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丹道入门
userphoto

2023.01.30 海南

关注

丹道入门

​  丹道起源于上古时代,传言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学习天元丹道而骑白龙气化飞升。丹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项瑰宝,它是中国上古悟道者修行的法门。它开创于上古,大成于中古。其至宋元明清时期开创门派诸多,当中要以南北二派为尊 。

  伍柳一脉

  伍柳一脉起源于北宗,是全真龙门第八派的一个分支。按理说本应视为北宗,但是其在清末后期影响力很大,故学者将其二人著的书合称为伍柳仙宗。

  伍柳仙宗重于用先天,但后天亦用。其上等法门至简,全诀皆在凝神入气穴,以其无为而无不为。中等法门以有作为根基,以后天之诀窍应先天之妙用,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下等法门,全然后天,其法门复杂多乱,如果学者没有明白先天元神的话,则很容易出问题。

甲 先天后天

  先天后天,浅白的说法就是围绕的一个'天’。先天是指比天还要先生的意思,后天是天生之后的意思。(注:先天也可以理解成在身体形成以前已经'存在的’;后天是出生后'我’的确立与观念、事物的抓取)大家不要想的太复杂了啊,那有问什么比天还先生呢?

  《道德经》里面有句这样的话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有物混成啊,有一个东西混混沌沌,先,天地生。比天地还先生。它听不见也看不见,它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它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它生育了天地,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也只能强行的给他取个名字,就叫它道吧。先天既是道。那后天呢?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先天即是根本,而后天即是末的意思。

乙 精气神

  丹道中言上药三品,神与气精。首先我们来区别一下先天与后天。

  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

  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

  (白玉蟾《必究竟地歌》)

  噫!此先天三药非玉蟾子言的玉皇涎、太素烟、元始神矣?

  自疑:先天就是道,道何有分三乘?

  答 疑:道本一气,法分三乘。历代祖师为说方便,故假分三乘。元精既是元气,元气即是元神。先天神气不二,神行既是精气行。故此三宝不可作分别。或论:不明。强言:元精布满全身,元气即是元精,元神乃无住心。

  若世人以为丹道是以交感精(精液),呼吸气,思虑神(意识思维)为三药,是人行邪见。而以交感精而结之丹必是幻丹,以呼吸气则徒劳时间而无功效,以思虑凝神必然身结疙瘩。切记。

人之生身前,元神既在此,而人在母胎时,以脐带与母相连,用内呼吸,待到人出胎时,脐带剪断,大叫一声,既先天气以绝,而用外呼吸即是后天的呼吸气。先天气则存于体内。(据科学证明,婴儿有一个能力,即是在水里可以自动闭息)至于元精就是元气了,元精而降本流末。而化交感之精,口水,汗,鼻涕,眼泪。简单的说此身即是后天所化,有形有相。而丹道修行则与此顺则生人不同,修真者逆而成仙,其返本归元,归根复命,将元精返还于元气,元气返还于元神,元神返还于道。以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而为大旨。

  丹道修行与天争命,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誓要与上帝并肩,所谓我命在我不在天,此既是丹道家的心灵。其追求宇宙的真理故说修真。(最上一乘说法,争即无争,修即无修。命本无有,不言在天。)

  一颗金丹吞下肚,方知我命不由天。(这个是真实功境,非是理论。)

丙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

  以上境界按了义的来说都是假的。自古无有境界,乃因方便度人,所以借假修真。是以,君不见广成子受道于黄帝只让其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张三丰云:夫静功在一刻,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所以丹道分顿渐二门。所谓顿法直抓根本毫无境界可言,而精自归气,而气自归神,而神自归虚,而虚自合道,至于渐法则是渐修渐行,借假修真有所境界,精气神三物,一步一步的将他们各自归还。

丁 丹道总旨

  丹道法门无非就是神气二字,没有什么秘密之言。不过就是性命而已,性意指心而命则是指气或者身体。性由命所显,命由心而存,性命本来相依,若无命,性何以显?若无性,命何以存?此二者合则生,分则死。

  丹道家认为自性本是道,而性因命所显,所以幻化出来了命。故命有始终,而性无始终,命有生死,性无生死。所以丹道家追求将色身返本归元,重新归入自性当中得道。正所谓大道降本流末而生万物,丹道则是将万物归根复命,返还于道中。是以丹道有云:顺为凡,逆为仙。

戊 丹道四密

  《体山真人性命要旨》:然道有三秘,一曰采取,二曰药物,三曰火候。三者之外,更有玄关。

  若问丹道要秘,则答有四。一,火候,二,药物,三,采取,四,玄关一窍。

  其实玄关一窍就是明心见性

  火候则是自性元神

  药物就是先天一气

  采取则是方法

  丹道实在是简单不过,就四个字:神气相依。

  用一首诗来概括就是:万物皆有死,元神死复生。以神入气穴,丹道自然成。

  丹道派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其中文始派就是一个凝神入气穴。没有其他的什么搬运的口诀。直接用真空采取法,就是无意归中。所以非常的简单。若有丹师言:丹道复杂无比,则其未明丹道全旨。

  归中见性谓之玄关,见性谓之火候,归中谓之采取。则药物自然归炉,不炼自炼,不采自采。

己 玄关一窍

  许旌阳曰:“关未开,休打坐,如无麦子空挨磨;开得关,透得锁,六道轮回可躲过。”

  孙陶一派有云,开关展窍,当在筑基之前者。

  张三丰:“不识玄关端的处,真铅采来何处安。

  历代祖师言玄关不在身外亦不在身内。在身内则着相,在身外则找不到。那玄关到底在那?又是指什么?其实说白了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后才算具备正见,才算是真正的初入道之门。可以这样说,没有见性的人无论修什么,无论修什么法门都属于外道。但学者莫要说好吧我没见性那我就不修了,专门见性。这样也不行,还需要明白借假修真这个道理啊。(公众号:发现美好享受当下)

庚 火候

  在中医看来五脏属五行。心属火,而丹道中的火候就是指心神。火候分文武,其武火用于采取炼药,而文火用于封固。古人谓之文烹武炼。那如何分文武呢?古人云:用橐侖为武火,不用橐侖为文火。所谓橐侖就是做菜用的推拉火炉,用于吹火。一推一拉阴阳之道。丹道用橐侖比喻呼吸。所以用呼吸的是武火,不用呼吸助的是文火。此中等、下等丹道才会去分文武。上等则不分,一路文火,便是自性元神主事,一意归中。古人说的好:得一,则万事毕。

辛 止念 调息

  大道先教人止念,念头不止亦徒然。调息者鼻接虚空气。初学者因先注重调息止念,止念调息。调息之法不外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其息必长,深,细,若有若无。初学者在调息可能会有呼吸不过来的症状,这是没有掌握好调息的方法,应吸十分,呼七分。且勿吸十分,呼十分。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调息绵绵,微微轻出,似有而无,莫教间断

  至于止念,第一步既万缘放下,一念不生。但人非草木山石,故需了了分明。

  欲要无心于事,先要无事于心。

  丹经云:止念调息之始,调息止念之始。意思是说止念后自然调息,调息自然止念,学者只需选一个就行了。

壬 苦竹所讲

  以下是老师与颠闲子的对话,后颠闲子给我整理。

  顿悟黄芽理,阴阳禀自然;

  乾坤炉里炼,日月鼎中煎。

  木产长生汞,金烹续命铅;

  依时勤采取,白日上冲天。

  心斋:黄芽,指大药,既先天一气。

  苦师:悟真篇中说甘露黄芽。

  丹道家又说黄芽白雪。

  先明白白雪?

  苦师:白雪就是丹家所谓的虚空生白。

  白雪的意思就是自性。

  也就是丹家说的元神的意思。

  苦师:而我长说丹道不过就是说神气二字。所以黄芽意指元……

  并不是观想

  虚室一片漆黑

  自性生其白

  这个白寓意为光

  心斋:光寓意性光,所谓性光,既是自性而发无相无形。

  心斋:虚室,黑暗无比。有眼无眼在这个虚室里面看到的都是黑的。而唯有点燃蜡烛反可照亮虚室。人之心犹如黑暗的房间,只有明心见性才能照亮你那颗黑暗的心。(公众号:发现美好享受当下)

  道家云:烛照太虚

  阴阳禀自然。乾坤炉里炼,日月鼎中煎。

  苦师:悟真篇里说,这个窍,神气穴,乾坤窍等。意指玄关一窍。中空既是玄关。

  木产长生汞,金烹续命铅。

  木生火

  火指心

  心指神

  丹家以外丹之汞寓意为神

  以外丹之气寓意为铅

  心斋:所谓金虎,木龙

  金是水之母,水生为气

  木是火之父,心属火

  依时勤采取,白日上冲天。

  苦师:依时勤采取三种药物

  三种药物。心印经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诗里面说的很简单。简单到极点。基本上看明白了就知道大道至简。丹道说的都只是元精元气与元神。当明白了丹道只说神气就代表着已经明白了丹道大旨。明白了元神元气就明白了丹道一半。一旦得诀穷理尽性立马达丹道全旨。

男子实修

  《丹髓歌?其五》云,“昔日遇师真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

  丹道家初步功是炼己养己,所谓炼己既是对自己心性的锻炼,所谓养己则是对自己身体的锻炼。上阳云:“宝精裕气,养己也。对境忘情,炼己也。”丹道家将此二者集成了凝神入气穴法门,凝神既炼己,入气穴既养己。

  凝神 。初解:凝神是将意识放在一物之上。中解:物我两忘,渐入佳境。胜解:元神本具寂照之功,能所俱泯,神与气精浑然为一;又云自性定照。

  气穴 。谓:既下丹田部位,但不可执于下丹田,若世人以为下丹田就是气穴则是执相,若世人不守于下丹田则又是盲人摸象,丹道分内外二鼎,其下丹田为外鼎,而内鼎是气穴,气穴无影无形,但其装于外鼎内。例如一口玻璃缸内装纯净水,沙漠行者是喝缸还是喝水呢?

凝神入气穴要注意的内容(公众号:发现美好享受当下)

  一,万缘放下,无事于心。不生一念,了了分明。用这个分明(觉、照,空灵之灵)元神定照下丹田的部位。久行则生暖气,肚中咕咕叫,下丹田沉沉的。这是真气入体的原因。不要去管,继续凝神入气穴。

  二,凝神入气穴,必须注意活守。如果不懂活守则很容易出问题。

  说说什么活守与死守。死守就是'乱意’(或说执念)定照下丹田。就是不管咋样,心里乱想,而定照下丹田。活守呢,则要遵守一个存无守有。存无则是存无念,但人非草木,所以有一个了了分明。此刻里面是守有就是用了了分明定照于下丹田。

  当能做到凝神入气穴,则久久定于下丹田,以期待心息相依。此刻学者会发现,在炼功的时候会有很多念头的出现,这是因为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这些念头而忽视掉的。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做凝神入气穴的时候则发现这些念头,这个时候要注意,一旦失神乱想便将自己拉回到凝神入气穴。久而久之,努力加行则自然能够做到无念。关键就在于你努不努力了。

药来

  凝神入气穴,久而久行,自满冲关。此刻活子时到。则是小药产之景象。

  凝神就好像火一样,而气穴就好像一锅水。火烧水开,而热气沸腾,则自然冲关。这个时候四肢浓浓,阳根会无念举起,六根亦会震动,如感觉眼前一道闪光,耳朵嗡嗡响起等等验证。这个时候说明是小药(先天元精)产生了。(过程中会有一种持续高潮时似射非射的快感)此刻万万不可动淫念,一动淫念,火既变淫火,结丹亦是幻丹。此还需死心无念凝神入气穴,当感觉下丹田有一个热气有形时,这就说明小药已经到了不老不嫩的时刻应以风火采炼法采取小药。

采药

  这个时候学者运起深呼吸,吸的时候要有意,呼的时候则随意。以呼吸风助真意,一吸意引入下会阴,一呼意引入下丹田。行之十几下,待阳物软下来的时候,就说明小药已经采完。此时还需以凝神入气穴而封固。

  这个采药方法乃风火采炼法。说来简单,其价值不可以道理计。

  炼药

  此时应以小周天炼药,丹道小周天和气功不同。丹道是有药才行周天,而气功完全是无药意行周天。丹道行小周天可以感觉到气形,而气功则不能。所以丹道批评气功云: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裆。丹道之小周天说是进阳火,退阴符。奇经八脉考云: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奉任,故曰阴脉之海。所以这里下丹田降于会阴穴然后循背部上升至头顶为进阳火,而头顶下降入气穴为退阴符。(公众号:发现美好享受当下)

  止火

  待药炼完,阳光二现,成马阴藏相时。应止火封固以免漏丹。至于止火,则无需凝神入气穴,行小周天了,只需无念而神灵。

  这一段男子实修,对应步骤是凝神入气穴——产药——采药——炼药——止火。阳光二现止火功毕自然筑成丹基不漏。一般情况下身体已经不产生性欲,还有一些微细的心理欲望便比较容易克制。

  根据传承的要求,大周天以后的步骤不能透露,没有经过一番心性的考验,普通人绝无可能得悉秘诀。丹道常言所传非人必遭天谴——授者与被授者皆逃不出因果范畴,毕竟大道空空,作用不空。

​【原文】玄关为何物?《易》曰:“诚性存存,道义之门。“既知为道义之门,是知其窍也。要知三教圣 人无不从此而出。孔曰:密户。释曰:玄关。道曰:玄牝。皆指此也。至于初步功夫,孔曰:退藏于密。释曰:北斗里藏身。道曰:真人潜深渊。皆凝神入 炁穴之一事耳。儒不得密户,则不可以为儒。释不 得玄关,则不可以为释。道不得玄牝,则不可以为 道。得其门而入,安身立命有所矣!不明此窍,胡乱摸索,到底不能成功。故老氏曰:”玄之又玄,众 妙之门。”

​【注释】此窍平常无形无象,既为凝神入炁穴一事,亦不能理解为炁穴即玄关,炁穴多指下丹田,只有行功时神与气 合,无中生有,玄关方现。

​【原文】未用功之先,原无此窍。必凝神于下田, 使性光目光常常观照,暖气一生,此窍亦辟。但能 趁其辟时凝神于内,行坐不离这个,方能成漏尽一通。不知其窍将何以还丹者哉!但此窍辟于动时, 能觅其动处,即得着玄窍矣!得着而后须常潜藏干 内,一时离了此窍,即是离了道矣!故《中庸》有 “道不可须突离也”之说,即指此事也。何也?一离此窍则神驰矣!神驰则火寒矣!丹经云:”玉炉常 使汤温暖,金鼎莫教火微寒。”能知此义,方可言道。

​【注释】凝神观照下田得法,玄窍乃辟,辟即开,开即动,即静极而动、无中生有之义。正所谓炁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觅其炁动之处,潜神于内不须臾离,此乃练功机微。

​【原文】要知静观到至虛至极处,自然静中一动。

​此一动即天机也。能知动从何处动,迹而寻之,则知玄关,不在静中见,而在动中求也。靜者阴也, 动者阳也。一动一静,而阴阳可以和合。惜乎今之 学道者,不知静中求动,偏向头上加头,无怪始终不能得其微奥也。如”先天炁,后天炁,得之者常 似醉”之句,人皆不知何以为先天炁?何以为后天一味枯修瞎炼,到老未知道其中滋味。岂知先天炁,即坐到静极,忽然一动,此动即先天炁也。先天炁既动即欲拱关而出,我以目光靜照动处,后天炁自然与心相依,亦回至动处也。真息既与先天炁相接,即是后天见先天也。二炁相接,便觉恍恍惚惚,似乎有物;杏杳冥冥,似乎有信。此乃先 后天二炁相吸恋,故如醉如痴,已入无何有之乡,不知有人我之相、天地之形色也。功夫到此,方为得 手。试坐十日,能将心中一切尘埃扫尽,回两目之光下照丹田,不即不离,即则着于相,不能得其微妙,离则流于空,不能合夫天机,必也冲而用之,虛以恃之,至沖至虛,自有真机发动。能知机动于 何处,便识得佛家不二法门也。我能顺其机以合之, 即是釆取妙药之大道。

​【注释】静极而动,乃先天炁之动,我即以后天呼吸相接, 将呼吸随寂照入于动处,则真息遂生,鼻息化无,如痴似醉,是为得手。

​【原文】第一下手必先观照下田,如月映秋潭, 虽有实无,虽无而实有。照至至虚至静,忽然一动, 恍惚似有朕兆,此即玄关开辟时也。乘其开辟之际,而凝神入于其中,方为得着窍妙。况此时有无穷消 息,如丹田发暧,耳后生风,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皆一阳初动之微机也。识得此机,方可学道。不识 此机,则为当面错过。故白玉蟾有云:”自得仙师真 口诀,只教凝神入炁穴。”明明说破天机,惜乎学人 轻轻看过。不知凝神,坐到老死,亦无丝毫之益于我。故又曰:凝神须知窍。然神即妙明真心也。凝 即聚也。窍即玄关也。以神存乎窍内,即是凝神入炁穴,但学人皆不知窍,是以无从结丹。要知 窍平时原无形迹,非坐到静极生动时,此窍不开。静中忽然一动,此何故也?阳气欲拱关而出也。藉 此阳气外出之际,缓缓以目光下照机动处,便是得着窍矣!我之神既凝乎其中,动气为神所吸收,亦自返回本窍,神恋气,气抱神,二物氤氲,方是真阴真阳交配也。非经阴阳交合而后不能产真种,此一定之理也。如人之祖炁原不自生,必藉神光煦照,而后气机发动,同此一理,更无他说。

​【注释】静中一动,阳气欲出,我即凝神于动处,遂吸引阳气返回本窍,方能阴阳交合,使神气打成一片,此神返身 中气自回之理,亦一机微,学者须知之。

​【原文】凝神到动处,即是以火就水,以日就月,以神合气。我之元神凝于动处,动气亦自转回,与神融合一处。天地合而后雨泽降,夫妇合而后家道昌,神气合而后真种产,同是一理也。《易》谓一阴 —阳之谓道,而后学闭目枯坐,不辩阴阳,安识造 化?无怪徒劳精神也。常常凝神,自然命基坚固,惟恐初坐不耐清寂,终亦无所益也。!不怕事繁,全在对境忘境,否则,心烦意乱,不能臻于大定,非 保身延年之大道也。

​【注释】此段举例重申阴阳和合之理,教人欲知玄关,须辨阴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千古一密话玄关
凝神调气.丹道筑基入门之法
张三丰《道言浅近说》
气达四梢练功法
=内丹功
道言浅见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