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报告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报告小组成员
主讲:06劳动关系一班    尹庆庆
评论员:06人力    吴琼  杜威  严欢  芦苇
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报告       主讲人:06劳关一班  尹庆庆
一、调查目的: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中,对于每一位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想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不得不对自己的将来做一份职业规划书。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观察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重视程度,职业规划状况,以及影响在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
二、调查方法:
参考大学生职业调查规划标准,拟定调查问卷,从哈尔滨市部分大学中选取一些调查研究对象,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并结合访谈等形式对哈尔滨市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状况调查。
三、调查时间:
2008年1月26日——2008年2月2日
四、调查结果:
1.考察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态度
[状况分析]:
(1)80%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自主、自立学习生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阶段,却养成了松散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没有计划,没有目的,自由散漫,无规律的作息时间。
(2)适应周期:两个星期到一年半不等,但大部分同学能在两个月左右适应生活的各方面。适应不了的,有退学或陪读现象。
[合理建议]:
(1)主动和老师和同学交流,寻找适应的建议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停止自由散漫
(3)端正学习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考察在校大学生自我能力锻炼状况
[状况分析]:
有80%的同学在校期间都有兼职,锻炼其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但只有34%的同学兼职针对所学专业。8%左右的同学没有加入社团,其他同学都有加入社团并适当担任一些职务,对自己多方面进行锻炼。
[合理建议]:
(1) 适当的加入社团,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2)注重兼职侧重点,目的是锻炼还是赚钱?
3.考察在校大学生制定大学规划的状况
[状况分析]:
1.制定大学规划:75%以上的同学在迈入大学后就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规划
2.但是仍有一半的同学并没有生活目标和将来的生活规划,甚至有“走一步算一步”的思想,这种生活方式只注重眼前而不考虑长远,易导致生活空虚不规律。
[合理建议]:
1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理想作出正确的评价;
2关注现实生活和环境,确保计划的可实施性.
4.考察在校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的状况
[状况分析]:
(1)制定职业规划书:制定职业规划书的人很少,仅占10%左右,大部分同学持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还有一少部分认为无需制定职业规划书。
(2)制定职业规划的必要性:绝大部分认为有制定职业规划的必要以确定未来方向,但其中大部分人目标模糊,并没有制定职业规划书,对待前景持边走边看的态度,已制定计划书的人寥寥无几,那些少部分认为没有必要制定职业计划书的人其将来一般都已经由家长安排妥当。
[影响因素]:
(1) 认清家庭状况,结合实际,合理制定职业规划书。
(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 考察在校大学生毕业去向状况
[状况分析]:
(1)毕业去向:部分随大众而行,考公务员,考研等,而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范畴,有的待毕业状况而定。
(2)就业地点:85%以上在校大学生打算去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去工作,只有少数较为实际依专业,看社会需要而定去向。
[合理建议]:
(1)切合实际寻找自己的恰当位置,不盲目择业
(2)不随大众走拥挤路线,做好自我认知
6.考察在校大学生选择就业去向的原由
[状况分析]:
83%的同学认为在较发达的大城市具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毕业后拥挤于人才众多的大都市。只有10%左右愿意回家乡为家乡尽一份力,做贡献或去偏远地区支教,他们认为与其在渺小的存在于偌大的城市,不如寻找一个需要自己的地方
[合理建议]:
(1)大城市不一定是能找到工作的好地方。
(2) 寻找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目的地。
7.考察在校大学生生活目标与实际程度
[状况分析]:
(1)71%的同学有符合实际的目标包括回乡建设,考研等,但目标明确。
(2)有一半以上同学没有生活目标及职业规划,对待毕业去向持边走边看态度,不能把目标放长远,导致生活空虚。
[合理建议]:
(1)正确自我评价,培养自己的能力,注重联系实际。
(2)关注社会生活动态 ,确保职业规划的实际意义。
五、综合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
1、专业的冷热门: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有机整体,考虑到职业生涯,大学生首先想到的便是其专业的冷热门。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认为热门专业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不假思索便蜂拥而至,这样往往造成该专业方向人员拥挤,供大于求,那么热门专业也便不再热门,由此可见,冷热门并不稳定,是由社会需求而定,大学生们完全没有必要拥挤到这样一个容易热涨的专业,而应寻找适合自己的恰当的专业。
2、大都市与中小城镇:
大都市与那些中小城镇相比,只是发展快一些,经济发达一些,毕业人员达都愿意留在大都市之中,认为那里企业多、发展快,有较大的就业空间,但实际上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人才也一样多,因此毕业生们应将其就业视野放宽一些,中小城镇也一样可以给你提供展示你才能的空间。
3、大公司与小企业:
大公司有良好的福利待遇、晋升、培训制度,并且在大公司工作的经理可以为其以后的求职带来便利,但大公司人才济济分工过细、过明确,长处不易被发现,其它能力也很难得到锻炼,因此,大公司与小企业各有千秋,毕业生们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大的企业,好的小企业同样会是你的职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4、其他因素:
以上均为外部因素,要求同学们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都加以考虑,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否真正全面深入了解自己的特点,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影响毕业之后取得成就和个人生活天壤之别的重要原因。
六、初步结论
职业生涯规划
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
结合外界因素及自身因素,综合权衡考虑,自己定位
大学生假期实践情况调查报告       评论员:06人力  吴琼
一、       调查目的:
针对当前社会对能力型人才的广泛需求,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已不仅仅满足于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完善,已经成为每一位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的必修课,然而,学校内提供的一些社会实践考察并不能很充分的使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这就需要大学生朋友们通过假期等课余时间自我寻找走进社会的机会,进行一些实践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当代大学生在假期进行实践活动的具体现状,从而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及就业需求,并对其进行很好的引导。
二、调查方法:
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介搜寻到一些有针对性地题目,做成调查问卷,借助校内网这一大学生交流平台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收回结果共21份,其中大一学生4名,大二学生17名,本校学生8名,东北大学学生5名,中国海洋大学学生2名,苏州大学、南昌大学、沈阳化工、天津外国语学院、武汉科技大学、西北农大学生各1名。
三、调查时间:
2008年2月25日——2008年3月1日
四、调查结果
1、对“假期规划及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调查
[状况分析]
= 1 \* GB3 ①、有近62%的调查对象对假期生活进行了初步规划,其余的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都没有进行规划,只是随意做一些自己较为喜欢的事情,而对假期生活进行详细规划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不足1%。
②、有75%的调查者表示愿意在假期主动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学习内容大多与专业知识毫无联系,多数体现在舞蹈、器乐等方面。
[合理建议]
= 1 \* GB3 ①、在放假前应对假期生活进行合理规划,既不妨碍休息娱乐,也能使专业知识得到巩固。
= 2 \* GB3 ②、可以适当的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丰富自己的才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调察“是否想过在假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及家长对自己进行实践的看法”
[状况分析]
①、多于三分之一的调查者表示想过参加实践活动,但在这些同学中,真正参加的比例非常低,绝大多数的表示想过参加,但是最后都没有做,还有少部分表示找不到合适的。
②、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的态度都较为积极,大部分都表示非常支持,只有少部分表示不关心,基本没有人表示反对。
[合理建议]
①、如果愿意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应将想法付诸于实际,不要将这种积极的态度仅保留于想法。
②、对于态度积极的家长,可以适当给予一定帮助。
3、调察“学生自身对参加实践活动的态度及目的”
[状况分析]
①、认为参加实践活动很有必要和一般的被调查者基本各占一半,只有一个人表示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没有必要。
②、有近90%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学习一些社会经验并且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等,有少部分表示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是单纯的想要赚钱。
[合理建议]
= 1 \* GB3 ①、端正自己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态度。
= 2 \* GB3 ②、学校、家庭应给于支持和积极引导。
4、调察“实践者如何获得实践机会”
[状况分析]
= 1 \* GB3 ①、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调查者中,获得实践机会的方式多数都依赖父母或熟人的介绍。
= 2 \* GB3 ②、大多数调查者表示如果依靠自己寻找或依托中介风险系数较高,而且很难找到合适的实践岗位。
获得方式
父母联系
熟人介绍
自己寻找
中介公司
所占比例
63%
27%
6%
4%
[合理建议]
= 1 \* GB3 ①、可以适当借助父母长辈等的关系为自己参与实践创造些有利条件。
= 2 \* GB3 ②、如果依靠自己能力找到实践岗位可能会更好的锻炼自己。
5、调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
[状况分析]
①、调查者参与社会活动的类型较为广泛,包括社会服务、调研活动、参观交流、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及部门进行实习等。
②、在所有类型中,参加社会服务及调研活动的居多。
= 3 \* GB3 ③、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最希望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及部门进行实习,但是与其它实践类型相比,获得此类实践的机会较少,难度也较大。
[合理建议]
①、参与社会实践不应仅局限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当然能找到此类实践机会最好,如果找不到也不应过于强求,这样不仅加大了选择难度,也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②、社会实践的最主要目的应在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应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从各方面使自己得到锻炼。
6、调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
[状况分析]
①、被调查者每天的工作时间通常为8小时或8—10小时,有个别的在假期做家教等实践活动的时间1—3小时及其他。
②、在被调查者中,假期参加实践活动的总时长主要为两种,其一较短为一周,另一部分则较长,为近一个月。
[合理建议]
①、在进行假期实践活动中,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时间长短的安排,不要因为此类活动造成过度劳累,以至于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 2 \* GB3 ②、纵使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众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面,但也不必使其占用过多的假期时间,从而影响其它已经计划好的假期活动。
7、调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时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
[状况分析]
= 1 \* GB3 ①、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没有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只有少部分人与单位有口头协议。
= 2 \* GB3 ②、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数情况在于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单位都依靠父母家人及熟悉人的介绍,很多单位出于“帮忙”的态度接收大学生进行假期实习。
[合理建议]
= 1 \* GB3 ①、尽管假期实习时并没有与单位成为正式的雇佣关系,但是在这一时期作为劳动者,有权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单位建立适当协议。
= 2 \* GB3 ②、在实践过程中应多关注些有关劳动者权利、义务方面的问题。
8、调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对此的适应程度和满意程度”
[状况分析]
①、大部分被考察者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满意程度仅表现为一般,认为对自身的帮助并不是很大,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当然也有少部分表示非常满意,既锻炼了自己,也获得了一部分收入,还有个别人表示不满意,认为假期参加社会活动纯属浪费时间,根本得不到锻炼。
②、与适应程度相对应,只有个别人表示非常满意,大部分都还是表示一般和较为满意。
[合理建议]
= 1 \* GB3 ①、端正参与实践的态度。
= 2 \* GB3 ②、从自身考虑选择合适的进行假期实践的场所。
9、调查“大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总体看法”
= 1 \* GB3 ①、需要有人帮助,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最好是自己感兴趣一点的工作,自己去实践却是有一些困难,并且找到的工作未必能锻炼能力。
= 2 \* GB3 ②、实践时间太短,很难找到合适的单位,根本无法锻炼自己增加经验。
= 3 \* GB3 ③、从所有被调查者中可以看出,学语言的同学认为假期实践很有必要,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最主要的是能够使自己的口语水平得到提高。
= 4 \* GB3 ④、能够积累经验和人脉,提高适应能力。
五、初步结论:
1、有绝大多数同学在放假前会主动对假期生活进行一定的规划,但是规划后真正付诸实际的只占少数,另外一部分则抱以有事就做,没事就算了的态度,没有主动寻找、创造机会。
2、所有家长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都较为积极,只有少部分表示不关心,对此表示支持的家长会帮助寻找一些合适的实践场所。
3、由于一些条件的约束和社交范围的局限性,使得假期社会实践的场所并非十分理想,这就导致有很多人认为假期实践活动没有必要,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4、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都在于提高素质和锻炼社交能力,并不是一定要获得酬劳。
5、社会实践的领域较为广泛,大家不仅仅局限于在相关专业领域得到锻炼,但是相关企业及部门仍为参与实践者最理想的实习场所。
6、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从总体上看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长期的多体现在做家教或在某处打工,而短期的则多是在相关部门进行了解学习。
六、综合分析影响大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的因素
1、社会因素的影响
= 1 \* GB3 ①、家庭环境的影响
⑴、            父母认为假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段休息的时间,一学期没见到自己的孩子都希望他们在假期能呆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最多就是在家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再对新学期进行合理规划就足以,没有必要到社会上进行实践活动。
⑵、            对于我们80末90初的一代,父母对我们的态度还没有转变过来,认为我们还是孩子,还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必要在假期进行实践活动。
⑶、            由于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出于对孩子的关爱,父母也会不希望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者不希望孩子自己寻找实践场所。
⑷、            由于绝大部分实践者的实践场所都是由父母联系得,还有一部分直接就是在父母所在单位,这样使得实践的意义大打折扣。
= 2 \* GB3 ②、学校因素
⑴、            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的沟通和社交能力较弱,因而很难在假期找到合适的场所和环境帮助自己进行社会实践。
⑵、            学校缺乏详细的实践指导,使得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很多同学还不了解如何进行社会实践。
⑶、            学校在期末布置的实践作业使得很多大学生在进行实践时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并没有很好的帮助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③、社会因素
⑴、            很多单位不愿意在假期接收大学生进行实习及实践调查活动,从而导致很多想过要参与实践活动的同学根本找不到接收单位。
⑵、            由于很多中介机构需要较高的中介费,有的甚至很不可信,这使得大学生在寻找合适的实践单位时缺乏渠道。
⑶、            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父母不愿将孩子放入这个充满危险的地方,多数情况下,除非有非常可靠的保证,才允许孩子在假期进行实践活动。
2、个人因素的影响
⑴、    没有对假期生活进行很好的规划,以至于到了假期生活就成了一团散沙,只想休息,不想去做实践活动。
⑵、   没有勇气去和陌生人和陌生单位进行沟通。
⑶、   依赖父母,只有父母帮忙找到了合适的实习场所才会去进行实习。
⑷、            缺乏自我学习的精神,假期中只想在家休息和与同学聚会,实习之类的活动除非学校布置下来,基本不会自己主动去做。
七、对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建议:
①、在参加实践活动时应明确自己在活动中希望学到什么,了解到什么,从而能够在实习中目标明确,这样能够更好的得到实践效果。
②、在选择实践单位时不要过于盲目,应选择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切实帮助和正确指引的项目。
③、假期实践活动很重要,但也不应过多的影响其它的假期活动。
④、可以在家中和过去的同学一起进行实践和调研活动,这样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同学聚到一起可能会有更好的实践调查效果。
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调查报告     评论员:06人力   杜威
一、前言:
我国去年出国留学生逾40万,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留学生出产国.目前留学生数量还在增多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所以在调查中就是否有出国意向,向往国家,已经回国打算做了一些初步调查。针对大学生的出国选择问题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二、基本情况
调查目的:研究大学生对于是否出国以及出国选择的问题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对所在地区的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08.01.27—2008.02.02
三、调查结果
发放的200份问卷收回189份。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中有意向出国的比例超过了70%,理工科学生有出国意向的明显多于文科生。
四、综合分析
(一)中国的留学生历史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政府维新变法时,派遣了一批青年志士去西方学习工业技术,以此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30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批青年远度重洋,求知域外。这里面也包括一些*党的早期革命家。解放后,由于中国在冷战格局中的阵营地位,出国留学以前苏联为主。1978年以后,出国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期。据统计,1978-1996年间,我国前往世界各地的留学人员累计达27万人.
(二)出国打算
目前大学生中有意向出国的比例超过了70%,表明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流选择。理工科学生有出国意向的明显多于文科生。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等名校的一些系,出国已经成为本科生毕业后的常规选择。在很多家长心目中,如果有条件让自己的孩子出国就等于孩子成功了,所以现在的出国读书人群中很多是出国接受初中高中课程,家长们认为越早接受国外教育对孩子越好,他们认为国外总是比国内好。出国在很多人心中已经和成功画上了等号。
(三)向往之地
想出国的大学生中想去美国者占四分之三以上。除美国独占鳌头外,居二三四位的分别为日本、加拿大和英国。历史资料显示,从1978-1996年的18年间,中国共有13.5万留学生去往美国,占此期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的50%。美国历史虽短,但学府林立,其大学教育以其高度开放的姿态,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且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在学完后就业相对容易,美国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那些经济发达繁荣的地方都成为留学生们最乐于去的地方。
(四)去留原因
出国留学的原因五花八门。开阔视野和国外较好的学习条件成为大学生选择出国的主要原因。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设备,良好的教学氛围,深深的吸引着大学生们,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国外发达的经济条件和对自身专业前途的选择,也是部分大学生出国的理由。然而一些大学生也选择留在国内。在选择不想出国的大学生中,国内发展并不比国外差是比较多的学生的观点,另外联系学校签证都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准备一些必要的生活费,买生活用品都需要客观的费用。这些都是造成这些学生打消出国年头的主要因素 。
(五)学成后打算
如果出国了,毕业后肯定会回国工作的连一半都不到。国家面临很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据统计,1978-1996自费出国留学13.9万留学人员中回国者仅有3000人,比例仅为2%。在对待出国后是否回国问题很多的学生强调学成后应回国为祖国作贡献,有的同学认为国家也应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海外学子学成回国;也有认为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就像前几年很多人成为北漂一族一样,好不容易来到一个地方当然希望能留在那不想再回到原来的地方了。
五、建议
留学生们,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运作有着切身的了解,实为国家发展所必需。但怎样才能回来,什么情况下会回来应该是国家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为了让他们回来,政府能够、应该作些什,人才的保有也是国家间竞争的一种形式。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出国学习对个人来说是自我发展的必要之举。如果想留住人才,空洞的国家、民族观念对留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应该考虑切实改革国内的竞争环境。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培养出适合人才生存,发展的土壤,留学生回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比如先进的科研设备,成熟的管理理念以及透明的竞争模式都应该成为我们当今社会应该着重发展的东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又是一个很根本的办法。所以只要我们的社会能努力创造好的环境,我们国家的留学生还是会很乐意回到自己的祖国来建设家乡的。希望在未来的社会里我们的身边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是出国留学后回到我们身边的人来和我们一起建设我们的国家。
关于大学生考研意向的调查报告   06人力  严欢
一.导论
现如今,由于人才供过于求,企业在招聘时对于人员的选拔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在招聘过程中,有一些企业侧重于求职者所具备的工作经验,另一些企业却更重视求职者的学历,那么,能否拥有一张研究生毕业证在有些时刻就成为了一个人是否能获得某个工作的决定因素。
二.调查方式及时间: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方式,时间为一月二十五日至二月一日。此次问卷主要针对的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三.调查结果:
所发出的问卷一共有50份,其中有效问卷有48份。
经过我对回收的问卷的统计,所得到的结论有以下几方面。
1.考研动机方面:
A,为了增加自己求职的砝码而考研,有34位(占问卷总数的71%以上)同学考研的单纯动机仅仅为了找工作更方便,这些同学认为本科学历已经难以适应高层次人才的要求,竞争力不够强,在有的单位甚至连机会都得不到一个,所以希望通过考研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加竞争的本钱。
B,为了转换专业,获得第二次选择的机会。选择这一原因的有11人,占问卷总数的23%,这一部分同学多半是在于目前的专业不是他们自己本身所喜欢的,因而想要通过考研以偿夙愿。也有少部分同学是认为自己本科专业是一个冷门专业,想换一个更适应社会的专业。但跨专业考试的艰难程度大于一般的考研,成功率毕竟不高,所以这些同学纵然都很努力,但是却信心不足。
C,仅仅为了尝试一种经历,跟随大众。这部分人比较少,只有1人,占总数的0.02%,这位同学有不考白不考的心态,决心不是很强,态度也不是很认真。
D,确确实实对专业有兴趣,希望通过进一步深造,献身科学搞研究的人。这一选项有2人选,占总数的0.04%。这类同学一般都是热衷于做研究的人,个人认为他们考研的动机最纯洁。
2.考研准备方面:
A,从大一开始准备。选择这一选项的只有3人,占总数的0.06%。造成这一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刚刚经历过残酷的高考以后,很多同学都将大一作为一个休息的阶段,没有认真对待,次要方面则是由于多数同学在大一的时候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计划,还未将考研列为一个既定目标。
B,从大二开始准备。选择这一选项的有10人,占总数的21%。这一部分的同学比较能懂得未雨绸缪,知道应该早做准备,为考研打基础。而这一部分同学中,与考研动机中选择A及D选项的人重叠最多。
C,从大三开始准备。选择这一选项的有31人,占总数的65%。多数同学认为,考研应该从大三开始做准备,太早则会有过分大的压力,以致不能在大一大二打好基础,甚至有一点惊弓之鸟的感觉,而若是准备的太晚,到大四才准备,则会导致准备不充分,难以在考研大军中突围成功。而且到大三人也更成熟,更能确定自己需要一个怎样的发展方向,给自己一个回旋的余地。
D,从大四开始准备。选择这一项的有4人,占总数的0.08%。这类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过早的浪费精力在准备考研上,若有意外情况出现,如改变主意准备先工作,或者最终选择出国,也不用后悔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况且现在考研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到时候到底是不是要继续考研都难以确定,无需过早花费心力。
3.家庭支持情况:
有96%(46人)的同学获得了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并且这其中有过半的同学都是有于父母的原因才决定考研。有一部分是迫于父母的压力要考研,有一部分是与父母商量后得出的要考研的结论,剩下的则是自己原本就打定主意要考研,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
这反映出家长普遍的具有一种希望子女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学习以适应社会,适应目前社会的强大竞争市场。
而剩下的两人之所以得不到父母支持,其中一位是由于家庭财力状况的原因,父母希望那位同学能尽快步入工作岗位已支持家庭的开支,另一位则是由于其父母希望她能在社会中得到锻炼,而不是仅仅只局限于学校的小圈子中,他们说,不想让这位同学只读书读成书呆子,不能适应社会。这反映了考研的局限性,其高消费使得一些愿意读研的贫困学子受到一定的阻碍,而其基于学术性的保护则可能会影响学生融入现实社会。
四.所引发的思考。
根据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的2007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来看,通过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摘自新浪网)
而目前研究生考试人数也在不断下降,但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大二学生依然有着要考研的打算呢?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多数大二学生依然没有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考研作为一个替代“高考”的标志性建筑就成为了他们一个最简单有效的目标,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二是,目前许多家长依旧认为,研究生就绝对比本科生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部分家长会强迫自己的孩子考研,以求有迈入更高求职门槛的机会。殊不知,当他们的小孩考上研究生以后,在工作经验上将比与他同期毕业的本科生四年之久。这反而会成为一个竞争方面的劣势。
为了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学校应该肩负起重要的职责,一方面要多为大学新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引导刚进校的大学生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奋斗。另一方面要借学生之口向家长宣传,考研并不是万能,从而侧面缓解学生考研的压力。而社会舆论也应该注意,不要过分神话考研,让父母和学生都可以冷静的选择,这个“研”,是“考”还是“不考”。
大学生作村官有关问题的探讨    06人力   芦苇
一、关键词:  大学生   村官    农村建设    基层    大学生困惑     优惠政策     未来发展
二、摘要: 近年来北京大量招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当“村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积极应聘,到基层去工作。对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在招聘大学生作村官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聘大学生当“村官”难。其次是大学生知识专业对口难。最后大学生还有入选之难和扎根农村难。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并积极的处理,同时大学生自己也应做好规划。
三、结构脉络:
n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和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现状
n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n      招聘大学生作村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n      对于大学生做村官的利弊,社会上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n      大学生村官未来的何去何从
四、就业形势和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现状
大学生村官翻译成英语可处理成: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er
时下,我国面临实际情况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70%左右,这就意味着每年还有近60万毕业生未能在当年就业。另一方面农村建设人才贫乏。北京等地聘大学生当“村官”是个初步的尝试。大学生做村官也是政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项举措
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为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当“村官”,北京出台7项措施:
在待遇方面,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本科毕业生,第一年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第二年为2500元,第三年为3000元,并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政策,由政府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被聘“大学生村官”将与各区县有关乡镇政府签订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还可续聘。非北京生源北京高校毕业生,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档案和户口可转至工作区县人才服务机构集体户。被聘“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已经通过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的,笔试合格证书有效期可延长至其3年合同期满后的6个月。
六、存在的问题
1、聘大学生当“村官”难。
中国农村,近5万个村,地域条件差异之大;经济状况,东西部参次不齐。能像北京郊区这样优惠条件吸纳大学生当“村官”的多数地方做不到。北京开出的条件是:“平均每月2500元,由政府缴纳各类社会报销。收入水平参照公务员收入水平定,略高于公务员的收入。连续两年考核合格,外地生源可以办理北京户口。3年后可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如果被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在村镇工作年限计入工龄;如果学生工作满两年后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表现特别优秀者,可推荐免试入学。在考取公务员等方面,也优先录取”。这些优惠条件且不说,仅北京户口一条就十分的诱人,这是其他地方可望而不可及的。
2、大学生知识专业对口难。
从目前参聘大学生专业看,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占22%,哲学、历史学以及说不清楚的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总数的45%。
3、大学生还有入选之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大学生当村官,仅担任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不够的,如果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必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4、大学生长期扎根农村难
一方面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且矛盾众多,“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大学生缺乏农村工作经验,三五年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另一方面他们就此长期扎根农村。那样对人才本身的发展不利也不公平,对人才是个浪费,对农民、农村却并无益处。
七、不同的观点和争论(利大弊大)
有些人认为大学生初入社会,虽然有饱满的热情和创新意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基层得到很好的锻炼,但不了解农村现状,个人的文化程度思想素质高,无法很好地与老百姓的意见达成一致,在工作上比较困难;一个年轻人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做不出成绩,一时很难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弊大于利!
而还有些人认为对于喜欢基层的大学生当然是好事,不过有的人想象力创造力等比较丰富,这样的人不太适合下基层。是否合适要看这个人的个性以及能力,如果纯粹为了锻炼的话,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支持有条件、有足够经济能力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是有经验的老师和医生做志愿者甚至做义工,到农村去进行短期支教、支医的,但不赞成他们就此长期扎根。那样对人才本身的发展不利也不公平,对人才是个浪费,对农民、农村却并无补益。
八、大学生的看法
以下是几个大学生对于“当村官”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
n      张晓娜(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我来自平谷区,是城区人。对我来说,到农村去当“村官”是个机会。我今年才21岁,太年轻了,缺的东西很多,到农村去是一个锻炼的机会。虽然没在农村待过,但我觉得应该能适应那里的环境,能来这里报名就说明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有信心!
n      杨涛(华南农业大学): 对农村,我很熟悉,因为我家就在顺义区的农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当“大学生村官”只有3年时间,我去的主要目的是想锻炼一下,多增加一些社会经验,毕竟一直在学校。虽然这次招聘开出的薪金条件并不太高,但我还是愿意去。因为,3年后,我可以在考公务员方面占得一些先机。
n      赵莹(齐齐哈尔大学): 我学了两个专业,一个是化工工程与工艺,一个是工商管理。可能在农村,这两个专业都不大能用得上,但我并不担心,因为自己肯定会在经验和能力上有所增长。当“村官”这个选择,对今后的择业也有好处,对考研、考公务员都有好处。现在本科生太多了,找到如意的工作很困难,我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去农村干几年,没准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了,换句话讲,有利于我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九、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去向
一般来说有四个出路:
考研     公务员    留村    自谋职业
对于将来的前途和打算,44%的大学生村干部有向上谋求发展的考虑;37%的人愿意扎根农村,留在村里做事情。
十、对是否要做村官的建议:
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正确认识农村工作的现实状况,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做出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
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
342李佳菲: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分化逻辑
大学生考研就业现状调查
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心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