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少中国式父母,正在用爱“杀死”自己的孩子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文/ 雯子

1

一部短片,不到8分钟,一对母子,两败俱伤。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没有一句台词,却把中国式亲子关系描绘得淋漓尽致,发人深省。

短片中的妈妈,在丧偶式的家庭里孤独地生活着,是那个幻化成了小男孩的包子拯救了她。

对包宝宝的到来她欣喜若狂,于是她对包宝宝爱不释手。

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包宝宝:亲吻、喂食,洗澡,带他逛街,陪他玩……

因为,在照顾包宝宝的同时,妈妈终于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可是,孩子总会长大,长大的孩子总会离开。

包宝宝长大了,他不想总和妈妈在一起,他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秘密……

妈妈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她用尽一切办法控制包宝宝,直到把包宝宝一口吃掉,这下,世间再无包宝宝,她们母子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这是爱吗?妈妈认为,当然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们永远不分离。

这是爱吗?孩子认为,当然不是,如果你爱我,就该让我往更广阔的天空飞去。

2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最近一期的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一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在节目中,papi酱语出惊人,给出了独立女性人生最重要的排序,结果引起一片哗然:

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因为这个排序,现场的子女和爸爸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子女派几乎都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位,爸爸派坚称自己不可能第一。

他们笃定地排了自己的顺序:

孩子第一,父母第二,伴侣再往后排。

一直催婚的焦爸爸否认把自己的意愿排在第一位:那是我的一个愿望,没有强加给她。

沉默良久的袁姗姗爸爸也说:我还是希望她能成家,如果坚持不结婚,那我也不逼了,只不过我到死都会有遗憾。

接着他重复了一遍:很遗憾地走就是了。

是的,我不逼你,但是我会死不瞑目。

这比真刀实枪地逼迫更让子女们无法拒绝,如果拒绝了,那不就成不孝了吗?

看到这里我们就发现:所谓的孩子第一,其实就是用爱为你细细地织一张网,将你囚禁其中,让你无法逃脱。

无论是焦爸爸的坚决反驳,还是袁爸爸的“带着遗憾离开”,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我那么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3

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大人常借爱的名义,而强迫孩子和自己粘在一起,这也是亲子关系中常见的谎言。

曾经轰动一时的杨元元自杀事件,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很细致地分析过她的自杀原因。

杨元元从大三起,杨母就和她住到了一起。

据悉,杨母只有五十多岁,身体健康,而且每个月有九百多元的退休金,更重要的是,杨母有单位宿舍可以住。

武志红老师对杨母非要和女儿在一起的心理给出了一个专业的名词——共生。所谓共生,就是指两个人无法离开彼此,他们之间或许会有很多痛苦甚至是仇恨,但两个人就是无法离开,而要紧密地,病态地纠缠在一起。

从杨元元的人生经历来看,离开母亲走向独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动力。高考时,她想考大连的学校,被母亲以省路费为名改成了本地大学。

这种努力,杨元元试过多次,她曾两次考上外省的公务员,但最后都没去成。杨母说一是回为太远,二是因为城市太小。

但也许真正的原因是,离开母亲,去很远的地方只是杨元元的梦想,而不想让女儿离开自己,却是杨母的梦想。

每一个孩子,都有过对独立的渴望。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独立成功,而导致无法独立的直接原因,就来自父母。

杨元元的梦想有大海般宽广,但她真实的世界却无比狭小,除了母亲不再有其他。

父母和孩子粘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因为独立成长是源自生命的冲动。

父母严重地粘孩子,会造成很多恶果。最常见的是会阻碍孩子向外发展的动力,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而停止了独立成长。

4

真正的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尹建莉老师说:'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对孩子放开手,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我们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我们和孩子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份,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就会越成功。

所谓'分离',并不是慢慢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

没有哪个母亲会明确地知道应该从哪年哪月哪天哪件事上开始和孩子'分离',就像她不会发现孩子哪年哪月哪天比她长得还高一样。

成长变化伴随着孩子的每一天,分离也伴随始终。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脱离:

脱离乳房独自吃饭,

脱离怀抱独立行走,

脱离监护单独外出,

脱离供养自己赚钱,

脱离支配发展自我,

脱离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父母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中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

最后是父母走完人生旅程,彻底退出孩子的生活。

作为已成年的子女,为避免父母对自己的过度包办,参加工作后就应尽量独立生活,成家后更应该避免和父母住在一起。不要对父母心存依赖,也不要被'孝'或'不孝'的绳索捆住。要坚定地拒绝父母跨界,但要温和地抵抗。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愿天下父母子女都可以健康、正确地相亲相爱,享受生活。

雯子:教育战线上的孩子王,家庭阵地中的二宝妈,心中有梦想,眼里有亮光的中年少女。关注【雯子育儿】,更多精彩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个平庸的孩子背后,都有不成器的父母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让自己过得更好的书
你不必活在父母的梦想里
孩子小时候有没有安全感,长大后感不感恩,取决于童年
孩子,你为什么不回电话?
孩子为何“长不大”?父母插手太多,拍手太少,放手太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