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奴隶到将军原型罗炳辉将军及115师长陈光在山东的战斗岁月

一,罗炳辉将军在鲁南的战斗岁月

罗炳辉将军是一位统率千军万马、屡建战功的杰出军事家,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36个军事家之一,也是云南籍唯一获此殊荣的将军。毛泽东评价他“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罗炳辉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1月,罗炳辉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5月任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2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等职,率部转战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津浦铁路两侧,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解放战争中,他从皖南转战鲁南,在枣庄指挥了界河伏击战、韩庄战役、枣庄战役……谱写了一曲曲壮歌,回溯历史,让我们追溯他在鲁南的战斗岁月。

由淮南移师鲁南首战界河

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党蒋介石积极准备发动全面内战, 中共中央不得不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政治方面同意由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组成“三人军事小组”,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 军事方面制定了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作出了“发展东北, 巩固,坚持华中”的部署。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1945年9月,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奉命从淮南北上鲁南,执行新的任务。1月底,罗炳辉率部抵达山东滕县东北的龙阳集结,为新四军首批入鲁部队。这时,蒋介石调集的军队正沿津浦、平汉铁路北进。其中,由伪军第3方面军改编的国民党第5路军吴化文部由徐州进至山东滕县。新四军第8师、罗炳辉第2纵队的第5、第9旅奉命在滕县界河地区伏击。

11月2日夜,新四军、八路军各部队按命令进入各自地域,隐蔽待命。3日8时许,吴化文部先头部队由在济南投降的日军1个大队为掩护,沿津浦铁路以西公路北进。下午1时,吴化文部后卫离开北界河13公里,罗炳辉命13团派第1营直插北界河。盘踞北界河的1连守军招架不住突然袭击,退回南界河据点。13团顺利占领了北界河,斩断了吴化文部南逃之路。此时,8师、5旅、9旅遵循罗炳辉的指挥,放过为吴化文部开路的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从公路两侧山上冲下来,分割围歼吴化文部。吴部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生力量大部被歼,第6军军长于怀安等纷纷缴械投降。吴化文丢下部队,由几十名亲信卫士和骑兵护卫,飞奔逃进日军队伍里。两个多小时的伏击战, 歼灭吴化文部3000余人。界河伏击战是罗炳辉在陈毅司令员统一指挥下周密部署的结果,也是罗炳辉指挥第2纵队由淮南到达鲁南后的第一个大胜仗。

攻克韩庄守住山东南大门

界河伏击战后,罗炳辉指挥第5旅第13团继续围攻吴化文部第7军的1个团和土顽约1300多人据守的南沙河。敌人大部被歼,少数突围者被14团和8师俘虏或击毙。

打下界河,津浦铁路中段南到滕县、北至兖州20多公里地域被我军控制,蒋介石沿津浦路运兵北上的计划破产了。11月11日,毛泽东接到陈毅关于界河伏击战的报告,即以中共中央名义发电报向津浦前线指挥部表示祝贺,同时要求:“为准备战胜敌人必然要来的大举进攻,除集中与整训部队外,必须创造更广阔的战场,向南北扩展铁路线的占领区,拔除临、滕、邹、兖地区的据点……”陈毅召集界河战役参战部队团以上干部开会,传达中共中央的贺电后指出,国民党陈大庆的第19集团军已由徐州进至临城(今薛城)一带,我们必须从全局考虑,准备打大仗,扼制敌人北进行动,掩护八路军主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会后,罗炳辉指挥第2纵队向南行动, 投入反击陈大庆军的战斗。

根据山东野战军指挥部命令,罗炳辉指挥第2纵队在新四军第7师第19旅配合下,11月25日晚向临城、韩庄等据点发起进攻。当晚至次日上午攻占了临城外围据点,破坏了临城至滕县、徐州、枣庄间的津浦、临枣铁路,完成了对临城、韩庄的包围。26日下午8时,陈毅和罗炳辉向担任主攻韩庄任务的第4旅第10团团长吴华夺下达电话指示:“迅速打下韩庄,坚决消灭拒不投降缴械的日伪军,关住山东南大门。只能胜,不能败,速战速决!”

26日晚8时,我第2纵队第4旅第11团的1个营炸毁了韩庄南的运河大铁桥,截断韩庄敌人逃路,徐州敌人也无法增援韩庄。吴华夺抓住战机,带领两个营和兄弟部队猛扑韩庄。敌伪军司令张来宇,还有镇内未降的日军依仗四周的壕沟和碉堡固守顽抗。我军先后组织六次冲锋皆未取胜,黎明时分天降大雨,罗炳辉亲临战场指挥韩庄战役。在他的指挥下,我军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迅速组织冲锋队。每位队员头顶八仙桌,桌上覆盖棉被,由于雨大裤子都浸透雨水。腰别手榴弹,手端机关枪的冲锋队员们,以这样“奇异”的装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冲进敌阵,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打得日伪军们措手不及,后续大部队随即跟上,痛打落水狗。困于韩庄的日伪1个中队自动放下武器,伪军张来宇部800余人大部被歼,残部企图逃向徐州,因大桥被毁而纷纷坠入运河身亡。战后,罗炳辉在4旅旅长朱绍清、政委高志荣陪同下到10团视察,高兴地对吴华夺和指战员们说:“你们打得好,打得漂亮,我们占领了韩庄,就把住了山东的大门呀!”

新四军占领韩庄后,在陈毅统一指挥下,罗炳辉具体指挥第2纵队向徐州来犯之敌反击,迫敌国民党军退缩徐州城内。1946 年1月13日,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生效,津浦线的战役暂告结束。

生命中最后的枣庄战斗

1946年1月,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机关合并,5月,罗炳辉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 协助陈毅军长在鲁南前线指挥作战。就在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实现停战而奋斗时,蒋介石却暗地里紧锣密鼓,调集人马,将其远离前线的部队主力秘密运送到解放区边缘的战略要地。

1946年5月中旬,山东形势骤然紧张。国民党在徐州、济南和青岛集中了三个正规军和收编的伪军共20余万人,还组织了大批“还乡团”,不断向山东解放区进行“蚕食”。面对这种形势,1946年5月30日,陈毅司令员电报中央:“我们拟就一个照会,分别致南京三人委员会及北平执行部,拟于5日送出,10日不得答复,即于11日开始夺取枣庄、泰安、大汶口、周村、张店、德州等城市。”毛泽东于5月31日电告陈毅:“告之你们已经用不着事先提出照会即可以动手攻取枣庄、泰安、大汶口等地,战况随时电报”。为了配合山东野战军反击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山东省政府于6月5日发出《紧急指示》,要求县以上机关立即整顿组织,以便必要时转入战时状态。6日,省政府又发出《为反内战准备行动的命令》,并决定省府及直属单位移驻乡村办公。山东野战军各主力兵团,向盘踞在解放区的伪军发起了自卫反击战。

在鲁南,反击重点是盘踞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国民党收编的汉奸王继美部。1946年6月9日,遵照陈毅、罗炳辉的命令,山东野战军以新四军第7师、鲁南第8师一部共七个团的兵力,在第七师政委曾希圣、第八师副师长王吉文的指挥下,向盘踞在枣庄中兴公司内的王继美部发起进攻。战役发起的前一天,新四军第七师曾希圣政委,根据罗炳辉将军的指示,决定将驻在中兴公司内的3名美国代表接出矿外。为不暴露军事计划,就写了一份请柬,派市长张福林和公安局副局长马平开车以宴请的名义,将三位美国代表接了出来,安排在石碑一个斜井的地下室里保护起来。

为了给国民党发动的反革命内战以迎头痛击,用实际行动保卫解放区,罗炳辉召集参战部队领导讨论作战方案,亲率团以上干部实地考察敌情,一同制定战术战法。王继美盘踞的中兴公司位于枣庄市区的北面,我军控制的解放区在市区的南面,中间仅隔一条东西马路。根据战斗部署,新四军第7师第58、59、60三个团主攻东南面;第59团负责佯攻,牵制敌军;鲁南第8师负责主攻西南面。

6月9日下午5时整,“轰轰轰”几声巨响,东西南几个不同方向的坑道爆破成功,中兴公司的围墙被同时炸开了几个大缺口。爆破声就是全线总攻击的信号,进攻的阵地上枪炮齐鸣,指战员们乘着弥漫的硝烟和飞沙走石,从几个突破口同时向伪军冲去。晕头转向的伪军,这时才清醒过来,慌忙钻人防御工事进行还击。围墙被炸开之后,老奸巨滑的王继美自知大势已去,无心抵抗,就让国民党第19集团军副参谋长王刚在中兴公司大楼指挥部署抵抗,自己却来了个“金蝉脱壳”。他见北面进攻兵力“薄弱”,便指挥1000多名士兵从北门突围。前面以一个连的力量拼死冲杀,后面两个连紧随其后。先头突围的刚出北门就遭到伏击,跟在后面的两个连未达北门,就遭到从西面运动过来的第八师某团的堵击。

这时,设在中兴公司大楼内的伪军司令部已被一举拿下。经一夜激战,枣庄中兴公司被攻克,俘虏国民党第19集团军副参谋长王刚及部下1413人,可就是没查到王继美的下落。原来,王继美和警卫排事先换上便衣,外面套着士兵服,准备夹杂在士兵队伍里突出北门,一见前面队伍遭到堵击,就急忙向西北逃去,连拐了几个弯以后,钻进一条僻静小巷,脱下军装,躺在担架上,命四个护兵抬着,在身着便衣的警卫排保护下,趁混乱之机,窜出西门,向西南方向逃去。逃至薛城黑风口杏峪附近,被追兵截住,王继美见逃脱无望,就从担架上跳下来拒捕,被当场击毙。这个罪恶累累的汉奸,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罗炳辉将军因长期的作战生涯,身患高血压,肠胃炎等多种疾病,却一直带病坚持工作。自从随陈毅率部入鲁后,一直协助陈毅指挥部队,转战鲁南。由于工作过于繁忙,身体状况日益不佳,经常头晕发烧。陈毅劝他离职休养,但由于形势始终紧张,工作任务繁重,他总不答应。对于他的身体状况,毛泽东也十分关心,在1946年5月20日给他的亲笔信中嘱咐道:“你身体有病,望多休养,留得青山是很要紧的。”可他总是不顾病痛,经常和大家一起,骑着战马奔赴前线,找干部谈话,召开各种会议,巡视工事构筑,有时竞累昏过去。枣庄战斗中,在峄县城的他彻夜未眠,始终关注着战斗的进展情况。6月13日,他来到枣庄,召集了新四军第7师、鲁南第8师和枣庄党政负责人会议,研究了枣庄战后重建问题。14日,罗炳辉在枣庄就当时国内形势和解散伪军等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他指出,和平民主团结,是党在和平建国期间始终不变的方针。但是,和平的道路是曲折的,有阻碍、有困难。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到处布置内战,阴谋发动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他还说,枣庄伪军王继美部被我解除武装,国民党反动派可能以此为借口向我进攻。所以,我解放区军民必须加倍警惕,密切注视动态,准备好自己的力量,为保卫和平、保卫解放区奋斗到底。

后来的几天里,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企图更趋明显了,他托宋时轮于17日赴临沂向陈毅汇报、请示工作。18日,血压很高的罗炳辉又患肠胃炎,高烧退而反弹,昏迷不醒。但只要他神智稍清晰便问:“有电报吗?”“有什么消息?”第3天,罗炳辉接受同志们的意见,回临沂治疗。21日早饭后,罗炳辉由峄县(今峄城)乘大卡车启程赴临沂,中午时至临沂市兰陵镇。不料,罗炳辉病情突然恶化,突发脑溢血,于6月21日17时逝世,时年49岁。

罗炳辉将军逝世后,中共中央于23日向中共华东局、山东军区司令部及罗炳辉的家属发来唁电,对罗炳辉的病逝表示沉痛哀悼。许多首长为他题词。其中周恩来的题词是“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同志不朽”,朱德的题词是“革命到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万古长存”,刘少奇的题词是“志在革命功在人民”。同时,华东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驻地临沂城各界人民群众、部队,为罗炳辉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安葬仪式,对罗炳辉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同日,鲁南党政军和社会各界分别在临沂、峄县城、滕县、枣庄等地纷纷为罗炳辉将军举行悼念活动。陈毅司令员在罗炳辉遗体安葬仪式上,号召鲁南军民紧急动员起来,继承罗炳辉将军的遗志,为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进攻而努力奋斗。

罗炳辉将军用生命谱写了鲁南革命的英勇壮歌,为枣庄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年是罗炳辉将军在鲁南逝世70周年,特写此文以兹纪念。

二,陈光在山东敌后

抗战开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光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旅长。1938年春,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在晋西被友军误伤回延安后,陈光奉命代理一一五师师长。1938年底,他与当时负责该师全面工作的罗荣桓(后不久被任命为一一五师政治委员),率领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敌后,与山东地方党开辟和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山东敌后四年多的战斗岁月里,他努力发展壮大我军力量,坚持山东抗战,创建、扩大和坚持山东抗日根据地,参与组织、指挥了多次战役、战斗,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他为人民革命事业、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创建鲁南根据地

鲁南是指山东南部,包括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北、淄临公路以南等广大地区。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包括泗(水)、滕(县)、曲(阜)、邹(县)、峄(县)、费(县)、临(沂)等县,人口约500万。它不仅是连接华北与华中的重要枢纽,而且直接威逼日本侵略者兖州、徐州、临沂、连云港等战略据点。1938年8月,日军沿津浦路南下,占领滕县、峄县之后,鲁南地方党组织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等武装。同时,许多地主、豪绅也拉起武装,有的接受国民党委任,有的自称司令,割据一方,且多为国民党特务所控制,暗地与日军相勾结,破坏抗战。也有一些地方武装,处于动摇状态。到1939年春,鲁南各种土顽武装共1万多人,占据着大部分山区,把我党组织的抗日义勇总队挤到了抱犊崮以东的大炉、车辋狭小地区。4月,东北军之一一师又进入鲁南,这就形成了敌、我、顽三角斗争的复杂局面。

1939年6月21日,中央军委毛主席指示十八集团军总部:要乘敌人“扫荡”后鲁南局面混乱之际,将一一五师师部、六八六团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9月,以“东进支队”的名义,进入大炉为中心的鲁南抱犊崮山区,先后拔除了白山、下石河等日伪据点。

10月3日,师直特务营一部与边联县自卫武装配合,攻克了大炉西南10余里的反共顽固堡垒——孔庄,消灭了勾结敌伪的反共土顽,击毙了首领杜若堂。同时,也争取了一些地主武装保持中立或向我党靠拢,使鲁南的形势开始好转。

10月27日,师直属队在大炉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罗荣桓政委作《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他指出:当前总的方针是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口号。陈光参加了会议,完全赞同罗荣桓的报告。会后,罗荣桓到湖西处理“肃托”错误,落实会议精神的任务便由陈光执行。陈光认为,以战斗消灭敌伪势力,站稳脚跟,打开新局面,是创建抗日根据地的首要条件和关键。他了解、分析和处理各种复杂的敌情,组织指挥部队的战斗行动。11月,他部署师直特务营、六八六团所属部队及师直属队挥师南下,组建了郯(城)、马(头)战役,解放了水陆交通要点——马头镇。之后,我军又一度攻克了郯城,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组建了抗日民主政府,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

12月下旬,罗荣桓政委回到鲁南,他和陈光一起住在大炉民主人士万春圃家里。我党我军坚决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及首长们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作风,受到了万春圃一家人的赞赏。他们便利用这个机会,亲自做万春圃的工作,使他更加靠近我党我军。

1940年1月,罗荣桓政委总结了一一五师入鲁以来的斗争经验,明确地提出了“创建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并在师直干部大会上作了动员报告。陈光在讲话中也强调:“我们要有阵地,才能坚持抗战。”罗荣桓和陈光分析了当时鲁南敌我斗争形势后一致认为:解放为恶霸地主孙鹤龄盘踞的白彦,是扩大和巩固鲁南根据地的重要战略措施。于是,决定集中师直特务团、六八六团等部队发起白彦战役。2月11日,师直属队和作战部队,分别从驻地出发,迎着寒风,冒着雪花,隐蔽而迅速地向白彦进军。 2月14日拂晓前,进攻白彦的部队已将敌四面包围,攻击部队已竖起云梯,冲破敌人的防守,功入围寨,按照预定的作战部署,经过激烈的战斗,一举消灭了汉奸顽固武装,解放了白彦。尔后,又经过了三次反复,10多天的作战,共歼敌900余人,取得了白彦战役的胜利。

白彦战役后,我被分配到师司令部做机要秘书,来到陈光身边工作。一天早饭后,我跟着警卫员,带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走向陈光的住处。那是一个单独的小院,极普通的三间土坯房。我走到门口,喊了声“报告”,陈光一面回答“进来”,一面站起身来。我向他敬礼后,紧接着说:“首长,我来报到。”陈光同我握了手,并让我坐下。我虽然多次见过陈光,仍不免有些紧张。陈光打量了我一下,像长辈一样关怀地问:“你读了几年书?”我回答说:“上了10年学。”陈光微笑着说:“那你可算知识分子了。”接着,他又直截了当地说:“你的历史、家庭和社会关系,组织已经考查了。今天,我们就谈谈机要秘书工作。机要秘书工作很多,如管理文件、材料,作会议、谈话记录等等,但现在最重要的是管理机要电报。你准备几个笔记本,今后,凡属党中央、中央军委、总部的电报指示、综合性敌情通报,要分类抄录在本子上,并很好保存,便于我们经常阅读,研究执行。对发出的重要电报,也要抄录在笔记本上,便于经常检查执行情况。这些,都属于绝密和机要,绝对不能遗失。工作要细致,不能粗枝大叶。”当他问我还有什么问题时,我说:“没有经验,怕做不好,以后请首长随时指示。”陈光的谈话,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那清晰宏亮的声音,经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1940年3月,师政治部新闻台收到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未等印出来,罗荣桓政委就将抄稿看完了,还指示我交给陈光阅看。陈光一口气看完,连声说:“很好,很好。”接着,他又重点地看了一遍,当看到一些精辟论述时就大声读起来。看完后,他要我把要点摘抄在一个本子上,以便反复地学习研究。从3月中旬开始,他利用敌人尚未对我军“扫荡”的空隙,抓紧对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等重要指示学习研究(这一时期,罗荣桓主要到驻地做调查研究),围绕对敌斗争、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发展壮大我党我军力量、创建根据地等有决定意义的一些重大问题,一部分一部分的阅读。他阅读文件时精力很集中,对一些重要段落和论点,都是一边看一边读,以加深理解,直到弄通为止。陈光对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对顽固派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十分赞赏,对于已经发生过的少数反共顽固派袭击我军、杀害我军政人员的罪行极为愤慨。有一次,他故意问我:“你怎样理解统一战线中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我看到陈光情绪很好,就说:“我还得好好学习。”陈光高兴地说:“党中央和毛主席制定的统一战线政策,就贯穿和体现着又联合又斗争的精神。结合山东,特别是鲁南地区具体情况,坚决执行,就是贯彻这一原则,也就一定能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陈光对于党中央给予一一五师的任务,即:发动群众壮大主力,创建鲁南根据地,十分重视。他联系当时肩负的重任,经常思考,必须粉碎敌人的“扫荡”,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如果不能保存自己,则其他都是空谈。因此,他在阅读研究党中央指示时,经常关注敌人的动态,在他挂的地图上,敌人的据点、兵力部署、番号、人数及我军所处位置,都标的一清二楚。

对鲁南地区的许多地主武装,罗荣桓与陈光都作了妥善处置,对抗日爱国的分别争取,组编为地方抗日游击队,对反共投敌充当汉奸的则予以打击消灭。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一些零散的地主武装已基本解决,只剩下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及国民党第十军团暂编第六师。当时,这两支部队都还抗日。罗荣桓与陈光积极对他们开展团结争取工作。师部确定由陈光出面,宴请暂编第六师师长孔昭同,谈判联合抗日事宜。孔昭同是孔子的后裔,在当地上层人物中有一定影响。为准备这次谈判,陈光口授了谈话要点,我记录后整理成一份提纲。那天早饭后,约10点多钟,孔昭同带领随同副官、马弁等10来人到了师司令部驻地哨里村边。我军接待人员陪同孔昭同来到陈光房前,陈光在门口迎接了客人。进入简陋的屋内后,围方桌坐下,又互相致意。陈光代理师长说:“欢迎孔将军前来共商抗日大事。现在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只有坚决抗战到底才是生路,妥协投降只是死路一条。贵军愿与我军联合抗日,实为民族之大幸。我本人并代表我军表示竭诚欢迎。”孔昭同首先赞扬了我军坚决抗战及取得的多次胜利,尔后,又就交换情报、日军进攻时互相援助等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次会谈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孔昭同不仅和我党我军共同抗日,在病危中还嘱咐其儿子说:“共产党、八路军不歧视、不兼并我们的部队,他们一定能胜利。你一定要听共产党的话,跟八路军走。”孔昭同病故后,儿子接替他的职务,一直同我党我军保持着友好关系,致使邹(县)滕(县)边的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以后该部队自愿编入我军。

1940年3月中旬,鲁南周围敌人各据点开始增兵,陈光判断可能是要向我根据地进攻,便指示所属部队做好战斗准备。3月19日拂晓,敌人分数路向我师直属队合击,向我警卫部队猛烈进攻。警卫部队立即还击,掩护师直属队向后转移。同时,六八六团在白彦附近也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枪声一响,陈光便带一名作战参谋和几名警卫员到了前沿阵地,指挥整个战斗。经过一天的阻击,我军杀伤了大量敌人,胜利完成了任务,于黄昏前集结,安全转移到了白彦以东12里路的刘庄。陈光回到师司令部已是深夜了,他不顾一天的劳累,直到询问清楚战斗情况后才休息。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罗荣桓政委打来了电话,我立即拿了纸和笔,准备记录电话要点。只听罗政委说:“从周围敌情的变化看,敌人不仅是进攻白彦,很可能要对鲁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陈光完全同意罗荣桓的分析和判断,并在电话里向他叙述了昨天战斗的情况,表示要立即在全师研究和部署反“扫荡”。两天后,罗荣桓回到了师政治部,陈、罗首长发出了反“扫荡”的作战指示,要求主力部队转移到敌人的后方活动,内线和外线紧密配合,粉碎敌人的“扫荡”。

4月下旬,敌人集中8000余人,开始对鲁南根据地大“扫荡”。针对敌人“分进合击”和“分区包围”的战术,我师直分了几个分队活动:司令部及所属通信营、特务营为一个梯队,由陈光率领与指挥;政治部及附属单位、警卫连为一个梯队,由罗荣桓率领与指挥;供给部、卫生部为一个梯队,单独活动。师主力部队分别转移到根据地外围机动位置,与地方武装紧密配合,伺机向敌伪据点和交通线进行破袭,配合内线,打破敌人的“扫荡”。到边缘区作战,我军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特别是给养的筹措,既要保证部队的吃饭,又要执行政策和群众纪律。有一次,为冲破敌人对师司令部及直属单位的合围,我部转移到了根据地外围东北军一一二师驻地。因供给困难,陈光便指示我带两名警卫员到附近区政府筹集粮食。我到后,恰遇东北军一一二师两名军需人员也在区政府商讨筹粮事宜。我说明来意后,一一二师一名军需稍加思考,便表示愿协助我们共同解决。经过协商,区政府下了通知,几个村的群众很快把粮食送到了我部。我回来向陈光汇报了这一情况,他高兴地说:“罗荣桓同志确定我们对一一二师以友军相待,并做了许多争取、团结工作,现在证明,都是完全必要和非常正确的。”

在我内线与外线密切配合下,经过七天的周旋和战斗,粉碎了敌人对抱犊崮山区的合围。26日,大部分敌人分路向各据点撤退。这时,司令部转移到了费县西北的常庄。陈光分析了敌情后,决定趁敌人撤退之际,歼灭其一路,以扩大反“扫荡”的胜利。这时,驻常庄东南松林的一股敌人,似要向平邑撤退,正是歼灭它的好机会。为此,陈光进行了具体部署:由特务团、六八六团、苏鲁支队分别从西、南、北三方面堵截敌人,并命令司令部的一名科长带一个连队进占常庄与松林间的要点,监视敌人行动。谁知,监视敌人的那个连队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这股敌人直奔常庄。当时,在东南方向担任警戒的又是一个缺乏战斗经验的新部队,他们的排哨设在山头上。当天夜晚,敌人绕过排哨,到了常庄村边。午夜,才被我哨兵发现,立即开枪射击,并投掷了三颗手榴弹。机关人员听到信号后,紧急集合在村西北角,待命转移。这时,敌人的前哨班已经展开,端着刺刀,向我警戒班发起攻击。掷弹筒已打到村子里,陈光仍站在电话机旁和警卫部队通话,命令警卫部队坚决阻击敌人。半小时后,少数敌人隐蔽地袭进村内,沿着大街前进。陈光还守在电话机旁指挥,参谋、电话员多次催他快走,最后,干脆拖着他走出小屋,恰与冲到街上的敌人相遇,陈光机灵地翻过一个小围墙,躲过敌人。接着,钻进一个小胡同,又翻墙从老百姓的院子里脱身出来。机关的同志们都十分关心陈光的安危,直到他回到机关才放了心。

在罗荣桓和陈光的领导下,我军又经过几次战斗,历经一个多月,终于粉碎了敌人对鲁南山区的春季大“扫荡”,共歼敌2000多人,不仅保卫了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地区根据地,我军还得到了发展与壮大。

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后,师直属机关于6月中旬转移到了天宝山区。师司令部驻天宝山脚下的桃峪村。天宝山区是连接鲁南与鲁中的战略要地,是巩固鲁南抱犊崮山区根据地的重要支撑点。而当时这个山区,被日伪特务的地主反动武装——廉德三民团统治着,解决这部分反动武装,就成为紧迫的任务。罗荣桓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思考,决定采取“借路”抗日的政策,首先将战斗部队开进天宝山区中心村庄,然后再占领附近制高点。

陈光完全同意罗荣桓的正确决策,派人与天宝山乡乡长兼民团团长廉德三谈判。廉德三虽然内心极端仇视我党我军,千方百计阻击我军入境,但对我们这一正义要求,却找不到言辞拒绝,只好答应。这一天,我军经过周密部署,特务营及一些直属部队,于午饭后从驻地出发,经过3个多钟头的行军,在4点左右分别到达了天宝山区中心的几个村庄。避难的群众看到八路军说话和气,纪律严明,纷纷回到村里,这样,我军控制了天宝山区,并将廉德三民团收编,改编为天宝山大队。

7月初,师部抽调一批干部组成了民运工作队,在天宝山区配合党委及县委工作团开展地方工作。这时,陈光与罗荣桓政委商量决定,由我和另外两名秘书徐明辉、张秋桥组成一个群众工作组,到由吾乡的大、小由吾村。开始,我不理解领导的意图,觉得工作这样多,怎么还派我们去做群众工作呢?陈光好象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再三对我们交代:“你们要注意调查研究和发动基本群众。要调查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对抗日的政治态度,村政权、自卫队由谁掌握。不要只听上层人物嘴上讲的。工作要做扎实。”这时我才明白,他们是为了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后,我们经常把调查的材料和工作情况,写成书面报告。陈光很重视这些报告材料。

日伪特务极端仇视我军进驻天宝山区,经过密谋策划,于8月初发动天宝山民团叛变,将我控制天宝山区制高点的一排战士缴枪,捆绑后送给费县日军杀害。接着,民团又占领了天宝山的主要阵地,袭击和阻击我在天宝山周围活动的小队,杀害我军执勤人员。同时,对群众进行欺骗、威胁,并采取强制措施,将男女老幼一律赶上南大顶、天宝崮等几个山寨与我对抗。民团叛变后,许多同志建议以武力解决,罗荣桓和陈光一再说:“那样做必然要伤害群众,政治上对我们不利。”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用“围困”办法,促其内部分化,尽可能争取和平解决。但是由于敌特严密控制,民团为反动地主所掌握,堵死了和平解决的可能。我军遂于9月中旬,发起了平息天宝山叛乱战役。在组织进攻前,陈、罗首长一再强调,要切实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许杀害已缴枪的俘虏,绝对不许伤害群众。如发生火灾,要组织灭火,抢救群众生命财产。战役由陈光具体指挥。参战部队于黄昏前将九二步兵炮架设在南大顶东面的山梁上,对准叛匪的东寨门。随着“隆隆”的炮声,突击队冲开缺口,很快占领了围寨,胜利地结束了战斗。天宝山区的解放,扩大和巩固了鲁南抗日根据地,使鲁南和鲁中联结在一起。

建设模范党军

1940年9月,一一五师在师司令部驻地桃峪召开了旅和支队以上干部参加的高干会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总结了一一五师进入山东敌后以来,发动组织群众,同日伪军、反共顽固派进行斗争的经验,发出了建设“铁的模范党军”的号召。模范党军的条件是:(一)明确了解党的政策;(二)普遍深入地建立和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三)高度的政治团结,无比的阶级友爱;(四)发扬灵活、机动、果敢、坚决的优良传统;(五)严肃、紧张、坚持、精细的工作作风;(六)坚定、忠诚、不屈、不挠的革命立场。会后,各部队根据高干会议的决定开始有计划地整训。陈光很重视部队的整训工作,亲自到附近部队了解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对于部队的军风军纪、内务卫生、军人礼节、制式教练,以及射击、刺杀、投弹、迫近作业等四大技术训练,他都按照条例、教程、教范以及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检查,为实现模范党军创造条件。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消息传来,全师指战员无不愤慨万分。肩负军事指挥重任的陈光更是焦虑不安,不停地思考着形势的变化以及应采取的对策。他多次找罗荣桓政委交谈。他们一致的意见是:要力争时局好转,但也要做好出现最坏情况的准备。按陈光、罗荣桓的指示,师部发出了支援新四军的动员令。师司政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干部、战士纷纷表示:坚决服从命令,随时准备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作战。

一天上午,机要科收到一份毛泽东发给陈(光)、罗(荣桓)及一二○师、一二九师首长的绝密加急电报。由于事关重大,时间紧急,我未来得及抄录在电报本上,即将底稿交给陈光。陈光看了两遍,要我送给罗政委阅。罗荣桓看后,就拿着电报来到了陈光的屋里。他们充分估计了形势逆转的危险、发生全面内战的可能性以及投降派的阴谋活动,同时也分析了克服投降、内战危机的有利条件。根据形势发展,他们充分考虑了一一五师南下华中的方案。经过几次讨论后,罗荣桓亲自起草了电报稿,以陈、罗名义上报毛泽东。

电报表示:不管形势发生什么变化,部队南下华中虽有不少困难,但坚决服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和命令。1941年2月,一一五师指挥机关移驻临沂以北的青驼寺,与山东纵队靠拢。3月,为了开辟与扩大滨海解放区,师直属队又转移至滨海区临沭县寨子村,师司令部驻寨子。

3月下旬,教导二旅、山纵二旅一部紧密配合,发起青口战役,陈光亲临前线指挥所,指挥部队以迅猛动作,对青口周围的日伪军盘踞的据点发动了攻击。经三天激战,击退了增援之敌,连克青口外围据点10余处,扫清敌伪外围后,遂发起对青口守敌的总攻,迅速突破城墙,攻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毙俘敌大部,最后将敌人压缩在两个碉堡内。拂晓,新浦援敌赶到,我军遂撤出战斗。18名战士攻入敌人纵深,未来得及撤出,被敌人包围。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子弹打光了,就把枪支毁掉,用枪托、砖瓦与敌人搏斗,最后壮烈牺牲。

7月中旬,战士报社的同志找到我,想请陈光写一篇纪念“八一”的文章,对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把他们的要求立即转告了陈光。陈光考虑了一会儿,说:“好吧!”便要我先找点材料给他看看。随后,他口述了文章要点和提纲。文章写好后定为《论武装斗争》,阐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及我军建军的重要经验,发表在师政治部出版社的《战士报》八一专刊上。

在“八一”建军节那天,天刚亮,接受检阅的部队已经全部集结在新修建的广场上,阅兵总指挥、师参谋长陈士榘,跑步向罗荣桓、陈光报告:“准备完毕,请首长检阅。”这时陈光骑上了他那匹枣红马,在陈士榘总指挥陪同下,开始对部队检阅。每走到一个方队前,威武雄壮的战士们立正敬礼,陈光等举手向战士们还礼并亲切地问候:“同志们好!”战士们以整齐宏亮地声音回答:“首长好!”之后,罗荣桓政委站在检阅台讲话。接着,进行分列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检阅台,接受首长们的检阅。阅兵仪式结束后,部队分别在各个场地举行刺杀、射击、投弹和田径、球类等项目的军体比赛,并进行了政治测验。这次阅兵,进一步推动了部队的整军热潮,加强了部队的军政建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荣桓三打白彦镇:铲除恶霸孙鹤龄,歼敌800余人,日军释放毒气
探寻:八路军司令部今安在?
林帅麾下三大师长,皆是我军史上的百战之将,他们是谁?
罗荣桓不擅长军事指挥,毛主席为什么还要把陈光调离山东?
此人把山东搞糟了,毛主席却没怪罪他,后来在解放战争中立了大功
毛主席连换三将:徐向前、朱瑞、陈光接连调离山东,确定罗荣桓的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