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论精华 | 24条经典书摘带你深入理解“投射”与“投射性认同”



作者:沙夫

来源:本文节选自《投射性认同与内摄性认同——精神分析治疗中的自体运用》书摘


1、作为治疗师就要积极主动地愿意接受来访者心态的感染,愿意感染对方传递过来的抑郁、焦虑、愤怒、仇恨、绝望、痛苦、悲哀等等,然后再内心通过这些情绪的投射认同与内摄认同进行正念观察,产生理解接纳,带着悲悯慈爱。


如果是一个完美的精神分析过程,治疗师再把正念观察,理解接纳,悲悯慈爱这三种心态“传染”回去给来访者。这样就完成看一个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过程。


2、将工作聚焦于移情的原因是为了让共情具有可操作性。


3、治疗师的自体是一种治疗工具,对患者而言,他是一个有用而必需的客体,而如何使用这个客体又取决于治疗师对患者心理动力的理解。


4、一个治疗师实施的动力源于投射性认同和内射性认同所引起的心理机制。投射性认同和内射性认同机制会决定个体、伴侣和家庭的发展,并且它们在团体、社区、艺术和媒体中也起到作用。


 


5、西格尔:“投射性认同是将自体的一部分投射到另一个客体的结果。”


6、施泰勒对投射性认同的定义:它是一种原始机制,其中自体的一部分被投射出去,进入到客体里。 投射性认同的目标有:除去自体的这个部分;攻击客体;与客体的一种原始的交流。


结果有:自体和客体间缺乏分离;对客体的觉察方式发生改变;因丧失了被投射的部分,自体被损耗了。


7、投射是一个精神机制,但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心灵状态。


8、人际心理互动中的操作分成三个阶段:(1)去除自体的一部分,并给其他一些能接收到的人(2)迫使其他人体验这个部分(3)然后再把它从其他人那里拿回来。


9、投射性认同的目的:(1)防御:自体与自己不想要的部分保持距离,并认为这是其他人身上的。(2)沟通:通过迫使接收者体验到一系列类似自己的感受,自体感到被理解。


(3)客体-联接:在与足够独立的接收者互动中产生投射,同时由于接收者与自体并非迥异,能容忍一些错误的知觉,从而产生一体的感觉。


(4)心理变化的通路:投射之后再内摄,自体被接收者改变,这种情况常常在母婴关系、婚姻关系或者患者——治疗师关系中发生。


 


10、科恩贝格:
投射性认同:将内在经历中无法忍受的部分投射到客体身上;和被投射的部分保持共情;通过防御内在经历中无法容忍的部分,试图控制客体;无意识中诱导客体与它被投射到的部分产生实际的相互作用。
投射:压抑内在心理体验中不能接受的部分;将这部分体验投射到另一个客体身上;对被投射的部分缺失共情;通过有效的防御疏远这个客体,与它保持距离。


投射中既没有对被投射部分的共情,也没有引发客体去回应被投射的内在经历。


11、接纳:投射性认同是个无意识的内心过程,其中的冲突包含在自体中或被投射到一段关系中。接纳进一步指出配偶双方都参与了投射性认同这一过程,用现代术语来表达就是,双方都同时是投射者与被投射者。


所以接纳将婚姻描述为一个互动的令人满意的共谋系统。这里的投射性认同是一个互动过程。接纳觉得婚姻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每个配偶重新内化这些投射的冲突。


12、科恩贝格:


投射是一种正常的防御机制,它包括了:


表达某种不能被接受的内在心理体验。

将这种体验投射到某个客体上。

对被投射的部分缺乏共情。

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御力量,回和这个客体保持距离或疏远它。

这个客体不会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

与压抑相关,而不是分裂。

这在神经症中很常见。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原始性防御机制,包含了:


1.将不能忍受的精神体验投射到某客体上

2.对被投射的部分保持共情

3.试图控制客体从而保持这种防御

4.被投射的部分会无意识地对客体产生作用

5.它和分裂有关,而不是压抑

6.常在精神病或者边缘性情景下发生


 


13、奥格登:投射是自我中被驱逐出去的部分——(自我)抵赖不让,而归结到接受者身上。


14、比昂:“价”的概念:某种性格的个体与另一个人直接会瞬间产生偶然的联结,这种本能的能力被称为价。


15、拉克:反移情其实是治疗师对病人所投射内容的反应,并在治疗师的无意识层面发生了投射性认同:


一致性认同中,这个治疗师会认同这个病人自我中被投射的部分。


互补性认同中,这个治疗师会认同这个病人客体中被投射的部分。


16、投射性认同的过程是一种曲线性上升的过程,双方的投射以快速、激烈的形式迅速膨胀。


17、博拉斯:投射性认同和它的极端:抽取性内摄。在投射性认同和抽取性内摄之间还有一个被人们遗忘的概念:内摄性认同,这是一个独立而有用的概念,它就像投射性认同的一个子阶段一样,内摄性认同提供了一个桥梁,帮助我们看到投射性认同即是一体又是二体的过程。


18、之所以对投射和投射性认同的定义难以达成共识,主要是人们对认同各个阶段有不同理解。作者们对认同过程的特点有不同看法,究竟认同发生在自体还是他人、自体还是个体、内在客体还是外在客体上。


 


19、为了避免认识到分析师也会内摄性认同患者们,这些内摄性认同的“价”,如果被觉察到,可能会比那些在煽动动作投射性认同中被激发出来的“价”更有启迪性。


20、海曼:区分内摄性认同与投射性认同:内摄性认同中主体的自我变的像客体;投射性认同中,客体的自我变的像主体。


21、桑德勒:内摄作用的三种含义:吸纳外在世界;构建孩子幻觉世界中的某个重要客体;形成超我(会被投射和被其他扭曲的幻想而改变),在孩子的意识里建立父母客体作为他的超我。


22、费尔贝恩:内摄是一种特别防御,是自我的第一个防御。当外在客体让自我感到太痛苦而无法忍受时,内摄就发生了,外在客体作为一个拒绝性的内在客体被内摄,从而被压抑。


23、海曼:有这样一种趋势:内摄快乐的部分,吐出并投射痛苦的部分。


24、梅尔茨:好的或坏的体验所带来的满足感是内摄发生的先决条件。这个循环过程是这样的:婴儿感到饥饿,母亲意识到后喂养婴儿,婴儿觉得很满足。


下次当婴儿再解饿的时候,他就开始预想那个自己需要的喂养乳房,当他得到了这个喂养乳房时,就会知足的安静下来;而如果不是他要的喂养乳房,那么婴儿就会表现的更恼怒了。


这样,婴儿在满意或沮丧的情绪状态下,建立起了相对应的想法,婴儿的思考力得到发展。思考,也就是在寻求想要的客体和得到了这个客体间创造了一个桥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Kernberg客体关系五阶段
客体关系理论
2017读书:第二章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理论基础2
心理学知名学说:克莱因客体关系学说 投射概念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 生死本能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一书部分总结
温尼科特(D.W.Winnicott):具独特观点的小儿科医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