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掉咖啡店的是隔壁老王?其实,很有可能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价格便宜又好喝的咖啡慢慢被人津津乐道,星巴克和麦咖啡也不再是唯一选择。

很多便利店也基于增加新产品、扩大餐食功能进而推出自有品牌现煮咖啡,定价在8元到12元,这种咖啡因标准化、自助式、新鲜等特点同样吸引了部分白领客群。

在中国,一杯现磨咖啡需要多少钱?

在星巴克costa太平洋统领天下的时代,20-30元,这也是大部分消费者的心理定位。

不过如今,连便利店都开始卖咖啡了。咖啡在上班族心里,从简单粗暴提神的速溶,到能提供免费wifi和插座、对办公友好的咖啡厅,发展至现在:

不仅要便宜,还得品质稳定、好喝。也就是说,性价比高的咖啡正在细分市场。



1

便利店咖啡大战


手持一杯咖啡已经成为逛街标配,但城市潮人们的选择已经不仅仅是连锁咖啡品牌。

各大外资便利店也积极加入战团,纷纷在店铺显著位置推出重金打造的自有品牌现磨咖啡,以只有连锁咖啡1/3的价格优势,进军咖啡市场

北京、上海、广州的几乎每个外资便利店品牌,都积极地推出自家的现磨咖啡品牌,在店铺改装后,占据了入口处或柜台显著位置。

各品牌主打卖点不同,但主流价格都在10元左右,甚至优惠不断,往往以低至5-6折的优惠价力推。

在便利店外张贴的促销海报中,现磨咖啡的广告往往占据了显著位置。可见,各便利店品牌都将现磨咖啡作为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重点对待。

北京罗森选择了和可口可乐旗下乔雅咖啡合作,由后者提供咖啡机,并露出乔雅品牌。

上海罗森则推出了自有品牌的L-café,使用的是UCC的咖啡豆和Asahi朝日绿源的牛奶,成本非常高。

华南7-Eleven在部分门店推出了自主品牌DAILY CAFé,City Cafe在台湾取得很大成功,北京7-Eleven则在2016年试点了三家门店售卖自有品牌7coffee。


喜士多的喜咖啡,咖啡机为瑞士咖啡机品牌优瑞。咖啡豆没有特别说明,但其强调所用的奶是德国进口欧德堡。

全家旗下的湃客咖啡诞生于2015年,并在2016年年中完成了品牌形象和口味的升级。

这家由台湾顶新公司运营的便利店品牌挑选了气质清新阳光的台湾女星陈意涵做代言人,一袭绿衣的她漫步在上海街头,用软糯的台湾腔说,“我在街角,邂逅一杯美好”。

事实上,便利店卖现磨咖啡并非新事。

早在2011年,罗森便利店就率先在日本推出自助现煮咖啡机,这个潮流迅速蔓延,到2014年,日本五大便利店(7-Eleven、罗森、全家、OK便利店、迷你岛)旗下的4.3万多家门店里,都可以买到新鲜且价格不高的现磨咖啡了。


2

便利店咖啡会影响星爸们吗?


现磨咖啡和便利店销售的其它鲜食一样,既可以引流,也有可观的毛利。在全球第四大咖啡市场日本,这显然是个划算的生意。


在日本7-Eleven卖咖啡的第一年,单价约合人民币8块5的7coffe就卖出了超过四亿五千杯,以每杯100日元作粗略计算,已有四百五十亿的市场,可说是穷则变变则通的具体案例。

现煮咖啡业务也帮助7-Eleven母公司Seven&I nHoldings的利润增长了27%。在台湾通过7-Eleven一年卖出的咖啡就有2亿杯,因此7-11也成为台湾最大的平价“咖啡店”,占据了八成的台湾咖啡市场。

受到台湾全家现磨咖啡热销的启发,上海全家在2010年就开始在内陆寻找供应商。目前他们使用的是德国原装进口的WMF咖啡机,选用产自危地马拉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目前在所有的上海全家门店中,除少数门店因环境不允许外,大多数门店基本配备了至少一台咖啡机。”“接下来,全家湃客咖啡会加快全国门店咖啡机的装机速度与普及率。”

虽然便利店的咖啡算不上精品咖啡,但胜在便利快捷价格优惠成为大众消费品,让喝到一杯咖啡变得简单。

便利店密集的店铺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传统低价咖啡店的市场。

便利店的现煮咖啡大战,其实,并没有影响星巴克们的生意,比起咖啡本身,消费者更看重星巴克的氛围与体验。

星巴克2016年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销售增长率达到23%,超过全球水平。星巴克也因此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并宣布五年内把门店数开到5000家,向二三线城市加速下沉。

大多数白领选择去星巴克,并不是咖啡本身,更多是因为环境与体验,星巴克可以给消费者提供商务社交或者打发时间的一个场所---第三空间


其实,针对喜欢拿着一杯咖啡就走,下午在办公室喝的这部分人群,星巴克也有同样低价位的产品可以与便利店相竞争。

一杯新鲜的滴滤,中杯的在星巴克售价只需19元,会员卡还能积分,这对于拥有弄浓郁的咖啡文化,口感更好的星巴克,便利店在他们面前没有一丝竞争力。

消费者的选择有其多样性,依据场景不同而留给品牌商不同的机会。这其中不只会有精品咖啡的崛起,也有平价咖啡的机会。


3

便利店餐饮化的逻辑

不仅咖啡,事实上,便利店早已开卖餐食,成为消费者的生活服务中心:便利店 咖啡 轻餐 送取货点 交费...

便利店餐饮化,究其底层逻辑?一方面是传零售业务升级新零售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电商冲击下便利店转型的诉求。个人以为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其一是有买有吃有喝,增强门店的体验和客户粘性

其二是能够吸引客流带动周边商品的销售。消费者在现场吃咖喱饭,那么他会自然买一瓶饮料或现磨咖啡。

最后是提高毛利,贡献业绩。零售是低毛利业态,而餐饮是高毛利品类,可直接改善便利店的盈利结构。

源自东莞的美宜佳仅华南就有9300家店,去年营收超过100亿元,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能够获得规模采购优势,其快餐的毛利更高达70%以上。


便利店餐饮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甚至专门经营快餐的企业无法具备的一些优势:

首先是网点资源的优势。便利店一般选址在客流密集、交通便利的地段,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它拥有丰富的潜在客群。餐饮与便利店的受众也有较高的重合度;

其次是商品资源优势。在既往的经营过程中,超市在生鲜品类上面拥有成熟的采购渠道,能够获取物美价廉的新鲜食材,为餐饮的供应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后是人力资源优势。零售业和餐饮同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超市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在门店配置了齐全的人力架构,增加餐饮品类并不会增加太多人力成本;

最后是品牌优势。便利店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信誉度,这使得其推出快餐品类并不需要投入太多宣传便可获得消费者认可。

总之,便利店的可怕之处,不只在于其正在餐饮化,而是便利店正在成为线上与线下的转接枢纽店,这也正是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争夺的制高点。

那么,便利店可以餐饮化,餐厅为何不能便利店化呢?一些先知先觉的品牌已经在挖掘“用户经济”的潜力,谁说餐厅只能售卖食物,而不能售卖其它的产品呢?

未来,便利店与餐饮是相融还是相杀?餐饮如何抢回白领、中产阶级那些消费能力相对较高的受众?

餐饮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可以尝试向多功能服务的空间属性转变,这才是为自己谋取销量和口碑、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正确路径!

- END -


作者 四维先生

来源 餐饮O2O

编辑 小贝



爱学习的老板都会点的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咖啡 ”消费趋势研究报告丨是谁在追赶星巴克?
便利店咖啡毛利高达50%,星巴克都惊到了!
CBNData:2018中国咖啡行业洞察报告
漫咖啡经营模式
谢谢瑞幸,你唤醒了定速巡航的星巴克!
连锁咖啡新混战,“强龙”PK“地头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