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路军第115师挺进连云港始末

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115师师部和山东省战工会长期驻扎在连云港东海县西朱范村周边,第115师343、344旅等部分师主力部队都曾经战斗在连云港地区,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蚕食”“清乡”等侵略企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连云港地区成为了整个山东抗战的指挥中心,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士榘、谷牧等党政军首长在此指挥作战,渡过了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

化整为零、开枝散叶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1个特务团。其中,第115师由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5军团和陕南红军第74师等部编成,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下辖第343、344旅和独立团等部。

随着抗战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日军加大了对占领区的控制。面对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革命火种,持久抗战,中共中央决定将第115师化整为零、开枝散叶,建立更广泛的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发展游击战争。6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派八路军第115师进军山东。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战略任务。会上,毛泽东再次提出:派兵去山东。

1938年12月,第115师代师长陈光、政训处主任罗荣桓率师部、第343旅686团等从晋西灵石县出发,对外以八路军东进支队的名义挺进山东,经冀南、鲁西,运河西、泰山西,鲁南一线,沿途创立发展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第115师师部到达鲁南后,为打破日伪顽的封锁和包围,制定了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向北联结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向西北联系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向东南打通与华中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联系的作战方针。为此,第115师决定派主力部队挺进山东滨海地区。

主力挺进、成为中心

全面抗战时期,连云港地区以陇海铁路为分界,路北赣榆县、东海县属山东抗日根据地滨海区,路南灌云县、东海县属苏北抗日根据地淮海区。因此,连云港地区是华北山东抗日根据地和华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结合部,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也是侵华日军海上重要补给线。

1938年12月,第115师343旅685团先期以苏鲁豫支队的名义挺进苏鲁豫边区的微山湖地区。1940年1月,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奉师部命令,扩编为新东进支队,支队长梁兴初。东进支队东跨沭河,向滨海南部发展,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南北对进,共同开辟了滨海抗日根据地。8月,东进支队由山东临沭县进入连云港赣榆西部地区,击溃了顽军一部,并在赣榆欢墩埠、徐班庄一带短暂停留,公开招兵,宣传抗日,成为第一支进入连云港地区的八路军主力部队。

1940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进入山东的第115师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共编为6个教导旅,其中686团被编为教导2旅6团。11月,陈光、罗荣桓率师部抵达沂蒙山区,与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汇合。沂蒙山区多群山峻岭,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人民群众生活十分贫困,加之长期战乱、日伪烧杀抢掠和经济封锁,山区条件更加艰苦,部队和人员供给严重不足。从坚持长期抗战考虑,山东党政军指挥机关需要迁至一个物质条件较好,形势比较稳定的地区。经研究决定,最后选定位于山东东南部的滨海南部地区,作为领导整个山东抗战的指挥中心。

1941年3月,第115师师部和山东分局机关东渡沂河、沭河,进驻滨海地区。为扩大和巩固滨海抗日根据地,打破日伪海上封锁,第115师教导2旅和山东纵队2旅一部,向陇海铁路终点连云港北部的赣榆县青口及沿海地区进军,发起青口战役,取得了第115师主力东进滨海抗日首次大捷,收复了从柘汪口到下口之间的海岸线和广大地区,打通了从海上与华中及胶东等地的联系,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海上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相对稳定地长驻滨海区打下了基础。从这时起一直到抗战胜利,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绝大部分时间驻在滨海区,滨海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第115师教导2旅6团跟随师部一直在滨海南部的连云港赣榆、东海地区坚持抗战,参与了连云港地区海陵反“蚕食”战役、赣榆战役、保卫海岸线战斗等。因资格老、成立早、战功大,在滨海地区坚持抗战时间长,被滨海抗日军民亲切地称为“老六团”。抗日战争期间,连云港赣榆、东海地区有數千名优秀子弟参军,被编入“老六团”。1941年7月7日,第115师教导2旅在赣榆县马鞍山动工兴建“抗日烈士纪念塔”,以此纪念抗战以来全旅牺牲的抗日英烈。

并肩抗战、铸就辉煌

与此同时,第115师黄克诚部挺进华中地区,与新四军一道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第115师344旅687团、688团等部改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2支队。1941年2月,第2支队整编为新四军第3师8旅。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长期战斗在包括连云港在内的苏北地区,创建了淮海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新四军第3师赴延安学习干部队途径赣榆县小沙东海面,与日军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海上遭遇战,史称“小沙东海战”。第3师参谋长彭雄、第8旅旅长田守尧等16位新四军指战员长眠于赣榆抗日山。1943年10月,以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1营为基础组建的新四军第3师8旅23团调入连云港赣榆地区,归属滨海军区建制,改称滨海军区第23团。此后,第23团长期驻扎在赣榆地区坚持抗战,直至抗战胜利。

1942年4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成立滨海地委,归山东分局直接领导。经过我党我军的艰苦努力,滨海地区的抗战形势逐步稳定,形成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第115师和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师政委、代师长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实现了山东党政军的一元化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始蓬勃发展,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成为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块最有实力的敌后根据地之一。与此同时,原山东分局直属的滨海地委升格为滨海区委,组建区党委、军委和专员公署,同样,滨海地区也成为山东五大抗日根据地中实力最强的一块。抗战结束时,连云港所在的滨海地区,八路军主力部队从无到有,发展到3.6万人,民兵发展到4万余人,自卫团发展到11万余人,拥有土地2.65平方千米,人口500万。

全面抗战时期,尤其是山东抗战最艰难的1941年至1942年,连云港人民和第115师部队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他们为部队送粮食、腾房子,积极报名参军,投身革命洪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厉害了我的哥!赣榆首部大电影《青口十八勇士》筹备!演员阵容强大!
“万岁军”第一师历史上的第一与唯一(三)抗日战争时期(1)
八路军新四军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在抗战中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仿佛我是天外来客,却有到家的亲切感”
抗日根据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