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婚姻关系“八不要”

对妻子们的一些提醒

以下这个部分,是对婚姻辅导的经验做一些总结。之所以写的都是婚姻关系中女性的问题,至少有以下几个理由:一,女性更能够意识到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更加主动来寻求解决,而男性更加防御。二,男性在婚姻关系中的问题可能更多,以后会专门写文来谈。三,指出这些问题,不是不体谅妻子们在婚姻中处境和伤害,而是提醒,目的是帮助妻子们对这些问题有所意识,从而作出有效的调整。


不会欣赏丈夫


良好的夫妻关系需要许多条件,对妻子而言,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学会欣赏自己的丈夫。一个男人,不管他在社会上怎样成功,怎样受人赞赏,他内心里其实非常在意妻子对他的看法。有智慧的妻子不仅了解这一点,还会适当表达对丈夫的欣赏。但也有一些妻子,她们意识不到,就会给婚姻关系造成麻烦。我在辅导中会用一个玩笑来提醒:如果你想毁掉自己的婚姻,让你的丈夫离开你,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时时处处指责和贬低丈夫,让他失掉自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最后他会选择离婚。


在我们这个时代,婚外情已经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特别发生在那些“成功”的男人身上。于是,有许多妻子感到越来越不安全,对丈夫周围的各种不测因素简直是防不胜防。我接待过不少为丈夫的婚外情而苦恼不堪的妻子,对她们的处境表达了充分的同理(的确她们的丈夫存在问题)之余,我也在她们身上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不管她们在内心里多么欣赏自己的丈夫,但从来都不表达出来。更糟的是,她们会用相反的方式表达。例如,她们会拿丈夫跟别人比较,会向丈夫提更多的要求,会指责甚至贬低他。妻子这样做往往有相当复杂的心理动因,基本的一点,就是害怕欣赏丈夫会让丈夫变得更骄傲,更不再拿妻子当一回事了。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丈夫觉得跟妻子在一起压力很大,感到自己不管做得多好,妻子都不会满意,因此会回避妻子。


举例来说吧。我曾接待这样一位女性,她心里知道自己的丈夫好,嫁给这样一个人,她一直都觉得很幸运,很满足。听到别人对丈夫有好的评价,她自己暗自高兴不已。但她从来都不对丈夫说一句肯定和欣赏的话,反而常常故意贬低丈夫。日积月累,直到有一天她丈夫问她:“是不是在你眼中,我连一泡狗屎都不如呢?”这话里其实传达了一个很强烈的信号,但妻子没有意识到,也没有警觉起来,此后还是按着惯常的方式做出反应。一段时间之后,她的丈夫出现了婚外情。这时,妻子的安全感被摧毁了,她陷入一场剧烈的冲突之中:一方面,她站在高高的道德法庭上大骂丈夫是“流氓”,另一方面,她又非常依赖丈夫,害怕离婚。于是,她转而用这种方式回应丈夫:在生活中,她把丈夫服侍得周周到到;内心里,她又憎恨自己为一个“流氓”丈夫做牛做马,真是很贱。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冲突之中,她的自尊不断受到伤害,以至出现了心理障碍,受了许多委屈,最终还是没有把丈夫挽留在婚姻里。


我在婚姻辅导中遇到不少这样的妻子,她们内心里有极强的不安全感,被这种无意识的情绪所控制,她们在夫妻关系中不自觉地发展出一种矫情的表达方式:凡事都反着说。本来,她们一心想让丈夫对自己“死心塌地”,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让丈夫感受到,在你的眼中,他是一个被欣赏的男人。婚外情背后的原因相当复杂,但其中常常有一个内“推”外“拉”的情况,即,妻子用责备或贬低把丈夫“推出去”,另一个女子用理解和欣赏把这个男人“拉出来”。


“他从不关心我”


许多前来求助的女性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感受:他从不关心我。这背后有这样几种可能性:一,丈夫不关爱;二,丈夫不会表达关爱;三,丈夫表达关爱的方式与妻子期待的方式不符;四,丈夫表达了关爱但不能满足妻子的需求。而辅导者需要跟当事人一起分析这几种情况,从而找到适当的回应方式。


一,丈夫不关爱。婚姻的基础是感情,“丈夫不关爱”的一种可能是:丈夫不爱妻子,因而无法表达对妻子的关爱之情。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在辅导中就需要了解这场婚姻是怎样发生的,夫妻双方有没有感情的基础。另一种可能是,夫妻曾经有感情,但由于不良的互动方式,使双方遭到损伤,以至于丈夫把感情压抑下去了,妻子感到不满足。这时,婚姻辅导就要帮助妻子了解她与丈夫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情感表达不畅背后的阻碍因素。


二,丈夫不会表达关爱。爱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却需要好的表达,而表达是需要培育的能力。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没能发展出表达情感的能力,以至于他们在体能和智能上都长大成人了,在爱的能力上还是一个小孩子。因此,在直面心理学看来,人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体能和智能上,还体现在爱能上。一个人需要他人的关爱,却不会关爱他人,甚至连自己都不爱,就是缺乏爱能的表现。如果“他从不关心我”反映的是丈夫爱能的缺失,那么这位妻子还需要承担一个妈妈的角色,帮助她丈夫发展出这种能力,这也是相当艰难的事。例如,妻子有时候也可以“剥夺”对丈夫的关爱,让他体会到“不被关爱”的滋味,从而学习设身处地去关爱他人。这种在关系中的训练可以促使丈夫在爱能上获得一种补偿性成长。


三,丈夫表达关爱的方式与妻子要求的的方式不符。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长大,不同的文化会赋予人不同的表达方式。妻子抱怨丈夫“从不关心我”,可能是丈夫不大习惯于表达,或者说,他的表达方式跟妻子要求的方式不相符合。这时,辅导者需要跟来访的女性延展出一个原生家庭的角度,把她的丈夫放在他过去的家庭环境中来看一看,很有可能的是,在丈夫的原生家庭中,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有情感,却不大用语言进行情感交流。结婚之后,他就把这种互动模式带入到夫妻关系中来。例如,在丈夫来自乡村文化,他携带的观念是,一个男人是用行动爱妻子的,而不是口头上表现,这样才像个男子汉;而在城市文化环境中长大的妻子却期待丈夫有语言的表达,就会觉得丈夫不够绅士。针对这样的情况,妻子可以主动向丈夫表达关心,并且让丈夫知道她的期待,鼓励和欣赏丈夫发展出新的表达方式。夫妻本来就是两个不同文化的载体,夫妻关系就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调适。特别是当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时,这种互动与调适就变得更加必要,需要彼此之间有充分的尊重与接纳。


四,丈夫表达关爱,却不能满足妻子的需求。也有这样的情况:妻子觉得丈夫不关心她,而丈夫觉得给妻子够多了,她总说:“我要,我还要”。丈夫就觉得很有压力,很烦,说:“你到底要我怎样?”妻子呢,又觉得很委屈,自己只不过要求多一点关心,丈夫就发那么大火,这更说明了“他根本就不关心我”。甚至,有的妻子觉得被丈夫冷落和抛弃了,活着都没意思了。这时,婚姻辅导可以帮助妻子了解自己的期待或需求,特别是她成长过程中的某些经验是否对她产生了影响,而她自己也意识不到。举例来说,有一个女性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她的父母关系不睦,经常吵架,他们对女儿有很高的要求,但对女儿的需求却从不在乎,一味拒绝。当事人从小到大,只好把自己对关爱的需求压抑下去,强求自己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去满足父母对她的期待,而她的内部却隐藏着一个空缺。结婚之后,那个空缺里会释放出许多被压抑的需求,想从丈夫那里得到完全的补偿,就会对丈夫有过度的期待。如果丈夫不能满足她,她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软弱、可怜、无助的小女孩,独自哭泣,满脸是泪,无休止的向丈夫乞求关爱,而她的丈夫觉得这个家简直成了“哀苦的牢笼”。因为他满足不了妻子那巨大的潜意识的需求,就把自己变得漠然。对此,婚姻辅导就走到了更深的层面,首先帮助妻子意识到这种情况,如何寻求现实性的满足,而不是受到潜意识的控制,要求得到完全的补偿。


盯住问题,忽略关系


曾经有一位女性前来求助,她告诉我说,十年前她的家庭是一个天堂,而现在她的家庭成了一个地狱。我问:“天堂是怎么变成地狱的?”她说:“因为十年前某一天发生了那样一件事情。”我问:“是什么事情有这么大的能量,竟把天堂变成了地狱?”接着她向我讲述了那件事情:她看到丈夫跟一个女人打情骂俏。她是这样解释的:丈夫跟一个女人打情骂俏,把我那个天堂一般的家毁掉了。在面谈中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有了这样的发现:自从发生了那件事情之后,当事人十年来一直盯着它不放,跟丈夫闹了十年,在家里吵,到单位闹,把丈夫闹得心灰意懒,提前退休了。这一来她又觉得丈夫“没有出息”,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前程,继续闹个不休。十年来,她把心事都花在这件事上,无心于工作,最后自己经营的公司也倒闭了。为此,她心里更是懊恼不堪。还有,她的儿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大得到父母的关心,后来开始出现一些异常行为,被诊断为精神问题……就这样,她的家庭变成了一个地狱。


在婚姻辅导中我们常常发现,婚姻关系受到损害,常常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因为当事人对发生的事做出怎样的反应。但要帮助当事人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接受它,却是相当困难的。人们常常不愿面对和接受这个事实,而倾向于找到一个让自己感到舒服的解释。婚姻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不好的事情之后,周大姐就用这件事情否定关系。因此,当丈夫对她说:“我们是夫妻……”她回答说:“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还是夫妻吗?”在她的理解里,关系是容不得问题的,或者至少容不得这样的问题。于是,她长期盯着那件事情不放,一定要把它消除掉,甚至强迫自己假设它没有发生,或者后悔那一天为什么要回来拿钥匙,以至于亲眼看到丈夫跟那个女人打情骂俏,她说:“如果那一天我没有看到也罢了”。这种反应就不是直面的态度,而是一种防御性的自欺,这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关系的维护。针对婚姻中存在的这种情况,我们发展出一种辅导方法叫“关注关系,化解问题”,操作方法是:不是用问题破坏关系,而是看重关系,维护关系,在关系里化解存在的问题。


面对暴力,忍气吞声

婚姻问题中还有一个普遍现象,是家庭暴力,而家庭暴力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格障碍的问题。从一些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的讲述中,我们基本可以作出判断,她们的丈夫存在某种类型的人格障碍。长期以来,丈夫用匪夷所思的方式折磨妻子,使妻子陷入痛苦而无法自拔的矛盾境地。她们想离婚,但由于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害怕丈夫会采取极端的报复手段,以及保护孩子的考虑,只得选择维持婚姻,对丈夫的强暴采取隐忍的态度,甚至要求孩子忍受自己的父亲。她们这样做反而助长了丈夫的行为,使他们对待妻子更加肆无忌惮,以至于把伤害延伸到孩子身上。


许多类型的人格障碍者不会主动寻求改变,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有问题,相反,他们总是认为别人有问题。他们的是非善恶观念相当模糊,价值观混乱,甚至是颠倒的。他们做了不好的事不会有内疚感,因此不会做出改变。他们不会见贤思齐,从善如流。但是,他们的智力常常是在中等以上,头脑会作出基本的利弊判断,只有在某种被迫的情况下,出于“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本能,他们才会迫不得已地作出某种改变。面对有人格障碍的丈夫,妻子如果不能选择离开,也要选择用适当的、坚定的方式迫使丈夫改变。可惜,许多妻子遭遇了有人格障碍的丈夫,这已属不幸,而在婚姻关系中,她们选择一味忍气吞声,只会让丈夫的虐害行为变本加厉。这种婚姻会让一个家庭变成“病场”,严重损害下一代的成长,很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


举例:有一位女性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对象,在婚前就曾遭受过对象的暴力相待,但在家人劝解之下,她最终还是选择跟这个男人结婚了。二十年来,她内心一直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离婚,但根本就不敢向丈夫流露出来。像她一样,儿子自幼就生活在父亲的暴虐下,当他长到十七岁的时候,内心有一种自然的力量觉醒了。有一天,父亲一如既往地用粗暴方式对待母亲,他上前去制止。父亲扑上来打他,他拿起一个凳子自卫。这个不同寻常的激烈反应立刻在父亲那里起到了效果,它迫使父亲放弃了暴虐行为,转而开始用书信跟儿子沟通。但是,看到儿子跟父亲对抗,这位女性感到惊惧不安,她害怕丈夫指责是她“教唆”儿子,便数落儿子对父亲“不孝”,要求儿子忍让父亲,“因为他是你父亲……”可悲的是,这个长期遭受虐害的女性身上似乎形成了一种受虐的惯性,甚至出于恐惧,她会不自觉用这种惯性去压制孩子生命里长出来的自尊的力量。这样的婚姻家庭互动模式,如果没有得到外来的干预,如辅导的帮助,以及社会的援救,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这种婚姻家庭的悲剧不仅在这位女性身上发生,还可能在孩子未来的生活里延续下去。


为了控制丈夫,以离婚相威胁


有一位女性,她时常对丈夫说要离婚,但她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离婚,而是把“离婚”当作一种手段来威胁丈夫,以达到某种目的。举例来说,有一天丈夫在外喝酒,深夜不归,她打电话给丈夫,限定他必须在半小时内赶到家,否则就跟他离婚,并且要把离婚的事通告给他的母亲。丈夫一听这话就很害怕,立刻按她的要求赶了回来。但这个法宝用久了,渐渐失了效用,甚至导致了与她的意愿正好相反的结果:有一天丈夫态度坚决地向她提出离婚,而且根本都不在乎她把这事告诉他的母亲或其他什么人。妻子惊呆了!


婚姻辅导中,我们发现,许多夫妻之间形成了一种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大多数情况是:妻子控制,丈夫反控制。妻子要控制丈夫,往往出于内心有极度的不安全感,但控制的结果往往是失控,进而使妻子陷入更深的不安全感之中。出于无意识的完全需求,妻子不愿给丈夫留下一点空间,不允许丈夫走到一个她的观察哨所瞭望不到的领域,因为任何一个在她们控制之外的地方都可能发生某种不测,这让她们担忧。于是,她们跟踪盯梢,查看手机,调看丈夫的通话记录,查丈夫的电脑聊天记录,等等,目的就是一个:要消除任何一种可能性。我有一次对一位前来求助的妻子用了一个比喻:“你们的关系像是警察与小偷,你是警察,你丈夫是小偷。”具体表现是,妻子四处侦察,丈夫四处躲藏;妻子使用一切控制方式,丈夫不放过任何一个逃避空间。妻子的长期控制,使丈夫产生了一种神经质的反应:随手抓紧手机。妻子守株待兔,看到丈夫出现一个闪失,立刻把手机偷去查看一番。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丈夫把电脑、事业、应酬,甚至婚外情变成自己拓展出来的一个个解放区,拚命要保住这些空间,并不是真的要在里面藏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对他来说,这些空间是自由的象征,而他向妻子习惯性的隐瞒成了一种条件反射的行为,就像小偷见了警察就忍不住逃窜,不是因为他当时正在偷东西,而不过是,警察出现了……


“为了孩子,求你……”

在婚姻辅导中,我常听到处于离婚边缘的妻子说:“如果没有孩子,我早就……”在生活中,她也会对别人这样说,甚至会对丈夫这样说。这话的意思似乎是,她并不在乎丈夫,丈夫对她来说是无所谓的,她之所以选择继续留在婚姻里,全是为了孩子。当婚姻走的走到了尽头,她拚命要挽留住它,甚至会对丈夫说:“为了孩子,求你不要跟我离婚……”


这时我会问:“你为什么不对丈夫说‘你对我很重要……’?”这可是她们从来没有想到要说的话,她们习惯于说“为了孩子……”。但是,“为了孩子……”并不能真正挽救她们的婚姻,顶多让不良的婚姻继续维持下去,而不思改善。基于我们的心理辅导经验,我们可以断言:“为了孩子”而维持的不良婚姻不是对孩子有利,反而会“害了孩子”。“离婚会伤害孩子”就像“狼来了”,可能暂时避免离婚,但婚姻出了问题而不去真正面对和尝试处理,那才是“狼真的来了”——亦即,对孩子的伤害是真的发生了。这里我有两个问题:一,如果真的“为了孩子”,为什么不去改善不良的婚姻关系?二,如果真的“为了孩子”,为什么就不可以选择理性的离婚?


让我们对“为了孩子”做一个直面分析,会发现这话的背后隐含着另外一些意思: 一,妻子心里其实很在乎丈夫,但不习惯这样表达,就说“为了孩子……”,她的真正目的是用孩子来挽回正在失落的夫妻关系。二,妻子不愿面对婚姻的问题,把关注点从问题转移到孩子身上去了,以为这样可以省去解决夫妻关系问题的麻烦。三,妻子不愿做出改变,又害怕离婚,把“为了孩子”当成获得安全和维护面子的理由。如果最终不欢而散,她会说“当初我本来就是为了孩子而留下的”,这样说话既不贻人口实,也保全了面子。四,妻子说“为了孩子”会显得自己很高尚,意思是,她宁愿把自己的幸福置之度外,只去考虑孩子的福利。但这大多是一种自欺。五,妻子在婚姻关系中把自己当成“牺牲”,用“为了孩子”来为自己的将来预备了“资本”,可以保证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知恩图报。六,妻子说“为了孩子……”是出于真心,但这样的母爱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真正有利的。如果她真的是“为了孩子”而不在意婚姻,不考虑自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可能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麻烦,如,给孩子造成不适当的内疚感,在人际关系中难以发展出适当的边界意识,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婚恋观(如女人就得像我妈妈一样为我牺牲)乃至于性倾向。


离婚了,继续留在婚姻状态里

婚姻辅导中还发现一种相当普遍的情况:婚姻关系已经解除了,但夫妻双方向孩子和各自原生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隐瞒这个事实。于是,这对已经离婚的夫妻在别人眼中还是夫妻,他们继续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对此,夫妻双方都有一个理由:为了孩子。而妻子似乎更在意这个理由。当然还有其他的理由。


婚姻辅导需要帮助当事人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一,当初结婚的时候,妻子以为找到了一生的保障,从此在家服侍丈夫、照顾孩子,渐渐失掉了自己的社会关系和职业能力,陷入长期依赖丈夫的状态。现在离婚了,妻子内心有各样的担心,没有做好开始新的生活的准备,只好继续留在婚姻状态里。


二,双方出于情绪而离婚,对离婚之后没有理性的安排。特别对妻子而言,虽然离婚了,她内心很害怕失掉婚姻关系,因而会找一些理由(如“孩子需要照顾”)继续留在婚姻状态里。男方大多乐得如此,因为可以不受婚姻形式的“约束”,可以充分获得婚姻外的“自由”,又可以随时享受“妻子”的服侍,并且有妻子操持家务,照顾孩子等。这让妻子陷入更为不利的状态:失掉了婚姻保障,又发现自己一下子沦落成免费的“保姆”,觉得“不甘心”,会变得更加情绪化,本来可能恢复的婚姻关系变得更加渺茫了,因为丈夫在离婚之后充分得益,更加不愿意返回婚姻中来。


三,婚姻在形式上结束了,但在内容上又维持着,导致夫妻双方既无法结束旧的关系,又无法开始新的关系,既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走向未来。由于离婚没有真正发生,双方就没有拉开距离来重新审视离婚后的生活,离婚就不大能够给双方造成真正的触动和反思,不利于双方在拉开距离后了解各自的情感与需求,产生新的看法和做出新的选择。这种卡在中间的状态往往使妻子产生一种“飘”的感觉,即,一种不安全的、没有出路、落不到实处的体验,对她来说是一种持续性的伤害,甚至会损害她的自尊和自信。


“为什么要我改变?”

当婚姻出现问题,夫妻双方的反应常常是:要求对方改变,或者,双方都要改变对方。但在直面心理学看来,人可以决定改变自己,却无法决定改变他人。如果一个人坚持要改变别人,他会失掉改变自己的机会,还会因为无法改变别人而陷入苦恼。在婚姻辅导中,我往往会跟来访的女性谈到怎样改变自己,这时,她们的反应是:“他不改变,我为什么要改变?”或者,“我改变了,他不改变怎么办?”我的回应是:“你不见得要为了他而改变自己,但是,如果是为了自己,你愿意不愿意尝试作一些改变呢?”按照直面心理学的理解,改变就是成长,成长首先给改变者自己带来福利,进而让他人得益。婚姻辅导中常常发生的情况是,当夫妻中有一方前来接受辅导,并通过辅导而做出改变的时候,另一方会受到影响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改变是一种自我决定,它代表着一个人的主动精神。因此,改变自己不是亏了自己,便宜对方。


对妻子们的一些提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常见问题所做的直面分析——
牧心之家线上课程——《家长课堂》第二集
如果意识不到这点,婚姻关系会很危险
感情好的夫妻,都知道这一点
人到中年,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后才发现,这三件事,比赚钱还要重要
也许这本书可以改善你的婚姻/亲子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