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病找病?医生如何慧眼识别躯体化障碍

导读


临床各科都会遇到这样的就诊者:他们都有一些经多方检查难以诊断又难以缓解的症状,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头晕及乏力,并或多或少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这时,我们就应当考虑就诊者是否存在心理障碍了,而不是一味去做无谓的检查。

有突出的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以多种躯体化症状为突出表现,常见症状有失眠乏力、头晕头胀、胸闷气短、心悸、心口不适、腹胀、腰酸背痛,以及其他不固定部位的疼痛等。焦虑、抑郁情绪或被掩盖,或因对心理疾病的不了解而被忽略。就诊者即使确实存在某种躯体病变,但往往不能解释其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以及其痛苦与优势观念。


就诊者极少去精神心理专科就诊,而选择综合医院诊治。又因躯体症状各异,往往去不同的专科就诊,常反复检查无果,长久治疗无效,辗转多家医院诊治,花费不菲,而病人却处于痛苦中。


资料表明,在非精神专科综合医院门诊中,就诊者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总发生率在40%左右,内、外科住院病例中,其比例在1/3~1/4,其中大多为躯体化障碍,可见这类病例不在少数。



三个问题可做初筛参考

各科临床医生都应重视精神疾病病史的询问。以下3个问题,可作初筛参考:1.是否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2.是否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3.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没有发现能够解释的原因?以上3个问题如果有2个回答“是”,符合躯体化障碍的可能性就达80%左右。


根据以上病史及临床特征,排除器质性疾病,或即使确实存在某种躯体病变,但其症状的性质、程度往往超过该病本身所能解释的合理范围,都需考虑躯体化障碍。


当然,临床上要排除器质性疾病不是一件易事,特别是一些少见病,常被误认为无器质性疾病。有些疾病的早期,特别是肿瘤早期,病征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相关检查阴性,患者又恰有一些心理不愉快的病史,这可导致误认为躯体化障碍。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始终都要警惕是否有器质性疾病的存在,或是否有躯体化障碍与器质性疾病共病情况。总之,诊断躯体化障碍必须综合分析、慎之又慎。



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了

躯体化障碍的病因迄今未完全明了,现主要考虑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


一是遗传因素。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正如有的人性格较内向,有的人对疾病多疑虑等。


二是社会心理因素。众所周知,不愉快事件可引起情绪低落,很易引起焦虑或抑郁的发生。有易感者,突然独处,或是女性产后、更年期,有时一些小事亦可引起抑郁。


三是其他。例如,既往常用的降压药利血平,一些肿瘤化疗药物等,少数易感者可引发;有些可为医源性,如片面给就诊者扣“冠心病”帽子,使就诊者产生顾虑,甚至抑郁。


现代研究表明,躯体化障碍不仅是心理上的问题,而且存在神经生物学因子的病理生理改变。目前认为,躯体化障碍主要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正是这些相关物质的紊乱,而产生了一系列顽固的临床症状。



中重度患者需用药治疗

躯体化障碍给人带来的危害和痛苦是巨大的,故一经确定就必须治疗,不能听之任之。有些高血压患者单纯降压治疗效果不佳,一经抗焦虑、抗抑郁治疗,血压就很快下来了。


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心理治疗,亦称心理疏导;另一种为药物治疗。前者,一般由专职心理师或临床医师采取与就诊者谈话的方式,使之得到心理的宣泄、疏导,以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让疾病得到缓解和治愈。


一般来说,心理疏导较适合于症状轻者,以及一些有偏执思维的年轻病人。中重度者,因其多有神经生物学因子紊乱,药物治疗必须同时进行。现在已有许多针对上述神经生物学因子发挥作用的药物,改善躯体症状作用明显,并能很好调整就诊者的心理状态,治疗效果可靠确实。


常用药物主要分两大类,一是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类药物等。二为抗抑郁药,亦可用于重症焦虑、失眠者,对改善躯体化障碍者的各种顽固症状有很好作用,常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奥氮平、盐酸氟西汀、盐酸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药物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病情越重,疗程应越长。重症者急性期治疗6周~8周,维持期治疗12周~16周,巩固期治疗16周~24周或更长。轻、中度则可酌情缩短疗程。不能间断用药,最后停药一定要逐步减量、逐渐停用,不能骤停,以防复发。有些属难治性的,则必须与心理专科医生多联系、多请教,必要时转专科诊治。



器质、心理疾病“两手抓”

躯体化障碍在心内科常见,胡大一教授提出“双心服务”的理念,既要予以心血管器质性疾病的诊治,又要注意躯体化障碍的诊疗。但另一方面,躯体化障碍在神经科、消化科等各临床专科也都很常见,手术科室、耳鼻喉科等亦不例外,术前更必须有所认识。


可将“双心服务”通称为“双病服务”,即同时予以器质性疾病与心理类疾病两方面的服务。将这一理念在各临床科室全面推行有一定意义。


临床医生了解和熟悉躯体化障碍的诊治,可大大提高临床医疗质量,亦可避免一些因“久治无果”或“手术效果不满意”而产生的医疗纠纷。(文/江苏省苏州永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王维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难以解释症状的诊治
超纯干货 | 心因性疼痛的临床表现
神经症症状
精神病学中级职称练习试题
医学难以解释症状的临床实践与思考
什么是神经官能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