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由“校长点课”引发的思考|陈绍清

原创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10-08 06:50 发表于湖北  


 

★ 陈绍清
近日,阅读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校长黄华斌微信空间的一则微动态,很是令人振奋。内容如下:
今天起(9月26日)开始校长每周点课活动。全体校长办公会成员集中观评课。这是一节很有观察价值的新手课,家常课:只有看到真实的问题和缺陷,才能作出最贴近教师和教学的诊断和指导
这则微动态文字不多,但传递的信息量巨大,引发了笔者对“三新”(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背景下教育转型发展的“冷思考”。


01 校长“每周点课”的价值在哪儿?

校长每周点课活动,点的是课,成的是人。学校每周行政会议先集中观课评课,再研究学校工作。松滋实小的这种行政会议变革,不单是形式上的创新,更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领导班子带头,守住教学阵地,提升教学领导力。特别羡慕松滋实小的新老师们,在教海起航的“新手期”就遇到了专业成长的贵人——一支好校长团队。这支团队有教育情结,有专业功底,有贵人情怀。
有教育情结,是因为校长们“爱”教育,深谙“人力资源才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这个道理。由此我想到重庆市开州区教委对教育提出的“三句真言”:把每位教师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倾情培养,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关爱,把每个班级当作自己的家庭一样苦心经营。实话实说,我很欣赏开州区教委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但我始终认为这三句话说者容易,做者难。特别是对待教师,我们真的能做到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倾情培养吗?我们真的能把新教师放在舞台的正中央吗?但关注了黄华斌校长的微动态,我不得不承认,黄校长做到了!松滋实小做到了!!松滋教育做到了!!!
有专业功底,是因为校长们“懂”教育,具备“站得稳讲台,搞得来管理,做得来学问”等硬功夫。校长大多是从一线走出来的业务骨干,本就是教学能手、学科名师之类的实力派。可在许多教育生态不好的地区,校长受繁重行政事务之扰,耕了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专业修炼近乎荒废,逐渐在专业备课、专业上课、专业听评课等方面失去了自己的“专业话语权”,这是一种令人忧思的怪现象。但松滋实小的校长们不一样,他们带头上课,深耕“好课堂”“好教研”,在评课现场和教师们一起说专业话,说有温度的专业话,这是一种直抵教师心灵深处的专业引领,胜过千万句隔靴搔痒、永远正确的“废话”
有贵人情怀,是困为校长们有热爱教育的大情怀、大境界、大视野,在培养教师方面舍得用心用智,更舍得花钱出力。我相信,在松滋实小,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只要校长“点”到了自己上研究课,心中应是没有怨言的。因为在“点课”面前,大家的发展机会一律平等。关键是校长们的良苦用心,教师们应该是非常清楚的,虽然“点”的是课,但“成”的却是自己这个“人”啊!


02 如何让集中观评课体现专业范儿?

因疫情原因,我无法到松滋实小的集中观评课现场领略思维碰撞、教研论道的风采,但我可以猜想到评课现场肯定很“热烈”,也许会有争论甚至是辩论的场面出现。
关于听评课,作为资深教研员的我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我多次在教学现场发现:许多一线教师听课仅仅是带着陈旧的听课本(印刷厂通用版)被动地“听”,然后宽泛地记录下教学流程而已。先不说课堂观察这个热词,最想给教师们说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同行们,观课是要带工具(录音笔、摄像机、课堂观察量表)上场的,观课前是要做一番扎实的准备工作的,比如专心听上课教师说课,确定自己的课堂观察点位,再制作观察量表。但可惜的是,这些前置性工作均被观课教师忽略了
我多次在评课现场发现:许多一线教师评课评不到点子上,找不准教学深水区存在的真问题,提不出解决问题的真建议。问题出在哪儿?他们不知道专业观评课长什么榜样,缺乏对深度教研的正确认知。解决的办法在哪儿?静下心来读有关观课、评课、导课甚至是现场改课的专业书籍,明确价值内涵,学习操作要点,尝试实操演练,修炼专业技能。比如,笔者近段时间正在“狂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阅读的根本书籍是《好课燎原——斯苗儿和她的教研故事》(郭华等著)《好课多磨——斯苗儿“现场改课”理念与实践》(斯苗儿编著)。通过一番“知性阅读”的历练,笔者对“如何让集中观评课体现专业范儿”有了较深的三点感悟:一是校长要由“常规听评课”走向基于数据和实证的 “专业课堂观察”;二是学科教研组要组织教师深研观课、导课、现场改课的学理支撑和实操技术,有序推进“教-学-评-改”走深走实;三是学校要从评价领域入手,建立专业观评课量规,以新评价引领新教研,以新教研促进新课堂,以新课堂改进新学习,真正实现常态课堂的深度转型


03 哪些新教研方式适合农村小规模学校?

松滋实小开展的“校长每周点课”活动,是校本教研转型发展的“鲜活校本”。
在解读“样本”的过程中,笔者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是不是所有新教研方式都适合农村小规模学校?哪些新教研方式适合农村小规模学校?
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前不久,笔者在为本县的小学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作培训讲座时,有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务主任问我:清老师,我们农村小规模学校有许多难言之隐,比如:留不住优秀教师,成熟一个考(调)走一个;好多教师教单班(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集体备课根本开展不了;现行的常规教研引爆不了教师的教研激情……
作为教研员——老师的老师,当时我听到这话非常难过。要办小而优、优而美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何其难?最难的是优良师资的培养。没有好老师,何谈好教育?笔者认为,乡村学校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用好教研赋能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应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那么,有哪些让人怦然心动的好教研能够激活乡村教坛的一池春水,从而撬动乡村教育的优质发展呢?
笔者想到了郝晓东领衔的“啃读者”团队,他们以“成长”“网师”“阅读营”为载体,带领一群志同道合者深耕在追寻新教育、新教研的路上,“啃读”的过程注定艰辛,但“啃读”的结果注定美好。此行动对解决农村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方向问题大有助益。
那么,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主任、校长们能否也像郝晓东一样,借助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教育 发展联盟等契机,建立一批学术型、教研型组织,以连片教研、联片教研、联盟教研的方式将教师们卷入其中,让他们在深度教研的磨砺中广泛受益。

笔者还想到了自己苦苦追寻的“好教研秘籍”——我最喜欢的36个教研小妙招。近两年来,我一直深耕在追寻“好教研”的路上,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18个教研小妙招,全都是新颖且经过实践检验的教研金点子,比如:设立个人专场、智囊团对抗式赛课、课例式备课、新四备+新四析、派位授课、接力教学、我最喜爱的一位名师研究、伙伴教研、四阶段十环节教研活动模式、校长“三课”,等等。
身处自媒体时代,只要我们具有“搜商”智慧,总能寻觅到适合自己学校的“新教研”范式,总能探索出插动乡村教育优质发展的新策略。
愿松滋实小的校长“每周点课”活动,能引发更多有权力之士、有识之士、有志之士的教育思考……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报告】初心璀璨,领航教育的“诗和远方”|山栀子
语文教研活动主持稿3篇
我与《中国教师报》:一场深恋一生爱
柳河县教育网
第一位听我讲课的校长
致谢,李主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