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似矛非矛,似剑非剑的上古长兵

铍是古代长兵器之一, 形象的说就是短剑与矛的组合,首为尖锋,平脊两刃,通常长30CM左右,形制极象短剑;后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用以装柄,一般在茎的近端处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它和矛的区别,除头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装柄方法不同:矛是将柄纳入矛筒中,而铍是铍茎插入木柄中,外用绳等捆绑。


铍是一种将短剑装以长柄,使之成为长兵器的武器,由于聚合剑与长矛的综合优势,可刺,可劈砍,所以这样的武器设计理念是全世界各地武装普遍接受的,后世日本的长矛其实某种程度上应该也是长铍的理念

殷代没有铍的记载,更无实物的出土。而西周早期在北方出现的一种柳叶形短剑往往就成了研究家瞩目的对象。铍见于文献记载者,要数《左传》襄公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的一条为最早:宋国华臣派了六个凶手把皋比的家臣总管“以铍杀诸卢门合左师之后”。公元前483年,吴国曾组建了我国古代第一支以铍为装备的独立部队。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记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故事,王的亲兵从大门口直到公子光家里的坐席前,都“夹之以铍”可说是戒备森严的了;对端食的人,“执铍者夹之”,铍的兴都快要挨近他的皮肉。待专诸从鱼肚子里迅速抽出早已藏好的剑刺杀了吴王的一瞬间,自己也被“铍交于胸”而死。宋国有铍,因它虽地处中原,却同吴有交往。这些史实表明:至少在春秋早期的吴、越一带包括楚地,铍确实已从短-剑中分离出来,流传开去,不再为一国所独有。长铍从西周到秦汉历经五、六百年,一直是比较广泛使用的杀伤力较强的长柄刺兵,可说是伴随着初期的步兵而驰骋疆场的。但是,汉代的战争环境却改变了铍的地位,被迫它从战争舞台上退了下来。西汉以后铍便在兵器家族中销声匿迹了。在冷兵器家族中可算是最快的一员了,以致后人不但不识其庐山真面目,甚而连名称也混淆到张冠李戴的地步。


战国时期是中国战争形态发生革命性变革时期,春秋时代的车战被战国时期的大规模步兵作战取代,武器的运用也随之发生巨变,适合车战的戈被适合步战的矛、戟、以及长铍取代


战国青铜长铍

虽然曾经是很流行的兵器,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完整实物出土,铍头的形状又与短剑相似,过去的考古资料曾出土多件铍头,都误认为是短剑。秦俑坑出土第一件铍时,就被误认为短剑。后来发现的长木柲遗迹,才证明了它是一种长兵器,与文献记载相符。秦俑一号坑出土16件长铍,它由铍头、木柄和铜镦构成。铍头像一柄利剑,长度为35厘米,完整的铍最长的达3.82米,最短的也有3.59米,一般都在3.7米以上。铍头是用细绳缠绕绑扎在椭圆形的木柄上。多数铍出土时放置在陶俑身边,其中有一柄铍还握在陶俑手中。秦俑一号坑中有403件戴介帻执长铍的铠甲武士俑,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军阵的左右侧,形成对称的作战单位。秦俑坑中长铍的发现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认识,首次恢复了铍的科学含义,填补了我国兵器史研究的空白。


秦俑坑出土秦铍

铍的称呼也随地域的不同,引用时间的迟早而揉进了方言,如关东称“铍”,关西叫“锬”,燕地名“钛”,汉时又以“恱”通“铍”了。


秦俑坑出土戈与铍的复原

《方言·杂释》:“锬,谓之铍。”秦处关西,自是称锬。秦军是一支进攻型的劲旅,长锬同强弓、劲弩、句戟、长恳在勇武的“锐士”之手,所向披靡,使敌丧胆.因而从词意上也就赋予这个“锬”字以“锋利”的意思。秦的兵力部署往往集取“疆弓在前,锬戈在后”的配置。另外,因兵器种类和兵种的不同单独进行军事编制,也是秦军事组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这其中就包括了“执铍”的步兵部队,始皇陵的陶武士俑的布置就为我们提供了形象的说明。这里包括了步、弩、车、骑等四个兵种,其中的二号坑既是自成单元的编列,又把弩兵置于最前成为众兵之首。一号坑虽然作长方阵布局,同样也是采取了“强弩在前,锬戈在后”的布阵法。把头戴武弁、身披“重甲”,手执长铍的武士单独编列,形成为两个左右对称的作战单位,足以说明铍在战场上居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未知年份的青铜铍

到了西汉初期,据《高祖功臣诸侯年表》记载,周灶带兵在砀山起事,加入了刘邦的队伍,曾以“长铍都尉”的军职身份对项羽作战,有功,封隆虑克侯。统帅长铍队,这应是秦代以铍装备、单独编制作法的沿续。

汉铍的实物,截止目前我们只发现两例,所出的两件汉铍均属铜制,通长40厘米,较战国时期的铍略长,以后再未见有关铍的文字记载与实物出土,这必定同汉代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有关。

西汉初年军队使用的主要武器,据晁错向文帝上疏中说,依然是长戟、矛、铤、弓弩、剑掦之属。但这时汉家的作战对象是出没山涧、善于骑射的匈奴民族。这些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强悍民族入寇内陆“攻城屠邑,驱略畜产”,都带有突袭的性质,很少在平原易地展开两阵对垒,因而长戟、矛、铍等这一类长兵器虽不可缺,但却很少用场。只有在“平陵相远,川谷居间、仰高临下”的地带,弓弩才胜过短兵而在“曲道相伏、险恵相薄”的地带,剑矛才可发生威力,若果下马地斗,剑戟相接,才能制胜。由于作战对象和地理环境的改变,自然也引起作战手段的改变,弓弩、长剑及随后的环首刀便成为边郡良骑和轻车材官手中的利器。


汉代画像石中描绘的武库,下面向上数第三件既是长铍

同时,铍也有其本身固有的弱点:第一,铍长多大于春秋早期以前的剑长,而其身长铤短则使重心落在身的中段。以这短小的铤插入柲中,尽管有销钉的横插,也因为头重而使柲前部结合不牢固。在战斗中前刺尤可,而挥斥收器的动作都将会发生折裂的危险;第二,铍的格与剑的格作用不同,不是用以格手,而是在护柲头,还可起到固定结合部的作用,象秦铍那样。但这种作用毕竟是很脆弱的,因为椭圆格窄銎的内容量甚小,反而减低了嵌制木柲的力量。即如长沙紫檀铺楚铍虽然在柲装进銎口的结合部再用两块木板夹紧,外缠丝织物,但也非万全之策。前面这两大弱点就使它同汉代的铁矛、铁铤、铁戟比较起来,可说是相形见绌的了。这当然也是决定它被淘汰的因素之一。


汉代长铍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凯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古神兵之 铍 (上篇)
冷兵器,铍
秦帝国纵横天下的秘密:锋披天下的青铜兵器
秦风悠悠,铁骨铮铮,杖剑而歌;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兵马俑地下军团重现“虎狼之师”
中国古代青铜兵器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