理,从每个城市来讲,可能在宣传方面也要强调一个期望值的管理。




发现四:超过2/3的受访者在过去的12个月去过医院或诊所看病,在这2/3的受访者中,77%的老年人仍然采用亲自排队的方式挂号就医。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进程需要兼顾困难人群。


吴涛:虽然讲了12个指标,老年人最关心的只有一个指标:医疗。老年人对医疗关注度还是最高的。


所有访问的老年人中,城市、农村有76%的老年人说:过去的12个月我去看过病的。看病难,就医难。




看病难在哪?看病难,难在挂号上,这个是社会反复强调的问题。虽然数字化、网络的服务,电话预约挂号都朝解决这个难题方面努力和发展,但是有77%的老年人,现在依然是亲自到那边排队挂号。77%不是小数。真正的网上和电话的挂号服务,两个加一块才10%。在推进这个服务的时候,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也要考虑现实的情况和老年人的具体需求。



发现五:只有1/4的受访者了解公立养老院,民营养老院的了解比例更少。养老机构应提高市场大众的了解程度。


吴涛:供给需求方面的发现很有意思。


作为老年人来讲,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养老院?有多少人真正去过养老院?体验过养老院?对养老院的服务、感受是什么样的?



一方面是大家意愿增强了,表示我们现在想去养老院养老,但是从受访者来看,把有些了解和了解加一块才仅有1/4的老人,占15%;真正了解养老院的仅占11%。这个是针对公立养老院的调查数据。

私立养老院现在比较多,想投资建私立养老院的也比较多,但是老人们真正对私立养老院的了解加起来也只有9%,比例还是相当低的,对做这个事业的人也是一个挑战。


对养老院的印象

仅19%的受访者对公立养老院的印象较好,这个比例比民营养老院高出6%


吴涛:去的比较少,了解的比较少,感觉怎么样?印象怎么?从数据看,受访老人中对公立养老院印象比较好的占19%或者20%。对于私立来讲,只占13%。



这里面确实有一定的诚信的问题,作为老年消费者来讲,信心不足,信心不够。作为养老院或者养老机构来讲,从信誉来讲也不够,有信任的问题在里面。所以,诚信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这块石头搬不开的话,养老机构使用率也是比较大的问题。


养老院意愿

在我国,46%的受访者愿意住在公立养老院,这个比例显著高于民营养老院



吴涛:养老意愿来看,老年人是想去公立还是私立的,哪个对你比较有吸引力呢?从总体来看,公立养老机构大家使用意愿还是比较强的,占46%,选择私立养老机构的占20%多。这跟收费、服务、信誉,养老机构的位置也是有比较大的关系,公立在城市里的比较多一些,像上海办得比较好的,私立的都在郊区,现在办得比较多的更像一些养老社区,并不太像真正的养老机构。



发现六:将近3/4的受访者不了解养老地产。农村受访者的不了解比例甚至达到85%,对养老地产开发商来说是个挑战和机遇。



吴涛:以上讲的是养老机构。从市场服务,市场供给方来看,现在很多地产企业都在考虑做老年地产,做很多的项目研究,几乎没有一个地产商说不想做养老地产的。但是老年人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养老地产的?这个比例仅占11%,是非常低的。作为养老地产的开发商,要慎重,不要一股脑进去,造成了短期的供大于求,或者对市场更大的挤压。



发现七:超过3/4的网络使用者表示,他们近期有使用过微信。微信已经成为老年人主要的社交沟通工具。


吴涛:为什么这个叫适老研究?这个研究主要的一个命题,一方面作为社会,适应老年人的需要。另外作为老年人,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老年人有多少人使用微信和网络的?这个发现比较有意思,使用网络的人占30%,其中有76%的老年人在使用微信,这是老年人建立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社会联系是重要的渠道,这是很重要的发现。


论坛现场听众


网上服务利用

大部分受访者使用互联网看新闻。网上订餐、网上挂号就诊、网上订票和网购等网上服务的利用率最低



吴涛: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基本干三件事:看新闻、存照片、聊天。在使用到商业这方面可能用得相对来说比较少。


以上基本上就是我们这次研究最主要的七个发现。


景军:我对这个调查的进行一个总结,如果说谈到机构养老的话,我最近在写一篇文章,有以下的几点:


第一,中国老人信“公”不信“私”,面对私立和公立的时候,总觉得公立出了问题有兜底,私立没有兜底。中国老年人的信任危机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是非常严重的。让一个老年人把自己的有生之年放到一个不可信的机构里,那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今天给养老地产的同仁带来的消息就是养老地产也好,养老服务也好,最关键的还不完全在你的服务质量,而在于你的精神,在于你是不是能让人家信任,信任问题可能是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第二,养老地产也好,养老服务也好,信任出现问题以后,很多老总可能将来被佛教徒给“踢”出去。全国最近几天我在做佛教、寺院养老的统计数字,全国宗教养老机构一共93个,都已经是成形的,一半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一半是佛教的。中国老百姓为什么信这些组织呢?因为人家可信。


总结与思考


13%受访者打算去养老院养老,只有2%的受访者打算依靠社区的养老机构。这说明现有的“9073”养老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政策制定者和养老资源分配机构已经基于此开展工作。这同时说明从长期来看,老年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中国将需要更多的养老机构和资源。此外,目前推广的社区型老年服务模式需要有所改进,只有确保有充分的资源,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从受访者的回答来看,接近40%的社区并不提供任何形式的老年服务或设施。这可能是为什么只有2%受访者选择依靠社区的养老机构养老。研究发现,在周边有日托站或托老所的受访者中(18%的受访者),只有4%使用过该服务,并且不到一半的使用者对日托站/托老所表示满意。相比之下,其他社区养老服务,如保姆、护工、老年饭桌或送饭和上门看病等,给使用者留下的印象较好,可进一步推广。

25%受访者表示他们居住的小区附近有公立养老院,1/2受访者表示他们居住的小区有民营养老院。然而,仅1/4受访者表示了解养老机构,仅13%受访者对民营养老院的印象比较好。总的来说:人们想要依靠养老机构来养老,但他们不了解这些机构、同时也不喜欢市场上现有的这些机构。显然,民营养老院在他们的业务和运营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了解养老地产的比例低于30%,这是给针对养老地产业务的开发商的一个提示。

在CESS的12个指标中,“食物健康”、“看病就医”、和“健身娱乐场地”的满意度排名最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CESS评分最低,建议向老年人友好城市的方向上进一步提升。“看病就医”仍然是一个主要难题,本研究发现,尽管已经有很多其他的挂号方法,77%的老年人仍采用排队的方式挂号就医。就医疗服务评价来看,“收费合理清晰”指标的评价是最低的,值得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

将近30%老年人群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网,同时,76%的网络使用者表示他们近期使用过微信,这说明微信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主要社交和沟通工具。尽管如此,大部分受访者都是用互联网聊天和看新闻,网上缴费和网上票务订购、网购的等生活服务使用率仍然很低。


谢谢大家!


特邀主持人

袁牧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规划师、副院长

清华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秘书长 


袁牧:谢谢两位专家对于适老社会的一系列的深入调查研究和对一系列问题的质疑。


今天在座的嘉宾有800多位,我想请大家稍微想一想,你们自己有一天老了的时候,有多少人希望自己在一个机构里养老。希望自己在机构里养老的,请大家举手。请大家看一下周围,我没有数,但我相信这个数量超过100。但是,大家知道吗?按照现在的人员数量,我们能够给大家提供的床位只有20张。


景军、吴涛演讲实录内容根据“2017清华养老高端产业论坛”现场中文同传整理(有删减),已经演讲者本人核实。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来源。


2017

清华养老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点】到哪儿去养老:寻找靠谱的养老机构成为大难题
一线调研:机构养老,居民最关心的10个问题
五大养老模式各需要多少钱03
2015年我国养老院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三位大咖谈养老,教你如何选择养老院
什么情况下,老人必须送进养老院而不能待在子女家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