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地理大势:为何南方政权总是打不过北方?

翻开中国历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悉数历次统一战争,几乎都是北方政权挥兵南下一举击败南方政权,从而统一全国。而在大分裂时期,南方政权也屡屡北伐,但往往收效甚微。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当然,初期南方人口少、战马缺乏,心态趋于保守,政治上不够集权等等都是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地理因素决定了大半。

南北的地理差异

冷兵器时代,山河态势对战争的影响不可轻视,战略要地往往位于既有山川险要,又有江河流通的地方。地势高的地方对地势低的地方通常占有很大优势。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的地形图。

中国地形的三级阶梯

中国地形分为三级阶梯,中国最早的文明中心在河洛一带,位于二、三级阶梯的边缘,到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定都关中,位于第二级阶梯。历史早期统一全国的政权,如秦、汉、隋、唐,都出于关中平原,就地理态势来说,这片被山地包围又拥有洛河的肥沃平原易守难攻,被誉为四塞之地(四塞指四个关口:函谷关、武关、萧关、散关),的确是绝佳的定都之处。而在关中四周,山西、陇西、河西,都有各自的山河险要可以依凭。

四塞之地:关中平原

南方人口最多的地方在长江下游地区,历史上的南方政权大都定都于此,这里属于第三级阶梯。此处水路发达,便于运输、贸易,但身处大片平原,除了长江之外,无险可守。而离开长江往南,则是山林遍布的蛮荒之地,人口稀少,不便发展。

两相比较,我们就能看出南方相比北方最大的劣势,那就是缺乏地理纵深。南方北伐,哪怕打下了河南河北,北方军队还可退至山西、关中,凭借关口据守。而北方军队一旦渡江成功,南方政权基本就无路可退,往往宣告完结。

隆中对:南方如何对抗北方?

随着南方的开发,逐渐有人想依托南方来谋求北方,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的隆中对第一次将南方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了足以和北方抗衡的高度。

当时刘备还是一个四处流窜的小军阀,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也没有多少兵,想攻曹操而不得。诸葛亮告诉他不要心急,北方曹操和江东孙权都已坐大,暂时打不得,应当先巩固好南方的根据地。去哪里呢?诸葛亮此时展现出了天才般的前瞻性,他告诉刘备,先占领刘表的荆州和刘璋的益州。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

这就是隆中对的核心。益州就是四川,中心是肥沃的盆地,易守难攻,北边的汉中可作为进攻关中的前哨。而另一处的荆州,位于湖北湖南交界处,中心是江汉平原,也是一处水运发达,土地肥沃的要地。从江汉平原往北若能占据襄阳,就可与北方对峙于南阳盆地。从这里一路可以走武关跃秦岭进攻关中,另一路则可出伏牛山往北直抵河洛之地。更重要的是汉中与南阳盆地可通过汉水连通,若同时从益州和荆州出兵,这两路也可互相支援,给北方以巨大的压力。

隆中对的战略蓝图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战略颇有可行性,蜀汉政权基本按此规划建立。

唯一的问题就是「结好孙权」和「跨有荆、益」其实有所矛盾,因为孙权的江东战略也需要荆州。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很高明的政治智慧,可惜刘备没有。两方的冲突最终以关羽兵败身死和夷陵之战刘备大败结束,蜀汉失去了荆州。隆中对的战略也缺了最重要的一环,哪怕诸葛亮之后举全国之力多次北伐,仍然没法打下关中。

由此可见,从四川到江东漫长的战线如果不是在一个统一政权下,南方很难有所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之间上演了无数大战。然而从东晋到陈朝,权臣和皇帝时常内战,南方政局并不安稳,因此哪怕北魏分裂,互相攻伐,南朝也没有太多机会北上。

南北战争的三大战线

南北政权之间的战争,大致分为三条战线,西边是四川和汉中,中间就是南襄隘道(南阳盆地),东边则是江淮一带。可以说这三个地方的归属决定了谁占据优势。

南北战争的三大战线

四川和汉中往往是北方统一全国走的第一步棋,一旦北方政权拿下四川,就能利用西高东低的地理优势,东出三峡,顺江而下,沿途配合江北的军队攻占南方。最早战国时秦国攻打楚国就是先取的四川,然后从西边压迫楚国。三国时,曹魏在长江一带一直占不到孙吴的便宜,直到灭亡蜀汉后,西晋在益州造楼船,沿江而下,方才攻灭孙吴。隋灭陈也是如此,最早西魏占据了四川,基本就宣告了南朝的败亡。最后隋军进攻,也是一路从荆州顺江而下,一路在长江下游渡江作战,只是陈国更无力,西边的舰队还没过来,国都就已沦陷。可以说四川是南方的命门,而南方政权在四川往往又只能采取守势,这就决定了北强南弱的态势。

晋灭吴之战:王濬的楼船顺流而下,一路攻城拔寨

中路的要地则是南阳盆地。它的重要性,在宋蒙之战中尤为突出。襄阳位于南阳盆地的南部,是荆州的门户,一旦襄阳失守,长江以北就再无险可守。1235 年蒙古大军第一次南下攻宋就夺取了襄阳,不过宋军显然知道襄阳的重要地位,后几次收复襄阳,全力经营,使得蒙古大军在此处停滞不前。甚至试图从甘肃进行大迂回,攻下云南大理,再从贵州、湖南后方进行夹击。直到三十二年后的 1267 年襄阳才最终陷落,南宋丢失襄阳后没过几年便告灭亡。虽说荆州在北方有险可守,但也很依赖于长江上游的配合,如果四川丢了,襄阳也就面临被南北夹击的困境。

宋蒙之战的关键就在襄阳

江淮一带对于南方就相当重要了。南方政权的都城大都在建康(南京),就在长江边上,如果没有江淮一带的缓冲,这里就直面战争前线,非常危险。北方南下时通常先将南方军队压缩到长江一带,南方军队若是失掉江淮基本也就意味着败局已定。然而江淮平原同样无险可守,北方军队往往选择秋冬枯水季南下压迫,这对南方的考验相当大。明代靖难之役中,朱棣最后就是越过山东,于江淮平原迅速推进,在瓜洲渡江,直趋金陵(南京)。虽说朱棣有冒险的成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建文帝面对北军的速推,很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尴尬的北伐

为了凝聚人心,南方政权也时常组织北伐,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首先从心态上看,南方政权大都自中原南下退守,虽号称要收复山河故地,但长久下来偏安之心日益增长,北伐的政治意义往往大于实际行动。

从地理上看,北伐的难度也相当大。北伐往往从长江中下游发起,走上面提到的中路和东路两条战线,但这两条路一是依赖时节,二是有其极限。

南方缺少战马,军队和后勤极其依赖水路,尤其是淮河以北的支流(涡河、颖河、泗水等),沿着这些江河,南方军队可以进抵黄河,运气好的时候也能攻下洛阳。但这就需要趁着夏季涨水之时急速进军,同时要保证河流(尤其是运河)的疏通,否则难以保证后勤。而一旦到了秋冬季节,以步兵为主的南方军队就很难在河南、江淮的大平原上抵挡北方骑兵的冲击。因此北伐往往需要速战速决。

刘裕北伐示意图

而当南方军队打到黄河一带时,北方地理纵深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军队进入关中需要攻破潼关或者武关,从低往高的进军并不容易。哪怕进入了关中,同时还得防御山西、陇西和河套地区的势力,一时也难以守住。东晋时殷浩、桓温北伐,刘宋时的元嘉北伐,有的功亏一篑,有的草草收场,都反映出北伐之艰难。而刘裕虽然收复了长安,但关中根基不稳,主将一旦离开,军队立刻毁于内斗。

冷兵器时代唯一成功的北伐是元末的朱元璋,在统一了南方后,他恰恰没有先进攻难啃的山西和关中,而是北上攻取山东,然后直取河北的大都。朱元璋的成功,也拜山西、关中的将领保境割据、互相攻伐所赐,可以说当时的元帝国已不再维持实际的统一,北方并没有强势的政权,这和刘裕北伐面临的情况一样。而当北方统一之时,无论是面对曹魏、西晋,还是北魏、隋、金,南方政权只能偏安,北伐很难有所突破。

朱元璋北伐示意图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南方经济和人口的发展,虽然地理上仍处劣势,但也越来越成为帝国的命脉。从唐宋开始,江浙一带逐渐成为新的中心。相比前朝,南宋军队虽然孱弱,但对横扫千里的蒙古铁蹄却能抵抗良久,也足见南方的崛起之势。

参考资料:

1、《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饶胜文

2、《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 郭建龙

3、《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李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军事地理——“守江必守淮“
从地理看历史:关中为啥都要占?荆州为啥都要抢?
精读系列第十八篇:两晋南北朝之“南北战争”
浅谈法正提出的“汉中三策”
向南还是向北,为何中国王朝统一战中,大多时候都是由北向南推?
东晋桓温,『奸臣』的英雄人生(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