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累死也教不出一个自觉的孩子?
userphoto

2022.06.24 河南

关注

每个孩子都有自驱力,家长要做的是呵护,而不是破坏!

文章开头,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想让孩子戒掉游戏,一共分几步?

点我查看答案

点我查看答案


看着是不是很熟悉?这四步,足够摧毁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

而我们在督促孩子学习的道路上,这4步恰恰是最常用的方法。

今天核桃君告诉你,为什么你越管,孩子越不想学?为什么你累死也教不出一个主动的孩子?


奖惩机制是如何让孩子厌恶学习的?

能不能自觉学习、是不是积极主动地要求上进,在教育学有个专业词汇,叫“自驱力”(intrinsic motivation)。

而研究表明,自驱力是一种本能。每个孩子,无论他看起来爱不爱学习、成绩怎么样,哪怕是差生,他们都有想让自己变好的心愿和动力。


和自驱力相对的概念叫“外在动力”,和“我主观想做”的自驱力相比,外在动力是“我为了什么而做”。比如常见的骂孩子语录:“你是为了我学的吗?!”

又比如,我们常常用奖惩来鼓励孩子好好学习:“你考到100分,我奖励你去游乐园;你考不到90分,就罚你一周不许看电视。”

孩子因为被奖励诱惑,又或者害怕惩罚而去做一件事,就是外在驱动。


而奖惩这样的“外在驱动”,往往会损害孩子的内驱力。

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踢罐子玩,叫声连天,吵得老人不得安宁。于是,老人想了个办法。

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块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块钱。5块钱虽然没有10块多,但孩子也表示满意,所以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块钱,孩子们生气了,“一天才2块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把孩子的“内驱力”改造成“外驱力”的例子。

孩子们玩闹原本出于自己想玩、觉得有意思,被改造成“为了钱玩”之后,一旦奖励变少,孩子就不愿意去玩了。

而心理学家的实验也确实表明:可预期的物质奖励,会破坏孩子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喜爱。

惩罚也是同样。比如“考得不好要挨揍”、“考得不好就不让看电视”这种惩罚措施,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摧毁孩子的自驱力。

当孩子把关注点全放在了对惩罚的恐惧和无奈上,已经无暇顾及学习本身这件事,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摆烂”心态:考得差就考得差吧,大不了就是挨骂。



自驱力是本能,需要父母呵护

奖惩对自驱力有坏处,是不是就意味着,考得好就不能奖励、考得差就不能批评了呢?

当然不是。如果物质奖励代表着某种肯定,则能够强化孩子的自驱力。

奖惩措施,是否会损害孩子的自驱力,取决于这一点:你是否用奖惩作为试图操纵和控制孩子的手段。

  • 是不是只有考得好,孩子才是你的“好孩子”,考得不好,家里的气氛就达到冰点?
  • 是不是试图用奖励,让孩子多做题、做难题,给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对孩子的现状成绩,总是不满足?
  • 是不是总是用“只有你……才可以……”这样带有操控和威胁意味的句式来引导孩子学习?

当孩子的自主感下降了,受控感增加了,原本的内在动力一定会被削弱。


而核桃君刚刚讲过,自驱力是孩子的本能,每个人都有“我想变好”的初心,保护好孩子的自驱力,孩子能带给你巨大的惊喜。

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看看一个语文只考8分的差生,是如何在自驱力推动下,实现逆袭的?

魏书生是国内非常有名的教育改革家,他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历。学生考了8分之后,这位教育家这样做——

他拿着8分的卷子,耐心地问学生:
“听说你从来不听课?”
学生说:“老师,我听不明白,所以我就不听了。”
“听说你也从来不写作业?”
“嗯,我作业都是抄的,后来老师也不给我改作业了,我也就不抄了。”
“听说你回家书也不看?”
“老师我看不明白书,所以我也就不看了。”

一个非常典型的,不爱学习、也学不好的差生。

而魏书生接下来的一段话,震惊所有人:

“对啊,你看你自己,不听课、不写作业、不看书,咱还能考8分,不正是说明咱们有天赋吗?”

正是这句话,唤醒了孩子内在的“自驱力”:即便是一个差生,也有想要变好的愿望,也希望得到肯定、树立自信。

只有孩子从认知上、信念上认为他可以,他才能真的从行为上去改善、变好。


还是那个考8分的孩子,在摆正他的心态之后,魏书生是这样帮助学生的:

第一个星期,就专注于卷子的第一道大题——写汉字,让孩子在语文课上反复写必考的118个汉字,一个星期之后第一道大题可以拿满分,分数从8分提高到10多分;

第二个星期,专攻文学常识的部分,考点范围是23个作家,记牢之后,孩子的分数又从10多分提高到了20分。

再往后,慢慢到默句、作文……把知识拆解成一个个小的板块,并据此制定小的目标,一个一个去完成。


在鼓励孩子树立自信之后,魏书生帮助孩子降低学习的难度,给足时间和耐心。

不出2个月,这个孩子也不再掉队重拾了学习的热情,每天按时写作业,语文成绩从30 分提升到40 分,再到及格,最终逆袭,考上了军校。

即便是顽劣的孩子,一旦自驱力被唤醒,被予以正确的教导,耐心的呵护,他一定能迸发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劲头。


保护孩子自驱力,记住这三个关键词

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做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决定一个孩子3-6年级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是这个孩子是否自己“觉得”能学好,也就是是否有自驱力。

如何保护孩子的自驱力,核桃君在这里给出3个关键词: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

  • 归属感:我在做一件事时,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感受到爱和尊重。
  • 自主感:明确这是“我”的事情,并且我能自己做主。
  • 胜任感:我能做好这件事,我能获得成就感,有信心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归属感


“归属感”,说的是让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感受到爱、尊重和接纳。

而不是只有考得好了,你才有好脸;考得不好,你就对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

也不是永远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张口闭口全是学习,以及对成绩的不满意。


没有安全感、感受不到爱的孩子,是不可能为了自己学习的,也更不可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自主感


培养孩子的自主感,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干预和操控。

就像魏书生的一句教育名言:“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而我们身为父母,要做的就是辅导孩子作业或者陪孩子看书时:忍住唠叨、少插嘴、少插手。


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给孩子自主权,他才能真的感受到:学习是我自己的事。

胜任感


胜任感就一句话:做父母的别太贪心,给孩子设置的挑战别太难。

给孩子设计一些他“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难度系数,正如魏书生给8分孩子设置的学习规划一样:一点一点来,难度不要超过孩子的承受范围。

在这个过程里,孩子能形成“我做到了-我可以”的正向循环,就有信心和热情,完成接下来的学习。


在这里想和那些一心要把娃送进“重点学校”的家长说,如果孩子现有的能力,跟不上班级进度,也不要强求孩子去“做凤尾”。

自驱力是孩子的本能,家长的高要求、唠叨、过度干预,反而破坏了孩子这一与生俱来的美好品质,有时候适度放手,才能成全孩子。

*参考资料:
http://parents.youthmba.com/archives/2395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自律,不要再逼孩子了……
换了同桌,儿子发生巨变,原来……
魏书生教你如何转化后进生
我班上55人,37人考入清华北大,10人考入剑桥耶鲁,经验就三句话
我亲手毁掉了儿子的内驱力
【高效作业法】第6课:孩子考得不好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