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妙方治崩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崩漏是指非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前者称之崩,后者称之漏,现代医学称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为月经延长或每月两行,出血时多时少或大量出血不易自止。下面案例中治疗崩漏的止崩固漏汤加减治疗多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颇佳,简述如下: 患者:女,27岁    患者自述近半年来月经无定期,月经期延长,或每月两行。量时多时少,多则如涌,少则淋漓不断,每次月经后面色苍白,神疲倦怠。妇科检查,除子宫略大,别无阳性发现。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给予“宫血宁”、“断血流颗粒”等,出血曾一度好转。3天前阴道出血又作,口服“断血流颗粒”无效,特转求中医治疗。症见月经量多如涌,面色苍白,神疲倦怠,腰膝酸软。舌质嫩红,少苔,脉沉弦细,血压100/70mmHg。中医诊断为崩漏(阴虚动血型),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崩。    处方:生地黄30克,党参12克,白茅根30克,桑叶30克,白芍30克,地榆炭30克,山萸肉15克。服6剂后,复诊出血已止,白带量多,继上方加土茯苓30克再进6剂,随诊已痊愈。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其病机多为阴虚内热,血热妄行,冲任二脉损伤,不能制约伏经之血,以及胞宫瘀滞,血不归经及脾虚不能统血等。临床又以阴虚内热最为常见。《景岳全书·妇人规》言:“凡阳博必属阴虚,络伤必致血溢。”《傅青主女科》言:“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   本方以生地黄、党参益气养阴;白茅根味甘,性寒,凉血止血,以治血热妄行;桑叶止崩乃受教于《傅青主女科》之“老妇血崩汤”,用桑叶者,取其滋肾之阴,又有收敛之妙耳。《本草经疏》言“桑叶,甘所以养血,寒所以凉血”;白芍味酸敛而收之,《止园医话》曾载芍药用于止血;血余炭散瘀止血;山萸肉味酸性温,能收敛元气,使闭者通之而利者止。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养阴、凉血止血之功,凡阴虚动血之崩漏患者皆可加减服用。  参芪乌梅四物汤治愈月经先期、崩漏案  某妇,月经先期,初提前3天、5天,后7天、10天。经期缓慢延长,由平时正常3天至5天、7天、10余天,周期、经期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曾来余诊室咨询过,余断言其恐成崩漏之势,但患者苦于服中药未行治疗,继续观察。此次来诊室求治,果然经期业已十余天仍淋漓不净,血色鲜红,纳可,二便平,余无殊。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乌梅15克当归15克白芍9克生地9克熟地9克。7剂,水煎服。一剂血止,七剂月经先期不再发。此方当归地黄,最能滋阴生血。白芍乌梅,最能补肝敛肝。党参黄芪,最能补气补脾。肝敛则能藏,脾健则能统,能藏能统则血不溢而崩漏止矣。 此方出自刘鸿恩先生《医门八法》,刘鸿恩先生以“知梅学究”自居乃儒医大家   各种类型崩漏的症状和所吃的中成药 功能性子宫出血  1、血热型崩漏:发病急,月经骤然量大,颜色紫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血味有点臭。常伴有心烦,口干渴,大便秘结,尿黄。舌头发红,舌苔黄,脉滑数。中成药:吃十灰丸。 2、阴虚血热型崩漏:月经每月毫无规律的来临,淋漓不止或骤然量多,血色深红;身体一阵阵的发热,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或失眠,烦躁;舌红苔黄,脉细数。中成药:吃荷叶丸 3、阴虚火旺、肝肾阴虚型崩漏:月经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颜色鲜红,腰酸腿软,肩背酸沉,头晕、目眩、耳鸣、颧颊部赤红、手足心热,记忆力减退,甚至潮热盗汗,口干,尿频尿急,舌红苔薄,脉弦细而数。中成药:吃崩漏丸 4、血淤、气滞血瘀型崩漏:月经漏下淋漓不止,经期延长,持续难净;或骤然下血甚多,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如果按摩会更痛,血块下来后疼痛减轻;舌头紫暗或有紫点,脉沉涩。中成药:吃震灵丸 5、肝气郁滞型崩漏:(多见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发病初期)。经前胸胁胀痛,尤其是乳房胀痛,性情急躁,易怒;头晕头痛,口干,尿黄,大便干结;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粘稠有块,月经每月来得无规律,有时候是崩,有时候是漏;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稍数。中成药:吃乌金丸 6、脾肾阳虚、肾阳虚型崩漏:月经忽然崩下,或出血量少而淋漓不止,血色淡红或紫暗,质稀;面色无华,气短无力,食少胸闷,心悸,怕冷;失眠,出冷汗,腰脊酸软,小腹空坠,大便拉稀,舌淡红,脉虚弱。中成药:吃全鹿丸 7、脾不统血型崩漏:(多见于出血日久患者):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脸面部、眼袋部及下肢部皆浮肿;食欲减退,大便拉稀,心跳异常,失眠;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中成药:吃人参归脾丸 8、气虚下陷型崩漏:月经突然量多而下,或淋漓不尽,色淡红,质清稀,味道非常腥。面色发白,精神倦怠,不想言语,心悸怔忡,或小腹空坠,不思饮食。舌色淡红,舌苔薄,脉细弱。中成药:吃补中益气丸 8、湿热内蕴型崩漏:(多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合并盆腔炎):下腹部灼热,尿黄尿频,白带黄稠有恶臭味,月经量多,色紫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成药:吃妇血宁 所有类型的崩漏,都可以吃云南白药粉或妇血宁救急,暂时止血。但治本还需要根据以上8种类型加以辩证,合理调治,才能根治。另外,还要配合《不生病的纪律》中第106页的“艾灸穴位止崩漏法”,效果更好。食用三七炖鸡,崩漏消声匿迹吴大真    中国的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药膳就举不胜举,药膳不仅能够防治疾病,而且还能够滋养身体。那么,三七作为一种上好的中药,以其做药膳,功效和价值也是非常不错的。    三七药膳的功效是根据传统的方法——食疗、食补、食治的中医理论,把三七等中药材与食物相搭配,再加上传统的烹调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食品,既能强身健体,更能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三七与食物搭配的药膳:“吐血衄血山漆(即三七)一线,自嚼米汤送下……产后血多山漆研末,米汤服一线”。这可以看做是比较早的三七药膳了,李时珍将三七药膳的功效总结为“止血、散血、定痛”。    《本草纲目拾遗》对三七药膳的记录比较详细,“取大母鸡,用苏三七(即三七)煎汤,将鸡煮少时,又将三七渣捣烂入鸡腹,用线缝好,隔汤蒸至鸡烂,去三七食鸡,可以医劳弱诸虚百损之病”等。     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三七药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尤其是三七炖鸡。在1947年昆明市福照街出现了三七汽锅鸡药膳店,该店店名也取为“培养正气”。那个时候,每当人们去吃“三七鸡”时,常常打笑地说:“走,培养正气去”。从此,“三七鸡”就成了云南独特的滋补名菜。    这道菜对于女性疾病也有不错的疗效,比如《红楼梦》中凤姐患的血不归经之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崩漏。 崩漏是指月经的时间与经量严重紊乱的一种月经病,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发病急速,血流如注,大量出血者称为“崩”;发病缓慢,血流量小,且淋漓不尽者成为“漏”。崩与漏虽说出血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在发病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当“崩”的流血量减少后,就转化成了“漏”,而“漏”的情况严重了,就会变成“崩”,所以,它们常常在一起被称为崩漏。    引起崩漏的原因有虚、实两种,经漏虚多实少,虚症又多是肾气虚弱和心脾两虚引起的;实症大多是因为气血运行受阻,形成瘀血引起的,瘀血不能很好地散去,而新生成的血又不能归经,则形成崩漏。    三七炖鸡就是治疗血崩的一个不错的药膳。制作方法是:用三七的主根放在冷水里浸泡30分钟,再把它分成蚕豆般大小,用纱布包好,与鸡肉一起放到锅里煮,配料比例是每500克鸡肉用20克三七,再在锅里放上适量的盐,用文火炖上两个小时左右,开锅后即可食用。    《本草纲目》说:田七“止血、散血……出血不止……止呕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露不下”。三七是止血圣药,止血而不留瘀,兼有化瘀作用,有“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之说。《玉揪药解》中记载: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剑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断要点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由于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它没有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致,其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捡查、排卵测定及其他辅助检查。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婚育史及避孕措施,以及全身有无慢性病史如肝病、血液病以及甲状腺、肾上腺或垂体疾病等,另外应该询问有无精神紧张、情绪打击等影响正常月经的因素。了解病程经过.如发病时间、目前流血情况、流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几种类型:1)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长而经量不太多2)月经频发:周期规则,但短于21日3)月经过多:周期规则,但经量过多(>80m1)或经期延长(>7日)4)子宫不规则过多出血:周期不规则,血量过多。2.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妇科检查等,以除外全身性疾病及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3.辅助诊断。1)诊断性刮宫:为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和达到止血目的,必须进行全面刮宫,搔刮整个宫腔。诊刮时应注意宫腔大小、形态,宫壁是否平滑,刮出物的性质和量。为了确定排卵或黄体功能,应在经前期或月经来潮6小时内刮宫;不规则流血者可随时进行刮宫。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见增生期变化或增生过长,无分泌期出现。2)子宫镜检查:子宫镜下可见子宫内膜增厚,也可不增厚,表面平滑无组织突起,但有充血。在子宫镜直视下选择病变区进行活检,较盲取内膜的诊断价值高,尤其可提高早期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3)基础体温测定:是测定排卵的简易可行方法。基础体温呈单相型,提示无排卵。4)宫颈粘液结晶检查5)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涂片一般表现为中、高度雌激素影响。6)激素测定:为确定有无排卵,可测定血清孕酮或尿孕二醇。    中医治疗功血重视脾肾论治青春期功血是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是内分泌失调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崩漏”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肾气盛衰是女子月经来潮的关键,也是崩漏治疗的根本。青春期少女,体内肾气渐充,由虚转盛,若先天肾气不足,肾精未充,天癸不够成熟,因而不能适应这一时期的生理转变,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发生青春期功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不能统血,均可引起该病。所以中医治疗功血重视脾肾的论治,故以补脾肾、固冲任,化瘀摄血止血为法。 浅谈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人工周期治疗如下。    1.月经期:(月经第1~4天)采用行气活血调经法,促使月经排泄通畅顺利。选用活血调经汤:当归、香附各6克,熟地、赤芍、丹参、泽兰、茺蔚子、茯苓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中可再加枳壳10壳,乌药12克,益母草15克,以助药力。血块多者加五灵脂(包)10克,以活血;出血量多者加茜草12克,三七粉(冲)6克,以活血止血。    2.增殖期:(月经第4~11天)以补养气血为主,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选用促卵泡汤:山药、菟丝子各15克,当归、肉苁蓉、何首乌、熟地、旱莲草各12克,女贞子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中可再加鸡血藤、白芍、香附各10克,丹参12克,以养血调气。       3..排卵期:(月经第12~16天)以活血化瘀为主,促进卵子排出。选用排卵汤:当归、茺蔚子、熟地各12克,丹参、枸杞子各15克,红花、香附、赤芍、泽兰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偏肾阳虚者加仙灵脾、仙茅各12克,以温补肾阳,小腹痛者加元胡12克,五灵脂(包)、荔枝核各10克,以行气活血止痛。    4.分泌期:(月经第17~24天)采用平补阴阳,气血双调之法,促进黄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选用促黄体汤:丹参、菟丝子、龟板各15克,枸杞子、旱莲草、续断、肉苁蓉各12克,女贞子 9克。水煎服,每日1剂。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仙茅、石莲子各12克,以补肾阳;偏肾阴虚者加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2克,以滋补肾阴;脾气不足者加黄芪15克,党参12克,以补气健脾;血虚者加丹参、熟地各15克,当归12克,以养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功血患者的饮食原则 功血的饮食调治应依据寒热虚实的原则而定。即虚者宜补,实者宜泻,寒者宜热,热者宜寒。     因寒主收引,血得寒则凝,所以选食应注意在补益之品中,用其偏温者即可,不宜大温大热,如椒,芥,姜、桂之属。实证、热证,温热之品应该禁忌。出血日久,宜补气养血。一般谷、豆、薯、干果之类均可食用,不需大忌。    其中补益心脾的食物以稻米、小米、小麦、扁豆、山药、芝麻、莲子、大枣、桂圆等为好;补肝肾以小米、小麦、山药、芝麻、栗子、核桃等为好。热证宜选用小米、小麦、赤小豆、绿豆;寒证宜选用稻米、高粱、扁豆、干果。禽、畜之类,补益之力较强,虚证者宜食,实证者也不忌。特别是猪、牛、鸡肉、乳、蛋类性平,无论寒热均可食用。羊肉、狗肉、雀肉偏温,热证者慎用。各种禽类畜类之血,可理血、养血、活血、止血,用于崩漏尤好。水产之类,除虾性温助热外,余皆性平或偏寒,补益力强而不肥腻,无滞邪之弊,除非明显寒证者皆可食用,鱼肚、牡蛎、海蜇、鱼肉、甲鱼、乌贼等,具有散血止血之功可多食用。一般蔬菜,性虽疏利,尚不至引血外溢,且性多偏凉,有助于止血,均可食用。鲜藕、木耳为调经常用之品。姜、椒、蒜之类,血多时应避忌,而韭菜、葱等虽温,但有理气通络之功,可适当配合,水果类疏利而不致血溢,又多具补益之功如甘蔗、苹果、樱桃、无花果、香蕉、葡萄、柿子、棱角可补脾,桑葚能补肝肾。出血日久淋漓不断时可加酸梅、阿胶以收敛止血。来源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557379788.htm 一药之增损,其效立见某妇,40岁,经期突然漏下不止已经40余日,先用西药不效,后服中药2剂亦未效,改来我处。询其原经期量等一直稳定,亦无经期生气、受惊等因素,却突然漏下不止。现量少、色淡、腰酸痛,无腹痛冷等;面色恍白、乏力、口渴、舌燥,脉沉细无力。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前医处方:  菟丝子15、桑寄生15、鹿角霜30、山萸肉60、蜂房10、马齿苋30、牡蛎50、仙鹤草50、龙骨50、乌贼骨30、地俞20、黄芪60、升麻炭6、柴胡6、棕榈炭20、鹿衘草30、益母草60、枳壳10、三七10,2剂水煎服,服后未见任何变化。   ①观此方,补气升陷为主,且重用山萸肉、仙鹤草,融张锡纯、朱良春先生验药,可谓面面俱到,据患者讲,其医对此方亦颇为自诩,云药后必效。但药后寸效未渐,其因即在益母草上。该医重用益母草,估计是参考了超声提示的子宫内膜增厚,以瘀血论治使然。参考现代检测手段原本不错,错在把子宫内膜增厚与瘀血等同,变衷中参西为衷西参中。子宫内膜增厚者固然多属血瘀,却非必然。此患舌脉体证全无瘀血证,而呈一派气阴两虚、阴损及阳的表现,故而不宜大剂活血。②再从中医角度来看,活血止血原是止血一法,适用于瘀血不去新血难安的出血,而不是全都适用。③兼备法也是中医常用的一种重要手法,但兼备之药必需有明确的兼备之证,才能做到裘沛然先生所说的“借兼备以奇中”,而不是叶天士所批评的“假兼备以幸中”。   此患漏下40余日不止,面白甲淡已近贫血,当务之急当属塞流。前医处方中益母草属狗尾续貂之败笔,其余诸药虽不中亦不远矣。故前方勾去益母草,令服2剂。药后血果止,再处滋阴补气之品,数剂而安.   崩 漏     例一 患者宛××,女,17岁,未婚,病历号47257(广安门医院)     初诊(1962年8月18日):月经过多已三年,十四岁月经初潮时,参加剧烈运动,遂致月经淋沥不止,持续五个月之久。尔后又复停经五个月复来,周期40~60天,末次月经7月5日,量多,下大血块,头晕目花,心慌失眠,倦怠无力,口干纳差,流血二十天时,曾服补气养血、止血之剂,出血至今已43天,仍未得止。面色苍白无神,舌苔薄、尖刺,脉细微微。     辩证:劳伤气血,损伤冲任,不能约制经血,病久气血两虚,当防暴下而致气从血脱。     治法:急以大补元气,固摄冲任。     方药:     朝鲜人参6克 白术6克 山药9克 炙甘草3克 熟地12克 萸肉6克 菟丝子9克 五味子6克 乌梅炭6     克 生龙骨15克 禹余粮15克 赤石脂15克 伏龙肝30克(煎汤代水)6剂。另:河车粉9克,早晚各服1.5克。     二诊(8月24日):药后,次日血止,诸恙悉减,舌苔薄白,尖刺,脉细微数。药即应病,仍从前法加减。     人参6克 白术6克 山药9克 炙甘草3克 熟地12克 萸肉6克 五味子6克 赤石脂15克 禹余粮15克     6剂。     三诊(8月30日):症状日见好转,舌苔薄白,脉象细软,治以补气养阴。     人参6克 白术6克 山药9克 炙甘草3克 熟地12克 萸肉6克 五味子6克 阿胶12克 生牡蛎15克 白     芍9克 5剂。后以此方加减。     另河车粉60克,每日早晚各服1.5克。     以后月经按期来潮,色量正常,余无不适。     (《钱伯煊妇科医案》)     例二 林×× ,女, 45岁。素体虚弱,月经量较多,因操劳以致崩漏,由于中气不足,气虚而下陷所成。当以补气摄血为主,拟予补中益气汤加阿胶10克(后人),山萸肉10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水煎服,服五剂后,崩漏渐止,嘱其再服3剂,以竟全功。     (俞慎初: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福建中医药》 1:48, 1981)     例三 王×× ,女,32岁。初诊日期1963年7月23日,病历号:357565。     患者一年来,月经先期而至,量多,一般约隔15~20天一潮。此次经来10日未净,量多,色鲜红有血块,伴有头晕,身倦无力,胸闷心悸,两手至肘麻木,胃纳不佳,腹胀腰酸,身腰畏寒,下肢浮肿等症状,面色 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经×医院取子宫内膜检查,为增殖期子宫内膜。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辨证:四肢麻木,责之血虚,乃肝不养筋所致;脾阳不能制水,故见下肢浮肿;肾之精气不足,故腰冷腰酸;真阳不足,不能温运脾土,故胃纳少;脾不统血而致血不循经,故经来量多时久。先予健脾固冲,柔肝化瘀。方药;     茯苓15克 白术9克 山药15克 砂仁4.5克 川断15克 杜仲5克 白芍24克 艾叶炭9克 棕炭9克     香附9克 泽兰9克     本方以茯苓、山药、白术、砂仁健脾养胃,川断、杜仲、白芍强肝肾,重用白芍24克,有柔肝敛阴之功;并予艾叶炭、棕炭以止血;香附、泽兰以收祛瘀生新之功。     二诊( 7月26日):药后经血止,身背畏寒,全身无力,纳食有所好转,微感腰酸腰疼,腹胀,下腹有时作疼。舌质灰白,苔薄白,脉沉细缓,再以温补肾阳、养血化瘀为法。方药:     当归9克 白芍24克 香附9克 川断15克 吴萸6克 官桂3克 杜仲9克 牛膝9克 桃仁6克 赤芍9克     三诊(8月16日):前方进服12剂后,四肢麻木、腰酸,身畏寒,全身无力诸症,均有明显减轻,少腹两侧疼痛已不明显。月经周期已到,本月无经期提前现象。白带量中等,色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仍以强肝肾、活血化瘀为法。     当归9克 赤芍12克 茯苓9克 香附6克 坤草12克 川断9克 寄生12克 山药12克 桃仁6克     8月27日:月经于8月18日来潮,周期为35天,经来五日即止,血量、颜色均属正常。经期腹胀腹痛不明显,腰酸,肢肿已消。再以前方去桃仁、坤草,加檀香1.5克,腹皮9克。     9月27日;月经已过期9日尚未来潮,微有腹胀。近三日微有恶心不适,纳可,二便如常,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沉缓,予健脾和胃之法治之。     10月15日:停经57天,恶心呕吐,尿青蛙试验阳性。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滑,乃停药观察。后经随访,于1964年5月分娩一女婴。     (郗霈龄治验,刘琨整理:崩漏症验案一则,《中医杂志》10:15,1964)     例四 孙×× ,女, 29岁,门诊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4年3月2日。     近10年来月经行经日久,每次约持续15~20天,周期也不规律,先后不定(间隔 20~70天)。末前经为1月13日至1月28日。末次月经为2月21日,至今未净、量多,色红有血块,伴有头晕,多梦,烦急,胸闷,手足心热,口干。近5个月来曾测基础体温均为单相型。某医院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舌质暗、尖红,脉弦滑。     辨证;阴虚血热,冲任不固。     治法:养阴清热,安冲调经。     方药:     青篙9克 地骨皮9克 黄芩9克 丹皮9克 白芍9克 旱莲草9克 椿根白皮9克 煅牡蛎24克 阿胶15克     侧柏炭9克     治疗经过:3月13日,服药3剂后阴道出血已止。继服3付,于3月23日月经复来潮,行经6夭,周期血量均     恢复正常。测基础体温示双相型(提示已有排卵)。持久疗效有待观察。     (《刘奉五妇科经验》)     例五 姜×× ,女, 24岁。 1976年4月 24日初诊。     15岁月事初潮,经期及血量尚正常。半年多来,每于经净后十三、四天阴道有少量出血,色红、量不多,三天能净。平时夜卧不宁,心情易烦,上燥咽干,腰酸,带下色白如涕。诊为排卵期出血。面色潮红,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数,现经潮第四天。     辨证:肝经郁热。热扰冲任而失于固摄。     治法:清肝流肝为主。     方药:     炒丹皮4.5克 炒荆芥4.5克 青蒿梗4.5克 柴胡4.5克 炒当归6克 制香附6克 茵草根6克 海螺蛸10克     夜交藤15克 忍冬藤15克 淡子芩9克 白芍9克 5剂。嘱经净后开始服。     二诊(5月8日):自照原方又服5剂。夜卧已安,带下减少,少腹隐痛已瘥,面色仍潮红,上方去忍冬藤、夜交藤,加川楝子、地骨皮各9克, 5剂。     三诊( 5月15日):本月未见经中期出血,心烦渐瘥,少腹偶有酸痛,入夜尚觉咽喉干燥,证系肝经郁热,久而伤阴之候。宗前法加滋养肝肾之品。     青篙梗、粉丹皮、茜草根、软柴胡各4.5克 全当归、杭白芍、香附各6克 海螺蛸、川楝子、地骨皮各9克 陈萸肉6克 细生地15克 5剂。     五诊(6月5日):本月经中期无出血,带下已除,续服逍遥丸、杞菊地黄九以资巩固。     (徐荣斋治验,陈天祥整理:排卵期出血治验,《浙江中医学院报》 2:47,1981)     例六 姜姓,年42岁,生8胎,末次用人工流产手术后,月经初尚正常,四个月后,忽然行经过多,形成崩漏,持续五、六个月,淋漓不断,形瘦,心跳,失眠,腰酸,心中懊 。复刮子宫二次,崩量更多。西医认为必须切除子宫,方能止血,患者不愿,转请中医治疗。服补气益血止涩药多剂,未见功效,乃来先君处求治。所述症状,如头晕眼花,腰酸肢软,精神疲倦等,多属虚象。惟按其小腹,则坠隐作痛,切其脉则虚细而涩。先君认为久病血出甚多,固属虚亏,但其内尚有残余瘀滞未化,因此新血未能归经,前服补养因     涩剂未能见效,关键即在虚中有实,遂处将军斩关汤方:     熟军炭3克 巴戟天9克 仙鹤草18克 茯神9克 蒲黄炒阿胶9克 黄芪4.5克 炒当归9克 白术4.5克 生     熟地各9克 焦谷芽9克     另用藏红花0.9克 三七末0.9克 上两味用红茶汁送服。     甫服1剂,崩即停止,再经调理,恢复健康。     (朱小南整理:朱南山先生医学成就,《上海中医药杂志》8:25,1962)     例七 王×,女,17岁。1970年1月8日初诊。     月经来潮前,不慎饮冷水,致使经血不止,已三天,有大血块,浸透衣被,伴有少腹疼痛,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卧床不起。平素月经量少。处方:     当归15克 炮姜9克 五灵脂12克 蒲黄12克 生地炭12克 地榆炭15克 白术15克 仙鹤草12克 百草霜12克 灶心土24克 水煎两遍,兑一起,一次服下。     另取好墨一块,用木炭火烧红,放醋中淬后取出,将墨用水研匀,加炮姜9克,红糖少许为引,一次服下。     服药1剂,墨汁一次,流血即止,腹痛也除,又服一剂而愈。     (《刘惠民医案》)     【评按】 崩漏系指阴道内持续性出血的病证。金·张洁古谓:“崩者,倏然暴下也;漏者,淋沥不断也”。崩,出血量多而势急;漏,出血量少而势缓。二者在病程中可相互转化,有时也难以截然区分。临床以血热、气虚、血瘀为常见病因、病理。血热治以清热凉血为主;气虚宜补气摄血;血瘀当活血祛瘀。并可根据不同的兼症,在治法上予以化裁变通。    例一起病因于初潮时期,因剧烈运动,冲任损伤,遂致经漏,辨证为气血虚损。钱氏以大补气血、固摄冲任为治,此属治本法。例二为体弱、操劳而致中气下陷,治以补中益气汤加龙、牡、胶、萸以补气摄血,兼顾冲任。全方升、补、摄、固的特点相当突出。例三脾肾阳虚,以脾病为标,肾病为本。初以健脾、固摄冲任为主;终以补肾温阳为法。在治疗过程中,药用加减变化颇合病机。例四病已十年,除崩漏主证外,阴虚诸症明显,故治以养阴清热、安神调经为主,其中安神调经诸品,着重调肝、清热、固涩。药味精审,配伍严密。例五以肝经郁热为主要矛盾,临床表现为月经中期出血,显示冲任已受热扰,故治以清肝疏肝法。全方寓丹栀逍遥散意,而药味则有较大出入;方以熟军炭为君,只用3克而无泻下作用,反能厚肠胃,并有清热祛瘀、“通因通用”之妙,是为临床宝贵心得。其余诸品有补气和中止血之功,服药一剂而效。例七由于经前饮冷水,致使经血不止,并有大血块。治以补血温经、祛瘀止血法。疏方发挥了温、养、摄等综合疗能,并参用墨汗止血化瘀,体现了刘氏善学古人之处。  崩漏    【概述】    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若出血量多,来势急猛的称崩,又称崩中;出血量少淋漓不净称漏下,又称经漏。如发病开始时阴道出血如崩,既雨淋漓不净的称为崩漏。崩与漏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即血崩日久,气血耗损渐而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渐进而成崩。本病可发生于妇女各年龄阶段,一般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发生的崩漏,其临床表现类似西医的无排卵型功血。育龄期妇女发生崩漏的临床表现,类似西医的有排卵型功血。崩漏的定义历来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崩漏仅指月经的期与量的异常,广义崩漏泛指一切不规则阴道出血,如流产及产后大出血,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大出血等,本书指狭义崩漏。如崩漏大出血而致昏厥者,根据《内经》“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迅速止血,必要时中西药同时治疗,以防血脱亡阳,生命危在旦夕,如积极治疗,预后还是良好的。     【病因病理】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  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  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  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的严重紊乱才能诊断本病,即指狭义崩漏。    2.与月经过多、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和月经中期出血等月经失调进行鉴别,主要从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的特点进行鉴别。    3.如发现漏下不止,有时腹痛,有时无腹痛,需与胎漏鉴别,胎漏者也有月经后期,伴阴道少量滴血或流血,有的有恶心泛呕,厌食,有的无早孕反应症状。检查尿或血妊娠试验或B超可予鉴别。如上述症状伴剧烈下腹部疼痛者,警惕宫外孕。需严密观察。     【辩证分型】    1.暴崩致脱  血崩日久不止,血多色淡,质清稀,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肢冷汗多,面色苍白。舌淡胖,脉细弱欲绝,血压偏低或低于正常。    2.气血两虚  突然暴崩出血,色淡质稀,怕冷自汗,面色苍白,全身乏力。舌淡,脉细弱。    3.脾肾两虚  经血紊乱,经量多或淋漓,色淡清稀,乏力纳少,腰膝软酸。苔薄,舌淡,脉细弱而沉。    4.肝肾阴虚  崩漏日久,血色鲜红,潮热口干,手足心热,头晕腰酸。舌红,脉细数。    5.血热妄行  经血或崩或漏,色紫红稠,烦热口渴,下腹胀痛,尿黄便秘。苔黄糙,舌红,脉弦数或滑数。    6.气滞血瘀  崩漏日久,色紫有块,下腹胀痛拒按,血下痛减。舌紫暗,边有瘀斑。脉弦细或涩。     【分型治疗】    1.暴崩致脱治法:益气回阳救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味。    野山人参3克(另煎)熟附片9克  煅龙骨30克(先)煅牡蛎30克(先煎)黄芪60克  炮姜5克  云南白药2克(吞服)加减:舌红伤阴者,加麦冬15克、五味子9克,去附片;阳回后加阿胶12克(烊冲)。    2.气血两虚治法:补血益气止血。    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    吉林参  3克(另煎)(或党参  30克)黄芪  30克制首乌10克  白术30克  阿胶15克(烊冲)鹿角胶10克(烊冲)炒枣仁10克  煅牡蛎30克(先煎)黑姜6克3.脾肾两虚治法:健脾益肾固冲。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党参30克  淮山药12克  白芍12克  炒白术15克  熟地12克  杜仲10克  山茱萸9克仙鹤草30克  陈阿胶10克(烊冲)牛角(角思)30克炮姜炭9克  补骨脂12克4.  肝肾阴虚治法:滋阴益肾固冲。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12克  淮山药12克  枸杞子10克  山茱萸9克  菟丝子12克  龟版胶12克(烊冲)仙鹤草30克  旱莲草15克  女贞子12克  生地榆30克加减:眩晕者,加夏枯草9克、煅牡蛎30克(先煎);出血量多者,加陈阿胶10克(烊冲);偏肾阳虚者,加鹿角胶12克(烊冲)、锁阳10克、牛角(角思)15克,去生地榆。    5.血热妄行治法:清热凉血固冲。    方药:清经散加减。    丹皮12克  地骨皮10克  大生地15克  大白芍12克  肥知母10克  黄柏9克  白蔽12克生牡蛎30克(先煎)侧柏叶20克  花蕊石30克(先煎)生蒲黄10克(包煎)加减:若有血热主证,又伴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少寐等症,为气虚血热之象,宜加白术12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生龙骨18克(先煎)。    6.气滞血瘀治法:理气祛瘀止血。    方药:隔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10克  川芎9克  桃仁10克  枳壳9克生蒲黄15克(包煎)五灵脂15克  牛角(角思)15克  丹皮6克  乌药9克  小蓟炭15克加减:气虚乏力者,加黄芪15克、白术12克;瘀久化热者,加粉丹皮10克、旱莲草15克;如热而伤阴者,加沙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     【中成药】    1.归脾丸、十全大补九或补中益气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气血虚弱漏下不止战血止后调治。    2.震灵丹  每日2~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止血。    3.三七粉  血多时,4小时1次,每次3克,血止停用。对血瘀者更直。    4.云南白药  血多时,4小时1次,每次2~4克,血止停用。    5.新癀片  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吞服。用于血热者。    6.野山人参粉  血多时,2~4小时1次,首次剂量1克,以后0.5克温水吞服。用于暴崩血脱者。    如无野山人参粉,也可用吉林人参粉,血多时首次剂量1.5~2.0克,以后每次1克,血止停用,作为急救中药。有时也可用吉林人参粉1克、三七粉1克,2小时1次,吞服,血量明显减少,全身情况好转后逐渐延长服药时间和减量。     【简便方】    l.胡桃肉500克、黑芝麻250克、红枣肉250克、黄芪200克、阿胶250克、冰糖150克,制成膏方,病后调服。    2.黄芪30克、党参15克、仙鹤草30克、生蒲黄12克(包煎),水煎服。另三七粉3克,分2次吞服。     【其它疗法】    Ⅰ  急救处理    l.独参汤  野山人参1支(约2~3克),即刻煎,频频服。或吉林人参3~5克,煎汤后频服。用于暴崩血脱之急救方。    2.参附龙牡汤  吉林人参3~5克、熟附片12克、煅牡蛎30克(先煎)、煅龙骨30克(先煎),煎服,每日2帖,分4次服。用于暴崩厥脱,大汗亡阳者。若伴舌淡红,两颧淡红,为阴阳俱脱,于上方中加入五味子9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用于急救暴脱者。    3.文条熏隐白穴,或文灸百会穴。    4.断红穴  食指和中指间进针,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    5对症处理  输液、输血、吸氧等,测血压,记录出血量和全身情况。    6.育龄期妇女血崩不止,不能排除流产者,在全身情况改善后,立即诊断性刮宫,以迅速止血,刮出物送病理,明确出血原因。    Ⅱ  中医药周期疗法    血止后一面调治全身,一面要恢复月经周期,可采用中医药周期疗法,根据不同月经周期进行辨证治疗。参见内治法――中医药周期疗法。    Ⅲ  针灸治疗    1.人中穴  如暴崩血脱昏厥时可针刺人中穴以使苏醒。    2.针刺促排卵  在血止后服中药调整月经周期的同时加用针刺促排卵,具体方法是在月经第12天开始加用针刺,取穴:肾俞(温灸)、关元(温灸)、足三里及三阴交针刺(提插加捻转,中度刺激)。至月经第16天停止针刺治疗,在治疗期间每天测BBT,观察BBT有否上升,如上升0.3℃以上,提示有排卵现象可能。可作尿测排卵试剂以进一步证实有否排卵。     【注意事项】    1.崩漏常反复出现或崩或漏,出血持续不止,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如暴崩出血不止又可危及生命,故崩漏是一种难治的危重病证。大出血时应住院治疗,血止出院也需继续调治,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才能防止复发。    2.有关崩漏的治疗必须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即在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用塞流止血法。血减后进一步求因治本,标本同治,止血和调理同时进行,即用澄源法。出血完全止后,脏腑气血尚未恢复正常功能,采用复旧法进行善后调理和调整月经周期。以上治法是古人治疗崩漏重要的经验总结,也是现在临床上用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崩漏治疗三法必须循序进行:塞流一澄源一复旧。如果不循此规律治疗,就会耽误病情。    3.不同年龄阶段妇女患崩漏的病机和治疗不一样,如青春期患者多属天癸初至,先天肾气不足,治疗以补肾为主,调整月经周期。育龄期患者多见肝郁血热,治疗以疏肝理气,调补肝肾为主,调节月经周期。更年期患者多因天癸渐衰,肝肾亏损,或脾肾虚弱,治疗宜补益肝肾或健脾益肾,顺利渡过更年期。因此掌握年龄与崩漏的关系,对崩漏的治疗极为重要。    4.抢救暴崩血脱如不能及时止血,病情加重时,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迅速止血,血止后再予辨证调治。    5.崩漏血止后,可配合食疗。如党参30克,红枣30克,煎服代茶。如胃纳不佳可加生山楂15克同煮,或服红枣赤豆羹等。并注意保暖,慎防感冒等。   医药网 崩漏百科名片 崩漏(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临床表现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并发症  ⑴ 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 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⑶ 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 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 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 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诊断检查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⑴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⑵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⑶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⑷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⑸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⑹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⑺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⑻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辩证论治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肾虚型  一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二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脾虚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血热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邪热内炽,津液耗损,故口渴喜饮;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邪热上扰,故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象。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冲任阻滞,经血运行不畅,故血色紫黯有块,“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治疗方法西医治疗  ⑴止血   ① 孕酮类药物:黄体酮20mg/日,肌注3天;安宫黄体酮8—16mg/日、妇宁片4-8mg/日或妇康片2.5-5.Omg/日,共5天,口服。对闭经较久,内膜较厚者,同时并用丙酸睾丸酮,年轻者25mg/日,年长者50mg/日,肌注3-5天。适用于血色素大于6克及更年期功血患者。   ② 雌激素制剂:己烯雌酚2mg,每6-8小时1次,血止后3天递减1/3量,维持量O.5mg/日,至血止后20天。或用苯甲酸雌二醇2n氓,每6—8小时肌注1次,递减法同上,血止后改用口服己烯雌酚。适用于急性大出血而有明显贫血的青春期功血患者。   ③ 其他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等,但效果不理想,故仅作为止血的辅助措施。   ⑵ 调整月经周期(血止后应用)。   ①人工周期治疗(见月经稀发)。   ②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一般用口服避孕药,服法同避孕,适用于生育年龄而无生育要求者。   ③孕激素治疗:下次出血前1—2天或见血后肌注黄体酮20mg/日,共3天,或口服安宫黄体酮、妇摩片等。用于更年期功血,连用3个周期。   ⑶恢复排卵功能,是治疗青春期和生育期五排卵性功血的根本措施。   ①克罗米酚(见月经频发)。   ②三苯氧胺(见月经频发)。   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于月经周期第16-18天,每次5000-10000IU,隔日肌拄1次,共2次。   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于月经中期连续脉冲式给药,每天5mg,共3天。   ⑷ 诱导闭经:对更年期及老年妇女用甲基睾丸素5-10mg/日,或棉酚类药抑制子宫内膜,使月经渐少直至闭经。   ⑸子宫切除术: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及无需生育的重症患者。 中医治疗  基本治疗    ⑴ 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次髎   配穴 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⑵ 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 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其他治疗  ⑴ 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也可用埋针或埋丸法.   ⑵ 皮内针法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皮内针刺人,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天后取出.   ⑶ 皮肤针法 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⑷ 穴位注射法选中极,关元,次髎,关元俞。用2%普鲁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 预防办法  ⑴ 注意身体保健。要增加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在生活上劳逸结线路,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睡眠要充足,精神愉快,不要在思想上产生不必要的压力。这对功血崩漏的防治很有效。   ⑵ 应用药物进行止血。药物止血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子宫内膜脱落干净,可注射黄体酮;一种是使子宫内膜生长,可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再用些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安络血、维生素k、止血芳酸和止血敏等,一般都可以达到治疗功血崩漏的目的。   ⑶ 恢复卵巢功能,调节月经周期。一般连续服用已烯雌酚等药物,每天0.5-1克,连用20天,用药最后5天增加注射黄体酮每天20毫克。一般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合理治疗,可以很快痊愈。对于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在排卵前期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望调节月经周期。   以上就是一些预防功血崩漏的方法,大家可以仔细研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降低功血崩漏的发病率。从根源上杜绝它的发生。 食疗保健简介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相转化,故概称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认为本病为任亏损;肝肾失调所致。 芝麻粥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生苎麻根30克,炒陈皮10克,粳米、大麦仁各50克,细盐少许。   [制作]先煎苎麻根、陈皮,去渣取汁,后入粳米及大麦仁煮粥,临熟放入盐少许。   [用法]分作2次服,每日空腹趁热食。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适用于血热崩漏,妊娠胎动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红米生地粥  [来源]《食医心鉴》   [原料]生地黄50克,红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取生地黄,洗净后煎取药汁,与红米加水共煮,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还可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   [注意事项]此粥不宜长期食用。服用期间,忌吃葱白、韭白、薤白及萝卜 阿胶粥  [来源]《食医心鉴》   [原料]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1—2沸,加入红糖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服,3—5日为l疗程。   [功效]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血虚,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   [注意事项〕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的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乌雄鸡粥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乌雄鸡1只,糯米100克,葱白3条,花椒、食盐适量。   [制作]将鸡毛去净,除内脏,洗净切块煮烂,再入糯米及葱、椒、食盐煮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   [功效]益气养血,止崩安胎。适用于脾虚血亏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薄,面色恍白或浮肿,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等。 山药山萸粥  [来源]经验方   [原料]山萸肉6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山英肉、山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分2次,早晚温热食。   [功效]补肾敛精,调理冲任。适用于肾虚型崩漏。   [注意事项]因热致病者忌服。 保胎要领  1.生活规律:起居以平和为上,既不可太逸(如过于贪睡),亦不可太劳如提掣重物或攀高履险等。逸则气滞,导致难产;劳则气衰,导致伤胎流产。因此,孕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要有规律,最好每日保证睡够8小时,并适当活动。这样,才能使自己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应对孕期的各种情况。另外,孕妇衣着应宽大,腰带不宜束紧,平时应穿平底鞋。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还要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时,避免用泻药。   2.合理饮食:孕妇要注意选食富含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易于消化的食品,如各种蔬菜、水果、豆类、蛋类、肉类等。胃肠虚寒者,慎服性味寒凉的食品,如绿豆、白木耳、莲子等;体质阴虚火旺者,慎服雄鸡、牛肉、狗肉、鲤鱼等易使人上火的食品。民间有不少食疗方对预防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流产很有效果,这里向大家介绍两则:   ① 莲子、桂圆肉各50克,文火煲汤,加山药粉100克煮粥。怀孕后即开始食用,每日1次。此方适宜于阴道出血、小腹坠痛、腰腿酸软、苔白舌淡、有习惯性流产史者。   ② 南瓜蒂3个,莲蓬蒂6个,共焙黄为末,分3次米汤送服,1日服完。此方适宜于妊娠数月后胎动腹痛、阴道出血、面赤口干、五心烦热、小便短赤的血热型先兆性流产者。   3.注意个人卫生:孕妇应勤洗澡、勤换内衣,但不宜盆浴、游泳,沐浴时注意不要着凉。要特别注意阴部清洁,可每晚用洁净温水清洗外阴部,以防止病菌感染。   4.保持心情舒畅:研究认为,一部分自然流产是因为孕妇中枢神经兴奋所致。因此,孕妇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消除紧张、烦闷、恐惧心理,尤其不能大喜大悲大怒大忧,否则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5.定期做产前检查:孕妇在妊娠中期就应开始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中的异常情况,确保胎儿健康发育。   6.慎房事: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孕妇来说,妊娠3个月以内、7个月以后应避免房事,习惯性流产者此期应严禁房事。   崩 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通治方]傅山:妇人有年老血崩者,方用加减当归补血汤。当归30克(酒洗) 黄芪30克(生用) 三七根末9克 桑叶14片水煎服。2剂而血少止,4剂不再发。《傅青主女科》卷上张锡纯:固冲汤,治妇女血崩。白术(炒)30克 生黄芪18克 龙骨(煅,捣细)24克 牡蛎(煅,捣细)24克 萸肉(去净核)24克 生杭芍12克 海螵蛸(捣细)12克 茜草9克 棕边炭6克 五倍子1.5克(轧细,药汁送服)脉象热者,加大生地30克;凉者,加乌附子9克。《衷中参西》上册朱小南:将军斩关汤,治严重血崩证。熟军炭3克 巴戟天9克 仙鹤草18克 茯神9克 蒲黄炒阿胶9克 黄芪4.5克 炒当归9克 白术4.5克 生熟地各9克 焦谷芽9克 水煎。另用藏红花1克、三七末1克、红茶叶汁送服。有姜姓者,年42岁,生8胎,末次用人工流产,手术后月经初尚正常,四个月后忽然行经过多,形成崩漏,持续五六个月,淋漓不断,形瘦心跳,腰酸失眠,心中懊忄农,复刮宫两次,崩量更多。遂处将军斩关汤,甫服1剂,崩即停止,再经调理,恢复健康。《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蒲辅周:治骤然崩漏,非癌瘤出血,速投此方多见效。我亦用于久漏不止。阿胶30克 当归30克 红花24克 冬瓜仁15克童便、黄酒、水等分和匀煎。《蒲辅周医疗经验》丁光迪:举经汤,适应月经不调,或先或后,经血量多,经期延长,有逾十日或半月漏下不止者。甚至月信错乱,前期刚净,后期又至,漏无宁日。一般无腹痛,无显著病灶,但有腰酸下坠感。炒防风10克 荆芥炭10克 白芷10克 藁本10克 柴胡5克 炒白芍10克 炙黑甘草5克 炒当归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木香5克 鲜藕(打)250克先用煎剂,一般5帖左右见效,连服10帖收功;如见效而不全止者,服至经净为期。下一次经潮5日后,不问经血如何,再服5~10帖。第3个月一般即可恢复正常周期。《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崩漏专辑》马龙伯:三草牡蛎枣楂汤,治青春期少女崩漏。有的疗效不易巩固,好好患患,反复无常,效果显著。仙鹤草30克 旱莲草30克 益母草15克 生牡蛎30克 大枣30克 山楂炭30克《名老中医医话》[辨证方]1、寒 证韩百灵:脾肾阳虚崩漏,治疗的原则皆以补肾助阳健脾渗湿固冲为主,鹿茸丸加减。鹿茸2克(或鹿胶15克) 赤石脂30克 禹余粮30克 附子3克 艾炭15克 柏叶炭15克 全当归12克 熟地12克 川断12克 淮山药12克 巴戟天12克 龙骨15克 杜仲15克如血过多者,如炒地榆60克;如气陷者,加升麻9克;如便溏者,加白术9克。《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蔡小荪:阳虚这类崩漏,大多绵延日久,一般止血效果不显,余常用党参12克、生黄芪20克、炒当归9克、焦白芍9克、牛角腮9克、陈艾炭3克、仙鹤草30克、熟附片9克、炮姜3克、阿胶9克,对久治不效的阴崩,如辨证正确,常获显效。如舌淡苔薄而舌质偏红,可加生地炭、煅牡蛎各30克,以制温阳之偏,又可增强止血作用;或用龟鹿二仙胶更佳,也可以龟板9克、鹿角霜9克、阿胶9克同用。一般血止后,即去姜、附,因二药毕竟温燥,崩后失血,多用恐非所宜,故只须益气养血,自然阳生阴长。《名医特色经验精华》2、热 证陈泽霖:我常采用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总结的治疗方案,以调摄冲任、益肾止血为主,方用生地9~15克、白芷9~15克,女贞子12克,墨旱莲12克、蒲黄9克、小蓟12克、槐花12克、地榆9克、茜草炭12克凡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加党参12克、白术9克;兼有少腹不适,加木香9克、元胡12克、小茴香1.5克;漏下日久,可加归脾丸12克。我用此方治疗不少功血病人,疗效在90%左右,不管表现为崩中漏下,或月经一月二行,均能收效,且疗效较为巩固,愈后再发者不多,复发后再用仍能有效。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韩百灵:血实热崩漏,治宜清热凉血止崩为主,用清热固经汤加减。生地9克 地骨皮9克 龟板12克 牡蛎12克 炒地榆30克 阿胶9克 栀子9克 黄芩9克 丹皮9克 棕炭15克 白芍15克 藕节15克《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马龙伯:龟板清阴三草汤。治阴血虚、热偏盛导致之崩漏,下血量虽不多,但长期淋漓不止;有的经年累月淋漓不断,一剂之后,其血即止。炙龟板30克 生地20克 旱莲草15克 鹿衔草20克 生阿胶12克 仙鹤草30克 生龙牡各20克 乌贼骨12克 焦白术20克 白芍炭12克 炒茜草10克 炒黄芩10克 柴胡6克 三七粉3克(分冲)《名老中医医话》蔡小荪:崩漏功血,以血热较多见,大都先期量多,色鲜红或紫,质较浓稠,属阳崩范畴,治以清热凉血。炒当归9克,丹皮炭9克,侧柏叶9克,白芍12克,炒地榆12克,旱莲草15克,重用生地炭30克。热甚常现阴虚,增龟板9克,或固经丸12克吞服,效果较显。《名医特色经验精华》夏桂成:根据单方验方创制了四草汤,适用于血瘀挟血热性崩漏,对更年期崩漏尤为常用。马鞭草 鹿衔草各30克(鲜草加倍) 茜草 益母草各15克《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崩漏专辑》 3、虚 证韩百灵:临床经验方育阴止崩汤,治青春女子肝肾阴虚崩漏。熟地20克 山萸肉20克 杜仲20克 海螵蛸25克 白芍25克 牡蛎25克 川断20克 桑寄生20克 阿胶15克 蒲黄炭20克 炒地榆30克 山药15克如流血过多者,倍炒地榆,加棕炭、侧柏各20克;如气虚下陷者,加升麻15克、黄芪25克;如烦热者,加麦冬、地骨皮各15克;烦热较甚者,加盐柏、知母各15克;不出血时,减原方中蒲黄炭、炒地榆,加何首乌20克、龟板25克,久服为宜。《名医特色经验精华》傅山:妊妇因行房政小产血崩不止。人以为火动之极也,谁知是气脱之故乎!方用固气填精汤。人参30克 黄芪30克(生用) 白术15克(土炒) 大熟地30克(九蒸) 当归15克(酒洗) 三七9克(研末冲) 芥穗6克(炒黑)水煎服1剂而血止,2剂而身安,4剂则痊愈。《傅青主女科》卷下刘炳凡:归经汤。治疗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党参15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5克 北黄芪20克 当归10克 大枣5枚 桂圆肉12克 炙远志3克 枣仁10克 灵脂炭10克 蒲黄炭10克 荆芥炭10克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服。文火煎煮3次,每次150毫升,分3次服用。《中国中医药报》1990;3;12金谷城:应用龟鹿汤治疗20例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多数患者用西药如丙睾、妇康片等不能止血,用此方后3天左右即能止血,连续服用对更年期妇女亦有帮助绝经的作用。鹿角片10克 龟板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肾阳虚者,可加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肾阴虚者,加知母10克、丹皮10克。《千家妙方》下册4、实 证傅山:妇人有怀抱至郁, 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白芍30克(醋炒) 白术30克(土炒) 当归30克(酒洗) 丹皮9克 三七根9克(研末) 生地9克(酒炒) 甘草6克 黑芥穗6克 柴胡3克水煎服。1剂呕吐止,2剂干渴除,4剂血崩愈。《傅青主女科》卷上何子淮: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崩漏,按{疒徵}瘕论治,在近三年的临床实践中,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拟方暂名内异崩漏解郁生新方。生芪20克 制军10克 龙胆草9克 丹皮15克 半枝莲10克 川连炭5克 川柏炭5克 荠菜花12克 马齿苋12克 蒲公英15克 鱼腥草20克 生甘草6克 瓜蒌仁12克 血见愁15克 莲房炭10克有块,加血余炭10克;痛,加红藤20克。《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崩漏专辑》[食疗方]蒲辅周:我在临床上遇形瘦血热致崩漏者,嘱用新鲜地骨皮100~200克,用纱布包,瘦猪肉200克或排骨250克,文火炖二三小时,去地骨皮,服汤,肉亦可食,一月之中可炖三四次,用之适当多有效;兼气虚者,亦可加黄芪。(热证)《蒲辅周医疗经验》马龙伯:鸡冠花60克(红白均可) 生黄芪60克 老母鸡1只 二药入纱布袋装讫,多加水,与鸡同炖。每餐佐汤1小碗,对巩固疗效,作用良好。 艾灸治疗崩漏的取穴方法    功能性子宫出血表现为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中医称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概称“崩漏”。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环境改变、精神影响、过度疲劳等因素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   【辩证】月经不按周期妄行,阴道出血量多,势急或淋漓不断。实热证见经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口渴烦躁。脾肾虚弱见经血色淡质清,畏寒肢冷、腰酸腿软,或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或见经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饮食不佳。   【艾灸治疗原则】补齐固冲,调经止血。   【艾灸主穴】   1、神阙 【标准定位】任脉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2、关元 【标准定位】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小肠的募穴。【主治疾病】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3、气海 【标准定位】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疾病】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等   4、三阴交 【标准定位】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疾病】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5、隐白 【标准定位】足太阴脾经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阴脾经的井穴。 【主治疾病】腹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现多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休克等。 6、大敦 【标准定位】足厥阴肝经穴。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厥阴肝经的井穴。 【主治疾病】疝气,遗尿,崩漏,阴挺,痫证。现多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精索神经痛,阴茎痛,糖尿病。   【艾灸配穴】实热加血海;脾虚加足三里;肾虚加肾俞、太溪。   【艾灸方法】月经前7-10日开始灸,至月经来结束,用艾条或配合灸盒做温和灸,每次每穴15-20分钟。     【注意事项】灸法治崩漏,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十分理想,一般1-3次,可取得较好疗效。隐白、大墩、三阴交对治疗有特效。崩漏患者宜避高温或过食辛烈香燥之物,忌吃生冷饮食;出血期间不宜涉水冒雨。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必要时应卧床休息或住院治疗。严谨房事,加强营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功能性子宫出血治验李启林
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验
李振华益气健脾治崩漏
11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二
功能性子宫出血怎么治?三个功能性子宫出血中药治疗偏方
崩漏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