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苔清幽,深旷空灵。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清] 袁枚


苔 音乐: 于安琪 - 苔

音乐里,听苔的声音

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长,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点也不自暴自弃,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依然象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在江南的园林里

一阵微风细雨过后

石板路,廊檐,老树上

都长满了喜人的青苔

或深或浅,或浓或淡

翠绿,浅绿,深绿,苍绿

幽静的藏于一角

不与百花异草争春

只分一抹春色

中国有句老话

叫做君子处幽

青苔正如君子的模样

一身苔痕之影

却留下令人过目不忘的喜悦

这与中国的哲学与审美

在某一种程度上不谋而合

正是先人所言:

定则生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在中国唐代的诗人之中

最喜读王维的诗句

青苔在这位唐代大诗人的笔下

充满了禅境

当我们读这几句诗的时候

仿佛置身于深林之中

古树丛深,蔽日参天

时见青苔,古老幽静

它们虽平淡无奇

但却能令人息心世俗

回到最淳朴的人生初相

正如那一抹抹青苔

沐浴着春风细雨

它一尘不染,如诗如醉




高山幽谷,空水共氤氲
落花寂寂,点点委苍苔
无论是林烟孤绝之处
还是寻常巷陌人家
每到春天的时候
总有一抹令人喜悦的绿色
那就是幽静的青苔


它不像牡丹那样惊艳
也不如芍药那样精巧
更不似芭蕉那样丰硕
但它却在魏晋时
便进入中国文人的视野


虽是一抹微小的青翠
却是时间赋予的深情
它有着独特的审美文化
不慕繁华,独喜苔痕
青苔,喜悦


庄子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魏晋时期,随着文学的发展
古人观察万物的视角愈发细微
青苔以其清幽古寂的气质
吸引了文人的目光
青苔色不及名花
形不及古木名树
但它却能令人心生爱怜


南朝江淹在《青苔赋》中写道:
嗟青苔之依依兮,无色类而可方。
必居间而就寂,似幽意之深伤。

魏晋时期动乱离落
许多失意的文人士大夫
以青苔的品格托物自喻
吿慰半生风尘


点苔之法,本易讲也。一副山水,通体片断,皴染已完,要细玩捜求。何处墨光不湿,阴凹处不深,加之以苔......盖点苔一法,为助山之苍茫,为显墨之精彩。
--清 唐岱 《绘事发微》

在中国的画师手中
青苔是宣纸上的一抹点缀
在山间的阴凹处
以“点苔”之法画上几笔
整个画面的精神为之一振


它的入画
是古人师法自然的心境使然
而画中的境界
也因为那苍翠的青苔
变得清幽境远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点点墨绿,深旷空灵
仿佛能让人置身于山林之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苔,喜悅。
苔如牡丹亦高贵
袁枚写苔花,其实有两首诗
中国古代文人的五大养生法
小小青苔
中国古代文人的“养生”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