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解东北战场:三战四平,错在哪?邓华事后回忆:过于轻敌不重视

又要重回四平战场。

这是我们第三次将目光凝聚在四平。林彪北占公主岭,南夺开原。杜聿明清楚的明白,这个信号证明,林彪要开始打四平了。

这座沉寂了一年多的城市,将再一次燃起硝烟。

四平的守军并不多。

林彪在进行夏季攻势外围清扫作战中,陈明仁南调部队回撤的同时,四平西翼的87师马上收缩,以损失260团的代价逃回了四平。与此同时,13军54师160、161两个团也撤到了四平。

所以,林彪当时的判断,四平城内敌可战部队仅有87师和54师的四个团,以其3000团编制而言,可战主力最多12000左右,算上城内保安团,扩大估计为18000人左右。

但事实上,据后来不少国军将领及国军战史描述,当时的四平城,除了明确存在的四个主力团及保安团外,被打废了第88师立马以暂3师补充了部队。

四平城内居民也几乎全民皆兵,各级行政机关防卫力量,如路警、邮局警察全部上阵,合计兵力3.5万有余。

负责四平城四平角攻坚的邓华,曾根据侦察情报判断,城内防守力量在3万左右,请林总考虑增派一个纵队或至少两个师强化四平城攻坚力量。

但林彪没有采纳。

最后,四平攻坚力量为两个纵队外加1个师,合计7个师,约6.5万人的兵力。

如按林彪预估兵力,优势比为3.6:1。如按邓华所言,优势比为2:1。

这场四平攻坚战就这样打响了。

没有人质疑过四平攻坚战的艰难,即便是对东总司令部预估兵力持有怀疑态度的邓华,仍旧像大家一样,对这场攻坚战充满信心。

大家的预估时间,破城只需3-5天。

6月11日。

邓华纵队率先对四平飞机场展开进攻。驻防在这里的守军为88师1个连并附保安团2个营,战斗力不算太强。邓纵发起进攻后,全歼飞机场守军,夺占了飞机场。

飞机场一丢,蒋介石也终于意识到了东北战场的危险性。6月12日,蒋介石终于将53军调回东北,试图增强东北战场的机动力量。

这一天,林彪也下达了攻城作战的具体命令。

全军于14日晚上8点20分准时发起进攻。西南方向的1纵1师和2师务必于总攻开始前,拿下海丰屯新立屯据点。

邓华纵队独1师、独2师、独3师负责四平城西北方向的进攻。

李天佑的1纵1师、2师负责西南方向的突破,两师务必同时从西南城墙突破,以达到在城内相互策应的目的,3师正东方向佯攻。

洪学智的6纵17师在东南方向佯攻,并负责牵制东南方向的敌军向道西增援。

北面设北满独1师、独3师、独4师东满独立师骑1师、骑2师,负责阻击长春方面的援军。

南面2纵驻防开原、昌图地区,正面阻击沈阳方面的援军。

3纵、4纵(缺11师),驻防山城镇、草市地区,6纵(缺17师)并北满独2师驻防莲花街、叶赫站地区。

南满4纵11师驻防刚刚拿下不久的本溪,牵制沈阳地区的国军北上。

林彪的这套作战计划,攻城部队设7个师的兵力,阻援部队设17个师的兵力。

从布局来看,林彪的阻援兵力过度集中在中长铁路正面东翼西翼的防线显然是有问题的。

我们无法想象为何林彪的四平阻援防线存在着如此巨大的漏洞。想必一年前廖耀湘的东翼突袭还深深影响着林彪。

6月13日晚上8点20分。2师率先拿下新立屯。但1师在进攻海丰屯时候受阻,没能预期拿下。

四平外围战斗相继打响后,南京的蒋介石还是依照惯例在日记中感慨:

四平街被连日围攻,陈明仁指挥无方,殊为可虑,然尚能保持未为所陷,亦云幸矣。

他尚不知道,真正的总攻才即将开始。

6月14日晚上8点20分。东北民主联军总攻正式开始。

进入预定地点集结的四平前线部队分别从西北、西南、东南方向发起猛攻。

2师仅用了25分钟便成功轰塌西南端一小段城墙,率先打开缺口,冲入道西西南角,占领阵地。

此时的时间是14日晚上8点45分。

由于协力配合的1师尚在海丰屯攻坚,从西南方向城墙缺口突入的2师立马迎来了城内敌军的集火。

直到15日凌晨两点,1师才打开西南方向的另一缺口,总算和2师取得了连击。但是,这两个师因为突进占领阵地较小,两个师的兵力无法全面展开,猬集一团,在敌军的第一波集火下,损失的相当厉害,直接影响到了后期的作战。

而西北方面的邓华纵队进展更为缓慢,始终没能突破城墙防线。直到17日夜里,邓纵才突破城西北角。

17日,李天佑、万毅向林彪汇报战况。1师、2师目前损失较大,难以在西南角狭小空间内展开,并存在坚守缺口阵地的困难。

在18日和19日两天,林彪相继调道东东南角的6纵17师加入战斗接替1师。道东东北角的3师接替2师继续进行攻坚作战。

17日至20日,在这四天的重要关头,道西战斗收获颇多。

19日。邓纵独1师、独2师相继攻占打大红楼、陆军医院

20日。邓纵独3师攻占了电业局。6纵17师攻占了敌核心守备区。1纵3师顺利攻占了火车站。

道西阵地沦陷,陈明仁赶紧离开了司令部,转至道东地区指挥战斗,其胞弟陈明信也在核心阵地被俘。

道西战斗清点,西北、西南两翼的1纵1师、2师和邓纵的独1师、独2师全部受到重创,林彪下令暂时撤至后方休整。

21日,即将对道东展开进攻时,道东实际作战主力有1纵3师、邓纵独3师,6纵17师,合计才3个师的兵力。

接下来,四平的战斗要在以天桥为核心的铁道战场打响。

四平天桥连接着道东道西两块城区,虽不是唯一通道,但却因为位处城区主干道,又是一处斜坡,成为当时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道东战开始。林彪又将在莲花街一带的6纵18师投入战场。

这是一场解放战争历史上的残酷巷战。英勇的东北将士们将在这片仅30平方公里的地方,争夺天桥,并对城区展开逐屋攻坚。

23日。当新一轮的进攻开始时,战士们才发现,与道西的分散建筑相比,道东战场才是真正的考验。

陈明仁命令部队以天桥为核心,分沿铁道驻防,建立起了道东阵地。我军部队对天桥发起进攻时,天桥斜坡上的敌军依高射击,因四平斜坡上放着大量粮物,有些黄豆包被流弹打爆,黄豆顺着斜坡滚下,国军惊讶的发现,从斜坡下往上冲刺,踩在黄豆上根本站不稳。

87师的一部分守桥士兵负责顶着黄豆包,只要桥下我军冲锋,立马扎开黄豆包往下撒,这个办法在天桥防守中起到了奇效。

5天的道东进攻战,在北面进攻的邓纵独3师始终无法突破铁道防线。最后仅有1纵3师、6纵17师、18师取得了重大突破,压缩敌人到东南方向天主教堂。

林彪不得已又抽调6纵16师加入独3师方向。

加入16师的北线进攻,刚突破铁道防线,随即又被打退。

道东攻坚陷入僵局。

而被林彪抽空的那条谷道防线,也仅剩下了北满独2师一个兵力。这条谷道缺口,正是一年前廖耀湘的成名之战。

这个缺口也将在几天后不断折磨着林彪,迫使他四平攻坚战中无奈失败。

敌人的救援大军出发了。

在敌人救援开始前,杜聿明仍旧是老办法,刚刚被我军占领的本溪是心腹之患,必须除掉。

所以,杜聿明救援大军的第一战发生在本溪。本溪我军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仅拖了三天,本溪便宣告失守。

6月20日。救援总指挥郑洞国在铁岭训话,传达蒋介石电令,全军务必全力北上,猛冲猛打,务必于6月30日打进四平城。

郑洞国的救援计划特有意思。

他和杜聿明商讨救援计划时提出:中长铁路东翼皆为山地,便于隐藏。他断定林彪的打援部队一定在西丰、辽源地区集结待命。

所以,他安排了廖耀湘的新6军从东翼出兵,专门对付林彪的打援部队。只要廖耀湘能缠着林彪的打援部队,长春新1军同时南下牵制,他率领其余两支部队从中长铁路正面和西翼突破不在话下。

果然,郑洞国猜对了。

林彪的阻援战场,因为6纵16师、18师的抽调,原3个师驻防的莲花街、叶赫站防线仅剩下北满独2师,几乎是真空防线。

林彪得知廖耀湘的新6军出发后,在后方休整的1纵1师、2师立马前进至叶赫站地区,增强缺口谷道防线。

从20日起,郑洞国亲率93军、52军195师及53军北上。

从铁岭至开原,郑洞国走了6天的时间。

这是不正常的6天。城难之危,郑洞国再谨慎,也绝不会做出这么愚蠢的行为。

6月25日。当他听到廖耀湘报告:在八棵树的169师受到了猛烈攻击。

郑洞国立马下令,93军、53军务必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北进,趁此机会一举打通中长铁路。

这场救援,郑洞国甩出来的大包袱起到了奇效。

26日,卢浚泉的93军和2纵3个师全面接触,在开原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卢浚泉的93军猛打猛冲,破开原,夺昌图,将2纵逼退到泉头地区

而大包袱廖耀湘为实现郑洞国的救援计划,命令169师死守八棵树,掩护主力侧翼,新14师和22师在铁路东翼大胆穿插,继续调动林彪来围攻他。

仅仅一天后(即27日),刘震的2纵防线再次告急。他所负责的正面防线因西翼、东翼没有友军协防,极其被动,有点挡不住。

当天,林彪又从四平调出了调6纵16师和邓纵的独1师、独2师。

这两支部队的任务,6纵16师继续去填补被他抽成真空的缺口谷道,邓纵的两个师去填补即将被击穿的2纵防线。

27日这天,四平环郊的公主岭、昌图、郜家店(gao四声)等地全部失守,国军救援大军已经全面压向了四平。

几乎是从这一刻开始,郑洞国已经全然掌握了四平战场的主动权。

一直以来,关于四平攻坚战的后续战役,都被解读为林彪是在打援。

但从道东攻坚受阻,林彪开展的后续一切调兵行动来看,他显然是为了堵住廖耀湘,防止它再次在四平战场上演一年前的“捅腚奇迹”。

一切的行动目标,也只是因为廖耀湘的两个前进师在林彪的缺口谷道穿刺成功,两个前进师已经进占莲花街和郜家店

而在四平东翼,敌53军没有遇到任何阻击,顺利奇袭了八面城,转身就旁敲2纵侧翼。

到了28日。2纵的阻击阵地实在顶不住,请求后撤。林彪同意其后撤,但又赋予了另一项任务:后撤的目的,不是直接撤退。

而是让开阻援防线,向后穿插再夺昌图,配合东翼部队攻击廖耀湘的后腚。

但是,此时要在国军密集的战斗群里转进到铁路东翼,已经不可能。

2纵后撤途中,53军也贴着2纵行军,开始向着廖耀湘的侧翼进发,保护廖耀湘。

2纵最后也没能实现成功转进,林彪便向各纵队下达了紧急撤退命令,所有部队除佯装进攻外,必须立马撤出四平战场。

6月30日。郑洞国大军进入四平,四平攻坚战宣告结束。

四平危机解除后,十几天前还在日记中指责陈明仁的蒋介石,立马发来了嘉奖电令:

各同志九死一生,为党为国,忠勇壮烈,激战十八昼夜,发扬黄埔革命精神,不惜牺牲到底,保卫疆土,誓共存亡。

碧血丹心,可以泣鬼神而动天地,乃邀上帝眷佑,卒能使我四平转危为安。

伴随蒋介石嘉奖电令而来的,还有作为军人最高荣誉的“青天白日勋章”。

在四平东南一隅坚守成功的陈明仁在那一刻享尽荣光,当然还有后来的落寞。

四平攻坚战,毫无疑问是一场漏洞百出的失败战役。参加四平攻坚的主攻师中,基层营、连、排建制全部残损,几乎可以用重创来形容。

战后,东总官方的战情通报,此次作战歼敌1.7万余,自身伤亡1.3万余。

但1纵1师参谋长丁甘如将军曾经接受记者采访,他说那次的四平攻坚战,我军伤亡4万人。

参与四平攻坚的主攻纵队,1纵、邓纵以及后来加入战场的6纵,各纵队将军回忆如下:

万毅将军回忆录中,1纵伤亡6808人。

李作鹏将军的回忆录中,邓华纵队伤亡3000余人。

洪学智将军的回忆录中,6纵伤亡4000余人。(另:李作鹏将军回忆录中提及,6纵伤亡5000余人)

参加这场四平攻坚战的东北老兵,事后大多不愿回忆那一幕幕的残酷画面。它是无数老兵们心中的伤痛。

如今的四平城,留下了太多英雄的痕迹。有英雄广场,有胜利广场,有烈士塔,有四平战役纪念馆。这座城市的故事,还将继续存在着,它还将在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今天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这场没有完美解决的攻坚战,将在1948年的3月,以23个小时的破城速度,为那些倒下的英烈,重新送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邓华将军上门拜访林彪,离开后,林彪愤怒地掀翻了桌子
打四平前功尽弃,打锦州差点半途而废,打天津,林彪说,三天拿下
林彪7万对陈明仁2万,陈抬棺而宣:我败我进去!结果如何?
国共''四战四平''战役
1947年东野只歼敌28万?一开国中将晚年透露:因为林彪不敢打攻坚
四平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