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培养一个会情绪管理的宝宝?

对于各位宝爸宝妈来说,肯定都有过类似的经验:一起逛商场,孩子看到玩具就想要,拒绝了Ta的要求之后,孩子就会哭哭啼啼,甚至满地打滚。面对这样失控的场面,一些家长会“以暴制暴”,打骂孩子。好一些的家长就会借助一些育儿理论来规范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却对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情绪置之不理。

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除了规范孩子的行为,更需要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指导。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培养一个懂得情绪管理的宝宝。

三种错误类型的家长

1.“忽视型”家长

▪ 琦琦因为心爱的玩具坏了而不停哭闹,在琦琦妈妈看来孩子的行为和想法十分可笑:玩具坏了再买一个就好,这没什么可难过的。她的方法是用零食哄孩子,给他别的玩具玩,转移注意力。

▪ 琦琦妈妈就是一个“忽视型”的家长。这类家长的典型做法是: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他们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觉得孩子的情绪是不理智的,认为时间可以解决一切,忽视、轻视甚至漠视孩子的消极情绪。

2.“压抑型”家长

▪乐乐不想去幼儿园,一早上就在哭哭啼啼。爸爸这时走过来,一把拉起乐乐,厉声说到:“站到墙角去,不许哭!再哭就送去幼儿园别再回来了!”乐乐见状,吓得不敢哭出声,小声抽泣着。

▪乐乐爸爸就是一个“压抑型”的家长。这类家长不管孩子是否存在不良行为,他们对孩子的消极情绪都持批评态度,经常斥责、打骂孩子,认为消极情绪是孩子性格不好的表现,甚至觉得孩子不听话、哭闹是在给自己脸上抹黑。这类父母在童年学习调整情绪的时期,可能就没有得到外界很好的帮助,因此,他们很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表露情绪,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3.“放任型”家长

▪“露露,今天你已经看了好久动画片了,关掉电视睡觉吧!”妈妈说。

“不,不关掉,我还没看够呢!”露露大声说。妈妈和她商量了半天,露露还是不肯关掉,甚至大哭大闹起来,妈妈表示理解露露想要看动画片的心情,最终同意露露再看10分钟就关掉电视。但是时间到了,露露还是又哭又闹。每天这样的“拉锯战”,让露露妈妈头疼不已。

▪露露妈妈就是一个“放任型”的家长。他们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绪,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但是却不能提供必要的指导,也不能为孩子设定行为规则。时间长了,孩子其实没有学会怎么调节情绪,反倒认为哭闹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家长应该怎么做?

积极回应

行为心理学家观察发现,一个学龄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家长的关注。

社会科学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可以通过表情、体态读懂父母的情感反应。如果父母可以敏锐地回应宝宝,宝宝就会更早地学会情绪调节。由此可见,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质量,能够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

一项针对4-6岁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迷走神经的张力越大,它调节情绪的能力也就越大。而孩子在婴儿时期体会到的情绪经验,对迷走神经张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父母对孩子情绪和行为的回应程度,影响了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这就对父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要对孩子的情绪保持敏锐的感知,留心孩子的情绪波动。这也是培养高情商孩子的基础。

父母要正面关注孩子的负面情绪

“忽视型”和“压抑型”家长,都采取了不正确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忽视、压抑和否认,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是错误的、不恰当的、不被认可的。时间长了,他就会不相信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判断,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多的自我否认,也可能导致他们的自尊感降低。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把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当作交流情绪和感受、增进亲密关系的机会。一位妈妈回忆说,当四岁的女儿在挨骂后冲她反击,说出“我不喜欢你说话的口气”时,她心里有多么惊喜,她对女儿的果敢感到骄傲。

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向孩子表露自己的情绪只是浪费时间。其实,如果父母能够理解情绪,重视情绪的力量和价值,并相信自己能正确地表达和管理情绪,他们就能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父母真实的情绪表露是教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最有效的方式。此外,父母要认可孩子的情绪表达,认真倾听孩子,会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平等地与孩子交流,让他们知道,父母是可以信任的朋友,会永远支持他、信任他,做到真正的共情。

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

在孩子表达情绪时,给他们的情绪贴标签是个好办法。对于一个缺乏人生经验的幼儿来说,他们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区分什么是嫉妒、委屈、失落、孤独。情绪的表达是需要大人来教的,就像教他们认字一样。给情绪贴标签,也就是明确地告诉孩子,你正在体会到的情绪叫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给情绪贴标签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从不愉快中平复下来。研究表明,人类在表达情绪的时候需要调用左脑,左脑掌控的是语言和逻辑思维,而当逻辑思维起作用时,孩子就会更集中注意力,因此情绪也更容易恢复平静。

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如实描述,不要掺杂自己对于孩子的评价。一个看到弟弟收到生日礼物而自己没有收到礼物的5岁小女孩,很可能会大声地抗议“这不公平”。这个时候,如果妈妈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回应给孩子,比如“你也希望能像弟弟那样收到礼物,但现在的情况可能让你感到有些嫉妒”,孩子就会感到妈妈理解自己的感受,进而觉得妈妈说的是对的,这是弟弟的生日,自己却嫉妒弟弟,应该表现得大方一点。这样,孩子会更能听得进妈妈关于公平的解释,还知道了该用什么词表达自己的嫉妒情绪。简单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比质问孩子好得多。

给行为划定界限

小贝与好朋友乐乐抢玩具,一气之下竟然打了乐乐。

小贝:是她先抢我的玩具的!

妈妈:她抢你的玩具,你一定很生气。

小贝:是的,是她抢我的玩具,她不对。

妈妈(抚摸孩子的头):我很明白你的感受。别人抢了我的东西时,我也会生气的。可是,你打了乐乐,她一定很疼,如果你被打了,会不会因为很痛,也会很生气呢?

孩子:嗯……应该会的。

妈妈:你看,这样做,你们两个都很生气,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不让你们生气呢?

孩子:她不抢我的玩具,我也不打她,我们就不会生气了。

妈妈:嗯,是的。抢玩具是不对的,会让你生气,打人也是不对的,会让她生气。下次,你们可以商量能不能一起玩,或者协商怎么分配玩具,好吗?

孩子:好吧,我们下次试一试。

这位妈妈的这种回应方式,是在研究中被证明最成功的亲子关系模式,她懂得为孩子的行为划界限。对幼儿来说,解决问题往往是从区分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开始的。如果孩子的行为方式伤害自己、伤害他人,那父母要及时制止这种行为,让孩子重新选择更合适的行为表达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出问题的不是自己的情绪而是行为。如果父母告诉孩子,父母能接纳他的情绪,他有权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但表达情绪的方式却是多样的,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免于受到伤害,也更能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育小贴士:

1. 父母要对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而对孩子的情绪和愿望多多包容。

2. 如果父母能和孩子共享情绪,将释放孩子更大的潜能。

3. 为消极情绪关上发泄的大门,是很多父母在童年时期就学会的行为方式。

4. 当孩子和父母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结时,父母再通过这条感情联结教导孩子如何调整情绪、解决问题,好的效果就会显现。

5. 让我们和孩子在“同一条船上”。

愿你能和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纽带,让养育更轻松和顺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没出息”的3个表现,小时候不帮他改正,长大后会处处碰壁
母爱,是本能还是人性?母爱缺失将令孩子的心灵干涸
“惯子如杀子”,不想让孩子一无是处,家长不要有这六大惯子行为
粗鲁、撒谎、没礼貌,父母不能忽视孩子的6种行为,事再小也不行
你再不听话,我就要生气了!
想要孩子变聪明,先看一下孩子是否有9个行为特征,别阻碍引导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