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哭泣的铁拳——2006年以色列陆军征黎战记

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突然袭击以色列国防军,绑架2名士兵。以军迅速展开代号为“改变方向”的大规模报复行动。其装甲部队7月20日深入黎南部,沿着1982年黎巴嫩战争的老路直扑利塔尼河,试图一举吃掉真主党武装。但号称中东最精锐的以色列装甲兵却没有能打出预想的胜利。

双方兵力投入

在以色列内阁决定派兵深入黎南部境内之前,以北部军区只有第720、188装甲旅和第1步兵旅(哥兰尼旅)的部分炮兵、装甲兵。后经24小时战备动员,第17、19、79后备装甲旅、第31伞兵旅、第14后备步兵旅达到满员。到8月10日为止,以色列北部军区总兵力约2.8万人,达到中等规模战争的动员水平,出动坦克装甲车辆748辆、火炮217门。以空军驻扎在拉蒙特戴维的武装直升机部队也进行密切支援。

据以军情报部门分析,战事爆发之初大多数真主党武装集结在贝鲁特与扎赫勒之间的贝卡谷地、南部扎赫因地区,一线作战兵力约有一个旅的规模(近5000名),还有1.5万名拥有武装的真主党支持者随时可以参战。20年来真主党在巴勒贝克、宾特朱拜勒等城镇周围及舒夫山区修筑了复杂的火箭炮发射阵地和地下暗堡,储存了大量轻武器和反坦克武器。

以色列陆军总参谋长哈卢茨(右一)在前线视察,听取前线指挥官汇报战况。

真主党的武器大部分来自伊朗,不仅有AK-47步枪和RPG-7火箭筒,还有导弹、地雷和无人侦察机,甚至还装备有防弹背心、卫星通信设备、夜视器,在边境沿线还安装了监视设备。真主党武装纪律严明,其成员几乎都来自当地居民。他们信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决不轻易放弃阵地。以军总参谋部曾试图利用这一点,靠空中优势分割真主党武装,然后用装甲兵围歼其有生力量。

“抵抗之都”

距黎以边境约4千米的宾特朱拜勒是以军重点攻击目标之一。这个海拔981米的小镇可以俯瞰以色列北部,是黎南部边境最大的什叶派聚居点。在1982~1990年抗击以色列占领的斗争中,宾特朱拜勒以真主党的“抵抗之都”著称。从7月20日开始,以军便集中火力轰击迈龙角、宾特朱拜勒、亚龙、艾泰龙一线约25平方千米的地带,“所有突出于地面的设施都被'赏’了几发炮弹。”以军第1哥兰尼步兵旅、第20装甲旅和第31伞兵旅从鲁什哈尼克拉地区出发,以装甲兵为先锋,全体步兵乘坐装甲车辆,到24日形成对宾特朱拜勒的合围。

黎巴嫩地图,本次作战范围位于地图左下方的以黎边界

以军作战地域示意图

以北方军区司令乌迪·亚当曾经打算搞“围三阙一”,在宾特朱拜勒北方留口子,诱使城内的真主党突围,而后把他们赶到东部不利于防御的村镇中消灭,但以国防部长佩雷茨坚持在“抵抗之都”打一场硬仗。就在以军犹豫不决的两天里,真主党侦察组发现了这条通道。真主党政治局决定充分利用之,他们没有撤离,而是用通道来增援!

他们命令宾特朱拜勒以北的部队秘密潜入宾特朱拜勒城内,全军重新编为多个连级战斗队,每个连下属不同的小组,装备有迫击炮、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狙击步枪、夜视仪和防弹背心等,准备坚守防御。

RPG反坦克火箭简是黎“坦克猎手”的最爱

26日5时以军哥兰尼旅第51营首先向宾特朱拜勒以南2千米处的迈龙角发起进攻,试图在这里设置炮兵观察哨,但真主党武装早在6年前就在这里修筑了坑道暗堡。第51营刚从外围山坡接近时遭到预设火力打击。战斗持续了一个上午,真主党武装最终撤退。事后真主党的“灯塔”电视台称:“大量(以军)士兵尸体躺在被摧毁和燃烧的军车周围。”但以军只承认有4名士兵阵亡。

战后,以军士兵承认他们遭遇到“精心设计的猛烈射击”。驻守的真主党武装显然受过良好军事训练,他们先用机枪封锁山坡迫使以军伏低,再用迫击炮发射空爆弹进行杀伤。一名以军士兵说:“真主党员一直不停地开火,你无法知道子弹来自哪个方向。我们看不见他们。他们躲在地洞里,火网没有死角。那些看见真主党武装的同伴几乎都死了。”

当天6时哥兰尼旅步兵在第20装甲旅的“梅卡瓦”3坦克的掩护下,从东北方向攻入宾特朱拜勒,并向其中心地带发展。“梅卡瓦”3开始时表现不错,其120毫米主炮不停地向可疑目标发射M121型霰弹,对无装甲目标的杀伤力极为恐怖。坦克上的热成像瞄准系统也能轻松发现隐蔽的真主党士兵。然而不到2小时,由于道路狭窄,坦克纵队便多次出现堵塞现象。11时许,随后进攻的第20装甲旅一个坦克营居然在镇内清真寺附近与从西北方向突进的第31伞兵旅发生激战,原因是第20装甲旅的预备役士兵操纵坦克太紧张了。以军花了1个多小时才解决混乱局面。

真主党武装则出动大批坦克猎杀小组(由3~4人组成,其中1~2名携带RPG-7/29火箭筒或反坦克导弹的射手,1名机枪手和1名狙击手),利用城内星罗棋布的建筑灵活机动。由于“梅卡瓦”坦克的发动机轰鸣声隔几条街就能听见,几个坦克猎杀小组便结成了“口袋阵”。9时12分,编号为106号的“梅卡瓦”3坦克成为第一个“被祭祀的羔羊”,它轧上了一枚装有20千克炸药的地雷。金属流将坦克底部贯穿。4名乘员全部阵亡。

哥兰尼旅第53营突击队赶来支援,但遭到附近几所房屋内真主党武装的伏击。真主党向以军发射火箭弹,向被包围的以军投掷手榴弹,并用迫击炮猛轰前来增援的以军。结果又有8名以色列军人(包括一名少校)被打死,另有22人受伤。真主党则至少有40人阵亡。一名参战的以军士兵说:“真主党武装可能正拿着望远镜坐在远处,引爆炸弹,发射导弹,反正他们不用像我们这样费力地跑来跑去。……如果我们能发现真主党徒,那么战斗就应该结束了。”

以军士兵发现了真主党武装在民房中挖掘的秘密地道

由于交火激烈,以军一时难以疏散伤员,只得冒着枪林弹雨把伤员艰难地抬到2千米之外的地方,等待直升机救援。直升机降落后,以军还施放烟雾,防止遭到真主党狙击手和导弹的袭击。每架直升机停留在地面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在战斗打响6小时后,以军伤员才被4架“黑鹰”直升机救回,运到海法市的医院。

由于26日未能解决宾特朱拜勒镇战斗,疲惫不堪的以军不得不从后方换上新部队实施攻击,但直到7月31日放弃进攻,以军也没能完全拿下“抵抗之都”。

以军士兵正在测试步枪加装的夜视瞄准镜。白天攻势受阻后,以军试图利用夜视装备的优势来进行夜间行动

实施“搜索一毁灭”战术

宾特朱拜勒受阻后以军调用第7、188、17、19装甲旅和第14步兵旅换下筋疲力尽的第20装甲旅和哥兰尼旅,并从8月1日开始重新在4条战线上向黎内陆挺进。此时的真主党没有觉察到以军的意图变化,还在大批增援宾特朱拜勒。一些真主党补给车队被以色列空军摧毁。

至8月2日午夜时分,以军第19装甲旅推进到距黎以边境6千米的阿尔哈拉村。打头阵的“梅卡瓦”坦克驶离道路进入村子时,突然遭到真主党遥控“路边炸弹”的袭击。这些炸弹大多装在涂有岩石保护色的玻璃纤维壳内,可用无线电蜂窝电话引爆。以军4辆坦克的履带被炸断,不过人员未受到伤害。以军迅速派出装有干扰机的装甲输送车、“美洲狮”扫雷车和觅雷犬来搜索和排除炸弹,然而进度不快。其实,这个地区的真主党武装人员并不多。

真正的抵抗发生在距地中海海岸约15千米的埃塔一沙卜村。以军实施了“搜索一毁灭”战术,先派遣伞兵占领前进道路两侧的山头,用坦克炮、120毫米迫击炮、155毫米自行火炮针对一切可疑目标进行射击,然后把坦克分队派进埃塔一沙卜村,试图引诱真主党武装提前暴露目标。

但真主党武装人员并未上钩。他们在预设隐蔽地域埋伏了“图凡”和“墨提斯”一M反坦克导弹小组(“图凡”是伊朗仿造的美国“陶”式导弹),打击以军坦克的侧甲。以军又有2辆“梅卡瓦”坦克被彻底摧毁。1枚导弹还击中了以军刚刚控制的建筑物,炸死里面9名以军士兵。以军直到8月4日才完全占领了埃塔一沙卜村,声称击毙了110名真主党武装人员,己方15人阵亡。

以军展示缴获的伊朗造“图凡”反坦克吊弹和俄制AT-4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以军在展示缴获装备时都特意标注其产地,以强调真主党武器装备的来源。

迈尔季欧云巷战

8月6日,以色列北部纳哈里亚有12名以军预备役士兵和3名平民被真主党火箭击毙,国内一片哗然。以军总参谋长哈卢茨命令以军展开更大规模的报复行动,目标对准了贝鲁特的南部咽喉——迈尔季欧云。

迈尔季欧云地区作战示意图

真主党在迈尔季欧云经营了6年之久,储存了大量伊朗远程火炮和火箭。这里还有一所伊朗开办的飞行员学校,专门培训利用滑翔机袭击以色列目标的人员。迈尔季欧云还是真主党的“金库”,真主党与东非国家进行钻石、军火等贸易中获得的财富大多储存在这里。迈尔季欧云是黎巴嫩政府军与真主党武装的“管辖分界区”,城外的贾尼恩高地由政府军布防。真主党认为,以军一般不愿与基督教徒居多的黎政府军发生冲突,迈尔季欧云遭袭的可能性不大。

图示:以军占领的一个真主党武装战地监控中心。室内摆满各种显示器(上),实时传输战地信息,以利指挥官进行现场指挥;其墙上挂有所在地区的卫星照片(下),用来了解以军部署。

然而8月10日2时以军哥兰尼旅步兵开始强攻迈尔季欧云,首要目标是飞行员学校和供水站。真主党利用地下坑道抵抗。以军士兵总是听到爆炸声从路边沙堆里或者路面坑洞里传出来,其实这些声音来自装满炸药的塑料桶或者成捆炸药。甚至有人看到真主党武装放出绑着炸弹的狗向以军冲锋。真主党阵地有数英尺厚的高墙拱卫,前面有铁丝网,几乎能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向以军猛烈射击。

以军立刻改变战术:步兵分队在迷宫一样的街巷穿行,一旦发现真主党火力点,便留下少数人进行牵制,大部分人避开真主党火力,寻找其他便道。许多士兵还携带特种穿墙榴弹,只需2发就能在石墙上打开洞,足够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进出。如此一来,真主党的工事体系就显出了弱点——本来火力配系是针对面前的十字路口的,可是对手却穿墙而入,从自己侧翼甚至背后摸过来。

以军狙击手也起了很大作用。一位美国战地记者说:“当真主党枪手还在物色目标时,也许以色列人已经把他勾到猎杀名单中,交给后续部队处理。”经过6小时的苦战,飞行员学校和供水站都被以军攻克。据称有200多名真主党成员被打死,以军伤亡则约有40人。

与此同时以军装甲部队冒险开进迈尔季欧云,所有“梅卡瓦”坦克均打开车厢后壁的安全门,步兵们可以随时在车内躲避战火,或者从车上取出攻坚武器和弹药。哥兰尼旅各营指挥官为保持步坦协同也在坦克上安装了备份的通信设备,充当战地移动指挥部,但这样做的后果也是惨重的。

“梅卡瓦”坦克打开车厢后壁的安全门

10日9时许第20装甲旅一个坦克营被真主党的火力莫名其妙地堵在一条巷道里。很多猎杀小组持无线电步话机突入战区,用RPG火箭筒和“米兰”导弹对以军坦克实施近距离侧击。2小时后该坦克营残部才在以军飞机和地面炮火支援下缓缓回撤,11辆坦克和步兵战车被摧毁。巷战直到8月13日才渐趋平息,以军付出25条人命,真主党武装的伤亡更大,尸体铺满了城内的街道。一天后,联合国第1701号停火决议宣告生效,以军真该离开这座血腥的城市了。

以军击落的真主党无人侦察机

苦涩的战果

截至8月14日黎以双方宣布全面停火时,以军地面部队已经推进到距利塔尼河仅5千米的舒夫山脉,不过以军越向北深入,真主党武装的抵抗就越激烈,战事进入胶着状态。以色列陆军放弃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猛插猛打,快速突破”的战术,用每天3千米的速度步步为营地向前推进。以军本希望用这种方式彻底肃清整个占领区,将真主党武装的基地完全摧毁,但直到停火的那一刻也只是打通了从帕拉姆到利塔尼河的狭窄走廊,四周的村庄和城镇依然是真主党的地盘。以军能完全控制的区域少之又少。

黎真主党游击队装备有许多先进的监控设备,从普通的白光监控摄像机到红外热成像仪,应有尽有。

据以官方统计,真主党武装在34天的战斗中总共打中了97辆以军坦克和装甲车辆,真正造成伤亡的有36辆左右,这些车辆大多是在街巷中进行调头或转移火力时遭到袭击的。“梅卡瓦”3坦克的行走部分和炮塔座圈部分最容易受损,而且真主党武装发射的弹药大多采用串联战斗部,威力巨大。

行走机构是坦克最脆弱的部分。本次作战中,许多以军坦克都因行走机构报销而无法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真主党武装表现出了旺盛的战斗意志与良好的战斗素养。他们往往近距离攻击以军车队,迫使以军专门部署突击队来对付。尽管真主党的“坦克猎杀”小组伤亡率高达80%,但依然前赴后继。1992年纳斯鲁拉执掌真主党后,将真主党武装划分为3个地区司令部,各个司令部之间独立自治。贝鲁特的真主党政治局只负责制定策略,而不直接指挥战争,使得真主党武装可以灵活选用突击、伏击和远距离狙击等游击战术。真主党对以军的部署、活动情况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了解得十分清楚,基层指挥官也能够把握住要点。

总的来说,真主党武装最终成功阻止了以军前进的步伐。以军未能迅速抵达利塔尼河。到8月14日停火时,真主党人面对数量和质量上远胜自己的对手,仍牢牢控制着贝鲁特一大马士革公路一线。要知道,以军在黎巴嫩投入的总兵力是真主党的两倍。

背景链接: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实力

真主党是阿拉伯语Hizballah的意译。它是黎巴嫩什叶派的政治和军事组织、成立于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创始人是穆萨维。该组织成立初期一直处于秘密状态,1984年开始使用真主党的名称,1985年发表声明宣告正式成立。

真主党总部设在贝卡谷地的巴勒贝克市,最高领导机构是由12人组成的协议委员会、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贝卡谷地、贝鲁特南郊和黎巴嫩南部等什叶派聚居地区,现任书记是哈桑·纳斯鲁拉。真主党除进行武装反以斗争外,还从事一系列社会活动,如开办孤儿院、兴办学校、兴建文化中心、经营诊所和建筑公司等。清真寺是其主要活动场所。

真主党武装主要由从伊斯兰阿迈勒运动中分裂出来的力量组成,其组织严密,装备精良,拥有正规军5000人和民兵1.2万人,主要重型装备为火炮和火箭炮。伊朗在当地还驻有300~400名革命卫队作为军事顾问。

真主党有一个军事机构,专门负责武装人员的招募,训练和制定军事计划。目前武装的训练营有2个,1个在贝鲁特南郊,另1个位于贝卡谷地。队员们不仅白天接受诸如射击、格斗、侦察、过障碍物、埋设炸药等军事训练、晚上还要接受夜间训练,学会如何摸黑靠近敌人而不被发现。

此外,他们还要学习军事理论。一般训练时间为3个月,要求十分严格,其强度不亚于正规部队。据悉,真主党要求其成员严守秘密,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兄弟姐妹,甚至连妻子儿女都不知道。真主党对它的军事实力甚至党员人数守口如瓶,从不向外界透露,就连纳斯鲁拉也不例外。

2000年真主党武装获得了数十门伊朗制造的“法迪尔”-3型火箭炮,口径240毫米,射程40千米,能打到以色列重要城市海法,最近以色列一再声称,伊朗通过叙利亚领土向真主党运送了8000枚新型火箭弹,可以打到以色列的纵深地带。不仅如此,伊朗还向黎巴嫩南部派遣了伊斯兰革命卫队,负责安装火箭发射架和训练真主党武装如何发射。

据以色列情报机构称,真主党拥有上万枚火箭弹,还拥有伊朗提供的无人侦察机。在以色列看来,来自真主党的威胁远远大于来自“基地”组织或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威胁。因此以色列军方早就制订了多种针对真主党袭击的预案、或许这次行动早在其预案之中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黎以局势评析 原创于: 2006-07-19 10:01:32
以色列是如何发现黎巴嫩挖掘隧道的?
杀疯了!梅卡瓦坦克神话破灭,以色列赶紧做了这件事,脸有点疼
以色列空降突击队
本轮巴以冲突已造成超1600人死亡 以方宣布“全面封锁”加沙地带
以色列面临两面作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